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留俄亲俄, 留美亲美. 两个中国人的军旅故事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留俄亲俄, 留美亲美. 两个中国人的军旅故事   
加人
[个人文集]
警告次数: 2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13891

经验值: 330971


文章标题: 留俄亲俄, 留美亲美. 两个中国人的军旅故事 (322 reads)      时间: 2004-12-13 周一, 下午3:11

作者:加人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我在俄罗斯军校受训


转贴

我在俄罗斯军校受训

1997年4月至1999年6月,我奉命到俄罗斯军校学习。在俄两年多的时间里,
我接触到了俄军院校的许多教员和官兵,他们给我感触很深。
在野外训练
我们所在的后勤与运输学院有教员500名,其中俄罗斯运输科学院院士12名,
自然科学院院士2名,俄罗斯功勋科学活动家2名,博士和教授28名,副博士和副
教授375名。
俄军院校训练的基本原则是训用一致,不训不提,而且是先训后提。凡是准
备提升的军官必须到相应院校培训,毕业学员通过严格的考试才能就任高一级职
务。
俄军院校的教学宗旨是,部队平时训练和战时作战需要什么知识和技能,学
院就教授什么,内容非常具体和实际,学员毕业后可立即开展工作。每一门课的
每一次课都有根据多年教学实践总结归纳的统一讲义。
俄军院校的授课形式主要包括理论课、电影、实践课或小组练习、实验室课
等。多年来俄军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就是将最好的装备首先用于院校教学。俄
军部队有什么装备,院校里就有什么装备,也就是说军校里有部队所有的列编装
备。此外,各军事院校都有一个面积非常大的野外训练中心,组织学员经常在此
上机操作,熟悉装备性能,培养学员的实际技能。学院的实践课约占总课时数的
60—70%,其余的都在实验室、专修室和训练中心进行。
军校教员很抢手
俄罗斯军校的教员整体素质很高,他们勤业敬业,责任感强,我觉得这与俄
罗斯军校教员的来源、再培训和各种待遇是分不开的。
俄罗斯军事院校教员的来源主要有两种,一部分从野战部队抽调上来的,他
们都必须经过高等军事学院培训、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另一部分是从获得副博
士学位的毕业学员中择优留校任教。我们所在的军事后勤与运输学院是专门培养
师、团两级后勤副指挥员、勤务主任和部分集团军、军区后勤参谋的中级军事指
挥学院。
俄军十分注重对教员的再培训,各个寒暑假学员放假,教员却不休息,学院
举办学术研讨会或对教员进行专题轮训。
在军校当教员是一个十分热门的职业,因为军校教员的待遇和社会地位都很
高。按照规定,军校教员的工资收入比在野战部队服役的同级军官高10—20%,获
得副教授或副博士以上职称或学历的教员,在住房方面享受多增加10平方米的待
遇。此外,由于野战部队大都处于偏远地区,各种条件自然较差一些,而军队院
校大都设在城市,因此进军校当教员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加之俄《军人地位法》
规定,军人转业或退役后,可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安家地点,因此在野战部队服
役的军官都希望早点进城,准备安家落户。按照有关法律规定,俄初级军官的月
薪金要比地方最低劳动工资高4倍,因此多年以来,军官的工资足以养活家庭,军
官家属一般都不去再找工作。
考试无标准
俄军高等院校的毕业学员在毕业时,要经过毕业考试和国家鉴定考试两级考
试。毕业考试由院校自己组织,考试科目为学员在校2—3年内所学的所有课程,
一般有十门以上。国家鉴定考试则由各系统的国家鉴定考试委员会(以下简称“
国考委”)进行,主要侧重对毕业学员基础理论知识的综合掌握情况、解决实际
工作中的现实问题之能力进行考核。
我们的考试形式为口试。俄军院校的这种考试大都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考
官凭学员回答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以及理论根据进行评判。题签上一般只有3—4
个问题(由考前教员留给的200—300个复习题中选出),分理论题、标图题和实
践题几种。考委会成员在学员回答完每一个问题之后,还要重点提与题目相关的
其他许多问题,以考查学员的实际技能和应变能力。
去年的6月16日,我也亲身参加了这样的考试,那阵势至今还常浮现在眼前。
考桌前几位将军威严地坐在那里,十几双眼睛都在注视着我,我心里十分紧张。
幸好在大学所学的专业就是俄语,因此我还算比较顺利地通过了考试。学员考试
成绩分为5、4、3、2四等。考试成绩报到院考试成绩登记站,由国考委主席签字
方能公布、有效。平时各种考试、测验成绩都是5分,毕业考试和鉴定考试成绩也
是5分者,由学院授予金质奖章。除给予其工资加倍、提拔使用、受总统或国防部
长接见等奖励外,学院还将金质奖章获得者的名字雕刻在学院荣誉墙上。
缺衣短食的俄罗斯军人
我们注意到,近一半的俄罗斯军官拥有私人轿车。因为俄罗斯政府专门制定
