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赵燕就算是公款旅游又能咋了?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赵燕就算是公款旅游又能咋了?   
根源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3/17
文章: 522

经验值: 52


文章标题: 赵燕就算是公款旅游又能咋了? (635 reads)      时间: 2004-7-31 周六, 上午9:57

作者:根源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赵燕就算是公款旅游又能咋了?

赵燕女士被殴打事件在网上引起了颇大的争议,起因是在被殴事件传出后,国内的新闻媒体种种令人惊奇的表现——先是全国性媒体刻意将一起本来只是属于执法不当、滥用警权的事件扯到爱国啊、民族尊严啊等的吓人高度;然后是天津的地方媒体邀功心切“擅自”跟进,根据赵燕留存的资料,将天津折腾了个底朝天,却愣是没把赵燕的家给找着;再然后就是中央媒体受累再次亲自出马,终于把赵燕的家和家人给“找”着了,但部分访问内容从表面上看过去于情于理又好象仍不好自圆其说;不久后在“权威网页”上部分关于出行始末的内容还令人蹊跷地给删除了,更是令人疑窦丛生。
于是,不少网民开始对赵燕女士的身份产生怀疑,猜测是高官亲属者有之,猜测是特工者有之,猜测是偷渡客者亦有之,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由于这些媒体夸张表现,让本人也饶有兴致地挤进了“谜语竞猜”的行列,前晚还写了个名为《新华社那篇关于赵燕身份的报道的两个疑问》的小贴来抛砖引玉。经过一天多时间的继续观察,以本人的经验判断,赵燕女士此行多半应该属于公款旅游性质。

有两位朋友在猫眼看人论坛的贴子让我产生了兴趣。一是“申刻”朋友对本人贴子的回应,他写道:
“据我所知有很多小公司巧立名目,套着法往美国旅游或考察/这些都是借口,什么研讨会之内的,都不可信/现在一些商务咨询公司就是中介此类业务的/专门安排小公司以各种名义出国考察的/业内很多的,恐怕你知道而已/而且小公司经常收到此类邀请信/但老美是不知道这些公司名的/都是发给国内中介去操作的/讲明了就是攒一笔钱,”(见http://club.cat898.com/HDLabShowPost.aspx?ForumID=1&TopicID=20735&ReplyID=244157&SkinType=1)

