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答老百姓网友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答老百姓网友   
芦笛
[博客]
[个人文集]

论坛管理员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31803

经验值: 519161


文章标题: 答老百姓网友 (350 reads)      时间: 2004-8-14 周六, 上午2:48

作者:芦笛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答老百姓网友


芦笛


刚才才看见尊帖,谢谢你先生的批评:

“It is a well written, coherent essay,although it is a bit rough and hasn’t got its introduction
and conclusion. Therefore the arguments are unclear. The tone of the essay is rational and positive, but it is a boring way in
dealing with such a big topic. ”

嘻嘻,你先生不是英国人么?怎么好像不太有幽默感阿?我知道的英国人要么幽默之极,要么极端乏味,简直找不到个中间状态。

他说的很对,只是那tone positive之说我无法理解。我在本质上就是negative的,对中国的人事更是如此。而且,那不是学术论文,而是附在我自传后面的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一个简介,所以绝对只能是在极狭小的空间里谈很大的话题,那本身就是个introduction,结论自然是不可能有的,无非是告诉鬼子中国人和他们的不同罢了。他觉得boring倒也奇怪,因为看过的鬼子都觉得写得很风趣。

“以下是老百姓的读后感:芦笛写给洋人和国人看的东西文风迥然
不同。不知是文化差异还是文字差异使然。”

这原因很简单,老芦是演王子复仇记那位英国爵爷(叫劳莱斯。奥立佛什么的,忘记了,号称千面人),什么风格都可以写出来。可以嘻笑怒骂,也可以深情款款,可以俗话俚语满口,也可以典雅庄重,完全取决于环境。在中文网上这种弱肉强食的丛林中混,当然只能效法晏子使楚。我用英文骂起人来照样尖酸刻薄恶毒,当初被封就是因为写了个骂人的英文剧本:))至今坛子里还留着我的许多英文骂帖。

“两个问题:(1)既然中国从秦始皇以来形成的社会政治结构没有变,
若干年后看现在毛政权是否是中国历史长河王朝更替中的特殊的一环?”

That's the most obvious thing。 You don't have to wait for a few years to see it。


“(2)既然西方人比中国人更有创造性为什么中国能在十四世纪前创造世
界领先的科技? ”

对不起,没这一说,我早在旧作中指出多次了,中国的科学是近代进口来的,以前从来没什么科学,遑论领先世界。造出这一伟大神话的同志是李约瑟,他犯了两个大错,第一是分不清科学和技术,第二是把许多东方发明的东西统统划在中国名下了。例如马镫就是如此,我坚信那是北方游牧民族发明的,可他栽到了中国人头上来。这说来也不奇怪:古代西方人根本不知道中国在哪里,笼统地把远东统统称为中国。俄语中的中国其实是“契丹”。

中国古代有技术,有的技术确实比较先进,特别是冶金术,但从来没有理论系统,而科学是理论,不是工匠口口相传的手艺,哪怕是应用科学也是在理论体系上发展出来的。

“谈到创造性,老百姓正在酝酿一本书,主题与中国人的创造性有关。
正如十四世纪前中国的科技创造在世界领先,当下中国在玩弄社会关
系\与人奋斗方面的创造性依旧领先世界。西方的马基亚弗利主义与中
国的法术势的术相比还相去甚远。”

这里有两个错误,第一个已经说过了,没什么科技领先的神话。第二个则认为西方玩弄阴谋诡计不如东方,我也不认为如此。其实搞阴谋诡计,咱们也未见得是人家的对手。另外一个神话是,中国人从来以为自己在兵法上颇有一套,这也是极大错觉。不过离题太远,不说了。


“中国人现在并非缺乏创造性而是其许多方面的创造性被扼杀或受到压
抑,如在科技方面的创造性长期受到压抑其功能也就减退,有些人(如
芦笛)的科技创造性到了海外才释放出来。正如西方人十四世纪前西方
处在黑暗的中世纪一样,西方人的创造性也是在文艺复兴后才释放出来
的,加上启蒙运动后光大的理性主义更使之如虎添翼。 ”

此老生常谈耳,卑之无甚高论。我把旧作<中国为什么没有大思想家>一文贴出来,供你参考吧。

另外还有个涉及到我本人的小错误:本人到了海外也没有释放出什么科技创造力,因为我对本行深恶痛绝,完全是靠小聪明对付,不到万不得已,从来不看专业杂志,所以现在要失业也( 附带跟女士说一声,那天看见你说我因为要失业,这才知道同情弱者了,让我笑掉了大牙。如果老芦真是如此不堪,则我应该是因为要失业,便憎恨起西方,怀念起中国,改作拥共派才对牙?怎么会反倒停止扫荡伪民运,变本加厉地痛骂起我党来了尼?)

“顺便贴上该书草稿中的一节(请包含没做任何编辑,注释也在上贴时
丢了),请批判,但不要扩大化,谢谢!老百姓只跟贴不张贴,这不过
是借助公共空间的私人讨论。 ”


那“扩大化”是什么意思我还真不明白,兴许是不让扩散,因为要出书吧?倘若此,则敬请女士放心,我不会把它转贴到任何地方去。该文我已经下载,等有时间时看看吧。刚才匆匆看了头几行,对您先生的观察颇为同意:

“When I mentioned creativity my English husband said Chinese
people are generally less good at scientific creativity than
English. He got this view from his teaching experiences over
many years at a University, where Chinese students (including
who came from Hong Kong, Taiwan, Malaysia and Singapore,
overseas, etc.) are always at the top of passing examinations
but often perform less well doing project work. ”

上面似乎有个语法错误,我觉得应该是“including those who came...".

他的观察很准确,咱们的理解力、模仿力都很出色,但想象力、创造力一塌糊涂。这原因我也曾试图探讨过,写在许多旧作中,如<如果日本没有“进入”中国>、<中国需要的是常识>、<中国为什么没有大思想家>、<如何治疗民族愚昧>等等。这些文字似乎都被我从文集里删空了,要不你去qiqi.com开的芦笛文集看看,不过那儿的文字是朋友代我挑选寄去的,其实也很不全。

顺便问一声:你好像在出版方面很有门路阿,能帮我出版英文回忆录<黑崽子>么?不好意西,因为马上就要失业,吃饭成问题了,所以病急乱投医:))我也不抱什么指望,随口问一声,你不必答理。

另外你在英国,知道张戎么?好像你和她是同行似的。

再次谢谢回应,我这就去刨找旧作。

作者:芦笛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芦笛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1.186594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