了《军人地位法》保证其地位。所以从法律上说,军人免费乘坐市内的除出租车
以外的一切交通工具,免费参观博物馆、游览公园,就连我们这些中国军官,凭
着俄军院校发给的学员证也可享受上述礼遇。俄罗斯军官每年休假1个月,服役2
0年以上的军官每年多休20天,国家为军官及其家属提供到度假地的往返交通费。
除此之外,军人还享有其他许多待遇,如免交所得税、财产税,水电费和房租减
半。
但在现实生活中,俄罗斯军官过得并不好。法律规定的许多优待没有执行,
军人工资拖欠问题至今都没有得到彻底解决。1997—1998年拖欠军人工资最长时
间达6—7个月,直到1999年才有所缓解,但由于军人积蓄不多,物价暴涨,卢布
几倍、几十倍地贬值,补发的工资到手之后也值不了几个钱,因此他们的生活依
旧很贫困。据俄军报《红星报》报道,战略轰炸机驾驶员的工资比莫斯科公汽司
机的工资还低。记得1997年我们刚到俄罗斯时,上校的月收入大约为300美元,少
校为200美元。由于1997年到1999年间卢布与美元的比价由6:1跌至24:1,到我
们回国时上校的月收入已不足90美元,在这种物价条件下,军官和普通老百姓一
样,只能吃些土豆、洋葱和胡萝卜了,肉类食品很少吃,有的军官干脆戒烟、戒
酒、戒肉。据《红星报》报道,俄军某团曾出现过战士因吃不上饭而集体上街行
乞面包的现象。有的团长、营长要自己掏腰包给战士买面包。由于实际收入低,
许多年轻军官不愿在部队继续服役,提前转业的尉官很多。据俄国防部新闻处的
统计数字,目前俄军连、排职军官缺编率达37%;营、团职军官缺编26%;有30万
军人急需改善住房条件;11万军人缺少住房;军人家庭离婚率近几年直线上升。
我们曾想见识一下纯粹的俄式烹饪,当时我们就此请教一位上校教员时,他
满怀歉意地对我们说:“对不起,我已经八九年没下过馆子了。”在我们所住的
公寓里住着一位防空军的后勤副司令,少将军衔。从德国撤军回国后因为没有住
房一直住在这所公寓里,对叶利钦颇有微词。这位少将在品着我们送给他的馅饼
时借着几分酒劲儿对我们说,叶利钦说我们变肥了,可我连房子都没有。这时一
只肥肥的蟑螂慢悠悠地爬过来,将军指着这只蟑螂说,其实我还不如它过得好,
你看它又肥又胖,还有家。说完眼泪就掉了下来。
军官们为了生活也想了许多方法。一是将原有积蓄换成美元,防止卢布贬值
给自己的生活带来更大的损失。二是充分利用自己的郊外别墅,开垦出一块土地,
种上土豆、洋葱、胡萝卜等高产、易保存的作物,可确保半年的蔬菜自给。三是
实在需要钱的,只好高利息借款。四是为了养家糊口,许多军官下班之后再去找
份工作,挣点额外钱贴补家庭。我们所在的学院就有一部分教员下班之后给某家
公司值夜班的、到娱乐场所服务的、做小生意的,一个月下来能挣三四百卢布。
1998年9月,学院根据教员意见,决定每天提前上课,缩短中午休息时间,提前1
个小时下班,让教员们到农场收土豆。每劳动1小时可挣20卢布或领取15公斤土豆,
目的是让大家在近6个月的冬天里有的吃。
站在同一个战壕里
我常去做临时翻译,所以与列宁格勒军区司令部外事局的参谋非常熟。记得
有一次在圣彼得堡参观“十月革命”时军队的指挥中心———海军部大厦时,我
们很想与值勤的海军士兵合影留念,他们得知我们是中国军人时,欣然同意。后
来这些海军士兵对我们讲,按照规定,一般情况下军人是不能穿军装与外国人合
影的,但他们的首长曾交代过,唯有中国军人除外。
当我们临近毕业时,我们所在的学院叶尔马科夫上将对我们讲,在该院62届
外国毕业学员中,中国学员是最遵守纪律的,学习是最刻苦的,因而也是他们最
尊敬的外国军人。他还说,我们今天是朋友,明天仍是朋友。今后如果有战争,
那我们应该是站在一个战壕里,而不是一个战壕的两边。
(青年时讯)


美国海军生涯精采行脚满天下

转贴


海军入门和新兵训练
14年前刚从北京来美时,怎么也不会想到我今天会穿著雪白的美国海军制服,胸前佩戴五颜六色的奖章勋章,姓名牌及军种别针,开著挂有「US Government」牌照的汽车在旧金山湾区大小城市的街道上招摇而过。
在每天早上 880公路和 101公路的通勤车流里,可以看到我那辆挡风玻璃上贴有军事基地通行证,车尾贴著海军徽章的座车。当车流速度减慢时,周围的驾车人总投来好奇的目光。这个海军大兵是从那里冒出来的?还是个中国人面孔!
午餐时间去山景城卡斯楚街上的中餐馆或越南牛肉米粉店,总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和窃窃私语。一次去奥克兰市的联邦大楼办公,中午和也穿著制服的同事去唐人街饮茶。刚刚坐定,企台走过来用广东式的国语问到:「你们是什么兵呀?这么有型!」
我则以标准得和北京中央电视台播音员一样的发音回答他:「美国海军!请拿个叉子来给我这位朋友,他不会用筷子。」
不知道有多少在美国的老中有这样的经历:让你整天和美国人混在一起,上班一起工作,下班后一起打球或party,只看英文电影电视和书报,没有人跟你讲一句中国话,天天如此,五年如一日。突然间要你张嘴讲中文,那感觉就像是身体哪一部分的气流运行不顺畅,非得深呼吸一下,运运气才行。
我上一个服役的海军单位总共有六百多人,除我以外,没有第二个人会讲中文,语言环境如此,吃饭的经历就更是毕生难忘。以前至少有四年的时间是在海军食堂里吃饭,食物种类之多,营养之丰富是绝对高过平均美国人家庭的伙食水准,可是我这个顽固的中国胃口就是不适应;那些名字叫起来好听,看起来好看,但不知用了什么佐料的烤鸡、烤鱼和牛排吃起来味如嚼腊,十几尺长的沙拉台上各种新鲜蔬
菜和调料应有尽有,色彩鲜艳又有营养,但我还是觉得炒熟的蔬菜更好吃;甜点和冰淇淋一应俱全,但是太甜不能多吃.
