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先知先觉章士钊与文化响马鲁迅(一)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先知先觉章士钊与文化响马鲁迅(一)
芦笛
[
博客
]
[
个人文集
]
论坛管理员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31803
经验值: 519161
标题:
先知先觉章士钊与文化响马鲁迅(一)
(820 reads)
时间:
2004-9-06 周一, 上午8:24
作者:
芦笛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先知先觉章士钊与文化响马鲁迅(一)
芦笛
上次我慨叹毛共造出来的几代人的知识残缺局面,现在已经开始打破,各种历史人物的真实面目开始在国内浮出海面。如果诸位想补回被我党无情阉割的历史知识,最好还是去爬国内的网。国外的同志们实在是太无知了,在国外网上混,什么都学不到,只能学到马DD那种“愚而好自用”的豪气。
那天看了袁伟时教授介绍章士钊的文字,大吃一惊:原来,历史完全给颠倒了,章士钊其实才是先知先觉,而鲁老恶毒夫不过是秉承两千年烂污传统的“文化响马”!
对老章,我原来知道的就是他是个老牌革命乱党,以卷入“苏报案”出名,后来任北洋政府的教育总长,疯狂反对新文化运动并镇压了女师大学潮。在段祺瑞担任执政期间兼任司法总长,卷入了三一八惨案,等等,却从来不知道他曾有过些什么政治主张。
《鲁迅全集》里的章士钊完全是个搞笑人物。我至今还记得鲁老恶毒夫是怎么挖苦他的。有篇文字题为《估〈学衡〉》。《学衡》似乎就是章(或其他反对新文化运动的人,记不得了)办的文言杂志。那杂志登了篇反对白话文的文章,说如果把“二桃杀三士”翻译成“两个桃子杀了三个读书人”,那还有什么文彩可言?鲁迅因笑道:那“士”根本就不是“读书人”的意思。“学衡”如此水平,只怕是秤星钉歪了,也用不着称,毛估一下便成了,云云。
老鲁这儿的挖苦当真是经典之作,对芦老恶毒夫的养成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启发作用。他这儿的讽刺真是又准又狠还带搞笑。虽然古代“士”多指“读书人”,但“二桃杀三士”的“士”确实不是“读书人”的意思,而是“壮士”、“勇士”、“武士”的意思(由此可见古文的模糊,启明星万岁!)。那“估学衡”之说也特绝。“学衡”本来是“学术批判”的意思,但“衡”的另外一个意思是“秤”──“度量衡”么。老鲁故意歪解为“学秤”,笑话人家秤星钉歪了,这种刻薄话也只有他想得出来。
还有一则也够搞笑的。记得是章士钊(或他的保守派同志)写了首臭诗,诗曰:“楚王无道杀伍奢,覆巢之下无完家。”这诗当真是臭不可闻。成语只有“覆巢之下,岂有完卵”,那意思是说,鸟巢给打翻了,还能有什么完整的鸟蛋?那家伙为了押韵,只好将“完卵”改为“完家”,其实那“家”指的是“鸟巢”,犯了同义反复的错误。
老鲁明明知道这点(任何稍懂旧诗的人都看得出这点来),他却故意拿那“家”字大作开心文章,说那是不是大鹏金翅鸟的鸟巢,掉下来能把人的住“家”砸个稀巴烂?如果不作此解,请问能怎么解?如果只是为了押韵,那又何不写作:“覆巢之下无完蛇”、“覆巢之下无完麻”?随便哪句都比“无完家”通得多,云云。
当年看鲁著,每到此处就要笑到死去活来,我想,这就是那老恶毒夫风魔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缘故吧。那其实是一种魔鬼的魅力,恶毒的机智仍然是机智,而机智哪怕邪恶,也有一种病态的美感,也就是艺术魅力。
以上这些,再加上什么《无花的蔷薇》上对段执政和章总长的诅咒,便是我对老章的全部“理性认识”,由此可见我党的“脑切除术”是何等乾净彻底。
也就是最近几天,我才发现原来三一八惨案根本不是党告诉我们的那回事,而是由老毛子操纵,由国共两党利用“政治童工”煽动起来的“职业学运”(顺便插一句,中国现代史上只有过两次自发学运,一次就是五四,一次就是六四,其余的全是居心叵测的政党搞的“职业学运”或曰“政客学运”)。
这话就不再说了,请有兴趣的读者去看我转贴来的那分帖子,还是来说老章的先知先觉。
对这方面袁教授说得很多,但我觉得老章最了不起的,还是他的“调和立国论”,据袁教授介绍:
“国民党重要领袖宋教仁被暗杀,他明知无望,却坚决与黄兴奔赴南
京起兵反抗袁世凯。失败后,逃亡日本,给了他冷静总结和反思的极
好时机。在参与国民党重要政治派别欧事研究会活动的同时,在自己
创办和主编的《甲寅》杂志上,他提出和系统论述了‘调和立国’论。
这个理论批判的矛头主要指向袁世凯的专制统治,但也严肃地批评了
以孙文为代表的激进主义错误,鼓吹建立以调和、宽容为基础的多元
互动的社会运行机制。 ”
最难得的是,他看出了专制制度的心理基础乃是“强人同与己”:
“专制者何?强人之同与己也。人莫不欲人之同于己,即莫不乐于专
制。故专制者,兽欲也。遏此兽欲,使不得充其量, 以为害于人群,
必赖有他力以抗 之。其在君主独裁之国,抗之以变,则为革命。抗之
以 常,则为立宪。抗之以无可抗,则为谏诤。”“孟德斯鸠曰:‘且
专制之国,其性质恒 喜同而恶异。彼以为,异者,乱之媒也。’……
彼虽指宗教言,然专制与喜同连,到处可通。”
这是什么意思尼?