另一个贴是“obvasi”朋友转帖的关天茶舍的一个跟贴的内容:
——————
是从南方一家周报上摘下的文章。 赵燕事件发生后,该报记者速赴天津,多方寻找赵燕周边人士,并写作了此文。但由于此文角度与主流报道有若干不同,所以该报决定先在内部选摘刊登以听取意见。该文全长一万三千字,下面是部分摘要。
一、 赵燕是那个公司的人?
目前报道中,赵燕一直被称作是天津从事健身器材的商人,那她是那个公司的人呢?却是一直没有明确的说法。天津某报记者曾到某外贸公司找寻过赵燕,但该公司人事部却明确表示他们公司没有赵燕其人。
到目前为止,大众不知赵燕倒底是干什么的?
但可以肯定,赵燕是有单位的,并且可能还有一官关职。
赵燕不是一个去游尼亚加拉大瀑布的,她是和她的团队一起去的。只要问一下她团队中的其他人,赵燕的单位之谜也就可以解开了。
现在的情况是,团队中的其他人从媒体的视线中消失了。
赵燕被打,国人群情激奋。可为什么带队的团长不出来说话呢?
这其实都是有原因的。
因为赵燕,以及和赵燕在一起的这一批人,是在公费出国旅游。
二、 赵燕团队出国的理由
赵燕不是该团领队。她们的团长是天津某外贸公司的副总罗亚闰。
这个团出国的理由是考察美国SCA公司健身器材的制作工艺及讨论双方的合作事宜。记者在采访此事时,运气好到了天上。天津一位朋友得知记者来天津,设宴请记者吃饭。席间,又请别一位朋友作陪。谈到赵燕事件时,朋友的朋友说,这事他清楚,因为赵燕团就是他办公桌对面的同事经办的。
朋友的朋友说,赵燕团原本是走天津外经贸委这个渠道申请出国的,因为健身器材的进出口也属外经贸的范畴。但不知何故,天津外经贸委没有批给他们。于是她这个团托关系到天津科委,以考察健身器材制造工艺的名义申请赴美。由于关系较硬,所以在天津科委那里一路绿灯。
在赵燕事件发生后,曾有记者到天津外办去打听她的情况,被告知没有她的记录,其实这是正常的。就天津而言,有三家口子可以申批人员出国,一是外办,二是外经贸委,三是科委。赵燕因是从科委口子走的,所以你到外办是不可能查到她形踪的。
当得知记者正在采访此事时,朋友的朋友感到自己有些失言,再三要求记者不要写他说的话。由于目前赵燕事件已上升为国与国之间的外交事件,而且国人情绪又是一面倒地支持赵燕,所以他不想为此事惹上麻烦。
三、 赵燕团出国路线
该团是7月12日进入美国的,首站为旧金山。
承接赵燕团出国事宜的是天津国旅。赵燕团商务考察的行程摘抄如下:旧金山——夏威夷——拉斯维加斯——休斯敦——达位斯——迈阿密——华盛顿——纽约——洛杉矶。
天津国旅的报价为:每人49000万元。
根据天津国旅提供的行程可以知道,在赵燕团进入美国十多天后,她们还没有到达SCA公司所在地洛杉矶。她们团是想在游览尼亚加拉大瀑布后直飞洛杉矶,在到SCA公司进行公务后,然后回国。
业内人士在看了赵燕团的行程后,感到有些不可思议。一般而言,入境后总是应该先完成公务才对,不然签证时没有理由。但不知赵燕团如何会直到回国前才安排公务。再有就是她们从尼亚加拉大瀑布出来后,由纽约到洛杉矶,再到登上回来的班机,其间只有五个小时的间隔。如果拔除飞机误点因素,她们的公务也最多只能进行一个小时。要是其间时间上稍有闪失的话,公务活动则不可能进行。
四、 赵燕团出国的费用
从赵燕团上报天津科委的申请来看,此次她们去美国,全部费用应该由SCA负责。但真实情况如何呢?熟悉其中情况的人士就笑着说,现在那有这样的好事?在中国目前所有的公务出国申请中,百分之百都说由外方负责全部费用,但实际是95%以上是由自己承担费用。
为了证实此种说法是否正确,记者通过美国朋友联系SCA公司。该公司承认访问邀请是他们发的。但为发这个邀请他们也是犹豫过许多的时间。因为赵燕团来美十四天,只到SCA公司半天,其他时间无法知道该团的行踪。由于访问邀请是SCA公司发的,所以这个团在其它十三天里如果发生意外的话,SCA公司是要负责任的。开始时SCA公司怕负责任,因此邀请迟迟未发。后来是天津方面承诺以后合作,SCA公司这才勉强发出了邀请。
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承担赵燕团的全部费用?
赵燕团一行七人,四男三女。这样的安排应该说并不合理。因为三女要订二间房,但浪费一个床位,从节约费用的角度看,这样的安排有点问题。
赵燕团一行七人,每人49000元。也就是说,十四天中,他们用去了34万元。
当然这还不包括礼品、小费之类的支出。
(见http://club.cat898.com/HDLabShowPost.aspx?ForumID=1&TopicID=20957&Page=4,有个别明显的错别字本人自作主张修正了一下。)

根据我们在国内的经验,并结合媒体的表现判断,这两个贴内容应该是比较接近事实真相的。也就是说,这位赵燕女士既非偷渡客也非特工,只是一名普通的观光游客而已;要说特殊,也就特殊在其旅游费用基本不是自己掏腰包,而是公家报销,换句话说,也就是在咱们大陆司空见惯的公款旅游。
这每人将近五万元(实际上的公款支出很可能还不止这个数)的公款旅游,恐怕就是那些媒体在赵燕被打事件的报道中的难言之隐吧?或者说害怕说了出来公众给予的同情心会大大减少,从而导致“反美”的效果大打折扣?反正我是觉得,这些媒体的这种“担忧”,纯粹就是以小人之心来度君子之腹,以为自己是小人,别人也跟着是小人似的。