所以有机会到中餐馆打牙祭,才是最大的享受。记得刚刚结束了七个月的波多黎各驻防,一回到加州立即开车去洛杉矶的中国茶楼,当第一个烧卖扔进嘴时,那种久违的美味使舌头上的味蕾甚至全身的细胞都兴奋起来。啊!美国饭吃得太久了,简直都要忘了世界上还有如此的美味佳肴。
在1994年左右,湾区的海军基地相继关闭,但是不管国会如何削减预算,国防战略怎样调整,有一个海军单位是永远不会关闭的,那就是海军的招募办公室。我是在一年前,从南加州的一个海军基地,调到招募总部旧金山分区的后勤部工作。到目前为止已经整整养尊处优了一年,周末时坐在自家后院,这是三个月前刚在 Union City买下的房子,一边饮著凉茶,一边欣赏刚栽种的几棵果树;收音机报导了几次有关湾区房屋市场的热火,房价的不断飙升。
有几个人真正了解今天美国军队的生态环境,又有几个人真正知道今天的军人享受多么高的工资福利待遇?五年的海军经历虽然还不能回答全部的问题,但我个人的亲身体会足以让我总结出一句话:今天的美国海军,是全世界最好的军队!
很多人会认为我指的是海军强大的舰队和一流的物质待遇,其实海军好是好在它的文化环境,它的大家庭气氛,它的公平待人原则,只有这才能使军人们有归属感,有自豪感,有较高的士气。用中国大陆的语言讲,是精神文明!
从1975年开始,美国军队实行全部自愿服役的招募制度,今后只有在大规模战争时期才会使用抽签式的义务服兵役制度。在和平时期要确保招到足够的自愿人员,最重要的先决条件就是大幅度提高军人的薪水及福利待遇,达到能和社会上一般薪水阶层差不多的程度,有些领域还要高一些。军队毕竟是个讲纪律的地方,军人要受到比老百姓更多的约束,美国主流社会娇生惯养的年轻人,有多少愿意去受那个约束的;所以今天的美国军队里少数族裔多,新移民多,女性多。白人子弟仍然不少,多来自中西部各州的农业区。
美国海军里,军官和士兵属于两个不同的群体,先说后者;成为海军士兵的条件很简单:17-34岁,高中文化程度,至少要有绿卡,英文流利,身体健康,无犯罪纪录和不使用毒品。最后的两条使不少人被拒之门外。海军军官的条件则严格得多,有若干途径可以成为军官,这里不详细介绍,基本上必须是美国公民,有学士以上
学历,在一定年龄以下。最后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您老兄必须是当军官的材料。
我的海军生涯是从1996年秋季开始的。那时住在纽约市,打了个电话给在皇后区杰克森高地的海军招兵站,本来只想问问路子,没想到一旦有了初步了解,竟义无反顾地一步步走了下去。又到设在布碌仑区汉密尔顿堡的入伍办理中心考试、体检、填表和宣誓。
选择专业是重要的一步。不同于陆军那些整天扛枪行军演习的步兵,海军里几乎所有的工作都是技术性的。现有65种专业,从电子技师、IT技师、声纳技师、密码技师、机械助理、核动力技师、消防员、抢修员、电工、航空交通管理,到文书、记者、军需、出纳、厨师、医务和牙医助理等等,包罗万象。选哪一个专业要根据你个人的兴趣,专长和未来的打算。我选择了熟悉的军需,就是后勤供应,财务管理一类的工作。签了四年合同,然后在办理中心的一个大厅里举行宣誓仪式。
领读誓词的是个漂亮的陆军女上尉,开始之前她特意提到誓词的最后一句是:So help me God,如果你不信仰上帝,可以不读这一句。听来很体贴人!虽然是件小事,但它反映出一个原则:对人们多种文化背景的尊重。想到这些,就觉得对未来的军队生活实在是没有什么好担心的。接下来就像海军招兵广告上的那句口号一样:让
旅程开始吧!我周游世界的五年旅程就从此开始了。
军旅生涯的第一站自然是新兵营了。美国海军的新兵训练中心位于芝加哥北面约30英里的大湖市,这是个一般地图上找不到的小地方,紧靠在密西根湖边。自从佛州奥兰多的海军新兵营关闭后,大湖市的新兵营就成了海军唯一的进行新兵集训的地方,通常总有为数几千的新兵分期分批在此接受为期九周的全面训练。
现在的新兵训练要比过去文明得多,绝对不会有教官动手打人,一切训练都确保安全第一,天冷时体育训练要在室内进行。我那一期的新兵被分编为10个Division,每个Division有90人左右。90个人住在一个大房间里做什么事都要讲秩序,按规定;从整理床铺,摆放个人物品,保持个人卫生到如何正确书写 26个字母和 10个阿拉伯数字,都要脱胎换骨地从头学起。
新兵训练为期九周,第一周是办理周,内容繁多;包括又一次全面的体检,注射各种预防针、尿液化验(查是否使用毒品)、牙科检查、洗牙和必要的牙科手术,发放制服和各种用品,办理军人身份证和「狗牌」,每人还要在海军联邦信用社开立帐户以领取直接存入的薪水。从第二周开始正式的训练科目,大部分时间是课堂讲授,内容包括海军历史传统、海军舰船飞机简介、船内结构、急救常识、防生化武器常识、通讯、战争法规、军人行为守则、军衔识别及制服常识、反毒品酗酒教育、反性骚扰教育、禁止上下级之间的私人交谊等等,每一门课都有考试。现场训练有消防灭火,基本绳缆常识(学打各种绳结),跳水游泳测验,队列行走训练和
小型武器射击。
新兵营毕竟不是一个过轻松日子的地方。且不说那排得满满的日程,从早上 4点起床到晚上 10点熄灯,几乎没有一分钟休息;也且不说那种没有电视看,没有音乐听,没有任何个人娱乐和隐私、与外界隔绝的集体生活,单是教官的大声训斥和经常的被集体罚做俯卧撑,就让很多少爷小姐们叫苦不迭。实际上,严苛的新兵营生活是很短暂的,只要坚持过这两个月,后面等著你的就是一片广阔天地。
