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老鹰请进
海纳百川首页
->
寒山小径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老鹰请进
幽灵
[
个人文集
]
加入时间: 2004/02/12
文章: 6051
经验值: 0
标题:
老鹰请进
(617 reads)
时间:
2004-12-15 周三, 上午11:56
作者:
幽灵
在
寒山小径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我重新将昨日完毕文中的散文部分专写,如你有时间,再看如何,打搅为欠!
散之说文
唐夫
就文学作品体裁中,散文应用较为宽广。它近于诗而不受句型韵律限制;近于小说,但不为情节所约束,它没有政论文的拘谨,没有寓言文的虚浮,但它通通兼收并容,自由于各类文体中。但散文重点还是以情生意,有意催情,千百年来,古今中外,散文始终为前人点石成金,为后人探索跌扑,其文采,最是喜闻乐见,自不待言。
我曾随手翻到一本发黄的旧书,为五十年代中华古籍出版社编印的汉晋散文,前言里取舍古人,给散文下了个定义,除了诗词歌赋以外的都算,史记也列罗其中。看来,是大散之文论。但我有不同的看法:将书信,杂文,评议(不含慵长的政论)景物舒怀等文笔列为散文比较合适。以抒情兼带叙事,或反之以叙事兼带抒情,篇幅可长可短。话说回来,散文写长也难,感情不是江河,洒多虚空不说,自己要昏。散文不好写之理在此。
我有点喜欢散文,就自己粗浅的体会,散说于此文。
在读过的外国散文中,英国的培根的文笔很朴实,现代人卡夫卡的最飘逸传神,他的作品“桥”写得别具一格,短小精悍,神形兼备。在他的笔下,那桥已经不是桥,是个活生生的精灵老兽。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散文我不是很欣赏,觉得专情过度,漫空皆然,据说国际影响不小,是数量大吧。杰克.伦敦小说里的某些篇章,特别是他文中的北美淘金的山脉旷野,气势浩淼,如果提出来书写,那是很精彩动人的散文。唯有高尔基那篇“海燕”真不象话,空空如也,纯粹为革命为矫揉造作,居然被吹捧。我手里有几本所谓世界经典散文选,读过之后,还是对卡夫卡那几篇我感觉觉神形兼并。最是感人肺腑的文笔,要算美国盲人女作家海伦.凯勒的作品“给我三天视力”,读罢使我久久不能释怀,一个盲人有那么丰富的知识,写得动人情深,催人泪滴盈框,而又使我们这些幸运的健康者,相比之下,惭愧忐忑。
散文起于先秦,辉煌于李唐,潜声在宋后。元明清几乎不见精彩作品,大慨那几朝文人们感情都麻木,多情却被无情恼吧。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散文,梁实秋周作人的是不错,但总觉得是轻松的调侃文笔,运动典故倒书袋而已,激情不达。要说佳品,胡兰成回忆张爱玲之作“今生今世”可称上乘,其间文字有种别致的神韵荡涤页面,将一个“情”字写得细腻入微,活灵活现,很超脱。那时候的散文没有大笔手,兵荒马乱年代,文人们是静不下心来。当然,也许是我的阅读量不够,仅仅枉谈。之后的中国的铁幕五十年,更没有象样的散文,吹嘘的杨溯体,被王小波喻为情愿做癞皮狗也不写那样的散文。只有贾平凹的“秦腔”给我气魄印象,但他的有些散文又不登大雅之堂,也充斥在书。
论美妙散文,我还是认为在早。就此简单谈谈,毕竟历代散文荟萃浩瀚,由九牛一毛之中,我有点管窥蠡测之谓。
散文风趣如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公元前文赋和汉赋不同,应为“颂、说、篇”之意,其实就是散文),那是文采漾溢,对应比较最佳,其中“迷阳城,惑下蔡,增一分,减一分”等用语,诙谐夸张,维妙维肖,精炼含蓄,句子短,意味长,读之铿锵,颂之则笑,想之浓意。虽万世千秋,仍为人津津乐道。遗憾后部分章华大夫之言,有点狗尾续貂。我怀疑是后人“节外生枝”的假打。更有夸张的如“风赋”写得浪漫精炼,讽喻兼并,就一个“风”的形态,引深是玄妙的意境,文笔气势狂暴,是不可多得的精辟论述。我很早前读过的汉赋多数忘记,其实,汉赋是最近于散文的了,篇篇都是精品。我总想抽时间,系统的阅读,时与愿违。柳子厚写过些寓言小品,刻画独到,文笔峻峭,很有意趣,但都比宋玉这篇略差。