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从“统治者最爱国”说到中共是否会垮台──再答山南人网友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从“统治者最爱国”说到中共是否会垮台──再答山南人网友   
芦笛
[博客]
[个人文集]

论坛管理员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31803

经验值: 519161


文章标题: 从“统治者最爱国”说到中共是否会垮台──再答山南人网友 (934 reads)      时间: 2004-7-23 周五, 上午8:40

作者:芦笛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从“统治者最爱国”说到中共是否会垮台

──再答山南人网友


芦笛


谢谢先生赐教,获益良多。本来今晚想把那《光荣革命》写完,但既已闻命,自当奉答。

“其实,保留个皇帝又有何不 可,英国算是最早的民主国家,却至今还是个
王国。只要这帝制不影响国家的实质, 在保留皇位的情况下进行渐进式的
改革,是成本最低的社会方式。英国人能够在世界上称霸,与他们不喜欢
革命而喜欢渐进式的改革大有关系。再说,中国作为多民族的国家,有个
皇帝在那里,有些事处理起来会方便得多。 ”

此言极是,尤以对英国制度的评价深得我心。其实王室的用处极多,据我在英国的观察,起码有以下几个重大作用:

一、作为“国家”的人格化象征,唤起国民的效忠之心。这在二战前特别是20世纪前非常有用,哪怕是二战中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这种作用。例如乔治和王后视察伦敦和考文垂被炸废墟,其振奋人心、鼓舞士气之功简直无从估计。这就是太后逝世后英国人非常悲哀的原因。当然,如今这套是不灵了,尤其青年不买这帐。

二、作为“英联邦”名义元首,起到笼络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作用。王室成员常作为亲善大使出访,其特殊作用是党派政治家不能代替的。

三、作为抗衡国会的一种力量,在国家处于紧急状况时可以出来挽救危局。例如二战爆发后张伯伦内阁引咎总辞,此时根本没什么时间进行大选,于是便由国王出来任命丘吉尔作首相,挽救了危局。

就连意大利、西班牙也如此。二战后期意大利国王眼看轴心国大势已去,便罢免了墨索里尼,倒向盟国,使得盟军在战胜后对意大利作了宽大处理。西班牙则在佛朗哥逝世后面临内战危险,全靠国王复辟,化解了政治危机,并奠定了该国走向民主道路的基础。

四、王宫作为旅游热点吸引国外游客,王室成员起到好来坞影星的作用,有利于发展旅游事业。

总而言之,只有中国式简单思维,才会把“君主”和“民主”对立起来,其实君主制照样可以是民主制,凡到过欧洲的人都该知道这点。

“不过,关于对孙中山的评价,本人以为似乎以谨慎一些为妥。孙当然有政客们所固
有的许多毛病,但关于中国前途的‘军政,训政,宪政’三阶段论,不仅有前瞻性,
也具可行性。”

恕我不敢同意,理由已经说过了:既然朝廷已经实行宪政,让出实权,还有什么必要去搞军人独裁?实行军政连个宪法都没有,反而是一种倒退。以为军人统治优越于君主立宪,亏老孙想得出来!这算是什么“前瞻性”?

所谓“可行性”也根本不存在,愚以为完全是忽略了人性弱点说出来的话。革命家们在军政期间成了大权独揽的独裁者,还能指望他们放弃权力实行宪政么?孙匪中山的“革命三段论”,请问和共匪的“通过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全人类解放”究竟有何本质差别?无非是范围和最终理想目标不同而已。

诚然,国府在二战后的确也宣布结束训政,进入宪政,但那其实是出于美国人的压力。所以,如果说此理论有什么可行性,则其可行的前提是必须有使独裁者不得不屈服的压力。经国先生后来宣布解严、解禁,也完全是因为台湾成了国际孤儿,再不改革就没有出路而已。

“中国今日之反台独,盖因二战结束收回了台湾;然而,若没有孙中山,
也就没有国民党,没有后来的八年抗战,今日中国的版图是个什么样,也就很难说
了,惶论台湾。”

这话我部份同意。我痛恨老孙和老毛,但肯定老蒋和老邓。你当然可以说,没有老孙和老毛,哪来老蒋和老邓?确实如此,但不能因为父亲是坏人,就连儿子的优秀都否定了。更何况谁也说不上来,如果那爹早就死了,儿子根本就不生出来,中国到底是好还是坏。我看如果袁大头的责任内阁不被革命乱党和他自己颠覆了,不说中国现在成了世上第一强国,起码也未见得比现在会差到哪里去。

