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转帖:丁头字的故事---周有光 (从丁头字的发展看文字的象形-->表意-->表音-->拼音之路)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转帖:丁头字的故事---周有光 (从丁头字的发展看文字的象形-->表意-->表音-->拼音之路)   
启明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转帖:丁头字的故事---周有光 (从丁头字的发展看文字的象形-->表意-->表音-->拼音之路) (413 reads)      时间: 2005-2-05 周六, 上午6:05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所跟帖: 不会日文。 -- ltlee - 29 byte 2005-2-4 15:55:47 ( 3 reads)
作者:启明 标题:转帖:丁头字的故事---- 周有光 - 2005-2-4 16:47 (1 reads)

丁头字的故事 ---周有光 (海纳百川 www.hjclub.com)

亚洲西部有一片大平原,名叫“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意为“河间地”,习惯译作“两河流域”。这里有两条河流,西面的叫“幼发拉底”(Euphrates),东面的叫“底格里斯”(Tigris),双双从北而南流入波斯湾。原来各有问口,后来下游合成一个河道出海。两河流域今天已经沙漠化,在古代是水草茂盛,土地肥沃。一万年前,这里最早开始了“农业化”。兴耕种,开沟渠,造帆船,纺毛麻,制陶轮,最早发明有轮子的车辆,最早建筑有城墙的城堡。5500年前,这里首先把“巫术”文字发展成为“实用”文字,从此人类进入了有文字记录的“有史时期”。 (海纳百川 www.hjclub.com)

这种最古的文字,笔画一头粗、一头细,像是丁头或楔子。阿拉伯人叫它丁头字(mismari)。西欧人不知道它早已有了名称,又给它起个新名称叫楔形字(cuneiform)。这里采用较早而通俗的名称“丁头字”。笔画怎么形成丁头样子的呢?因为,当时用芦苇轩做笔,用软泥板做纸,右手握笔斜着压下去,离手的一端压痕粗,近手的一端压痕细,就成丁头笔画。后来芦苇轩改为其他材料(骨头、木料、金属等),做成替子或筷子的形式。丁头笔画成为习惯以后,即使在石头上刻字,也必须刻成丁头形式。 (海纳百川 www.hjclub.com)

丁头字的创造 (海纳百川 www.hjclub.com)

苏美尔人(Sumer)在公元前3500年以前来到两河流域的南部,建立了十二个最早有城墙的城市国家。前2800年,基什(Kish)国王埃塔那(Etana)首次统一诸国。后来外族入侵,朝代多次更易。乌尔(Ur)第三王朝的国王乌尔那模(Ur-Nammu)制订法典,用苏美尔丁头字刻写公布,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成文诠典。前l900年以后,阿卡德人(Akkad)强盛起来,统治两河流域的中部和南部。苏美尔人失去政治权力,渐渐消沉下去,直至湮没无闻,只留下他们创造的文化遗物:城墙、车轮、帆船、陶轮、文字、法典等。 (海纳百川 www.hjclub.com)

苏美尔人的丁头字是人类最早的成熟文字。公元前3500年时候就能够无遗漏地按照语词次序书写语言。起初是图画形式,后来由于书写工具的影响,变成丁头笔画。从图画形式变成丁头笔画,经过了500年的演变。泥板形似方砖,虽然笨重,但是到处可以制造,晒干或烤干,像是陶器,方便永久保存。保密文件可以把两块刻字泥板对合起来,边缘用软泥封住,加盖印章,叫做封泥。古代西亚国家使用泥板三千年。 (海纳百川 www.hjclub.com)

丁头字起初从上而下直写,后来从左而右横写,字形从直坐变为横卧,转了90度。苏美尔丁头字用2000多个丁头笔画组成的符号,有的符号代表语词(意符),有的符号代表音节(音符),既能写实词,又能写虚词。但是一符多音,一音多符,同音异义词要用附加符号(定符)来区别。定符有部首的性质,在意符和音符结合的形声字中,表示意义类别。例如:“神、国、山、鸟、鱼、数目、多数、性别、专名”等部首。从文字类型看,苏美尔的丁头字是表示语词和音节的表意兼表音的意音文字。 (海纳百川 www.hjclub.com)

