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五十年前的一江山岛之战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五十年前的一江山岛之战   
六者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950

经验值: 816


文章标题: 五十年前的一江山岛之战 (569 reads)      时间: 2005-1-29 周六, 下午8:47

作者:六者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五十年前的一江山岛之战


司马成:一江山岛战役点评(东方日报2005/01/29)

大陈岛离大陆只有十几里,上海至闽浙沿海的航线必经大陈岛,一九五五年,毛泽东要打台湾,首先要「清理门户」。「一江山岛是大陈的门户」,蒋经国如是说。

国防部长彭德怀决定杀鸡用牛刀:调海陆空精兵一万余人,包括战斗机两个师、轰炸机一个团;海军强击机五个团、战舰艇188 艘、运输舰船138 艘,载步兵三千六百人、大炮近300 门。守一江山岛的国民党兵共1,086 人。

一月十八日,由战斗机掩护24 架强击机、27 架轰炸机猛炸一江山岛,海岸炮及海军舰炮、民船载火箭炮猛轰炮弹一万多发,方圆几百米的小岛阵地全毁,守军伤亡近半。解放军只用半小时就占领登陆场,只有38 门迫击炮、62 门无後座力炮等小炮的敌炮兵基本被炸光,地堡中的机枪火力则被抵近射击的舰炮和强击机轰掉。登陆不到3 小时,主要战斗结束。这是国共内战以来,解放军首次占绝对制空权、绝对制海权、绝对火力优势的三军联合攻岛战,是速战速决的典范。

不为人留意的经验训是,登陆战伤亡惨重。全歼守敌1,086 人的代价是自损1,598 人,损失飞机8 架,沉、伤护舰、登陆艇14 艘,机帆船7 条,大炮3 门。解放军抽调三军精兵,国民党守兵只是包括民团的杂牌军。此战带浓重陆战意味。在头门山、白岩山岛、大小茶花岛的重炮直轰几公里外的一江山岛,提供主要炮火掩护。

中央军委战前指示,要严格掌握对美政策,但美台刚签的《共同防御条约》并不包括大陆沿海小岛。一江山岛战後,美军第七舰队即帮蒋介石撤走大陈岛军民三百余人,并知会中国勿干扰撤离行动。



中国时报:一身都是胆英灵佑江山
颜玉龙/调查采访2005.01.20

「一江山七百廿烈士」的故事,对多数人而言,不是逐渐被淡忘,就是一无所知,但在中和市永和路「一江新城」里,有一群人,他们却永远无法忘怀,甚至骄傲地将烈士们的精神,传承给下一代,只因他们是这些英雄们的遗眷。

「一身都是胆,英灵佑江山」,系一江山战役後,国人对死守岛上的官兵们,发自内心深处的感佩。四十三年五月,大陆进占头门、田沃後,一江山成为大陈列岛的屏障,亦可俯视对岸的军事活动。

四十四年一月十八日,大陆集结三万名兵力,并发动两百廿八架次飞机密集轰炸,当时,先总统蒋公为向国际证明国军仍具备作战能力,命令戍卫该岛的司令王生明,死守一江山,有七多百多名官兵在此战役中殉职。

在一江山战役爆发前,烈士遗族仅王生明之子、一江山烈属协会理事长王应文家人与周家在台北定居,王应文说,当时虽仅两户人家在台北市毗邻而居,但该街道因此命名为一江街,以纪念岛上烈士英勇事迹。

四十四年二月,一江山烈士遗眷与大陈义胞撤退来台,随即被安置在中坜忠贞新村并成立一江山烈士遗族抚慰委员会,展开一江新村筹建工作,据一江山烈属协会文献记载,当时委员会在中和乡震华文学院左侧砖造宿舍,以每坪一百五十元购得三百多坪土地,於四十五年完成两百零八坪的房舍修缮,并在入口处竖立「一江山殉难烈士纪念碑」。

王应文说,原本一江山遗眷仅五、六户,在大陈义胞撤退後,又增加至五十三户,共八十五人,悉数迁入「一江新村」内,七十一年间,联勤总部与县府合作推动改建案,将新村改建为五层楼公寓住宅与十层楼住商混合大楼,并改名为「一江新城」,总计两百廿五户当中,仅卅多户系安置遗族之用,其余则以国宅出售或作为军眷宿舍。

