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草虎,老鹰,潜木,老插等几位网友请进
海纳百川首页
->
寒山小径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草虎,老鹰,潜木,老插等几位网友请进
幽灵
[
个人文集
]
加入时间: 2004/02/12
文章: 6051
经验值: 0
标题:
草虎,老鹰,潜木,老插等几位网友请进
(378 reads)
时间:
2004-10-18 周一, 下午11:34
作者:
幽灵
在
寒山小径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趣话芬兰语...”为早上写罢,只是点初稿,还需要丰富内容,看来你们觉得有趣,那就没有瞎子点灯。我硬套的语音没有错,你对芬兰人这样讲一定可以得到同样的回答,毕竟网络上还有芬兰的中国人阅读呀,我不能糊涂到乱说的地步。等我以后安装了WIN XP,再将芬兰语写上,你们也会拼出来的。这是后话。
因为时间关系,我得匆匆离去,当时已经来不及阅读老虎为我启蒙贴上芦笛文章。现在下班回来才读到,由此而想到我也曾经有自发谬论的文字诗篇随笔,就此贴上,不知你们读过与否?这并非是要与芦笛较劲。让你们看看也知道我差在何处,几许。添足为蛇,贻笑大方。此诗论是几年前与诗人雪阳通讯所作。他好象现在澳洲,具体不祥。另外一篇是我给侄儿的信,觉得他的信没有写入门,就专作此文,本是信,我修理之后当为随笔。
文章千奇百怪,各有领会,读法,见解。就这点小识献丑。
诗论
以我的孤陋寡闻来衡量诗歌,以通俗,平淡,自然,流畅,隽美,细腻,粗狂,浪漫,现实,顿挫,激昂见长为宜。
对于新诗,我有点忌讳,其忽略中文特色,声韵不说,仅是以意境见长体现艺术,这倒是值得探讨。老实说,我喜欢旧诗。
比如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鸟,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其间的声,韵,对仗,意境都令人叫绝,成为神笔,高山仰止。我佩服得五体投地,每翻腾在胸,总是回肠荡气。又如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该诗隽美而抑扬顿挫,余音绕梁,百闻不厌,百思不倦。谁想邯郸学步,完全无法企及。老柳驾驭文字的功夫,炉火纯青,而不含杂质。
白居易曾说,“诗歌合为事而写,文章合为时而作。” 如果把时代比喻季节气候,诗歌该是树叶花草,由此可以管窥蠡测历史。屈原“离骚”,楚国日末穷途,梁鸿讥“五噫”,汉皇老羞成怒,李后主悲叹“虞美人”,国土易主,稼轩把栏拍遍,文天祥留取丹心,谭嗣同肝胆昆仑,都是把时代的丧钟从诗里敲出来,可见古人作诗,不平则鸣,幸好割喉技术尚晚,留得青白。
至清代以来,外患内斗,奸雄横行,乌烟瘴气整个世纪,百姓饥寒交迫,宦官骄奢淫逸,没有安定的社会秩序,优良的法律制度,思想走极端,自我否定,中国那仅有的一点纲常被日本杀伐,以列宁的狡诈,斯大林的残忍,使中国文化成了枯藤老树。我们又惯于产生石敬塘,吴三桂,至五十年代起,虐杀文人,强奸民意更是家常便饭。诗歌小儿麻痹症,文章瞎说八道。正如您那“中国十七行诗”中的悲忿,令人嘘唏。
中国曾以诗国著称,纵观百年来,自从诗歌变革体裁,还没有出现“鼓与呼”的诗人。 假话与谎言,助纣为虐,以社会效应看待新诗,有待商榷。艺术效果而言,新诗与旧诗给人的感觉各异。新诗可能朗朗上口,但无法脍炙人口。而旧诗的影响,连山野村夫略知一二的不为鲜见。当然,旧诗也不宜长写,今天有人再做“蜀道难”但不能谪仙,可能摘果也不行。白居易的“长恨歌”怎比崔建的摇滚乐。
是不是唐人把诗写绝了,后者望尘莫及。以中国文字特色论诗:入目,可以整齐划一;颂读,可以回肠荡气;思之,意境深沉;浓缩中舒展,压抑中奔放,画龙点精,折衷反转,以灵活的字眼,铿锵的声调针砭时弊,达伐邪恶,舒意表情,点缀生活。这方面旧诗有很多长处。现代诗多用华丽词汇,漫长篇幅,叫人首尾不顾,眼花缭乱。更有印象派者,把诗歌做得云来雾去,读者得耐着性子跟踪福尔摩斯。如此,诗歌成了少数人的文字游戏。
