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就“民可使由之”答草虾网友 |
 |
芦笛 [博客] [个人文集]
论坛管理员
.gif)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31803
经验值: 519161
|
|
|
作者:芦笛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就“民可使由之”答草虾网友
芦笛
刚才看见草虾网友主张该语无歧义,谢谢先生参与讨论。
不过,我并不同意“无歧义”一说。先生对南京老右点断的批判,我是同意的。不过我说的“歧义”,乃是那“不可”当作什么解,根本不是如何断句。
我说得明明白白:歧义是从“不可”里出来的,我党解为“不应该”,如“万万不可”一般,我认为当作“不可能”解,孔子那话是指出一个事实而不是提出主张。此解和程朱的解法一样。
不仅如此,程朱还揣摩圣意,特地在解法中批驳了作“不应”的说法,和我当年的思路完全一样。但这澄清只是从孔孟之道的本意上去解释,并不是语义学上的。光是他们郑重其事地出来澄清这一点,就证明了歧义的存在。我的错误,只在于误以为这个问题以前没人注意到而已。
先生所谓“春秋时代,孔子之类的智者的政治学观点,‘只可以用政策驱使民众,不可以用政策启迪民众’”,区区不敢同意,觉得那完全是因袭我党的曲解,不知论语中有何旁证支持这种解法,可以证明孔子确实有过这种主张?那“政策”的概念,能在论语中找出来么?
古文本是含糊不清的语言,我早在旧作中说了多次了,如“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的“失”字历来有两解,一作“失误在于想吞吴”,一作“遗恨未能吞吴”,又如“娇儿不离膝,畏我复远去。”一解为“孩子缠着我,怕我再度离开”,一解为“孩子扑了上来,但后来又怕我而走开了”。两解从来成立,谁也不能说哪个是错的。
现在这“民可使由之”也是个歧义的经典范例,之所以如此,完全是那“可”字类似于英文的can, 既可指示可能性,又可指示必要性。在这种情况下,正确的理解只能根据孔子的一贯思想作出。这点我已经解释过了,青年时代我怀疑我党曲解了人家的意思,是因为作此理解就会与孔子基本思想相抵触。如果这么去理解,则“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又作如何解?
因此,我认为孔子那话的意思是:“老百姓只可能跟随道走,不可能悟道”,因为他们是“不移的下愚”。正因为此,才要用道去给大家洗脑,君子学了道能领悟,变成爱人的人,而小人学了道即使不能领会,也有个跟随的榜样在那里,于是便容易治理了。
这里的含混,主要是老祖宗不善于清晰思维造成的,由此给后人带来无穷麻烦。例如那“之”字既可以作动词(相当于“到”),又可以作虚字(如“汉家制度,霸王道杂用之”),又可以作代词。从此话的语义来判断,那儿的“之”只可能作代词使,但这就出来个问题:到底该词代指的是什么?根据我党的曲解,那“之”字是指“民”,根据六者的转帖,老毛很显然就是这么理解的,所以我才会说“由他们去胡闹”。如果作此理解,那“知之”的“知”就成了“启蒙”的意思,而且是及物动词,这种用法我从未在论语中见过,所以,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此解完全是违反孔子原意的。根据论语的一贯思想,那“之”看来只能解为“道”。
作者:芦笛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