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ZT:“改造与建设”网站开篇辞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ZT:“改造与建设”网站开篇辞   
资料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1129

经验值: 5282


文章标题: ZT:“改造与建设”网站开篇辞 (210 reads)      时间: 2004-10-07 周四, 上午3:11

作者:资料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改造与建设”网站开篇辞




在20世纪早期的中国宪政民主运动史上,有两个短暂的高峰期,一个是民国初年,一个是五四时期。
经过民国元年底至二年初的国会选举,形成了中国政坛上的两大宪政党——以孙中山为精神领袖、以宋教仁为实际党魁的国民党和以梁启超为精神领袖、以汤化龙为主要操盘手的进步党。两大党的领袖都积极致力于建设宪政政治、共和政治。梁启超说:“近日中国已确定为最神圣最高尚之共和政体,而共和政体之运用,全赖政党。”凡政党必须有优容之气量,对于他党,不可有破坏嫉忌之心。各国政党之潮流,皆有两派,一急进,一渐进;中国十余年,亦本有此两派,若均能一心为国,各自发达,“则中国之进步,尚可限量乎”?“夫小党分立,必非国家之福明也,欲行完全政党政治,必以国中两大政党对峙为前提。”宋教仁是把同盟会从革命团体改造为议会政党国民党的主持者。他与梁启超同样主张政党政治与政党内阁制,认为“欲建良好政治,则舍政党内阁莫属”,“一国政党之兴,只宜二大对立,不宜小群分立”,并曾到天津密访梁启超,探讨政党“两大对峙”,轮流执政的设想。然而,中国的宪政民主道路被袁世凯堵塞,他派人暗杀了宋教仁,导致孙中山离开了他所钟爱的实业计划,举起“二次革命”的旗帜;他指使亲信筹备恢复帝制,把梁启超、蔡锷逼上了发动“护国战争”的道路。
在五四时期,中国又出现了一个走宪政道路的机会。梁启超已经认识到,民初的两大政党信奉的都是精英立宪主义而不是国民立宪主义,他说:两派本心都是爱国,爱国何故发生祸国的结果呢?原来两派有个共同谬见,都是受了旧社会思想的锢蔽,像杜工部诗说的:“二三豪杰为时出,整顿乾坤济时了。”哪里知道民主主义的国家,彻头彻尾都是靠大多数国民,不是靠几个豪杰。今日若是大家承认这个错处,便着实忏悔一番,甲派抛弃那利用军人、利用官僚的卑劣手段,乙派也抛弃那运动军人、运动土匪的卑劣手段,个人拿自己所信,设法注射在多数市民脑子里头,才是一条荡荡平平的大路。质而言之,从国民全体上下工夫,不从一部分可以供我利用的下工夫,才是真爱国,才是救国的不二法门。他的结论是:“政治轨道是要把政治建设在国民意识之上。想引他上轨道,除了市民的群众运动外没有别条路。”孙中山此时也把中国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一方面考虑通过“南北议和”恢复民初宪政,一方面积极致力于思想建设,适应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1919年8月,孙中山委派胡汉民、朱执信、廖仲恺等人在上海创办《建设》杂志,同年9月,梁启超一派人创办了《解放与改造》半月刊(主编先后为张东荪、俞颂华)。1920年3月梁启超回国,《解放与改造》改名为《改造》,由梁启超自任主编。
从精英立宪走向国民运动,本来是一条宪政民主的光明大道,但是,喜欢“赶潮头”的中国思想界却很快地偏离了宪政民主主义,去追逐所谓“修正的民主”、“苏维埃民主”、“新民主”。梁启超的嫡传弟子张君劢、张东荪等先后组建了国家社会党、民主社会党,标榜介于“十九世纪式之民主政治”与“俄、意、德之反民主政治”之间的“第三种政治”,即“修正的民主政治”或曰“科学的民主政治”。孙中山及其政治继承人则走上了“以党治国”、“训政党”、“独裁党”的道路。因此,如果今天我们要正本清源,回归中国的宪政民主传统,就必须回到五四,回到民初。
回归宪政民主传统需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回到《改造》和《建设》的时代。用《改造》发刊词中的话说:“一、本刊所鼓吹,在文化运动与政治运动相辅并行。二、本刊持论,务向实际的条理的方面,力求进步。”用《建设》发刊词中的话说:“鼓吹建设之思潮,展明建设之原理,冀广传吾党建设之主义,成为国民之常识,使人人知建设为今日之需要,使人人知建设为易行之事功,由是万众一心以赴之,而建设一世界上最富强、最快乐之国家。”首先“要把政治建设在国民意识之上”,当多数国民对于走宪政民主道路达成共识后,回归民初的政党政治和议会政治就自然而然地提上了议事日程。本网站以《改造与建设》命名,表明了同人以继承《改造》和《建设》时代宪政民主前辈的未竟事业为职志。
孙中山在《建设》杂志上发表了他的《建国方略》,其中既包括《孙文学说——知难行易(心理建设)》,也包括《实业计划》。在当今这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年代,朝野上下许多人都在参与拟定中国的实业计划,因此本网站同人在关注经济建设(国家发展战略、国土开发规划等大政方针)的同时,将把更多的精力用于心理建设、伦理建设、法制建设和公民社会的团体建设。