苏美尔语是一种黏结语,现在还难于确定它的系属。有很多单音节词。词义变化主要依靠前缀、中缀和后缀。公元后19世纪,西欧考古家发现苏美尔的古城地下埋着泥板图书。在乌鲁克(Uruk)等古城发掘得到3000多片,收藏在英法等国博物馆。内容有宗教、文学、法规、讼事、遗嘱、账目、契约、收据、书信等。 (海纳百川 www.hjclub.com)

丁头字的继承 (海纳百川 www.hjclub.com)

阿卡德国王萨尔贡(Sargon)一世统一两何流域的中部和南部,前2300年建筑首都阿卡德城(Agade),向四方扩张势力,西至地中海,东至波斯湾,成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帝国。 (海纳百川 www.hjclub.com)

阿卡德人说闪米特语(Semitic),跟苏美尔语大不相同。阿卡德语在两河流域渐渐代替了苏美尔语,流通于地中海至波斯湾的广大地区。苏美尔语缩小作用,成为宗教语言。阿卡德语有两个方言,在南方为巴比伦语,在北方为亚述语。 (海纳百川 www.hjclub.com)

阿卡德人起初借用苏美尔人的语言和文字,后来用苏美尔的丁头符号书写阿卡德语,成为阿卡德丁头字。阿卡德人简化了丁头符号,发展了表音符号的使用,同时保留很多苏美尔语的成语6这些成语既可读苏美尔语音,又可读阿卡德语音,因此学习非常困难。为了学习和检查的需要,阿卡德人编辑苏美尔和阿卡德的双语词典。从文字类型来看,阿卡德丁头字没有改变苏美尔丁头字的意音结构。 (海纳百川 www.hjclub.com)

地下发掘出来的阿卡德丁头字泥板,大都属于早期阿卡德时代(前2450一前2200)。前9世纪,巴比伦语成为整个西亚的通用语言。阿卡德丁头字被巴比伦丁头字所代替。 (海纳百川 www.hjclub.com)

丁头字的简化 (海纳百川 www.hjclub.com)

巴比伦(Babylon)起初是一个省城,后来成为全国首都,原义“上帝之门”(Bab--iiu)。希腊人把两河流域的南部和中部合称为巴比伦尼亚。 (海纳百川 www.hjclub.com)

早期巴比伦朝代(前19一前18世纪)是阿莫里特人(Amorite)所建立。他们的国王汉穆拉比(Hammurabi,前1792一前1750在位)统一了全部两河流域。他把当时的法律,包括刑法和民法,写成条文,凿刻在石碑上。其中有282条判例,具有很高的法律学水平,远比后来摩西(Moses)怯典完备而先进。它的基础是苏美尔人的讼典,文字用阿卡德丁头字。公元后1901年,西欧考古家在苏萨(Susa)发现汉穆拉比法典石碑,现藏怯国罗浮宫博物馆。 (海纳百川 www.hjclub.com)

巴比伦时代起初沿用阿卡德丁头字,后来改为书写巴比伦语的丁头字。从苏美尔丁头字到阿卡德丁头字,要改变语音,改变甚大。从阿卡德丁头字到巴比伦丁头字,语音基本相同,改变较小。巴比伦时代使用文字更加频繁了,文字于是发生较大的变化。基本符号的数目,从苏美尔时代的2000多个,减少到巳比伦时代的640个,减少了三分之二。同时,发展了表音功能,音符占据重要地位。虽然巳比伦丁头字仍旧是意音文字,而表音多于表意了。 (海纳百川 www.hjclub.com)

中期巴比伦朝代是卡西特人(kassite)所建立。他们侵入两河流域,在前18世纪中叶建立王朝,统治巴比伦尼亚达500多年。但是他们留下的具体史实非常稀少,是一个文化不发达的时期。前1157年,外来的埃兰人(Elam)消灭了卡西特政权。失败的卡西特人逃往波斯边境的山区。两河流域原来没有马,卡西特人把马引进巴比伦。从此两河流域也有了骑兵。卡西特人以少数人长期统治多数人,主要依靠他们的骑兵。 (海纳百川 www.hjclub.com)

丁头字的国际交流 (海纳百川 www.hjclub.com)

亚述(Ashur)原来是两河流域北方一个较小的城市国家。亚述城建筑于前2500年。在巴比伦时代,亚述隶属于巳比伦王国。亚述起初借用阿卡德丁头字,后来用丁头符号书写亚述语,成为亚述丁头字。 (海纳百川 www.hjclub.com)

