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也送芦兄一个段子:革命的目的是什么?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也送芦兄一个段子:革命的目的是什么?   
林思云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也送芦兄一个段子:革命的目的是什么? (814 reads)      时间: 2004-7-28 周三, 下午12:55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也送芦兄一个段子:革命的目的是什么?

林思云


好久未和老芦接招了,今天硬起头皮顶一顶。

老芦说我“嘲笑”别人书生气,其实不是嘲笑,而应该是批评。也许文字上写得有点随便,被你误解成“嘲笑”了。

把“书生”翻译成scholar,不是我的发明,字典上就是这么说的。“naive”是“年青经验少,新手”的意思,和中文的“书生”还有一些不同。在英文中,scholar和pedant是两回事,而在中文中,scholar就是“书生”,“书生”又是pedant,所以scholar便成了pedant。

尽管“书生”不是中国独有的土特产,不过中国盛产“书生”倒也是事实。外国的scholar和中国“书生”不同,他们的知识不是单纯来自书本,他们经常走出书斋,到山上海底去实地考察,到实验室去做试验,达尔文发明进化论不是坐在书堆里空想出来的,而是来自周游世界的亲身体验。中国的“书生”没有考察和实验的传统,他们认为学问的唯一来源就是书本。因为中国的书生一心一意读书,达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境界,所以他们的社会阅历和年龄不成正比,头发苍白的老书生,对社会对人生的看法和见识,还如同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在这点上,老芦说中国的书生是“naive”完全正确。

中国书生缺少考察和实验的文化传统,所以中国的书生就格外“naive”,他们做的事,经常让被他们讥为“文氓”的老百姓嘲笑,说他们“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马尾巴的功能”。中国的书生还有一个清高癖,以为世界上只有读书人清高,喜欢说三道四,说做买卖的人庸俗,搞政治的人流氓。因此世人也给书生一个评价:“书呆子”。如果有人说:“你真是一个书呆子”,也就等于说你是一个无用之人。

返回来说“革命的目的”吧。老芦批评说【“崇高的目的可以用下流的手段来实现”,这正是列宁、孙文、毛泽东一以贯之的主张,也就是你所谓的“非书生气”】,可是老芦在批评的同时,却忘了给我们一个答案:“革命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因为老芦忘了说,所以我在这里越俎代庖,谈一谈革命的“目的”。

孙文一帮为什么要搞革命?他们搞革命的目的是什么?这在他们的革命宣言中讲得十分清楚“驱逐鞑虏,复我中华”,也就是推翻满人王朝的统治。他们的革命宣言中,并没有“收复失地,收复租界”的口号。当时列强瓜分中国,中国很多领土都被割走了,孙文他们真的不想收复失地和收复租界吗?我想未必吧,但当时中国的国力不允许我们实现那样崇高和不切实际的理想。

正所谓“饭只能一口一口的吃,革命只能一步一步的来。”辛亥革命的目标只能是“驱逐鞑虏,复我中华”,而不可能是“收复失地,收复租界”,这个目标要等到中国的国力增强以后才能实现。现在中国国力强了,割让出去的香港不是也收回来了吗。如果当时孙文等的革命党不仅要推翻满族政权,还要“收复满洲,收复香港”,这样异想天开、一口吃个胖子的想法,就是书生之见了。

辛亥革命的目标既然是推翻满族政权,为了达到这个最低限的目标,其他都是可以适当放弃的。当时革命军人几万人,打起十八星旗搞革命,并没有人反对。这就说明大家对放弃本土十八省以外的领土,有一个基本的共识,这并不是孙文一个人的问题。现在我们把责任推到孙文头上,也是不合理的。

中国常言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塞翁得马焉知非祸”。这句话挺有道理的。西方哲学有一个“一分为二”的概念,意思也大概相同。所谓“一分为二”,就是说“凡事都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凡事有优点,就必然也有缺点,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

所以我说:如果中国丢了领土,有“失的”一面,但也有“得”的一面。西藏、蒙古、新疆这些地方都是不安定的领土,中国要维持它们的代价很大、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就是汉人一方面喊着爱国,爱西藏、蒙古、新疆,绝对不让它们分裂出去。可是要让汉人去西藏、蒙古、新疆居住生活,他们又不愿意了,因为那里生活太艰苦。

当年大学毕业分配的时候,有一个去西藏的名额,不论怎么动员,就是没有人去,后来学校作思想工作:谁去西藏就立即发展入党!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一个人报名去了,走的时候大家还敲锣打鼓欢迎一场。不过那位同学在西藏呆了半年,就找个借口回来了,白赚了一个党票。汉人对西藏、蒙古、新疆的态度,有点叶公好龙,嘴上喊着爱国,爱西藏、蒙古、新疆,真要让他们去那里生活,他们又不爱西藏、蒙古、新疆了。

所谓卖国,和个人卖房子卖地是一样的,一家人生活过不下去了,不得已卖了一间房,卖了一块地,才勉强捱过来。可是后来他家的后代骂他们卖家,出卖家庭利益,这就冤枉了。如果当时硬撑着不卖房子不买地,最后一家人饿死了,这样房子和地自然全部都变成别人的了,岂不是更糟糕。

当时那个年代,各国列强都睁着血眼要瓜分中国,和今天的和平环境完全不同。满清朝廷为了应付列强,不得不今天割让一块土地,明天割让一块土地,如果不推翻满清王朝,他们早晚会把西藏、蒙古、新疆、满洲等都卖出去,最后连中国本土可能也要卖出去。因此革命党把满蒙卖给日本,换取早日推翻满清王朝,对中国未必是一件坏事。事实上满清王朝早已把满洲的开发权卖给俄国和日本,所以才引发他们在满洲的土地上打了一场“日俄战争”。

再谈革命的目的吧。俄国十月革命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无产阶级专政”,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其他都是可以放弃的。列宁在和德奥签署和平条约时,被迫放弃了大量领土,这当时也被共产党人所接受。尽管后来斯大林又把这些领土收回来了,但俄国人并没有说:“列宁是卖国贼,斯大林是爱国者。”

中国的书生之见,就是把国家的概念简单为土地的概念,因此在中国的书生眼中,区分“爱国”和“卖国”的公式非常简单,向外国割让领土的就是卖国,向外国收复领土的就是爱国,因此按照中国的爱国公式,俄国最大的卖国贼就是列宁,俄国最大的爱国者就是斯大林。尽管斯大林为俄国收回大片领土,但他在俄国的名声并不好,很少听到赞扬他爱国的论调。

其实“爱国”换一个角度,应该是“爱民”,也就是爱老百姓。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失去一些领土又有何妨?相反如果为了一寸土地,就用成千上万老百姓的性命来换取,这样的“视土地为金银,视人命为草芥”的土贵命贱爱国主义,是不是合理呢?

再说回来,古今中外,革命的“目的”极少有什么“收复领土”,因为这样的口号没有号召力。对于一般老百姓来说,收复再多的领土,也不属于自己,何必为此去卖命呢?革命的口号和“目的”,基本都是“翻身解放”、“自由平等”等与老百姓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东西。为了实现“翻身解放”、“自由平等”,领土为什么不能作为一个筹码来交换呢?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419065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