当中国由天下的中心变为现代世界体系的边缘后,许多中国人的心态出了问题。一方面是海内外都有人把中国称为衰老的国家、垂死的社会,一方面是梁启超、李大钊等人呼唤“少年中国”、“青春中国”。经过一个世纪的磨炼,我们应当抛弃关于“旧中国”、“新中国”的种种神话,树立一种成年人的心态和思维方式,既不要倚老卖老,也不要以年幼无知来放纵“类人孩”式的行为。我们应当冷静地看待外部世界,丢掉“亡国”、“灭种”的恐惧感,大大方方地与“非我族类”平等交往,和平共处。我们应当对本民族文化具有充分的自信心,正如梁启超所说:“我国民能担历尔许艰瘁,自扩大其民族而完成之,就事业本身论,其为一种大成功,固甚易明。……人类进化大势,皆由分而趋合,我国民已将全人类四分之一合为一体,为将来大同世界预筑一极强之基础,其价值一也。凡大事业必由大国民创造,取精用宏,理有固然,征诸史迹,未始或忒。我国民植基既广厚,将来发摅必洪大,其价值二也。”“只求国民别要自己看不起自己,别要把志气衰颓下去,将来在全人类文化上,大事业正多着哩。”我们也要克服焦虑、急躁的情绪,不要整天想着“大跃进”、“迎头赶上”。只要我们在民主化、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的道路上稳步前进,中国就可以在2025年前后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2050年前后成为世界主要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2075年前后成为世界主要文化大国和科学大国。短短一个世纪的时间,对于具有几千年连续文明史的中华民族来说,不过是“弹指一挥间”。
面对20世纪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唯物史观和“斗争哲学”对中国人伦理道德的颠覆与破坏,我们需要有一个“伦理的觉悟”。在一个“言不及义”、“不说假话办不成事”的社会中,是无法建成民主政治、市场经济与福利国家的。正如中共创始人之一张申府在发表于《新青年》的《说实话》一文中所说:“想从根本上打破以虚伪为一种特性的现世界,吾以为很有组织一个‘实话党’的必要。这个党要从心理上,从形成这种心理的人间关系上,毁掉不说实话的因缘。”我们要直面人世间的每一桩苦难,高擎社会公正与博爱的旗帜。我们要批判臣民道德和丛林规则,树立公民道德和“以中国人为本位的世界公民主义”。我们要继承并发扬世界几大宗教的超越关怀和传统道德,以重叠的共识作为普世的伦理标准。我们要努力克制人的本性中所具有的“占有”、“杀戮”、“征服”的欲望,争取实现“天地人”三位一体和谐共处的“王道”理想。
我们赞成一些朋友所提出的观点,中国的第二次转型应“以制度建设为中心”,“政治民主制度建设的时机已经成熟”。21世纪中国国家制度现代化的实现是一个制度转型与制度创新的过程,它至少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实现政治民主化;二是建立与市场经济制度相适应与参与经济全球化互补的一系列国家基本制度,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目标:“国家安全与领土完整;经济发展和经济稳定;社会公正与人类安全;政治清明与社会稳定;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护。”在未来中国的宪政与法治系统中,应当贯彻四项基本原则:第一,自由原则,与个人有关的事,由个人自己作出选择;第二,自治原则,与一个社团、社区、地方(统称为人群)有关的事,由该人群自行决定;第三,民主原则,与一个国家所有人有关的事,由全体选民及其选出的代表决定;第四,以上三项原则的位序原则:可以在个人自由范畴内解决的问题,不诉诸于社区自治或地方自治,可以在自治范畴内解决的问题,不诉诸于全民民主和中央治理。宪法解释和审查机构(法院、宪法法院或宪法委员会)应根据位序原则来处理涉及人权与主权、地方与中央关系的立法、行政与司法纠纷。
从某种意义上说,宪政就是限政,尤其是限制中央政府的权力。在政治体制改革中,全能政府要转型为有限政府,集权政府要转型为分权政府。我们既要有一个精干的政府、清廉的政府,同时也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有效能的政府。然而,我们在建设一个“善治”(或“良治”)政府的同时,更要致力于非政府组织的建设。在现代公民社会中,非政府组织或民间团体,发挥着许多政府承担不了或承担不好的社会功能。民间团体是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既有全国性的,也有社区性的,既有利益整合与表达性的,也有慈善与福利性的,但对于眼下的中国来说,最需要的是独立的学术团体和各种民权保障组织。
不论是说“解放”还是说“改造”,都是在申明对现体制的一种批判态度。当然,这种批判是理性和建设性的,这种改造是渐进和分阶段的。自梁启超以来中国知识分子所说的改造,不仅是指社会的改造,而且是指文化的改造。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八十多年,《改造》发刊词所述的下列信条,仍可作为本网站的宗旨:“同人确信思想统一为文明停顿之征兆,故对于世界有力之学说,无论是否为同人所信服,皆采无限制输入主义,待国人别择。”“同人确信浅薄笼统的文化输入,实国民进步之障,故对于所注重之学说当为忠实深刻的研究,以此自厉,并厉国人。”“同人确信中国文明实全人类极可宝贵之一部分遗产,故我国人对于先民有整顿发扬之责任,对于世界有参加贡献之责任。”“同人确信国家非人类最高团体,故无论何国人,皆当自觉为全人类一分子而负责任;故褊狭偏颇的旧爱国主义,不敢苟同。”“《诗》曰:‘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同人赋此,以俟君子矣。”




http://www.bjsjs.net/

作者:资料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资料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719126 seconds ] :: [ 29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