事实上,据我在猫眼看人论坛的观察,这里头的绝大部分朋友,即使是对赵燕女士身份有质疑的朋友,也基本能够做到将两件事明确分开的——身份归身份,被打归被打;不会因为身份(或者出行的性质)等减少对赵燕女士被打遭遇的同情,也不会因为被打这个事实而放弃对赵燕女士身份及出行的性质作一个探究。
我的看法也类似,无论赵燕女士是什么身份,是政府或所辖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集体或私营企业的从业者或者是个体户,政治理念是倾向左边还是右边,出游的性质是公款还是自掏腰包,全都构不成在异国他乡“活该”挨打的理由,都不会减轻对作为被男性如此殴打的一名女性的她的同情;但是,如果她在这趟出游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应该指出的不妥地方的话,我也不会因为同情她被打的遭遇,而有所护短。
这完全是两码事,我相信在现实生活中,一般明白事理的老百姓,也能够分得清的;现在老百姓比几十年前理智多了,绝大多数的人早已经不会象几十年前那样把啥事都扯一起来上纲上线了。绝大多数人也早意识到了,什么乱七八糟全扯一块进来,只会将原本简单的事情弄得复杂不堪,将原本是非曲直一目了然的事情搅成一堆乱麻。
这其实跟美国社会对待“9·11”消防人员的态度类似——高度评价和极力推崇他们在世贸大楼被炸当天英勇无畏、舍生忘死的英雄表现,但不会因此而掩盖他们在突发事件中暴露出来的应变能力不足、内部配合不协调等弊端。

我们的那些喉舌呢,从在赵燕事件中的表现来看,确实是非常不合格的。其刻意拔高事件本身的高度的“战略”用心就不说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单说其宣传“战术”,仍旧是几十年来一贯的那个套路——宣传正面形象时什么都要求高大全,不容有一丝瑕玭;为受害者打抱不平时,受害者所做的什么事都必须是合理的,不容有半点过失。如果存在瑕玭、过失的话,就必须得文过饰非,捂住瑕玭和过失不让别人知道。
这种套路在我说啥你只能信啥,民众只能相信不能怀疑的愚民时代,可能还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在民智早已恢复的今天仍使用这种老套路,那就是极其短视的行为了。老百姓可能会再上当多一次几次,但过后如果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之后,对以后的同类报道则会带着大大的问号去看,甚至是弃若敝履的。现在越官方的喉舌在广大老百姓——包括那立场与官方并无二致的人们当中的口碑越差,这种短视的做法,难道不是罪魁祸首之一吗?
当然,“不信”还不算是最糟糕的结果,谣传四起恐怕还更令人头痛——不仅宣传部门头痛,想了解事情真相的人也头痛。因为有关媒体出于某种目的将真相隐瞒起来,肯定会引发无数的臆测和谣传;媒体捂得越紧,臆测和谣传的市场就越大;到这些臆测和谣传越来越邪乎,最后媒体不得不站出来公布真相的时候,相信这个真相的人的数目肯定已经大大减少。
这种规律都不知被验证多少次了,我们的媒体却仍乐于在同一个地方跌倒,真是有烂泥扶不上墙之感。

所以,我建议有关的媒体,还是尽早把赵燕事件真正的来龙去脉主动交待清楚为好。相信老百姓的将不同性质事件区别对待的能力,相信他们会做到该同情的地方寄以同情,该理解的地方给予理解,该批评的地方理性批评。
而且,如果真是赵燕这次美国行真的属于公款旅游的话,披露出来也算得是给类似的高额公款花销现象敲响警钟的一次很好的机会,是一个很好的反面教材——如果“反腐败”并不是叶公好龙的话。

作者:根源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根源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1.032608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