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早晚要走向衰亡的中文(1991年)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早晚要走向衰亡的中文(1991年)   
马悲鸣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5898

经验值: 57789


文章标题: 早晚要走向衰亡的中文(1991年) (460 reads)      时间: 2004-12-22 周三, 下午1:23

作者:马悲鸣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早晚要走向衰亡的中文

·马悲鸣·


很多古文字随着使用这些文字的国家灭亡而衰亡,以至于不再有人能辨认和判读了。比如古楔形文字至今仍很难判读。中国古代和宋朝并立的西夏国和契丹国使用过的西夏文和契丹文至今也很难判读。

一种文字是否能长存取决于这种文字是否有实际效用。或者说这种文字携载的社会生存信息量的大小决定这种文字是否能长存。西夏文、契丹文携载的信息量不如汉文多,效用不如汉文大,只要宋与西夏、或与契丹的边界一打开,这两种文字自然竞争不过汉文而逐渐消亡了。

满族人只把一本《三国演义》翻译成满文就入主中原近三百年。但皇胄、贵族和八旗子弟通用的满文还是竞争不过商人通用的汉文。三百年下来懂满文的满族人已经所剩无几了。

那么汉文,即中文是否竞争性最强的文字呢?当年曾经是过,因为汉族的商业比周围所有的民族都发达。但现在已经不是了,因为当今世界绝大部分国家市场经济下的商业都比中国计划经济下的商业发达。

在市场经济之下,劳动力市场要求一名懂中文的大学毕业生写的商业广告能用尽可能有限的字数把消费者都吸引过来;写的商业合同和起诉书,辩护书能够用词准确和逻辑严密到经得起任何法庭的推敲;但既不要四六对工,也不要合辙压韵,更不要“东风吹,战鼓擂”,“革命形势一片大好”和“伟大领袖教导我们说”。即使你有“病恹恹写上几个伤心字”,酸溜溜写上几句“真善美”的文才也未必有哪个倒爷肯雇了去。因为这种文笔虽然美不胜收,却根本经不起严密的推敲,总要输官司。而一旦国人进入开放市场,大家都忙着赚钱,还有几个人肯花钱买你那万古留芳的花前月下,鸳鸯蝴蝶?各种广告,合同,起诉书,辩护书、产品说明书和各种私人和私人公司之间来往文件的起草,才是绝大部分有写作能力的劳动者出卖自己的场所。你就是写得出《“藕”塘月色》[1]来也还得饿肚子。

唐朝确立科举制无疑是个社会管理制度化的效率和公平之举。但其却以诗取士,有唐一朝几乎把中文诗作绝了。诗是讲究比、兴的,但不能讲究语法逻辑。几乎没什么商业上的效用。以诗才录取的士大夫们很难想到对社会经济问题进行逻辑分析。科举制度并没有保证大唐的不亡。

明朝确立八股文,使文章格式规范化以保证效率也不失良举。初时朱元璋很有眼光,他曾下令科举考案例,以便于有足够合格的官员办案子。办案能力是有商业效用的。明朝资本主义的萌芽和朱元璋的实用主义不无关系。可孰知承平日久,那些皓首穷经,醉心代圣人立言的文科知识分子又不知就里地把考试内容改回朱夫子注的《四书五经》上去了。这《四书五经》里讲的致君尧舜的大道理没有什么商业效用。因为普天之下只有一个君。也就是说这市场是被买方垄断了的,只有一个客户,使你除了卖与帝王家外无法囤积居奇,待价而沽。致君尧舜的大道理卖不出个好价钱,为练这本事而投入的资本和期望利润收不回来,只好贪污。中国历代官场腐败,满嘴仁义道德,满肚子男盗女娼的原因就在于此。

我们今天看到的当时商用文件文笔粗糙,有的甚至很难读懂,十之八九是由考不中科举的人写成的。大读圣贤书的明清也难免不亡。

中共政权对中文也不是没有贡献。比如用行政命令把繁体字改成简化字,这是它日后退出政治舞台时数得出来的几个善举之一。可是目前用简化字印刷的制成品中绝大多数是《毛主席语录》和“雄文四卷”,再有就是红头文件,《人民日报》社论和沿街叫卖的廉价小说。语文课里讲的那些革命传统只有在革共产党的命时才有效用。中国大学的中文课程不教逻辑集合论,不教商用中文。这种大学生怎能经得住市场上的挑剔?君不见当今中文广告上那些“以子之矛,功子之盾”式的牛皮大话?一旦用户到法庭起诉你的广告诈骗,你可怎样辩护?至今中文还是作诗和论道用的中文,中共也正好用它来论证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放之四海而皆准。

简化字虽然方便了人民生活,但至今它携载的发财信息太有限。人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简化字里商业印刷品占的比例少之又少。初出国门的人马上就会感觉到简化字的没有商业效用。连《人民日报》海外版也不得不重排繁体字。如果简化字白话文不能更加严谨化,逻辑明确化,简单明了化,特别是商用标准化和规格化(如英文的变格),或者说直了就是例行公事化,枯燥乏味化;恐怕一旦市场经济开放,会用中文写思想汇报和作诗的大学生卖不出去,而英语的商业效用已日臻成熟老到。届时,会英文的人吃香的喝辣的;而会白话文简体字的又恢复了他们穷措大祖宗的寒酸相,满街喝西北风。由不得你爱国不爱国,全民放弃中文而改以英文为通用语言的可能并非是耸人听闻。现在这趋势已略见端倪。当年在内蒙有一句话叫做“会汉话的走遍天下,会蒙话的出不了赛汗塔拉”。赛汗塔拉是集(宁)二(连)铁路上一个火车站名。如今这话早已改为“会英文的走遍全球,会中文的出不了虹桥机场”了。

柴门霍夫精心设计的世界语尽善尽美。但因其没有商业效用,即无人用它写广告,签合同和打官司,所以至今推广不起来。尽管日不落的大英帝国放它旧日的殖民地独立,英语却照旧是不推自广,现在眼看着就已经是世界语了。只有当初远不如中文完美的日文还能与之相争。无它,因为日文的商业效用亦大。

中共现在又改口以中华民族传统的继承者自诩了。然而正是它从外国引进的计划经济毁掉了中文的竞争力。以致于中文早晚要象败在它手下的西夏文、契丹文和满文一样走向衰亡。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载《新闻自由导报》第92期,1991年11月29日
[1]写了著名散文《荷塘月色》的文学家朱自清不食美国救济粮而饿死。


作者:马悲鸣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马悲鸣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1.328281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