众所周知的初唐四杰,少壮文人王勃所写“藤王阁序”,那可是篇鬼斧神工之笔,其中气魄之大,荡胸索怀,有的句子如雷贯耳。象“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一句,我最喜“旷盈,骇瞩”二词,精妙之极,简直比过杜甫的“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比韩愈诗中阴涩的名句“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显得辽阔放达。再如众所周知的惊人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可以将感情视野提升如神为仙。当然,这是演化于前代庾信的“白马赋”中“落花与芝盖其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句型,但别开生面,又成一景:气势辽阔、磅礴、艳丽,无人可比。整篇文章里开合张驰,激情在漾溢中纵横,自嘲而挺拔,由乐观里说悲叹,再以阴暗升至明朗,景情交融,九衢徊廊,如山势逶迤,似海涛涌流,势成一绝。有人批评为铺张排比用典太多,我想那是以己度人,稍微多读点书的,对这样的典故加深印象,何乐不为。至于拼体,是当时文风,就是现在阅读,也没有削足适履之碍。传说他是即席而作,我不相信,可能是王勃早已作好记忆在心,到了现场宴会中略为思索,一句句“复印”出来。如此巨作,再聪明的博学者,也不可能,我是主观武断的看待。象曹值七步成诗,也那么短小,倒是可信。做中国人有点虚伪,我想王勃大慨不越矩的。
古人里还有两篇很短的散文,如北宋周敦颐的“爱莲说”,爱好散文的莫不悉知,他将莲花形态写活跃而又哲理,算是经典文笔。读他写的句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俨然令人浮想联翩,深奥的道理,就给他隐喻在莲花形态和品质上,思味无穷,收益无限。
再早几百年前吴均写给朱元思(另一说法为宋元思,估计是时代语)的信,描述山光水色,成为绝唱,带动一时风尚。笔到此处,让我记录在此:
“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此文的特点,文字干净利落,景情生动,色彩艳丽,字字磁力吸引,那原始生态耀然入目,峻峭挺拔,据句精炼。但读到此文,我想要是自己写出这样的作品,有些句子我会变动,比如“游鱼细石”我想用“戏”可能好。“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应放在最后为宜。这当然是我的痴说了。
总之,写散文,需要在漾溢中收敛,顿挫里波澜,升腾时起伏。在吞云吐雾,壮怀激烈时就不能拘谨萎缩;要张狂放肆的情景中就不能意懒气虚。情之所至,笔之所以,就象冲锋的斗士,爬山的樵夫,潜水的探员,非竭尽全力,不得罢休。作者对散文的研讨,无论是咀嚼或观赏,总得要引发自己的意趣,才能激发读者的共鸣而感染,不这样,就写成中央文件,只有难受和恐怖。散文之美在于结构紧凑活跃,圆滑轻快,锤炼精湛。至于简练或简短那是作者志愿和文章的需要。好的散文,读起来象品尝风味小吃味美隽永,象小溪赏月在涓涓流长,象杂剧魔术般变化无穷。散文之文句,可以是雷鸣闪电,可以是风花星夜,可将长篇大论浓缩,将哲理喻事演化。它有小说的幻景,有影剧的山川,既有浪涛,也如湖静。散文对万事万物兼收并容,伸缩自如,读一篇好的散文应该比读诗轻松,比读小说简明,比读政论清闲。严格说来,散文是文学里的工艺品,既观赏也可亵玩。
就我看来,散文的艺术在于深浅皆宜,浓淡适可。它的妙于此,难也于斯。
2004/12/13 -15深夜
作者:
幽灵
在
寒山小径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幽老的特长是
--
克里斯琴
- (87 Byte) 2004-12-15 周三, 下午4:47
(233 reads)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寒山小径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574012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