进新兵营的第一天你会领到一个「目标卡」,你要认真地在这个小卡片上填好你未来的两个目标。一个是晋级目标,你打算在多长时间内升到什么级别,不要混日子;另一个目标是储蓄目标,每月你计画存多少钱。我在大学里学的是经济学,军队里的理财教育对我来讲是小儿科。五年服役下来,我已经有足够的钱付头款,在旧金山湾区这个房价高得发疯的地方买房子,这是后话。
新兵营比我原来想像的容易,主要是我准备充份。早在签了合同后等待去新兵训练中心的那几个月里,我就把一本Navy rientation仔细读了一边,基本上新兵营里学的东西全在那本书里了,再加上每天的两小时体育锻链,进了营以后感觉如履平地。
新兵训练结束后,我们不是立即就去舰队服务,而是按照事先选定的专业,到海军技术学校学习一段时间。后勤专业的技校位于密西西比州的Meridian,学期是六周的时间,这里的环境比新兵营轻松了很多,三个人住一房间。由于当时学校没有满员,我只是一个人住在那个房间里,有自己的电视和冰箱,只是每周有一次房间检查,不仅是查卫生和室容,也查是否有违禁品,所以房间要经常保持得一尘不染才行。
六周的时间一晃而过。到了最后一周,要决定去向了。我们全班 18个学员,上面发来18份调令,谁去哪里,不靠关系,不靠后门,而是由学习成绩决定。我成绩名列全班第一,所以第一个挑选。我一看那18个要人的海军单位有16个是军舰,两个是海军工程营。再看地点,只有海军工程营为首选,在南加州洛杉矶附近。于是签字接受调令,办理旅行事宜。在教官办公室拿到一份叫做「SITE」的资料汇编,封面上的小标题是:「加州维尼米港」,这就是我要去的那个工程营的所在地。
这本30多页厚的汇编包括了所有关于在这个基地工作,居住情况和在周围地区生活上学,娱乐购物等的全部须知;实际上美国海军在全球的每一个基地都有一本「SITE」,这对一个调到新地方的军人及其家庭有很大的帮助。
当我终于办好了手续,提著那个装得满满的Seabag (在电影里常看到的美国军队里发的绿色行李袋)离开 Meridian时,真有些留恋这个气候温和,安静的南方小镇,特别是在当地 Walmart里收银员讲话时那种类似大舌头的南方口音,令人印象深刻。
新的旅程开始
但是新的旅程必须开始。手里的机票,袋子里的调令,身上穿的制服,这一切都使我感到自己已经成为这个庞大的战争机器里的一枚小螺丝钉。虽然是在阳光灿烂的天气里大摇大摆地旅行,还是觉得时刻被一种无形的力量约束著,我必须跟随这部机器一起运转,必须在指定的时间内,到指定的地方报到,其他的事不必多想。
【海军入门】那本书里讲到:从你穿上军装这天起,你就自豪地成为这个二百多年光荣军史和传统的一部分了。可是我当时并没有心情体会什么自豪感,想的只是找地方打电话给我的银行,查询这个月的薪水是否存进来了。
经过大半夜的飞行,飞机在早晨降落在洛杉矶机场。来美八年第一次踏上加州的土地,放眼望去,万里碧空衬托著高耸的棕榈树,路两旁红瓦顶浅黄色的房子,真是和纽约不一样。按照SITE里面的详细指南,我很顺利地搭上开往洛城北面Ventura县的巴士,又很顺利地找到了维尼米港海军基地;一眼就看到矗立在大门口的牌子:
「美国海军流动工程营中心」,就是这里了,我心里想:又是个新地方。
从穿上军装到现在工程营报到的四个月以来,经历了多少新事物,新环境,我已经记不清每一个细节了。每天的神经都处在兴奋和集中的状态,刚刚经历过的东西还没完全回味过来,新的一段历程又开始了。实际上从这以后的四年才是最有意思的,也可以说是有点儿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准确地说,是一段从未上过军舰的海军生涯。
海上的工蜂
在〈远东英汉大辞典〉里,SEABEES这个词的中文解释为:海军工程营,成立于1941年 12月,专负责在战区修建登陆设施和飞机场等,这实际上是海军工程部队给自己起的一个很贴切的绰号。SEABEES直接翻译成中文就是「海蜂」,工蜂的任务就是整天忙忙碌碌地构筑蜂窝。二次大战时,为配合麦克阿瑟将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跳岛战术」,海军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在那些刚占领的南太平洋小岛上修建码头设施,油库和简易机场,这样美军就可以使用该岛作为一个出发点(储备物资,起降重型轰炸机)来攻打下一个岛屿,这样一步一步接近日本本土,因为那时并没有远程轰炸机和洲际导弹。
半个多世纪以后的今天,海军工程部队作为海军里的一个分支,仍然扮演著一个重要的角色。例如在海湾战争时,SEABEES曾在沙特阿拉伯修筑一条简易公路;1999年北约维和部队进入科索沃后,SEABEES又在那里建造带热水淋浴设备的简易营房,住进去的陆军大兵们都非常感谢。由于SEABEES的特长和拥有的工程机械,在和平时期救灾抢险也是其主要使命之一。
此外,还有八个现役的流动工程营。其中四个营是以加州的维尼米港作为大本营,海军里称做「家港Homeport」,就像每一艘军舰都有自己的家港一样;另外的四个营则以密西西比州的湾港市为家港。所谓流动工程营的概念就是按照一定的时间和地点轮换去四个海外地点驻守,那四个地点是:冲绳、关岛、波多黎各和西班牙的
