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政论家和政治家 |
 |
林思云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
|
|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政论家和政治家
林思云
因特网发达以来,为大量的业余政论家提供了一个自由发言的空间,一时间洋洋洒洒的政治评论频频发表,左派右派中间派的各种政论人才辈出。不少人把“政论”和“政治”联系到一起,以为政论家就是没有当权的“在野政治家”。
不过在西方世界,“政论家”和“政治家”是两个不同的职业,政论家搞理论,政治家搞实际;政论家着眼于言论,善于制造社会舆论;政论家着眼于行动,善于解决实际社会问题。
政论家中特别优秀者,被称为“思想家”,他们提出人类社会的理想模式,指出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他们的著作学说成为后世后代的思想基础;而政治家中特别优秀者,被称为“英雄”,他们历经千辛缔造国家,排除万难打赢战争,他们的英雄故事万世流传,成为一个民族的自豪骄傲。
从中国的例子来看,孔子、老子属于政论家,他们的思想对今天的我们仍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秦始皇、唐太宗属于政治家,他们对国家的“功绩”至今仍被我们津津乐道。外国的例子可以举出卢梭、马克思的政论家,拿破仑、华盛顿的政治家。
因为对政论家和政治家所要求的才能不同,所以让拿破仑、华盛顿这样的政治家去著书立说是不相现实的,同样让卢梭、马克思这样的政论家去治理国家大致也要失败。当年孔子在鲁国当代理宰相,不到一年就干不下去了;陈独秀这个学者领导中国共产党,也是很快就不得不下台。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总统候选人并不是满腹经纶的学问家或理论家,而是学问有限的实干家。西方人明白让政论家去干治理国家的事情,不是一个好主意。
但是在中国人们却有一种误解,认为善于政论的人,就一定善于搞政治。中国以前的科举考试就是考“政论文”,测试考生的“政论水平”,考生的文章写得洋洋洒洒夸夸其谈,就可以当大官,委以重任。但事实上让这些善于政论的书生当官从政,却把中国政治搞得一塌糊涂。让纸上谈兵的书生政论家去干治理国家的实际事情,恐怕也是古代中国长期积弱的一个原因吧。
毛泽东是一个很优秀的政治家,在他领导下中国共产党从延安窑洞走进北京城,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能是由于中国把“政论”和“政治”联系在一起的传统的影响,毛泽东当上了作为政治家最高峰的国家领导人后,又试图要当作为政论家最高峰的“思想家”。
建国后毛泽东不去专心好好治理国家,却摆弄起什么“毛泽东思想”来。毛泽东作为国家主席,本来应该日理万机地处理国家大事,可是他却学政论家搞起什么哲学研究,写起《矛盾论》、《实践论》等哲学著作。当今世界哪有一个国家的主席或总统,在任职期间进行哲学著作的写作呢?毛泽东的行为让西方人看来真是不可思议的事。
在战争年代,毛泽东是一个谨慎的政治家,他制定的农村包围城市,新民主主义等都是切合当时实际的高超政治策略。可是当上国家领导人后,毛泽东似乎不满足仅仅当一个伟大的政治家,他又产生了要当伟大政论家、思想家的野心。此后毛泽东不仅仅热情卖弄“毛泽东思想”,还把很多不切合实际的政论家的理想主义东西,付诸于现实的国家政治中。什么大练钢铁、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这些可行性很低的理想主义东西,毛泽东都要拿去付诸实际,岂能不碰一鼻子灰。
关于“思想主义”的辩论,那本来是政论家的事,政治家的任务就是解决实际问题,不应该卷入理论上辩论。可是毛泽东却把自己定位在政论家的位置上,主动把自己卷入“思想主义”的争论。毛泽东自己说他的最大功绩不是打败国民党建立共和国,而是所谓的“十次路线斗争”。“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瞿秋白左倾盲动主义” “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王明左倾机会主义”、“ 张国焘分裂主义”、“ 刘少奇修正主义”等等,这些本来都是一般的政治斗争,谈不上什么“思想主义”之争,而毛泽东却把它们拔高到“思想主义”的高度,试图为自己树立一个伟大政论家的形象。
在外交上,作为一个国家领导人,应该关心的是怎样处理好国家间的纷争,设法为本国谋取更大的利益。可是毛泽东在外交上,却是一副政论家的做派,与苏联争执谁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谁是修正主义者,在马克思理论的问题上向苏联发难,人民日报成篇累读地在理论上搞什么“九评”,给赫鲁晓夫扣上一顶“修正主义”的帽子。这个马克思主义的争论把中苏两国搞成敌人,根本违背了中国的国家利益。还有毛泽东为了证明自己“三个世界”的毛氏理论,勒紧裤带向亚非拉穷国搞经济援助,也是不顾国家实际利益的政论家意气之争。
毛泽东在战争年代扮演了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基本上没有犯大的错误,因此建立起很大的政绩,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可是他当上国家领导人后,却在扮演一个蹩脚政论家的角色,他把中国当成一个试验他政治理想的试验场,结果把中国搞得一团遭。幸亏他身边有一个优秀的干实事的政治家周恩来左右辅佐,才避免了中共政权的灭顶之灾。
战争年代的毛泽东和建国后的毛泽东判若两人,其原因就是战争年代的毛泽东把自己定位于政治家,而建国后的毛泽东把自己重新定位于政论家,硬要逞能干自己才能以外之事,结果遭遇了惨痛的失败。这是毛泽东本人的悲剧,也更是中国的悲剧。
邓小平是一个标准的干实事的政治家,他上台后停止了毛泽东时代的“思想主义”争论。不管什么主义,只要对中国有利就采用,邓小平的实干政治家风格,把中国引向了良性发展的道路。邓小平本人对政论家没有热情,对别人宣扬他的“邓小平理论”并不感兴趣,没有树造伟大政论家、思想家形象的企图。“六四”后,邓小平没有发起一场政治运动,而是采用了“不争论”的态度,一心一意地发展经济。
邓小平的“不争论”的政治家做派,给现在的中国领导人留下一个很好遗产。希望他们学习邓小平当好一个成功的政治家,不要再有人试图去当政论家、思想家,更不要以政论家的心态在中国搞理想社会的试验。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