一江新城内的烈士遗眷,如今仅剩下十多户,如同先人戍守一江山,固守在新城内并延续先人的精神。



中国时报:父为司令将士用命血战殉国
颜玉龙/专访2005.01.20

住在中和一江新城的王应文,回忆五十年前的元旦,仍不胜唏嘘,他说「那是全家人最後一次相聚,半个月後父亲王生明就在一江山壮烈殉职。」
谈起父亲,六十四岁的王应文眼眶泛红、哽咽地表示,「这一生最大的悲哀,就是与父亲仅有短暂的交会」,唯一能做的,即是小心翼翼地保存每一份有关他的史料,并推动一江山战役纪念日为「两岸和平日」。

一江山守军司令王生明少将率千余名官士兵,秉持「我生国死,我死国生」的节义,在四十四年一月十八至廿日,血战三日,全数壮烈成仁,震惊世人,当时年仅十四岁的王应文,深切感受到父亲的伟大,并细心收集记载父亲事迹的报章书籍。

王应文表示,父亲仅接受两年的私塾教育,但在「忠烈人物事迹」一书中,以「不必读书知大义,每於临阵冠三军」,描写父亲带领一江山忠魂成仁取义的精神,他说,第一次参加政府为一江山烈士举行的追悼会时,虽年仅十四岁,但各界给予父亲高度肯定,让他深刻了解父亲为国奉献的伟大。
王应文说,父亲殉职四、五年後,不断有谣言指出,父亲并未为国捐躯且仍活在世上,让他感到痛心,也更坚定为父亲收集史料的决心。

一江山战役至今已届五十载,今天也是王应文父亲五十周年祭日,想起儿时回忆,王应文难忍心中悲痛,数度哽咽,他说,父亲不但将生命奉献给国家,在世时,大部分时间也都待在部队,相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在四十四年元旦,父亲荣获战斗英雄第一名,返台接受表扬并与家人相聚、全家合照,没想到,却是最後一次的相处,也让他更加珍惜与家人相处的时间。

王应文说,两岸在一江山战役中,均伤亡惨重,且在该战役後,仅於四十七年爆发八二三炮战,大陆以隔海炮击攻打金马,半世纪以来未轻易兴兵,烈士为国捐躯,才能拥有和平稳定的生活,两岸人民应更珍惜这一刻,为和平共同努力,并记取一江山惨烈战役的教训,他说,未来将致力催生一月廿日为「两岸和平日」的理想。


中国时报:一江山失守拉开台海危机序幕
黄树德/北县报导2005.01.20

五十年前的今天,浙江外海的一江山失守,为第一次台海危机拉开序幕,大陈列岛顿失依靠,国民政府为之震动,几天後决定启动金刚计画,自大陈撤军,马祖东引岛成为台湾最北的屏障,台海长期对峙形势始尘埃落定。

一九五四年中美签署共同防御条约,台海安全获得进一步保障,唯金、马、大陈等外岛并不在协防范围,中共仍步步进逼,当年七月即对浙东一带岛屿发动攻势,大陈、一江山前途岌岌可危。

一九五五年一月十八日,中共对一江山展开大规模的海陆空三栖作战,国军虽然奋勇抵抗,无奈鞭长莫及,海、空全为共军所掌握,经过六十一小时又十二分钟的激烈战烈,一江山在一月廿日下午九时十二分失守,刚当选国军战斗英雄的指挥官王生明英勇牺牲。

王生明最後一刻仍不忘打电话报告情况,他告诉当时的大陈守军政治部主任沈之岳说:「现在敌人距我只有五十公尺,我手里有一颗给我自己的手榴弹」。国防部後来追晋王生明为少将。


中国时报:五十周年史迹特展今展开立委:立碑营造两岸和平
黄树德/综合报导2005.01.20

立法委员尤清昨天在一江山战役史迹特展中,呼吁对岸让台湾在一江山树立石碑,纪念七百廿位阵亡官兵,台湾也同时释出善意,让中共在金门古宁头为战死的共军立碑,共同营造两岸和平形势。

一江山遗族去年到处奔走,希望国防部能为一江山战役五十周年举行纪念仪式,但国防部都以不为单一战役举行纪念仪式为由拒绝,还好立委尤清居中协调,国防部最後才从善如流,可惜展出会场过於狭窄。

一江山战役五十周年史迹展即日起到三月底止假台北市国军历史文物馆展出,共有此期间的相关照片、文物、档案、函件一百七十余件。

作者:六者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六者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607904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