罗塔;八个营里总是有四个在海外驻守,四个在家港休养。以我所在时的轮换日程来说,是七个月驻海外,七个月在家港(2002年以后改为六个月在外,十二个月在家)。而每一个工程营只去两个地方,我所在的那个营是去波多黎各和冲绳。
去冲绳的驻防又称为太平洋地区驻防,工程营的主体驻在冲绳,另外派出若干个小分队去韩国、日本本土、夏威夷和阿拉斯加,在当地的美国海军基地里做一些工程项目。每一个小分队从 15到40个人不等,但都要配备一个军需人员。于是我就尽量争取去小分队,而不是留在冲绳和大本营在一起。因为不管是韩国、日本,还是夏威夷,好玩好看的地方都比冲绳多嘛。
驻防冲绳如愿到日韩
两次冲绳驻防我都如愿以偿。第一次是去韩国,在釜山附近的镇海住了七个月;第二次更爽,是在日本本土的横须贺基地,从那里坐火车去东京只用45分钟。去波多黎各的驻防也叫加勒比海地区驻防,还是同样的模式:大本营驻守在波多黎各的罗斯福路海军基地,然后向关塔那摩湾、安提瓜岛、海地和牙买加派出小分队。在加勒比海地区,波多黎各算是一个主要的旅游点,而小分队去的几个地方都比较偏远,所以两次加勒比海地区驻防,我都是留在波多黎各和大本营在一起。
记得刚进工程营的第一个月,一切都新鲜;住在两人一间的宿舍,在基地的餐厅里吃饭。第一周忙于办理各种手续,领作训服。因为这里是工程兵部队,日常穿的作训服不是舰队里的那种蓝色制服,而是迷彩服。四套制服和一件厚夹克要先送到裁缝店去锈上个人名字和 SEABEES的图案。
然后就是整整一周的靶场射击。在工程营里,除了一年一次的M16步枪达标和野外训练期间,平时没有机会玩枪。靶场就在太平洋边的海滩上,著名的太平洋海岸公路,又称一号公路就在身后穿过。在新兵营曾经打过 M16的模拟枪,这次是真枪实弹。最后一天的测验时,我打出一个高分,得到「步枪专家」的级别称号,得到我的第一枚奖章。
进工程营的第二个月就到了去波多黎各驻防的时候了。那是1997年4月初,我们从维尼米港旁边的蘑菇点海军航空站,乘包租的民航机飞7个小时到波多黎各。在我以前的印象里,除了知道波多黎各人经常被雇为打手和杀手(又是受电影的误导)以外,对这个美丽的热带岛屿所知甚少,经过两次一共 14个月的驻防,我已成为波多黎各通了。
这个面积和台湾岛差不多的美国属地,正处在加勒比海地区东西南北航线的交叉点上,号称「加勒比海的十字路口」,战略地位极其重要。罗斯福路美国海军基地就坐落在岛的最东端,其面积之大,如果不开车哪里也去不了。工程兵在基地里有自己的一片靠海边的营区,大门口有一座巨大的卡通式工蜂模型、SEABEES的标识,
它是一只头戴水兵帽的工蜂,前两只手抱著一只30年代的「老汤米」冲锋枪,后面众多的手拿著各种工具,显示出工程兵既施工又战斗的特色。营区由五栋汽车旅馆式的宿舍楼和一些办公楼、仓库组成。我的房间离海边只有不到20米远,每天看著那些随风舞动的椰子树和近绿远蓝的海水,真是一种极大的心灵纾解。
每天工作之后可到营区里的「十字路口」去消磨时间,那是工程兵俱乐部的名字,里面有大屏幕电视,可看电影录像;也可以打台球和乒乓球,这些都是免费的休闲娱乐。如果你想花天酒地寻欢作乐,基地大门外就有一个波多黎各人开的夜总会,可以看各类疯狂表演。海军里的生活选择就是这么多样化。
说到此处,不得不提一下「MWR」这个机构,MWR是英文「士气、福利、休闲」三个词的缩写,这是美国海军中一个拥有巨额预算的庞大机构。每个海军基地都有MWR的办公室,经营和管理各类休闲和娱乐设施,从体育馆、健身房、游泳池、高尔夫球场,到电影院、俱乐部、保龄球馆和咖啡网吧,从组织免费旅游、出租滑雪及潜水装备,到代售迪斯尼乐园海洋世界等的折扣门票,应有尽有。各个基层单位里也都设置全职或兼职人员经管MWR事宜,并根据单位大小、地理位置不同领取MWR的经费。
越是偏远经费越多
通常越是在海外,越是偏远的地区,MWR的经费就越多。就我所见所闻,海军里常听人提到的偏远驻防地点有阿拉斯加的艾德克岛、印度洋里的迪亚哥加西亚岛、古巴关塔那摩湾基地等等,那些地方军人们所享受到的娱乐活动之丰富多采,在美国国内一般低收入的美国人是绝对玩不起的。
在波多黎各的14个月,我基本上去过了所有著名的旅游点。首都圣胡安的老城区是必到之处,那里都是西班牙式的建筑,老城的东面则是一片赌场大酒店集中的地方,圣胡安附近还有一个著名的BACARDI兰姆酒厂,免费供游客参观和品酒。加勒比海地区盛产兰姆酒(RUM),而波多黎各的兰姆酒厂更为出名,这种由甘蔗作原料
酿成的烈酒有一种香甜的气味,兑在各种汽水里喝很提味。
波多黎各的旅游点数不胜数。我去过的地方还有热带雨林公园,拥有全世界功率最大射电望远镜的ARECIBA天文台,CAMUY巨坑岩洞和位于小城佛哈多的「征服者」大酒店赌场。这个据称是加勒比海地区最大最好的酒店赌场,实际上是由一片坐落在山坡上的建筑群组成。酒店的进门处在山顶,客房和赌场都是在两三层高的建筑里,一层一层错落有致,美轮美奂,一直修到山下海边,有大理石步行台阶和缆车提供上下的交通。海边那一层的建筑则都是酒吧、餐馆、精品店和游艇码头。2000年的新年之夜我就在此度过,当时发誓说:以后结婚度蜜月一定要来这里,绝对不去别的地方!
