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关于“芦笛思想”是否具备任何崇拜传播的价值,答英子----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关于“芦笛思想”是否具备任何崇拜传播的价值,答英子----   
安魂曲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12787

经验值: 0


文章标题: 关于“芦笛思想”是否具备任何崇拜传播的价值,答英子---- (357 reads)      时间: 2004-9-20 周一, 下午11:28

作者:安魂曲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你对我的大段回答,其中最能反映你和芦笛思想精髓的不过一句话---“理想都不现实”。

对了!芦笛的作用就是让你相信:理想都不现实,因此你的车也是修不好的,只能报废么。。。

或者,如你所说,你修车只好等“下一代”高科技发明之后再修。。。

这也很可能对,问题是:只有还有点理想、还相信这车能修好的人,才可能继续大家聚在这里陪你讨论如何修车这类问题----否则,如果你根本说“理想都不现实”,又拿不出任何你自己的设想(等年轻一代那不叫设想,那叫逃避),那么大家又有什么必要整天在这里做政论呢?是否那个时候给别人泼冷水就特别有一种心理优越感了呢?

所以,你愿意去传播芦笛的文章,这是你的个人自由,但是很遗憾,这无论对你对芦笛对大家对社会都不会有任何意义----因为今天的社会不需要那类自以为很高明的李燕杰式的人物,每天给大家重复“你们都不冷静,你们的理想都不现实”之类仍然仅仅停留在哲学、不可操作层面的怪话、废话了。。。鲁迅不是在这方面做得很不错么?可是他老人家对中国这几十年来的发展,可起到了任何的作用?他老人家如今还不是被很多人所厌烦??

事实上我并不认为芦笛他本身有资格关心我们这些三四十岁的人是不是“足够冷静”,或者评价我们是不是“理想不现实”,道理很简单:如今已经不再是年龄就自然代表经验、正确的时代了!论现代社会的商业、管理经验,我大概反过来可以给他上课的;论政治分析的敏锐和正确,从来不能分析预言中国政治任何一次具体发展的他更和我没法相比(比如你前几天问他江泽民会不会下,他一定会王故左右而言他,说一堆废话来搪塞过去);论政治学、历史学的理论功底,他也只能算个业余爱好者,和年轻人相比不占丝毫的优势。。。而且他一点不具备鲁迅先生那样做思想文化运动旗手的经验教训,更不具备鲁迅先生当年在政治文化界的广泛人脉,甚至连足够的读者反馈他也看不到。。。他甚至没深入参加过文革、六四等任何一次中国的政治运动,没有经历过改革开放的重要历史关头,没有和任何60年代出生以下的人交过朋友。。。

真奇怪你怎么会相信他光靠闭门造车,就能够造出值得你以传播推广为己任、甚至说什么“只要有。。。百分之几(其实百万分之几的概率都无)今后能成为执政者中的一员,其意义有多大啊”的天真笑话来----你知道不要说日理万机的执政者,就连任何一个有点管理经验的人,对芦笛的文章也最多有兴趣欣赏一开始读的几篇(往后就全剩下陈词滥调、甚至左右互搏了),而且最多把他们当作一种文字上的消遣。。。和鲁迅的文章一样,如果你读少了,事实上不会对你的执政管理带来任何正面意义(中共官员都读过他吧),反而可能让你变得很阴暗、很没有朝气----如果你读多了、迷信了呢?那么我可以很肯定地告诉你:你根本不会有任何一丁点可能成为什么“执政者”,因为你迷信这类文字本身,就或者说明你不具备实干的能力,或者会让本来实干的你变得沉沦!


你可能错误地以为:中文论坛上真的有谁去企图驳倒什么“先生的文章”,其实这完全是你自己的想象----你真的以为:除了高寒、马悲鸣等少数人外,我们会对“驳倒”这么一个自己本身就不感兴趣的文人那么热心么(如果说具体的逻辑,那么芦笛已经有无数次被人驳得哑口无言,如果整体,他究竟有啥值得一驳呢?)----就我安魂曲来说,芦笛现在的文章,我基本上就是看看题目,如果感点兴趣(比如骂我喜欢骂的人)才点击,而且极少有文章有兴趣去读完。。。连他的文章我都不感兴趣,我还会在乎“这么多年都驳不倒先生”么?!----驳倒他芦笛有意义么?离开了这个“芦迷”论坛,你觉得会有几个人对围绕他的争论感兴趣?

其实我在这里有时候和芦笛打打仗,说白了不是对“打倒”他这个“偶像”感兴趣,而不过因一件事情具体争争----比如这次他又出来泼胡锦涛的冷水,我自然看不惯----我之所以说“老同志退休”云云,傻瓜都看得出那完全是一句调侃的笑话,因为我前一段根本就极少来这里,马上休假结束,我也不可能在这里当什么“镇坛之宝”,我赶走他自己没得论坛玩有病么??

老实说芦笛给这个论坛带来了人气、乐趣,这一点我当然比不上,但他究竟靠什么给这个论坛带来人气?是你所说的什么“震撼和良久的思考”么?根本不是!真正给人“震撼和良久的思考”的东西不是没有,但却绝不可能是芦笛这样肤浅的文学作品----比如丁林的美国三部曲,那才真正叫影响了多少人对西方社会民主法治的一生认识!我本人也深受当年金观涛对中国历史社会分析的影响。。。而芦笛反复来反复去企图告诉大家的那些观点认识,则或者和鲁迅的大同小异,或者出自柏杨“丑陋的中国人”(只不过改举文革等大陆例子说明问题),或者取之于李泽厚他们六四后“告别革命”的政治主张,或者和易大旗对狭隘民族主义的讥讽如出一辙。。。其中哪里有一点是他芦笛自己的独创东西呢?又究竟会有哪一点能够让他足以传世不朽呢?

