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中共官方正式承认将采纳"通货膨胀"政策.(关心国内财产的请进)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中共官方正式承认将采纳"通货膨胀"政策.(关心国内财产的请进)   
草庵居士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中共官方正式承认将采纳"通货膨胀"政策.(关心国内财产的请进) (564 reads)      时间: 2005-1-05 周三, 下午2:56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草庵居士按:

本居士大约在两年前曾向中共高层建言:要实行必要的"通货膨胀".当然,本居士的建言还有其他的前提.大约在一年前,本居士也写过两篇文章谈中国的经济问题和施行通货膨胀的必要性.相关文章请见"连接"

最近,本居士在观察中国"通货膨胀"政策之后,也提出了强烈的批判.详细内容将在近日的最新文章发表中表述.请各位留意并指正.

下面是转贴一篇报道,其主要内容是:
1."中国人民银行宣布,2005年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目标为15%。"

2.2004年年初确定的货币供应量增长幅度为17%,后来由于政府给经济降温,使得2004年前11个月的货币供应量增长只有14%,远远低于2003年同期的20.4%的水平。

3.本居士在最近的在洛杉矶第二次九评研讨会上的发言<中国经济真相 ----- 通货膨胀问题
>中说:"今年的统计数据没有出来,出来的时候大家可能会看到大约中国的金融坏帐会降低10%左右。这个数据哪来的? 就是我从今年中国大陆的通货膨胀数据推算出来的。"
今天转贴的文章中公布了一些官方数据:"截止到2004年9月底,中国银行的坏帐比例已经从2003年底的16%减少到5.2%,建设银行的坏帐比例也从9.3%降至3.7%。"
这些数据也基本上证明了本居士的观点.


转贴文章正文:

专家评中国货币供应和注资商行

(05年1月4日)

蔚然报导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2005年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目标为15%。分析人士认为,中国政府希望借此向外界传达继续进行宏观调控的决心。与此同时,政府何时对中国工商银行注资再度成为热门话题。
*明年货币供应增长15%*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星期二表示,2005年中国要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将保持在15%左右。周小川是在人民银行为期三天的2005年工作会议上宣布这一数字的。据悉,2004年年初确定的货币供应量增长幅度为17%,后来由于政府给经济降温,使得2004年前11个月的货币供应量增长只有14%,远远低于2003年同期的20.4%的水平。

*张加恩:表明继续宏观调控*

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张加恩认为,人民银行把2005年的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目标定在15%,是为了向国际市场说明中国要继续进行宏观调控。

他说:“我认为它是一个目标,有重大的宣示性的效果,告诉世界货币市场、世界资本市场,中国的大方向还是要抓紧宏观调控。”

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中国国家信息中心一位资深分析人员认为,15%的增长量不切实际。媒体引述他的话说,15%的增长量虽然可以支持8%的经济增长,但却无法解决失业和地下钱庄等问题。对此,张加恩教授认为,15%这个数字只是确定的目标,更多的是要向外界说明立场,假如发现15%不能配合实际需要的话,中国人民银行可以随时对这一数字进行调整。

*媒体:政府将向工商银行注资*

与此同时,人民银行工作会议的讨论重点肯定离不开中国的银行系统改革。英国《金融时报》和【路透社】星期二都引述知情者的话说,最早在这个月的月底以前,中国政府就可能批准中国工商银行重组改制的计划,并参照当初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的做法,向工商银行注入大笔资金。

2003年底,中国政府曾动用45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对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注资,帮助它们冲销坏帐,改善资产负债表,改为股份制,并准备上市。截止到2004年9月底,中国银行的坏帐比例已经从2003年底的16%减少到5.2%,建设银行的坏帐比例也从9.3%降至3.7%。与此相比,截止到2004年9月,工商银行的坏帐比例仍高达19.46%;虽然比2003年降低了1.77%,但在西方银行业者看来,还是大得吓人。

跟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相比,工商银行的规模更大,是四大国有银行中最大的一家,占中国整体银行系统总资产的近五分之一。中国政府什么时候会着手帮助工商银行,一直是银行业瞩目的焦点。

【路透社】引述中国业内人士的话说,最近几个月,有关方面已经在严肃讨论给工商银行注资的问题。现在的问题是什么时候行动,以及采用何种方式,而不是要不要注资的问题。报导引述知情者的话说,估计工商银行的注资规模要比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大,最多可能达到450亿美元。

*拉迪:时机尚未成熟*

不过,中国经济问题专家、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拉迪却认为,现在给工商银行注资,时机尚未成熟。

拉迪说:“我们有理由认为,在向商业银行转变这方面,工商银行不如中国银行做得那么好。工商银行规模更大,困难更多,国际经验又少,资产负债表也更薄弱。因此我觉得,如果中国政府选择现在给工商银行注资,时机还不成熟。”

*拉迪:让高效银行多占份额*

然而,拉迪也承认,随着2006年底银行业对外资全面开放的到来,中国银行业改造的任务变得格外紧迫。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对工商银行伸出援手,中国政府还有什么选择呢?

他说:“我认为另外一个选择是让经营更有效的银行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如果工商银行无力竞争的话,就要显著减少自己的经营规模。”
http://www.hjclub.com/Showtopic.asp?ID=556586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520124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