前14世纪,亚述战胜米坦尼(Mitanni)扩大版图,建立帝国。前9世纪,亚述进入铁器时代,改进军备,发展经济,国力强盛。经过几代国王的经营,到前7世纪成为西亚和北非的大帝国,西至埃及和叙利亚,东临波斯湾,统治当时文明世界的全部地区。亚述丁头字随着帝国政治和贸易的扩大,成为广泛使用的国际通用文字。 (海纳百川 www.hjclub.com)

帝国后期一位著名的国王亚述巴尼帕(Ashurbanipa1,前668一前627在位)重视文化,在首都尼尼微(Nineveh)建造历史上第一个精心设计的图书馆,收藏大量尼板图书和艺术珍品,其中两万件泥板图书在出土后收藏在英国不列颠博物馆。 (海纳百川 www.hjclub.com)

亚述丁头字继承巴比伦丁头字,有更加丰富的词汇。符号进一步简化。基本的笔画组合减少到570个,常用的只有300个,比巴比伦少一半。发展了表音的音节符号,其中有表示元音的符号。后期亚述丁头字逐渐接近音节文字。这时期的泥板文字,书法纤细而优美,近乎微雕艺术。内容无所不有,包括宗教、神话、巫术、科学、天文、法律、历史等门类。亚述诸王把历史事实记录在多角形(六角、七角、八角)的石柱上。今天在两河流域的古迹可以看到这个时代遗留下来的石柱。 (海纳百川 www.hjclub.com)

前612一前609年,迦勒底人和米底人(Chaldean-Median)的联军毁灭了亚述帝国。前538年,波斯吞并两河流域。前330年,亚历山大入侵两河流域。公元后632年,阿拉伯人占领两河流域。丁头字文化随着帝国的败亡和政权的更易而衰落,到公元初期终于退出历史舞台。最后一片泥板文字是公元后75年的遗物。此后,通行3000年的丁头字变成无人知晓的文字。 (海纳百川 www.hjclub.com)

丁头字的音节化和因素化 (海纳百川 www.hjclub.com)

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和亚述的丁头字,都以两河流域为根据地。在苏美尔之后,语言都是闪米特语。后来,其他民族借用丁头符号,书写各种非闪米特语,形成一个多种语言的丁头字大家庭。在传播过程中,丁头字发生两大变化:音节化和音素化。 (海纳百川 www.hjclub.com)

新埃兰丁头字。埃兰民族原来有自己的文字,后来采用丁头符号书写埃兰语,在前5—前4世纪演变成为新埃兰丁头字。只用113个符号,其中33个表意,80个表音,使文字变成半语词、半音节的结构。这是丁头字的半音节化。 (海纳百川 www.hjclub.com)

早期波斯丁头字。前539年,波斯征服巴比伦王国。可是,军事上波斯征服巴比伦,文化上巴比伦征服波斯。早期波斯采用丁头符号书写波斯语,只用41个丁头符号,其中4个是意符(王、州、国、神),36个是音符,1个是分词符号(一条斜线,不读音)。这是丁头字的音节化。 (海纳百川 www.hjclub.com)

乌加里特丁头字。乌加里特(Ugarit,现称Ras Shamrah)是古代排尼基的一个城邦,位于现在叙利亚的西北海岸。昨尼基一早就创造了字母。可是早期受丁头字的影响,采用丁头符号书写本地语言。公元后1929年,这里出土属于前15一前14世纪的大量泥板文书。符号是丁头形式,代表排尼基的音素。有32个符号,29个辅音,3个元音。这是丁头字的音素化。 (海纳百川 www.hjclub.com)

叙利亚西北还有一个古城,叫埃波拉(Ebla,现为Tall Mardikh)。公元后l975年,出土二千多年前的大量泥板文书。符号用苏美尔丁头字,语言是腓尼基方言。字母表接近乌加里特。 (海纳百川 www.hjclub.com)

丁头字的音节化和音素化,是丁头字传播到两间流域以外才发生的突变。这叫做异地产卵现象,是文字发展过程中的共同规律。 (海纳百川 www.hjclub.com)

打开最古的历史宝库 (海纳百川 www.hjclub.com)

