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解放战争是摧残农民生命的战争 |
 |
慕容文成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
|
|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解放战争是摧残农民生命的战争
慕容文成
我幼年时曾随着父母在农村度过了十年的岁月。曾经从当地农民那里听到许许多多有关当地的历史故事,但随着岁月的流失大多变得模糊不清。然而,关于解放战争的那些故事情节却深深地停留在脑海中,难以消逝。现在写出一点点来在此与网友分享。由於所描述的主要故事情节不是笔者的亲身经历,难免有一定程度的夸张或忽略。在此请读者谅解。
我出生后随父母移居到一个乡镇,在那里一住就是十年。乡下成为我童年的故乡,周围的山岭和峡谷成为我的广阔天地。春天耕种,夏天锄草,秋天收获,冬天砍材。山上到处有野菜,蘑菇,毒蛇,生锈的手雷,枪管,子弹,炮弹还有人兽的枯骨。三十多年前那个乡镇人口约有三万,当时称为“公社”据说现在早已改回乡镇了。乡镇座落在群山的峡谷之中,有一条公路从峡谷中穿过通往北部的一处兵家必争之地。为了争夺这条公路,这个乡镇和周边的山岭在三年解放战争期间成为某一特大战役的主战场之一。
乡村东西两侧有两座高耸的山峰相距约十公里之遥。那条公路经过西山之角向着东山的山麓延伸,犹如菱形对角线的走向。在乡下生活的十年间,从当地农民,解放军老战士和老国民党俘虏兵那里听到许许多多有关解放战争的故事。那些故事完全可以汇集成一本厚厚的书,中心内容用简单的一句话可以概括为:三年解放战争期间为了争夺这一兵家必经之路解放军曾浴血奋战在这里打败了国军一个赫赫有名的王牌师(请允许笔者省略部队番号)。
我家住在西山脚下的一个六十多户人口的小村庄里。住户以T字形分布在东西两侧和北面。村庄的西侧人们叫西头,东侧叫东头,北侧叫沟里。我家住在西头。七八岁后渐渐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全村除了地富反坏右,“不在城里吃闲饭”的下放户还有劳改的“五七干部”和“走资派”之外,农民家家户户都挂着一个长方形小木头牌子上面写着“革命烈属”的字样。於是就打听周围的邻居,才知道原来这些农户都在解放战争中死过亲人,有许多家死的还不止是一两个。
沟里老齐家从“解放前”就一直是全村最穷的一户。兄妹十一人六个早年夭折,剩下兄弟五个好歹存活下来了拉扯大了。上面的两个哥哥土改一开始时参了军,不久就战死在前线上。四八年部队动员又老三去参军,他靠装风卖傻才蒙了过去。从此得了个“齐疯子”的绰号。齐老三的四弟和五弟运气太差同一天参了军。第二天一早儿老四就吃了枪子。又过了两天老三也躺着被抬下山来。西头还有个叫韩老七的,兄弟七人六个哥哥都先后战死了。他自己天生陂足,解放军管征兵的对他不感兴趣,却让他拣了条命。
共产党征兵的招数五花八门,数不胜数。最初是靠所谓的“土改”来笼络人心。后来不久就发现这个愚民政策就变得不灵通了,根本没有“愿者上钩”的农民再来当兵。目不识丁的乡下人也渐渐悟出一个简单的道理:家中的青壮年这样下去都会一个接一个死绝,孤儿寡母老弱病残得到多少土地也没法子耕种。后来解放军管征兵的人就想出了一些特损的招数,几乎都是变相强迫性的。这里仅举个一个有代表性的例子来说明一下。北方人惯用土炕取暖,把土炕和炉灶连通地砌在一起,通过用薪材烧炉灶的方法使土炕受热。共产党征兵的有效措施之一就是让征兵对象的老娘都坐在土炕上,然后下面添加薪材不断烧炉灶。先立下土规矩若有人在土炕上坐不住,儿子就必须立刻当兵。土炕被烧得越来越热犹如锅底,当然就没有人能够在上面坐得住。