之所以唐诗宋词经久不衰,文字功力,尽善尽美。有的居然平淡至口水话一般,也见艺术魅力。如王维的“相思”以红豆喻情。李白的“独坐敬亭山”高邈舒展,孟浩然的“春晓”幽艳浓郁,白居易的“问元十九”的平淡含蓄,李商隐的“雨夜寄北”情深意执。如此等等,都显示出诗歌浩瀚广博,引人入胜的情调。短短数语,情景交融,作者与读者心心相印,纵横古今,超脱时空,诗力神智跃然纸上,令人飘逸。文字运用至鬼斧神工,吞云吐雾,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是古诗遗传,或新诗的影响,使我茫然。旧诗本是中国“我体”,近百年中国民众,无论精神,物质都被外来文化侵袭,我们一代几乎全部抛弃国粹,是不是可惜?古人走得太远,特别是盛唐,诗人搜天索地,鬼神不测,李杜把诗做得断了后人的路径,大家干脆打懒注意,找捷径,新诗歪打正着,好比灾荒年的代食品。这么说,是否武断,望先生开导明鉴。
诗可与山岳齐寿,日月同挥。特别是旧诗,可随口吟诵,七步即兴,玩笑酒席,适意游春,朋友聚汇,一触即发,而且言简意赅,余味无穷。老实说,我写五七言诗很轻松,声律马虎,韵脚工整,对仗略为推敲即成。往往是心有所思,一吐为快。如旧诗的对联,折冲反转,一字千钧,一语雷霆,文字另开画面,又是艺术享受,这千百年的文化结晶,那美感而独到的风格,新诗不能万一。以方块特征,对国人的思维可能有碍,以方块做诗歌恰如其分的维妙维肖。我想旧诗绝不是曹操的鸡肋,而是季膺的鲈鱼。真的下功夫研究,也有门弪。尽管我说外行话,新诗还是依然在考虑中摸索,我也双管齐下,有感觉就写,言为心声而已,耕耘则是。
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读书的材料。在芬兰的生活见闻,回首故国,羞愧于多数国人之低下,道德之荒淫,人品之荒缪,还要孤芳自赏。继而思索历史,文化,地缘,政治,经济等等问题,对故国人不敢夸奖。所谓的伟人,其实都是独夫民贼,道德败坏的禽兽。再翻阅古书,更是恶臭难抑,联想自己的三亲六戚都在国内,朋友熟人依然如此混混愕愕,举一反三至整个国家,那千言万语,就塞满喉头,非诗不能自拔。
遗憾我的眼睛涨鼓,茶壶装汤圆,对文字我从来没有下过功夫,现在开始人之初有了安闲时机,清心寡欲,才回到母语(近乎于您说“大海 在我象形的母语中浮腾”)里游弋,谁知一发而不可收拾,加之电脑处之功,有事无事的写划,随心所欲,日积月累,本是聊以自慰,还上了瘾。当然,闭门造车,还得寄望足下指点迷津。特别海外生活,有文字相通,相勉,相慰,相娱也是乐趣。
平时没有谁和我谈,捂在脑袋里要霉,对您倒出来,该不被认为是歪嘴和尚念经吧。
漫 说 写 信
唐 夫
写信也难也易,易如反掌,难于启齿,不少人望而生畏,提起笔心里象猫抓,半天落不下去。第一句出来,第二句就不知所云。
一封信就是自白书,能摊开笔者的内心世界。曾有位教师,初见面与我一谈如故,近乎亲密。那时我有点喜欢古文,初通信就迂兮兮的带上了之乎也者,自以为爬上秤杆。谁知没有了音讯,后来别人说他看了我的信,连连摇头后悔与我交道。就凭那几笔,我是个绣花枕头。
可见,信件是感情钥匙,错不得位的。
信件交流,往来人情,相印成趣。象下棋,要力争旗鼓,回合对奕,才能灵犀点通,感情漾溢,在朋友间殊为重要。信件可以助人网开一面,如李白写信与韩荆洲,名列谪仙,成了文联权威。白居易与元九书信,纵横文坛,慨括千秋,是传世佳作,成学者楷模。张爱玲白纸一张,就有人醉生梦死,桃花运通。巴尔扎克问号一个,便是财源滚滚,大作盖世。别小看一信,它胜过杯中日月,壶里乾坤。交朋友,言情,达志,寻职,投稿,告状,检举,揭发,送礼,入党,提干,整人,杀人刀笔,秦晋美事,莫不以此开路。
信件如风味小吃,在大鱼大肉的筵席上少见,平时间谁也离不了。人生有无穷无尽的感情,需要文字抒发,报父母三春辉,表寸草心,远在天涯海角,有书信宽心适意,得天伦之乐,其必喜笑颜开,美梦联翩。对友人同声相求,同气相合,情如手足,于世态炎凉,人海茫茫里受鼓舞,得激励。海内知己,天涯彼邻,使人不寂寞,不灰心,不绝望。于荆棘人世,得知音信件,如饮清泉甘露,舒心畅怀。
信件又是护霜脂,不见面知其华美,不呼吸能感氤氲。它也是敲门砖,一封信解决许多大问题的事例不胜枚举。如果笔头痴钝,烧首抓腮,抱佛脚喊天,脑袋里乱麻团团,那真是哑巴梦见了妈。人生都离不了信,注意研究,比股票有趣;不然,比熬药更难。应该说,人生忧患信件始。
如写赠答信,为了珍重对方,酌情将来信里的――含意充沛的--句子,提出来,引伸点化,可能浓郁情感,妙趣横生,使文笔生色。好比魔术师在观众的口袋里,抓出手帕变出爱心,令人手舞足蹈,无论窈窕淑女,或好逑君子,皆奋力扑抱。就另一方而言,对方即是忘了自己的词句,经这么一提,翻然记忆犹新,感情融汇亲近。等于你把他的存折捡起来做雷锋,比他数变天账更有趣。如有玩笑开,将是以矛攻盾,对敌人袭用也锋利。鲁迅擅长此技,但稍欠刚柔兼并,心境不达。这是写信人必须注意的。