有关军旅生活的故事和趣闻在海军里称为「Sea Story」,每个单位里总是有一两个走南闯北年头多一些的老兵,有讲不完的故事和满肚子的笑话;每当Party的时候,两杯酒下肚就开始侃侃而谈Sea Story。
讲他们当年在香港和泰国如何的花天酒地,日本的女朋友如何主动情愿地倒贴他们,又如何喝得烂醉在伦敦的火车上睡死过去坐过了站,最后被英国警察送回到基地。也谈世界各地风土人情,去韩国大家就一窝蜂地买皮衣和毛毯,在巴林和科威特买波斯地毯和金首饰便宜,在东京的秋叶原可以买到最先进的电子产品,要纹身刺青也要去香港合算。在什么国家要避免去什么地方,要小心什么样的人,不然轻则破财,重则丢命等等等等。
老酒下肚故事讲不完
驻防期满时,另一个工程营来接替,经过几天的交接工作后,全营卷铺盖回家。按规定每人除了可以带两只SEABAG上飞机外,还可以托运 400磅以下的个人物品。海运回国,通常大家都用自制的大木箱,来装运那些七个月海外驻防期间「瞎拚」来的舶来品。我经历了四次海外驻防,带回来的玩意儿主要有波多黎各人用椰子壳制作的工艺品,各种牌子的兰姆酒,南美人惯用的那种叫「马切蹄」的砍刀;我那把是作为工艺品制作的,所以还配有漂亮的皮鞘。从韩国和日本带回的东西就更是五花八门,从东洋刀、歌舞伎偶像到日本画、韩国毛毯、冲绳药酒和各类瓷器。最后一次从日本横须贺回来时,我托运物品早已超过 400磅。但我就是负责办理托运事宜的,怎么也要照顾自己一下,于是当然就 PASS了。
回到家港的七个月是蛮清闲的,可以尽情地休假。每个军人每年有30天的假期(除了正常的周末和法定假日以外),所有人员都会被安排去上各种各样的训练课程。大部分的课程是在家港的基地里面进行,一些人还要被派到外地去参加各种根据海军人员培训要求所开设的学校课程。我有机会去圣地牙哥的舰队训练中心去学一个有关后勤管理的电脑软件,为期三周,其实是上学、休假兼旅游。周末时曾去海洋世界和墨西哥的提华那见识一番,还经常去圣地牙哥海军基地里看免费电影。基地的电影院与外面的不同之处,是先要全体起立播放国歌,然后才放电影。
总之,训练训练,不停的训练,名目繁多的训练就是美国军队在和平时期每天要念的圣经。这个军队不生产、不经商,除了训练不干别的,是个纯花纳税人银子的队伍。实际上,军队就应该如此。
当时间离外出驻防还有两个月时,工程营的训练既达到它的最高阶段:为期两周的野外训练,届时将按照模拟战争的情节,全营必须在接到命令的若干天内做好出发的准备,然后携带各种工程机械和武器装备分批地乘C-130运输机和汽车开赴指定地区。实际上每次野外训练都是去加州的FORT HUNTER LEGGETT军事保留区,在旧金山南面约两小时车程,也是一处国家公园,一个没有围墙的陆军基地。常有各个军种的单位在此演习和训练,由于地域辽阔,军民互不干扰,游客们照样在此露营、钓鱼、划船和打猎;只是有些路口有警卫把守,游客不得入内。
工程营的野外训练就是把全营拉到这片山里,在一片选好的地点安营扎寨。搭起五十多座帐篷,包括指挥中心,野战医院和野外食堂等等设施。营地四周布设铁丝网,路障,构筑防守工事,全部安顿下来以后,再派出工程队在附近地区进行搭桥筑路一类的施工。工程营的军事活动只限于防守,战争时总是和海军陆战队一起出动,后者则是冲锋陷阵的主力。两周的野外训练,趣事多多。
野外训练趣事多多