丁头字失传将近两千年,失传得非常彻底,连希腊文献里也没有记载。只有历史学者希罗多德(Herodutus,前484—前430)偶尔提到一下亚述字。直到18世纪末,没有一人认识丁头字。 (海纳百川 www.hjclub.com)

阿拉伯人在7世纪占领两河流域,统治一千多年。这里的民族、语言、文字,全部彻底阿拉伯化了。他们只诵读伊斯兰教经典的阿拉伯字母,不许阅看其他邪教的魔鬼文字,当然不屑对丁头字进行研究。 (海纳百川 www.hjclub.com)

在19世纪,西欧学者们运用智慧和逻辑,成功地释读了一种又一种的丁头字,打开了人类最古的历史宝库。丁头字的发现和释读的经过,像是一篇曲折的传奇故事。 (海纳百川 www.hjclub.com)

波斯古都波斯波里斯(Persepolis)附近有一个村庄,名叫比希屯(Bihitun),道路崎岖,人迹罕至。在古代是埃兰王国的首都。这里的崖石上有铭刻文字。公元后1765年,德国学者尼布尔(C.Niebuhr,1733-1815)取得一张铭文摹本,带到西欧,引起学术界重视。学者们初步分析,认为碑铭是三种不同丁头字的对照。一种文字只有40个符号,可能是字母文字。另一种文字有100多个符号,可能是音节文字。第三种文字有642个符号,可能是表意和表音的意音文字。认出了一条重复出现的斜线是分词符号。分词有标准,释读就少了一个分词的难点。 (海纳百川 www.hjclub.com)

一位德国中学教师,名叫戈罗特分得(G..F.Grotefend,1775-1853),尝试探索这个碑铭。他不是考古学者,仅凭聪明才智,打开了丁头字宝库的第一重大门。他以前看见过另一种波斯碑铭,用已经认识的巴拉味(Pahlavi)字母书写。碑铭开头是“王名、称号、世系”。他猜想,比希屯碑铭的开头可能也是这个格式。按照这一格式,他居然认出了碑铭开头三个国王名字:大流士(Darius)、薛西斯(Xerxes)和希斯塔斯普(Hystaspes)。1802年他把消息公开出去,1837年他发表文章说明自己的收获。他猜读13个符号,后来证明,其中9个是猜对了。 (海纳百川 www.hjclub.com)

参加释读丁头字的有英、法、德、丹麦、爱尔兰等国的学者们,其中贡献最大的一位是英国人罗林森(H.C .Rowlinson1810-1895)。他原来服役于东印度公司,1833年被派往伊朗参加军事工作,这时候接触到比希屯碑铭,从此对释读工作进行不懈的努力。1851年,他发表“比希屯波斯丁头字铭文”的全文翻译,并附语法和解释。这是早期波斯丁头字的全面突破。后来他继续跟其他学者合作,释读了比希屯碑铭上的另外两种文字:新埃兰丁头字和巴比伦丁头字。从比希屯碑铭开始,扩展到出土的各种泥板文字。他的著作有《巴比伦和亚述丁头字铭文论释》、《亚述史纲》等。人们称他为丁头字释读之父。 (海纳百川 www.hjclub.com)

释读的进程是一个从今到古的逆向步骤。最先释读的是最晚的波斯丁头字。其次释读的是略早的新埃兰丁头字。再次释读的是更早的巴比伦丁头字。巴比伦丁头字和亚述丁头字是姊妹文字。释读了巴比伦丁头字之后,就可以进一步释读阿卡德丁头字。 (海纳百川 www.hjclub.com)

起先,根本不知道有苏美尔这个名词,当然不知道有苏美尔丁头字的存在。在阿卡德丁头字中,发现有许多成分不是阿卡德语,学者们以为这是阿卡德文的变体。在深入研究之后,才发现还有一个更古老的民族叫做苏美尔人,他们才是丁头字的创始人。 (海纳百川 www.hjclub.com)

丁头字的发现和释读,开辟了一门丁头字的考古学。这门学问要长期继续进行下去。对释读作出重大贡献的人,不少是业余爱好者。可见钻研精神比专业知识更重要。在l9世纪,西欧学者们用了一百年的时间,成功地获得了远古历史最重要的一章。 (海纳百川 www.hjclub.com)

(转自《群言》2003年3月·总第216期) (海纳百川 www.hjclub.com)

(海纳百川 www.hjclub.com)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440349 seconds ] :: [ 29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