写信要抓重点,注意意深气沉,精炼含蓄。信是一种散文。西方人说是温柔的艺术。有感情,有偏爱,针对性专一。每回信在对方的主要思想方面下重笔。比如,要谈情说爱,先旁敲侧击,或单刀直入,或虚委圆滑。隐讳,明说,对己对人都有回旋余地。这样想下去延伸无穷,词句入情入理。做女人,即是东施容颜,引来天下郎君翘颈企望。是男人,哪怕又癞且痔,也有四海佳人风涌而至。这事关重大,超过反修防修。不可轻飘飘的似蜻蜓点水,遣词不确,唐伯虎要跑,祝英台不再。
悉心漫思,世界上事物都有联系,理出头绪,思路打开,即可纵横捭阖,随运自如。不然,任何简单的事物,别人写得声泪俱下,自己则口笨词穷,望词兴叹。原因很简单,脉络错乱。写信不可思路狭仄,缺乏系统性,笔调不能入木,词不达意。确切的说,字句点到为止最好,对方的提问或要求,按轻重缓急,逐次一一。
回信时,最好把来信再看一遍,就放在旁边,回答的要点注意。写的同时,不时再扫描,以免疏漏。许多人写信挥笔而就,答非所问,不伦不类,明明举手之劳,就是不明白。
写信也是作文,作文要语句联贯,不能前句说张三,后句拱李四,其间没有联系。行文云来雾去,显得虚华浮躁。作文应丝丝入扣。形成气韵,感情升华。文章生气都取决於此。高手的文章,以此分晓。吕不违邀人作<<春秋>>,不能增减一字。<<史记>>语句精确严密,驾驭行文囊括千秋。文章品质优劣,取决于作者修养。文字之功,有鬼神不测之机,惊天动地之能。文章柔美有力,韵味隽美,如日月当空。所以,古人精论述文以气为主。形成气势的关键是语句联贯得当。气势有助于文思泉涌,顿开茅塞。沿着气势,文章气贯长虹,使人手舞足蹈。语不惊人死不休,也含其中三昧。
中国语言源远流长,用最简单的语言,以深广的含意为好,白居易,林语堂都精于此道。文章的功底练达,出手不凡。细腻入微的情感,必然有细腻的词句。如李请照描写她的孤苦,用几个迭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表现力深遂细腻,成千古绝笔。到今天还没有人能如此鬼斧神工。读她的<<声声慢>>,就体会到她把一个"愁"字描得精微,玄妙异常。又如她的<<醉花荫>>"人比黄花瘦"一句,使其夫废寝忘食三天,作词余50首同词名牌掺合给朋友看,以为可以覆盖过去,结果仍然是"黄花瘦"被人叹服。遣词达到精微程度,无语不神。王安石为一个"绿"字想几天,红楼梦、曹雪芹说写了十戴,张爱玲估计不下于二十年。那"好了歌",我看他是体会了一辈子。文章之苦涩含辛,可管窥一斑。愚鲁为迅,效果更佳。
要写好信还得多读书,有助于思考,分析,洞察事物。对一流作家提到的书籍、用典、人物等要顺藤摸瓜,触类旁通,重点开花,全面获益。
读书要精读,漫读,但绝不可乱读。扪心自问,古文里,时时浮显我心中的,要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真写活了洞庭景色,朝野忧患。读精品要硬头皮,但入之其深,其见越奇,事半功倍。会读书的,一辈子读几百本好书,终身有益。反之,乱翻万卷,一无所得,写信也只有扫盲程度。泛读是无所谓的消遣,也可以增长鸡毛知识。如随手抓到什么晚报,晓得有个杀人犯跑了。此类上厕所混时间,也小有收获。等于吃了饭后打两个屁,不算反动。乱读书之害,等于慢性自杀,自我麻醉,走迷魂阵。世界上书籍之多,谁也看不完。开卷并非尽有益。所以千万别乱读书,文革举国疯狂,就是被强迫乱读书之过。
我读书的时候文字狱比现在多,红色经文覆盖书报,当六六粉用,字里行间撒一把,以为安全,后来才晓得是制癌物质。那时的语录本人手一册,谁要是蹲厕所缺草纸,就顺便撕下老三篇活学活用,所以中国人的直肠癌普及,这也是个主要因素。
所以,直到现在,我的信还是写不好。
九六年秋作 复改于2000春
作者:
幽灵
在
寒山小径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幽老诗论写的好啊,可以和东海一枭交流一下诗论,他写的也好
--
吃草的老虎
- (0 Byte) 2004-10-19 周二, 上午10:39
(88 reads)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寒山小径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96757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