这地方虽然离度假胜地蒙特利湾只有不到一小时的路,但因为在山里面,所以感觉与外界隔绝。按照「防卫□施工□生活」的三步顺序,直到训练的第五天,营里才开始搭建野外食堂和野外淋浴帐篷。那么前五天就不能洗澡,没有热饭吃,全靠吃 MRE。这是一种有几十样菜式、软罐头包装、可以加热的野外速食。公平地说:味道还不错,但毕竟是罐头食品,连续吃上三天后,胃口就没了。等到野外食堂开始供应第一顿热餐时,本人立刻迫不及待地往嘴里填那些平时并不怎么喜欢吃的义大利「死不改题」肉丸子面条和蔬菜沙拉,只要是新鲜食物,什么都好吃!吃饱了再拿,迷彩服的口袋很多,可以装不少香蕉、苹果和甜点,装弹夹的两个硬帆布袋正好可以放盒装牛奶和果汁(真正的军人看到这里,非得把鼻子气歪了)。
在训练期间食堂的政策很宽容:敝开吃,随便拿。反正大家都住在帐篷营里,没有人会把食物拿回家去。一个装满食物的巨大冷藏集装箱卡车,就停在食堂那个类似马戏团的大帐篷旁边,不知在真正的战争环境下会不会还有如此奢侈的供应。由于训练的地点是在加州中部的内陆地区,夏天气候乾燥,温差极大;白天热得人发昏,要尽量躲在阴凉处,不停地喝水;夜里则要钻进厚厚的鸭绒睡袋中才能保温,训练时有防守演习,使用空包弹射击。
有意思的是,营里还要进行如何对付外国民众反美示威的训练,因为在实际战争情况下,美军可能会受某国政府请求而进驻该国,亲美的那部分势力不一定能代表该国的全部民意,所以可能会有反美势力组织民众去美军驻地外示威,要美国佬滚回去。于是营里有专门的安全保卫反应队,一有状况既可出动,在营地大门外设置警戒线,扮演示威民众的都是些海军陆战队员,穿著便装,举著各种标语牌,跟真
的似的吵吵嚷嚷地要闯进营来;还不停地呼喊反美口号,有几个陆战队员表演得很逼真,故意操著破烂的英语和怪声怪调的外国口音大喊大叫。什么:「Go home Yankee!」,「You no help!」,「You kill people!」等等。
反应队的成员大多是新兵菜鸟,被这种推推搡搡的火爆场面激发起情绪来,一个个的表情都很认真很投入,好像已经忘了这是在演习。我则站在远处观望,不时被那些怪声叫喊逗得发笑。
驻防日韩感觉亲切
与波多黎各的驻防相比,太平洋地区驻防更使我感到兴奋。韩国和日本的文化根本上就是中华文化的两个分支,太接近了;加上我对日韩历史地理方面的了解,走在韩国和日本的街头,感觉一切都似曾相识。在韩国我负责镇海和浦项两个小分队的后勤工作,住在镇海,每周去浦项一次,两个半小时的车程,通常都是自己一人独往独来。开一辆绿色的CHEVY BLAZER,车子不挂韩国的牌照,只染有英文「美国海军」和编号。过高速公路收费亭时只须说一声HELLO,然后免费通过。有时还要去釜山的一个美国陆军基地提取一些物资,然后再去浦项。镇海基地是为来此停靠的美国军舰上的人员提供文体娱乐设施,所以可想而知,住在镇海是多么舒服。
两年多以后,我到日本横须贺驻防,这应该说是最好的一次,也是最后的一次。当我们的飞机从蘑菇点海航站起飞时,我立刻把手表调到日本时间,心想这次终于有机会去看一下这个二次大战的战败国了,而且是以占领军的身份。我们先飞到冲绳,第二天搭乘海军的交通飞机直飞到东京南部的厚木基地,虽然二战已结束五十多年,时过境迁,但是占领军依然是占领军,所有人员和行李直接入境,根本不经过大日本帝国的海关!
