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关於“世界级思想家”的思考(Unfinished piece) |
 |
芦笛 [博客] [个人文集]
论坛管理员
.gif)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31803
经验值: 519161
|
|
|
作者:芦笛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关於“世界级思想家”的思考(Unfinished piece)
芦笛
最近,林思云先生著《中国不需要思想家》再度成为讨论焦点。不幸的是,某位高深渊博的学者忘了或是没学过小学语文课教的基本功,把讨论变成毫不相干、莫名其妙的“红白肌论战”。老芦看不下去,无奈当了一次小学语文教师,代林把中心思想总结成一目了然的idiot-proof的条条,才把辩论拉回正题来。这一下引火烧身,老非给我出了个难题,让我给“世界级思想家”作个准确定义,否则就是在搞本人抨击过的模糊思维。
这问题看似简单,却让我想了两天。查字典是毫无用处的,因为字典给出的常常不是逻辑定义。想来想去,想出来的定义如下:
所谓思想家,就是在社会科学特别是哲学或宗教领域中提出了一个严密完整的、富含独创性(original)思想的理论体系的学者。
所谓世界级思想家,就是其理论的质量达到了当时的世界第一流水平、并在后世造成深远影响的思想家。
这里的“理论的质量”指标包括:第一,思想的原创性,第二,思考的对象与范围;第三,思想的深度;第四,思想的抽象程度;第五,思想表现出来的内在的和谐与美感。
在评价质量时,比起上述指标来,思考结论的正确与否并不重要。这是因为思想家不是自然科学家,思考的出发点一般是一个或一些无法简单求证的假设。只要思维严谨完备,即使导出的结论是错误的或无法验证的(如宗教思想),仍然不影响思考的质量。因此,在评估质量时,形式逻辑有其适用和不适用之处。一般来说,哲学和宗教思想体系的建构基础常常是归纳出来的命题,可能具有武断性,不能简单使用充足理由律来证伪(如用此手段来推翻“上帝存在”的基本假设)。此外,许多基本哲学概念如“道”、“德”、“婆罗门”、“涅般”等,都无法给出简单的逻辑定义。因此,形式逻辑在评估思想质量时有其应用局限。在这方面,拙文《疯人自答说老子》有若干缺陷,容日后修改之。
但是,我觉得,在构建理论体系中,思想家还是必须遵照形式逻辑其他基本规律如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等,才有可能使体系严密完整并具备内在的和谐与形式美感。
至于所谓“世界级”的问题,我觉得必须考虑的一是时代的限制──把孔子与尼采相比显然是不公平的,要比只能在同时代中比;二是必须比较思想的质量;三是功利主义的考虑,也就是在后世留下的名声和造成的影响。许多论者似乎只看到了最后一点,我觉得是不全面的。例如耶稣在后世留下的名声和影响堪与释迦牟尼匹敌,然而作为思想家,两人思想的深度和广度之比不啻路旁的积水和东洋大海之比。无论耶稣在西方的地位如何尊崇,影响如何深远,从来没谁管他叫伟大的思想家或哲学家,而佛陀是人类所能产生的最伟大的脑袋之一,这是谁都没法否认的。
根据The Oxford Companion to Philosophy 一书(Ed. T.Honderich.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中的世界哲学史编年表,列入的中国哲学家只有老子、孔子、庄子三人,连孟子都没给列进去,更别提后世的董仲舒、王阳明那些人了。Great Thinkers of The Eastern World (Ed. I.P.McGreal. HarperCollins, 1995)一书则收入了28名中国的大思想家,数量多了好几倍。可惜第一,那是“东方世界”的,不是全世界的;第二,那些思想家竟然包括康有为、谭嗣同、孙中山、毛泽东、冯友兰这种谈不上什麽original的人,其标准之低可想而知。不过,就连这样的书也没有把孙子收进去,可见我上面在为“思想家”作定义时将谋略家排除在外是正确的。
所以,看来赢得世界公认的中国的大思想家就只有老、孔、庄三人了。从社会影响的功利意义上来说,这三人的确影响了一个世界,虽然不是全世界(a world,not the world),在这个意义上说当然可以称为“世界级的思想家”。
下一个问题就是将他们和同时代的大思想家作思想质量的比较。原创性这一点是不用比的了,因为他们都是开山祖师,想抄袭也没地方抄袭。
第一条要比较的是思考对象和范围。不幸的是,只要跟同时代的佛陀一比(本来与印度《吠陀》中的《奥义经》相比更明显,但该经不是一人创作的,无法作公平比较),立刻就可以看出中国思想家的最大的特点,即思考明显地聚焦在某个特定范围内。
和佛陀或古希腊的思想家们不同,中国的思想家们偏重的是俗世的、功利主义的问题,而不是对主客观世界本质的spiritual 的探索。孔子和孟子根本算不上什麽哲学家,对这些问题基本没有什麽论述,似乎连个宇宙观都没有。老子在这方面有点只言片语。他认为原初有个“道”,生一生二生三地生出万物来。这算是客观主义的范畴。不幸的是他忘了说那“道”究竟是类似于柏拉图的“理念世界”或黑格尔的“世界精神”那种精神上的东西,还是类似于德莫克利特的“原子”或后世理学家的“气”一类的物质东西。因此,他到底算是唯物主义者还是客观唯心主义者都无从判断。庄子在诸子中算是思考范围最广的一位杰出同志,但不幸的是他同样没有明确回答世界的本质问题,却淹没在相对主义的不可知论中,认为人对世界的感知随视角的不同而改变。更令人丧气的是,虽然老庄的那相对主义“辩证法”在某个角度上观察到了事物间的联系,庄子也观察到主观世界感受到的万物处於不断变化之中,但诸子中居然无一人明确提出事物之间最重要的联系──因果关系。连“因果”这两个词都是佛教传入中国后才广泛使用起来的,咱们那“哲学的贫困”便可想而知了。
这几位思想家最关注的问题,还是俗世的事。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处理好人事关系,籍此“齐家治国平天下”。说白了,儒家整个学问就是教人如何作人,靠社会全体成员实行自我约束去实现农耕社会的安定团结。它基本是一种伦理学和政治学的杂拌,其思想论实质是功利主义而不是spiritual 和 philosophical 的。老子虽有宇宙观的粗略思考,但他的最终兴趣同样是安邦定国的策略。在这方面,他的想法良莠互见,一方面,他提出的执政者必须“清静无为”的思想在今天也有著很高的借鉴价值;另一方面,他那“将欲夺之,必固与之”之类的阴柔老猾的策略教唆成了后世一切谋略家的经典,让伟大领袖发挥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而他在“小国寡民论”中提出的那种以社会倒退换取臣民的忠诚安定的思想,则构成了毛泽东“共产主义理想”的重大理论来源。庄子表面上看似乎很超脱,但因为他的相对主义不可知论使得他不仅拒绝回答世界本质的问题,而且拒绝提出政治思想,其思考的俗世内容便成了个人如何养生混世。这种所谓“出世”思想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另类生活方式,所以它其实一点也不超脱,仍然著眼于俗人处世。总而言之,在很大程度上,这三位大思想家思考的基本上都是做人处世的学问。这个中国特色到今天似乎依然存在。
2001年8月5日
作者:芦笛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