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一位国内朋友给我的来信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寒山小径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一位国内朋友给我的来信   
幽灵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2
文章: 6051

经验值: 0


文章标题: 一位国内朋友给我的来信 (302 reads)      时间: 2004-12-25 周六, 上午11:02

作者:幽灵寒山小径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今夜一直在读书,什么也不想写,偶然的翻阅到朋友来信,读罢,觉得除了文笔柔美,还可以解答一个问题。那是前些时我写芬兰系列文章时,有位好心的网友专门跟文批驳(新老海川并进),说我对芬兰溢美过分。还特别之明我说的芬兰战争赔款不可信,理由是我没有指明具体时间,和时代周刊上的刊登的详细篇章。读了那聪明过分的语言,我没有回答的闲心。这本是极为简单而不经一论的口舌,稍微读点二战史就知道这回事。而这篇国内朋友来信里已经解答了这样的问题,想来,作为节日里为寒山添点内容之文,何乐不可。

下面是来信。


唐夫:

在海川上读了你的散文《雪》,文笔很美。
这几天我在读欧洲历史,读你的《雪》后,和文一篇《遥寄芬兰》,赐教。

遥寄芬兰
芬兰是超出我意象外的世界。
欧洲有许多国家,享有着许多人类精神文化的礼赞,如:浑朴典雅的罗马、繁丽闲适的意大利、奔放热情的西班牙、奇崛神秘的奥地利、古朴新悦的德意志、温柔多情的威尼斯、浪漫优雅的法兰斯、畅达端庄的英格兰......
然而,在北欧波罗的海风轻佛的彼岸,芬兰该敛聚人们怎样的审美视线和探询的目光?
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不经意地打开电视,一幅画面令我震撼了:在一片茫茫的雪野上,一个红袍红帽白髯的老人,驾一乘雪橇,打一个呼哨,甩一声响鞭,拽来了一袭金黄的阳光,刹那间,天地醉了,醉成了酡红,老人呼喝一口热气,热气也变成霞光,氤氲天地间,这令人唏嘘不已的审美意象转瞬消失为一个远行的红点......

这个画面就是芬兰.
在审美的高低雅俗等级中,自然、和谐、中性、内敛为最高层次的美。芬兰的奇特来自阳光、白雪和把爱传播到世间每一个孩子心中的那位善良老人,不能不说这是聚了人类美之理念最高雅精粹,自然与人文以这样的方式在芬兰找到交接点。
以这样的审美层面走进这个民族的人文视野,我们也触摸到了这个民族的另一个侧面。一个冷峭,单纯民族的自尊和傲然。

曾读过关于北欧人对自己评价的一篇文章:
丹麦人说:“由于气候的原因,我们北欧人与其他欧洲人不同,比较拘谨,不善言词”;
挪威人说:“我们挪威人比不上丹麦人开朗健谈,有点沉闷”;
瑞典人说:“我们瑞典人不如挪威人热情,孤傲得可恨”
......
其实,如暖水瓶原理,外冷未必真冷,巨大热量的储蓄来自内层。象一个智者曾评价北欧人:北欧人不是没有热情,而是缺少那种快速点燃又快速转移的灵敏。他们感应较慢,选择较迟,不喜宣讲,很少激愤,但一旦选定却不再改变,把种种弯曲拉成一条直线.选择和平中立,制定福利政策,即使有再大的麻烦也一意孤行.....
那么芬兰呢?芬兰除了有北欧民族所共同的质征外,可能还有一种在冰雪间隐隐然的特质:民族的自尊和傲然中又流露的温和与中庸。这一切,得之于芬兰自己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和其他欧洲国家一样在政教合一中形成的民族文化。
传说当年拿破仑纵横欧洲之时发现了一个芥末小国圣马力诺,他饶有兴趣的找这个小国首领谈谈历史,谁知一谈之下他渐渐严肃起来,双目炯炯有神,立即宣布圣马力诺继续独立存在,而且可以再拨一些土地给它,但是,圣马力诺人告诉拿破仑“我们不要别人一寸土地,也不给别人一寸土地”。
但是强权并不都象拿破仑对待圣马力诺一样的温和。1939年那个冬天,芬兰的冰雪被苏联的坦克压碎了,在三个月的寒冬里,芬兰为保住国家主权,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芬兰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在二战中无法避开德国和苏联两大超级大国的冲突,为了保存自己,芬兰选择了德国。
战后的芬兰,在民族经济上,作为战败国要付出大笔赔偿,六万五千人牺牲了,有十万八千人受了伤,四十二万三千个卡类里阿人必须移民安置,从战场伤退下来的士兵又要给于工作安置;在民族心理上,更处于压抑状态中:战时总统和政治领袖成了战犯。
历史在这里打了个死结,一如圣马力诺人告诉拿破仑“我们不要别人一寸土地,也不给别人一寸土地”。
芬兰却以自尊和傲然承担起了被侵略却要赔付侵略者的不公平债务。看来公正与公平是国家秩序、国际秩序永远不会有公正结果的话题!芬兰以平淡的方式在这个话题中摆出了一种派头:它是唯一一个偿还完所有债务的国家!这不是懦弱,是真正贵族意义上的傲慢!正如黑格尔所说的那样:在灰烬堆中摸到了历史远处的余温。
有时,灾难也会养育另一种成果。这种成果如果给以一个悟性很高的民族,便会带给这个民族整个社会结构体系的全面辉煌。战后芬兰走向了这片辉煌,它以它的人格魅力无愧于这片辉煌。
当以这种心情再来解读芬兰以及那幅无限白色基调的画面:”在一片茫茫的雪野上,一个红袍红帽白髯的老人,驾一乘雪橇,打一个呼哨,甩一声响鞭,拽来了一袭金黄的阳光,刹那间,天地醉了,醉成了酡红,老人呼喝一口热气,热气也变成霞光,氤氲天地间,这令人唏嘘不已的审美意象转瞬消失为一个远行的红点......”
我们会明白:那种料峭的风寒,纯净的冰雪,是一个民族越过沉痛沧桑的坦然。

你的朋友

2004/11/21



作者:幽灵寒山小径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幽灵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寒山小径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316535 seconds ] :: [ 24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