老章是说:“什么叫专制?专制就是强迫他人服从自己的意见。其实是一种兽欲。要遏制这种兽欲,使其不至于危害人群,得靠其他强力。用变乱来遏制君王的专制的方式是革命,用正常方式来遏制就是立宪,用无可奈何的方式来遏制则是传统的谏诤。”他还引用孟德斯鸠的话,指出专制国家的普遍心理,是喜欢“统一思想”,以为不同意见就是动乱苗子。
这是何等出类拔萃的见识!虽然是上世纪初的思索心得,可其先进程度,超过了如今海外“民运”理论家的全部总和。
老芦看海外“民主”理论家们的文章,至今少说也有15年了吧,可我从来还没见到如此一语破的的文字。那些“理论家”们只知道抨击专制制度,却从来不知道更该抨击的是在国人之中普遍流行的“专制心理”,而后者才是构成专制制度的社会心理基础。
这“专制心理”已经由老章再准确不过地道破了,那就是“喜同恶异”,喜欢相同的意见,憎恨异端思想,不容许反对意见存在,以为那是动乱苗子,必须扼杀在摇篮中。换言之,在中国人眼中,“反对”从来等于“颠覆”、“打倒”、“推翻”、“消灭”,所以,无论是旧式君王还是新式革命政府,统统容不得反对派的合法存在。
可悲的是,古往今来中国的“民主”革命家们毫无这种见识,只看见专制制度的可恶,却看不见构成专制制度的国民心理基础,所以他们的矛头最后都要指向“制度”,归结到以暴力推翻专制制度上去,却不知道要破除专制制度,首先必须从自己下刀,先破除自己的“喜同恶异”心理。如此“民主革命”的结果,自然是用暴民专制代替了旧式的君王专制:
“往者清鼎已移,党人骤 起,其所以用事,束缚驰骤卤莽灭裂之弊,
随处皆有。国人乃皇皇然忧,以谓暴民终不足言治……” 党人“未
能注意于利益不同之点,极力为之调融,且挟其成见,出其全力,以
强人同己,使天下人才尽出己党而后快。又其中有所谓暴烈分子者,
全然不负责任,肆口漫骂,用力挤排,语若村妪,行同无赖,因之社
会之情以伤,阴谋之局以起,则事 实具陈,无可掩也。”
这又是什么意思?老章是说,清朝被推翻后,革命党人骤然起而代之,因为没有什么行政经验,自然难免干出轻率鲁莽的事来,国民便开始恐惧,觉得暴民没有治国能力,而党人又丝毫不知道尊重调和不同利益集团的冲突,却固执成见,以全力去勉强他人赞同自己的主张,想让天下的人材都被自己的政党网罗。其中又有所谓“暴烈分子”丝毫不负责任,“肆口漫骂,用力挤排,语若村妪,行同无赖”,甚至不惜搞阴谋诡计,导致道德沦亡,人心丧尽,这些都是辛亥革命以来的事实,无从掩盖。
他这话是1914年说的,可读来如同说的是今日之事。请问曾经光临此坛的“民运”人士,有哪个不是“喜同恶异”,又有哪个不搞“党同伐异”?至于“肆口漫骂,用力挤排,语若村妪,行同无赖”,则简直就是为光明领袖高寒先生度身定做的。
记得当年我发动“扫荡”,张三一言先生奋勇反击,跟“坦克车”在坛子里过招。张先生愤怒地质问:“什么是伪民运?”“坦克车”先生答曰:“不许人家反对的‘民运’就是伪民运。”
张先生就此语塞,到现在为止,我还没见到他答出话来。同样地,到现在我还没见过比“坦克车”先生那更准确、更精辟的对“伪民运”的定义。说到底,海外“民运”之所以伪,正是伪在他们不但没有破除“喜同恶异”的专制心理,而且搞起“党同伐异”来比正宗共党还疯狂,还不择手段。
【未完待续】
作者:
芦笛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哈哈!俺的确因为
--
鲁肃
- (168 Byte) 2004-9-06 周一, 下午1:04
(174 reads)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1.298367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