有一刘姓的乡村干部,曾经在国军王牌师当过兵,王牌师溃逃时此人成了解放军的俘虏。后来就被强行编入解放军部队。解放后因为有这段历史上的“污点”,每次政治运动到来时他都要或轻或重地被触及到。许多人那时当面背后都喊他“老国民党兵”。据刘某人讲,当年解放军的许多士兵根本没有军装,穿着衣裳褴缕如同叫花子一般,手中拿真家伙的没几个。多数是持着锄头,镰刀,木棍,扎枪和石块喊叫着蜂拥而上。扔一颗手雷,打一梭子弹就倒下一大片。可是转眼之间又冲上来无数的叫花子。都打趴下了,往山下看仍然是一片人海。崭绝杀尽是不可能的。全副美式装备的国军就这样被人海战术吞没或溃逃而去。
笔者上小学时每年清明节的那一天,学校都组织学生到东山坡上的烈士陵园去扫墓。全校学生排成整齐队伍由老师带到烈士陵园。站在烈士墓前首先唱几首革命歌曲。还记得有一首开头是“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还有一首是“鲜红的领巾火热的心,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然后学校的红领巾代表宣誓一下。接下来每次总是由那位人称“老陶”的残废军人讲述解放战争当年这里的浴血奋战。解放战争时老陶是连指导员,在战斗中负伤致残,以后来就转业到这个乡里当了乡长。老陶思想太右执行的总是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几次运动后就被淘汰回家抱孙子了。
烈士陵园内约有一百数十个小小的坟丘,只有中间那个坟丘稍微高一些,大约有一米左右,前面还立着个石碑。据老陶说这个坟丘埋着的是一位连长。其他的坟丘都是仅仅一尺高左右,里面埋的全都是普通战士。为了说明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红色江山是多么来之不易,老陶多次反复提醒大家每个坟丘里埋的不是一具遗体,最少的也有二三十具。他每次都站在前面第一排最靠左面一个一块砖头高的小坟丘上作报告,中途指着脚下这个小丘丘说“这下面就埋着四十三个革命先烈,仅仅这个陵园中有多少革命先烈为我们捐躯是可想而知的”。这样规模的烈士陵园十里以外的地方还有好几个。笔者曾经去过另外一处陵园,前排耸立着大坟丘且每个坟丘前面都立有石碑,碑上刻着墓志铭。根据坟丘大小和石碑的高低不同就能看出官阶的大小。前排中间有一个巨大坟丘前面的石碑有两米高。墓志铭上说那个坟丘里面埋的是一位团长。
在中共党史中把三年解放战争归于“人民战争”的范畴。把“人民战争”得以致胜的秘诀完全归功于共产党在毛的“伟大军事战略思想”指导下的丰功伟绩,对农民所付出的惨痛代价不屑一提。然而,根据事实笔者认为在党史,中把中听的“人民战争”若改称为“农民战争”就更贴切和名符其实,因为那场战争其实就是以农民子弟的生命作为赌注的战争。“人民战争”得胜的法宝并不是毛的“伟大军事战略思想”,而是那个被共产党惯用的视农民生命如同草芥的“人海战术”。若不靠着这个大举消耗农民子弟生命资源的“人海战术”,毛的“伟大军事战略思想”不管多么伟大顶多能“画饼充饥”而已。毛的皇权帝国连个影儿也不会显现。
笔者写下这些历史事实的目的不是要清算历史或者纠缠于某人某党的功过是非。目的在於提醒当权者不要忘记为了中共建国农民在战争中所付出的惨痛代价。五十五年来共产党不仅没有履行自己的诺言使农民“当家作主”,却反其道而行之,不断奉行压迫,歧视农民的人口隔离政策。以户籍制度把农民世世代代牢牢地捆绑在地土上,使农民从自由农的身份沦落为当代农奴。共产党是何等的残忍,何等的可恶。以怨报德必有报应!以对待地主富农同样的手法残害农民,让亿万农民心寒到底。“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最近一位比较开明的党和国家领导人询访农民,问到农民有什么需求时,农民的回答却是:“我们什么都不缺,缺的就是陈胜吴广”。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