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情书至友人
海纳百川首页
->
寒山小径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情书至友人
幽灵
[
个人文集
]
加入时间: 2004/02/12
文章: 6051
经验值: 0
标题:
情书至友人
(723 reads)
时间:
2004-12-25 周六, 下午10:30
作者:
幽灵
在
寒山小径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您好!
今年圣诞节很美,珠光宝气的冰花,金灿灿的雪阳,将洁净的世界装点,北极的冬天室外的清凉和屋里的温暖给人特别舒适的感觉,这是国内人无法想象的乐趣。当我凌晨起来阅读中的休息时,去阳台上小憩,欣赏着这晶莹的浓郁夜色世界,深邃的云层后面,还有淡淡的霞光,竟让我又多一份的喜悦。这是很难见到的奇观,时间在凌晨两点,与黎明之距还远。
在北欧的季节,除了冬天,月儿竟与太阳时常同挂蓝天,各自左右,遥相对望。曾有位美国来旅游的朋友为此惊异,我说这不属罕见,只要你愿意观赏,几乎天天如此。说共和,在北欧连日月都能“普天同庆”,还有做不了榜样的吗。
今夜是零下六度,雪后的天气格外清朗,繁星闪烁,云霓飘逸,无限景色,像诗篇一样的流利眼目,可惜我的文字还无法企及自然神韵。看着这天地精灵的作品,真有无限情怀。这样的感触,每当我回到污染严重的故国,就会特别想念芬兰的环境:真、是最原始的风貌;美、是说不尽的色彩。我独享着全景,阳台上看到周围,小小的几栋楼房和对面林荫掩盖的别墅也没有窗光,人们用呼噜来浪费夜色,真为之遗憾呢。这几周都是我静静一人在家,在文字里游弋,对这个没有时空限制的世界,我的感觉里完全没有尘埃烦愁。
从昨天到今夜,除了充裕的吃饭和稍欠的睡觉以外,就是读书,被邓贤写的“流浪金三角”所吸引。这本三十五万字的报告文学作品被我一天读完,浮想联翩,思绪万千,久久憧憬着陷于那热带丛林,绝境里的中华健儿,抗日军魂,被愚顽的农民同胞成军追杀,被载负着绝望追杀希望,落后追杀先进,魔鬼追杀神仙,嚣张一时的义和团再显,半个世纪之后的今天,中国才醒悟点滴,真是天公无情。他们被瘴疬瘟氲,被虎狼蛇蝎和沼泽灌木阻碍,还有缅甸泰国军队以及土著,土匪,山民的围剿骚扰,在疾病中,在弹尽粮绝时,在异常艰险的环境里求生。读此书令我惊心动魄,叹惜万端。那些军人里有过北伐的勇士,台儿庄的骄子,保家卫国挥戈抗日的英雄。然而,一但命运斜偏,民族内战走火入魔,就陷于异国灾难深沉的境地,蹋着同胞的白骨而生,那是何等惨烈,何等悲壮。而最后形成的毒品基地,又是对西方世界的极大报应,让美国为二战后的糊涂来主要承担,真是恶有恶报啊。难怪当年一个小小的麦卡锡,可以弄得全美官员人心惶惶。真是老天无情而又有眼。
我有点感谢邓贤这位作家,曾读到他写的“大国之魂”,那是描写在云南松山战役与日寇绞杀的火药篇章,动用了用美式武装的六万国军攻打日寇不到两千人占据的咽喉要道,以十五比一的伤亡换得彻底胜利(无一战俘,可见日本人之顽固)。其中有的勇士也随溃败的国军进入金三角。作者的某些笔调很近似于杰克.伦敦,但情节交错上又疏于紧凑,有的段落首尾倒置,甚至还有重复杂语,不知是不是因为网络粘贴的原因,没有读到他的原版(同样的错误在他的大国之魂里也有,如果用一根主线穿越,就好得多,着眼于蒋介石的部署,再提高点,文笔就不至于前后断裂)。不过,作者对西方世界的偏见,孤陋寡闻的陈词滥调时有流露,尽显在封闭中的浅浮和幼稚,不生活在海外的大陆华人,一面之词中不自觉被洗脑,也是可怜,他还是大学教授呢,何况平民,可见独裁效应。