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何清涟论证中国政府摆脱金融危机唯一希望 (ZT)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何清涟论证中国政府摆脱金融危机唯一希望 (ZT)   
邢国鑫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20
文章: 7501

经验值: 206975


文章标题: 何清涟论证中国政府摆脱金融危机唯一希望 (ZT) (235 reads)      时间: 2004-10-06 周三, 上午8:39

作者:邢国鑫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何清涟论证中国政府摆脱金融危机唯一希望



【大纪元记者鹿青霜、韦实采访报导】近日记者观察到有关大陆经济的四大动向,第一是大陆股市崩盘,投资者以「远离毒品,远离股市」来自警;第二是物价全国范围飞涨,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倾向与平均消费倾向呈逐年走低之势。第三是居民银行储蓄增幅连续4个月回落,危及国内部份银行正常营运。银行为生存纷纷上演「吸储大战」。与此同时的第四个动向是大陆银行纷纷向外国金融机构推销坏帐,众多大陆公司竞相上市华尔街。众所周知大陆银行系统烂帐数量惊人,经政府多次注入资金冲掉坏帐,是在帐面上做功夫。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如何向海外推销坏帐?这些推销理由成立吗?我们为此专访著名经济学家何清涟女士。

何清涟:中国金融系统经营状况不善的主要标志有两条,一是坏帐比率,二是自有资本充足率。从前年开始,中国银行业一直向外发布各种利好消息,宣布通过银行上市、政府注资、坏账剥离等手段,银行业改革即将大功告成的消息。

按照官方的说法,中国银行系统的不良资产率一直在下降,2002年第一季度,戴相龙多次指出,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占全部贷款比例为25.37%。今年6月底,中国银监会公布,中国四大国有银行、三家政策性银行和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平均不良贷款率低于20%。但这一说法甚至没有得到本国研究者的认同,不少研究者指出,22.9%这个数据具有不可比性。一是中国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比率没有包括已经转移到4大资产管理公司的15,688亿不良资产,如果加上这一块,估计不良贷款率就需修正为35%;二是中国国有银行对贷款仍沿用「一逾(逾期贷款)二呆(呆账)」的办法,而非国际通行的「五级分类」办法,这也使得名义上的不良资产比率较低。

至于国际金融界关于中国银行的坏帐比率更是众说纷纭,比中国政府公布的数字要高许多。国际债信权威评级机构「标准普尔」于2003年11月26日发表了让中国政府大为不快的评级报告,该报告全名为「中国金融服务业展望2004」报告。这个报告对中国政府颁布的利好消息给予了致命打击,第一,中国主要银行,包括被中国政府视为王牌的四大国有银行在内的12家商业银行的信用状况全为投机级,即BBB-以下;第二,标准普尔估计中国银行业不良资产比例大概在44%~45%。这与目前国内官方当时发布的22.9%相去甚远。

中国金融状况一直不被看好的另一个原因是银行自有资产占总资产比率远远低于国际标准。用以规范国际金融业的《巴塞尔协议》规定:各国银行自有资产的比率不得低于银行总资产的8%,如低于此数,则应该视为银行破产。而中国银行的自有资本率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处于下降状态,至1995年,中国各大银行自有资产已经下降至总资产比率的3%。此后中国政府虽然努力用国家注资的方式帮助银行剥离不良资产,改善资本充足率,但由于积弊甚深,新的不良贷款还在不断增加,这一努力未见成效。据此,国际金融业的一些专家早在若干年前就指出:如果撇开中国银行业是国有银行这一点,仅从技术上来看,中国的银行业已经破产。

近几年,中国政府一直想赶在「入世」以前整顿金融,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措施是充足自有资本率。从1998年以来,中国政府曾三次由中国政府向中国、工商、建设、农业四大国有银行大规模注资。第一次是1998年向这四大国有银行注入了330亿美元,以改善银行资本充足率;第二次是1999年又从四大银行的账目上剥离了1,690亿美元的不良贷款,转给四家资产管理公司───第三次则是2003年继续向四大国有银行注入资本,规模据称达400亿美元左右。

但是中国的银行由于内部腐败、监管不力以及浪费等体制性弊端积重难返,上述改革并未带来大的转机,不良资产继续增加。1999年的银行不良资产为2万多亿,这年由政府注资「剥离」掉1.4万亿不良资产,但至2002年,四大国有银行体系内又新增1.7万亿不良资产,意味著每年新增不良贷款为5,000 ━ 6,000亿。政府注入的巨额资本等于将水浇在沙滩上。中国政府使用的这些注入资金是中国民众的银行储蓄,也就是说是中国百姓掏钱填了四大国有银行一年不良贷款的窟窿。这些不良贷款的出现,完全是银行系统腐败,大量违规放贷引致。

今年对「经济过热」实施所谓「宏观调控」,其实就是对几个过度投资行业的降温。据央行(中国人民银行)调查,截至2月末,电解铝、钢铁、水泥三大行业投资项目中,42%的资金来自银行贷款。这三大行业的资产负债率均在45%以上。钢铁等三大行业与中国国有银行之间的这种借贷关系,预示著这轮宏观调控,必将导致银行形成新的坏帐。

对于四大国有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普遍不佳,且已经丧失了依赖自身积累补充资本金的可能性这一点,国内专业人士其实早有共识,因此中国国有银行系统补充资本金只能依赖外部注资。如前所述,政府已经数次注资但无效果。另一条途径是通过国内股市补充资本金,但一来中国资本市场的容量太小,二来中国股市已经被过度投机折腾得一路走熊,没有多大潜力。所以只剩下一条唯一途径,即通过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来注资,这已经成了中国政府摆脱金融危机唯一的希望所在。

目前中国政府倾尽全力争取所谓「市场经济地位」,说穿了,也就是希望通过中国获得市场经济地位后,中国政府能够为四大银行的信用「背书」,达到在华尔街上市并向外转嫁金融风险的目的。中国银行系统将在今年10月前完成股份制改造,并寻求多达6个「战略投资者」。中国政府还表示,将再次动用外汇储备,为中国银行与中国建设银行这两家国有银行分别注入250亿美元的资金,减少坏帐比率,让这两家银行在海外上市时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至于是否能在海外上市,取决于与中国政府合作的外商的努力成功度。据中国政府公布的消息,似乎欧洲有几家银行正在积极合作。




作者:邢国鑫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邢国鑫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379815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