其实芦笛在中文论坛的人气,一是来自其非同一般的文采:同样一个简单的道理,换了别人说你不一定有共鸣,但换了他说就可能打动你。。。但这并不等于说他的道理就有多么深奥、多么值得你去作为信仰传播。其次,芦笛自己在中文论坛总是有意无意成为矛盾的焦点,这一点也给很多上网找乐的观众提供了看戏的消遣甚至恶意逗乐的对象。第三,芦笛有中国文人共同的“狂”气,说白了就是莫名其妙的自我感觉良好,说话表态都充满了居高临下的精英味道,这也可以镇住一些没见过世面的人----除了这三点之外,我根本看不出芦笛比杜导斌、马悲鸣或者本人高明(事实上马悲鸣的文章还常给人以新意,启发人的另类思考),他更比不上知识功底深厚的王怡、任不寐,倒反而有些类似不断重复炒剩饭的东海一枭之“文字豪华版”(怪不得他们总惺惺相惜)。

可惜,在中国政治、文化的历史上,我们这个民族留下的一大弊端,就是迷信芦笛这类根本没有理论框架,只肯留下东一榔头西一棒只言片语让后人无限放大其意义的文化人,却留下很少象西方社会科学那样的坚实理论框架和严格清晰逻辑---于是我们民族倒现在还时时惊叹于孙子兵法中某个词句的智慧,满足于不断诠释孔孟给后人留下的语录式的“学问”。。。什么“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之类无论怎么断句,都不过一句含义浅薄行同常识废话(对政治家和学者而言)的“智慧的火花”,就不断通过英子你这样思维简单、容易迷信的盲目崇拜者去一代代传颂,最后搞得我们这个民族严重缺乏科学、逻辑和理性思维,却整天自以为祖传了什么了不起的哲学大智慧(其实最多不过智慧的火花)呢!----今天你英子对芦笛这种根本是信口开河,想到哪里说到哪里,自己都搞不清自己相信啥建议大家做啥之典型中国文人那些除掉精彩文字修饰,本身就只能剩下极少思想、科学、逻辑的文章帖子崇拜得如此五体投地,甚至自己都有了一种“帮助传教”的宗教式情怀,这只能说你的思维方式还完全停留在中国的封建时代,或者你的大脑在接触芦笛那些肤浅玩意儿之前,根本就太过空白。

最后从逻辑角度反驳一下你所谓“安魂曲。。。很生动的把我修车的事作为了一个政治寓言。。。我只是对小安把国家改革比喻成修车而感到好笑,难道我们国家的种种情况真的就如修车般那么简单,如果只是那么简单的话,还至于那么多高人低手七荤八素的议来论去,到最后还落得个不知所云. ”的话:

只要你多受一点逻辑思维训练,你就不应该做出上述可笑的“难道我们国家的种种情况真的就如修车般那么简单?”逻辑反问,因为就我要说明的道理而言,“治国”和“修车”在这里是道理相通,因此完全可以用来比喻的----古人云“治大国如烹小鲜”就是这个道理-----“治国”和“修车”对其当事人和专业人士而言,都各有各的艰难,即使“治国”的原理要复杂得多,它最终还是要面临我举的“修车”例子中“究竟下一步该怎么办?大修还是小修?不修?是不是这车只能根本报废?继续开和停下来风险相比如何?。。。”等同类的疑问----这些问题的客观存在和必须思考解决,和治国这件事是不是更复杂在逻辑上是没有任何关联的----而且,修车如果“那么多高人低手七荤八素的议来论去,到最后还落得个不知所云”,那么最多不过浪费你的时间金钱,但对治国的政治家来说,他们甚至连听那些“不知所云”建议、批评的时间都没有,芦笛那样的“七荤八素、不知所云”“政论”就更加毫无意义。

如果你真的想诚心和我讨论中国政治问题,你起码应该首先认真坐下来,反驳一下我的“修车”逻辑(或者你需要认真推理:为什么就我们讨论的问题修车就不能用来比喻治国)。。。但你却罔顾左右而言他,用一句“我无心去反驳那篇文章”来推托了事!----请问,你既然连我耐心和你讲的道理都“无心反驳”,你有什么样的诚意来让我相信你和你所崇拜的芦笛在中国政治问题上有资格引导我这样人去“冷静思考”呢?----所谓“冷静思考”,首先要“思考”,但你连一个简单的逻辑思辨都“懒得反驳”,说白了就是根本拒绝思考,只是不停重复“芦笛伟大”的祷告词!----甚至我问你:目前除了寄望共产党和寄望共产党下台之外,你们还有什么具体现实操作建议?你的回答居然是可笑的“其实对下一代的展望才是希望所在”??!!这不是一句标准的、放之四海而皆准、却毫无操作意义的废话么?我想,你在这里故意连续回避我两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如果不是说明你欠缺逻辑思维训练的话,就只能说明你为了“捧芦”,已经不愿意讲最基本的道理了----那么你还觉得你有任何的希望去帮助我“冷静思考”(其实根本是“没有思考、只听芦笛摆乎”)么?




作者:安魂曲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安魂曲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1.333876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