据“十月”刊物编辑的简介,是流着泪读他的作品,也许吧,感人倒是,这也许是作者与蒋经国原配(石静宜)的三代亲属有关,笔调上处于中立,合于当今形势。他的作品引力极大,能让我废寝忘食的阅读,很难得。自从我离开中学校近四十年间,还没有这么强烈的读书兴趣。而今“老来”仍然有此功力,倒是邓贤之能,不得不顿生感激之情。就那之后,我在网络(本想找曾焰作品不得)上读到另一本描写金三角的――北大一位流浪学生八十年代进入缅甸十六五年的――记载,相比之下,文质内容语言相差太大。说来,这两位作家都在川西,邓贤在成都,后一位在卢洲。这位北大学人现在是仰光一家华人报社的编辑,我估计仰光的话语水平可能很一般。记得曾经阅过一位台湾作家的散文,可能就是邓贤提到的曾焰,这位女士生活在金三角多年,也是大陆流浪出去,绝处逢生,写出了异国烽烟,字里行间也是瘴疬狰狞,鬼怪逼人,触目惊心。
就此之便,这里说说你对我的散文看法,特别这篇“芬兰圣诞夜”的评语引起我深思。
照理说,我认为用反语曲折表达比平铺直叙的好,但在写作中为情之所以,至于最后象什么样,无法预测。奇怪的是,自从“蔑快”文后,我再没有追寻到那样的笔调,那样的幽默和调侃意味,读起来是别开生面的,至少我还没有见到谁写散文有过那样的手法。
最近写的是不很成功,但我又说不出怎么会像这样,大慨比较主观所以。总的说来,散文不能煽情过份,文风的华丽是不能充实内涵的柔美深邃,这是作文的大忌,我往往容易陷入这样的泥潭。我想,除了对语言的凝练,词汇驾驭的运作上得注意,哲理内涵才是主心骨。贴出之后,有点后悔,要是大动干戈改写,我得加以情节人物,可时间不再,便自大而滑之的差不多能哄自己则罢。
半年来写了不少东西,回忆录,散文,杂谈,随笔,诗歌等,我当是新兵练擒拿格斗,为将来能写出象样的准备。考虑用散文笔调书写历史,这样读起来比较充实动人。毕竟散文是文而不是诗,抒情不能腻于华而不实。至于怎么突破目前的颈瓶,我不知道,写下去,游泳里学游泳。其实,对文章的每个句子,每个段落,以及结构等,我在完稿之后,总会反复思考,力求删除杂质和废句,对可有可无的句子,我会砍削,这样的修改直到我贴上网络之后还在进行。对于文字的锤炼,气韵的含蓄和幽默的追求,是我在探索中的目标。打个不恰当的比喻,拿算数来说,基础数据十位,可一经加减乘除,开方,几何,微分积分变化万千。而语言是成千上万的基础“数据”,用来变化思路,思绪,思想,那会出现多么斑驳陆离的效果,怎么深入再渗入,奇见再奇见,升腾起伏,迂回曲折,这就是需要我考究的艺术。这方面,我很佩服雨果作品,他可真是大手笔,写起来纵横辽阔,在绝处逢生的情节中驾驭文采,读起来酣畅淋漓。有时我想回头修改所写过的作品,但新的念头横生在意,不写出来觉得不安,对旧作的遗憾〔比如南美之行得大动干戈〕又撞击在心灵,弄得我左右为难,还不知怎么的好,时间总不够用。
通过对邓贤文章的阅读,我深悟到写作还是以故事情节为主的好。所谓的政论随笔杂感,都是“偏傍部首”,小打油,非主流,就像拉板车在高速公路的老农,跟不上时代的。为此我还浪费了不少时间。这倒是读邓贤的贴切体会。
好!
唐夫
2004 12月圣诞节中
作者:
幽灵
在
寒山小径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寒山小径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71061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