从厚木搭巴士一个小时就到了横须贺海军基地,这个位于东京湾入口处的战略要地曾经是日本旧海军的基地,二战后成为美国海军在日本的一个主要基地,也是第七舰队的总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这里实际上就是一座美国城市了;大型的百货商店和超级市场供应所有美国国内市场能买到的商品,还有美国小学和中学,有几家美国银行和几家美国主要的快餐连锁店。
在我们到达横须贺两个月后的一天,刚结束演习任务的航空母舰「小鹰号」回到港内,这个钢铁的庞然大物一下子改变了横须贺的天际线,本来已经挤满了楼房的小海港突然又多了一座高楼;早在 20年前笔者在北京就听说过小鹰号航母,今天终于亲眼看到了。在小鹰号停泊位街对面的是新建成的「舰队休闲中心」,爬到休闲中心五楼的餐厅才勉强可以看到小鹰号的飞行甲板,这是唯一的一艘以海外基地为家港的美国航母,有一段时间小鹰号开放给公众参观。
横须贺基地里面是地道的美国生活环境,但是一出大门则是横须贺的闹市,一个不同的世界。记得第一个周末第一次出基地大门,首先要去的是基地旁的三笠公园,里面有一艘日俄战争时期的军舰「三笠号」。该舰作为打败帝俄海军的象徵,一直是日本人最引以为自豪的国宝,从 1923年开始,该舰就停泊在此做为一个纪念馆。
二战结束后,美军要销毁日本所有的武器军备,据说当时日本人一再请求美军放过这艘老爷舰,美军还算照顾日本人情绪,没有把它炸毁,而是在舰四周浇铸上水泥,使它永远不能再航行;又在炮筒里灌上什么东西,炮塔焊死,使它永远不能再当做武器来使用。该舰现在是一座海军博物馆,舰旁竖有日俄战争时日本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的铜像,像座上刻有此人在日俄大海战之前写下的条幅:「皇国兴废在
此一战」。
七个月的日本驻防,虽没有时间去外地旅行,没有机会登富士山,还是去了不少地方。在横须贺市,经常独自一人溜踏,逛街市,穿小巷,上山顶公园。
一年后的现在回想起来,在横须贺基地的生活实在是满好的,因为那是一个很特殊的地方,尤其是那些长驻人员,等于是同一个时间和空间生活在美国和日本两种环境里,两种生活方式中好的东西都兼顾;有些人想方设法尽可能长期留在此地工作,有些人则娶了日本老婆,乐不思蜀。
薪资和福利待遇
在薪资待遇方面,美国各军种都是一样的。士兵阶层共分九个薪级,从 E1到E9,基本薪资是由薪级和服役年数决定的,新兵进来多数是从 E1开始。薪资标准每年都上升,按照2002年的标准,E1的每月基本薪资是$1022,有五年军龄的E5是$1828;听起来少得可怜,但实际上在比较军人和平民百姓的收入之前,首先要了
解军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它的薪资和福利原则是和私人企业大不一样的,军人们在享有完全免费的住房、服装、吃饭和医疗的基础之上再领取一笔基本薪资,而且只按照全年的基本薪资收入计算和缴纳所得税,住房是最主要的一项福利。
已婚有家的军人和在一定级别以上的单身军人,可由政府配给单独式的住房(只有E3以下的单身军人必须住在集体宿舍里,各个单位情况可能略有不同 )。每个军事基地都有一定数量的住宅,如果不愿住公房或者公房不够,可在基地外面租公寓或购买房产,然后领取住房津贴。住房津贴是由薪级,服役地区和家庭状况三项因素决定,在有些情况下,住房津贴的数额比基本薪资还高。旧金山湾区住房费用是全国数一数二高的,所以在此工作的军人都领有高额住房津贴 (从每月$1600到$3000不等)。
每个基地里都有公家食堂,住在集体宿舍的夥计们持有餐证,可去食堂免费就餐。住在家属住宅区的和在基地外面住的军人领有「通勤伙食津贴」,自己在家吃饭。目前的标准是每天$8,不论级别高低。领著伙食津贴的军人和其家属也可以去公家食堂就餐,但要交钱,早餐$1.75,午餐和晚餐$3。
军人待遇还有一种津贴叫 COLA,也就是高物价地区津贴。旧金山地区的COLA每月只有$56,不算高,因为此地只是住房费用高,一般消费品并不贵。而夏威夷则是住房津贴和 COLA双高,海外基地的COLA就更高,其中巴林、新加坡和日本横须贺都是人们争著去的地方。海军里医疗和牙医不仅完全免费,而且定期的体检,
洗牙和注射预防针是命令性的,不是想去就去,想不去就不去。去医院看医师于办公事,公事当然要在工作时间办,如要去外地海军医院就诊,当然又是公费旅行了。
每个海军基地大院里都有Exchange和 Commissary,前者是免税百货公司,后者则是供应食物及日常用品的超级市场,一流的品质,平低的价格,当然只有军人及家属可以进入购物,总之要计算一下军人的实际收入到底有多少,就得把基本薪资和各种津贴全加起来,还要考虑到津贴收入是免税的,公费的医疗和牙医服务该算
多少钱等等。
有关海军工作的年限问题,基本上每个年轻人一进入海军时都是签四年服役合同,四年期满后,可以退伍。做为退伍军人可以有多达$22,000的大学奖学金,退伍军人住房贷款等福利,如果愿意继续在海军里工作,可再签合同。再签的年限可以从两年到六年不等。海军鼓励军人继续服役,对有些缺人或专业性强的工种还设有「再签约奖金」。
继续服役20年后即可退休,退休军人的待遇是领取基本工资的一半,免费医疗和使用Exchange和 Commissary的权利,几乎所有的退休军人都会再找第二职业,如果升到E8或E9,则可做到多达 30年,届时退休可领工资的75%。
海军技能可转民用
对刚刚高中毕业,没有任何职业技能和工作经验的年轻人来说,带薪的职业训练和免费的教育机会以及退伍后的奖学金是吸引他们参加海军的主要原因,在海军里学到的很多技能都可转为民用;像空中交通管理,航空机械师,电子仪器技师,IT技师等等。在服役期间,军舰上有为军人安排的大学基础课程,如果自己抓紧时间,可在业馀修一些学分,最终可拿到Associate's Degree,如果在陆上单位就更方便了,每天下班后就直接去基地附近的大学上课。
按照海军最新规定,现役军人利用业馀时间读大学课程,其学费 100%报销。退伍军人的奖学金叫做「Montgomery GI Bill」,可以留在退伍以后使用;譬如在伊利诺和德州这两个州,州法规定退伍军人可免费上本州的公立大学,连退伍军人奖学金都可以不用了,按最近的一项尚未批准的提案,退伍军人的奖学金如果本人不
用,可以给配偶和子女使用。
十几年在美经历,五年多军队生涯,让我感到这个国家的主流社会是开放的和宽容的。做为一个新移民,只要你入境随俗,不自我设限,真正从心里把自己当作一个美国公民,认同这个第二祖国,就会觉得海阔天空。在海军的大家庭里,你就会找到这种感觉!




作者:加人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加人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966447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