“甲午之战,若满清政府能象后来的国民党政府那样迁都抗战而不投
降,坚持下去,结果会大不一样。然而,作为少数民族,那样做却很可能丢掉全国
政权,导致天下大乱。这当然不是赞成辛亥革命式的造反,而是说也应从另外一个
方面来看问题。 ”

我觉得不能这么类比,甲午之战和后来的抗战本质和严重性都完全不一样。前者其实是抢夺保护国(=准殖民地?)朝鲜的战争,其实没有什么正义性可言。失败并不威胁到中国的生存,而后者是对中国本土的全面侵犯,国家处于危急存亡之秋。其实如果战争限于一隅,国府也不会贸然跟日本开战。不管是谁当政都会权衡轻重缓急,既然打不过,与其撑到最后,五痨七伤还得求和,不如乾脆及早割地议和,这乃是最现实的国策,不管谁当政,是满清也好,国府也好,中共也好,都只会遵循这个原则。

爱国者们最普遍、最可笑的误区,就是不知道这么几个简单的事实:

一、一个国家最爱国的其实是统治者而不是人民。对于前者来说,“国”就是他们的家产,世上岂有愿意丧失财产的人?而对后者来说,不管是外国人统治还是本国人统治,同样都是给人扛活,区别只在于待遇高低。所以,真的打起来了,起劲着急的绝对只会是统治者而不是人民。您要不信,不妨去动员江总胡主出国定居。

这就是香港人民普遍不愿意回到祖国怀抱的根本原因,也是两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军和后来的英法联军雇用了大量中国苦力搬运军火、出现了一片“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的可歌可泣景象的根本原因。的确,鬼子说话和气,买卖公平,严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以银元发工资,比起如狼似虎的官军来,岂不是“新旧社会两重天”?

二、人民的爱国热情不过是短期内煽动起来的狂热,决不能持久,更不会化作具体的物质力量。两国生死相扑之际,胜败取决于实力对比,不是比谁的口号更响彻云天。

三、愤青因为不坐在那把椅子上,毫无责任心也不知道难处,乃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祸国殃民的搅屎棒。而当局必然是现实主义者,一定老成持重,反应谨慎。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弱国国难当头时,国人真正的“爱国度”与其所唱调子高低成反比。

从这个规律可以导出以下简单判别法则:在一个资讯自由的弱国面临国难时,爱国热情最高、口号喊得最响亮的同志,如果不是愤青而是中年以上的人,则该同志一定是别有用心的野心家,如抗战爆发前那些以抗日为名、行倒蒋之实的军阀们(详见我转贴的《大陆学者痛说民族英雄蒋介石》),共党就更不用说了。

四、对于丧失失地,割地赔款,最痛心疾首的还是统治者,因为那不但意味着家产的丧失,还意味着他从此要在历史上遗臭万年。

“都说‘中国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其实共产党的胜利,应该从更广的历史角度
来看。‘选择了共产党’的,不是中国人民,而是以英法为首的列强。中国共产党
的胜利,其实是巴黎和会的结果之一。毛泽东所说的‘老师欺负学生’的问题,不
能说是无稽之谈。孙中山所受的完全是欧美式的教育,但他后来求助于苏俄,实在
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

恕我不能同意。须知一二战期间,英法基本陷在层出不穷的欧洲危机中,后来又卷入20、30年代的经济危机,而老美从来是孤立主义不管闲事,这才给了老毛子可乘之机。当然,英法鼠目寸光导致巴黎和会伤害同为“战胜国”的中国应该谴责,不过若说这就是我党得以发家的原因,恐怕过于简单了。比较一下党员人数就可以看出来,如果没有俄国人援助孙匪中山,搞第一次国共合作,则我党到现在的人数恐怕也不会过万,而如果不是日本人打进来,则我党要员的子孙现在只能在莫斯科黑市上练摊。

“其实,满清的洋务运动,本来已经颇有成效,中法战争基本战平,又收回新疆,中
国人的自信心已经被逐渐找回,才有‘同治中兴’的自吹。不幸的是,甲午一役,
中国被索走巨款,割让台湾。若非俄国人干涉,连渤海都已经不是中国的内海了。
西太好这个历史上颇有争议的人物,其实远非全是一个负面人物,因洋务运动还是
她主持下开始的,甲午开战她并不赞成,但因已还政于光绪皇帝,不便过份干涉,
才酿成大祸。但她后来沉不住气,引用义和团来排外,成就了一段八国联军进北京
的故事,中国几乎完全解体。这件事在历史上恐怕无论如何也难以得到正面评价。

满清的洋务运动搞了三十年,看起来成效显著。然而‘时不利兮可奈何’,从1894到
1901这短短的八年,一个马关条约,赔款 白银2.3亿两,一个辛丑条约,赔款白银
4.5亿两。这八年间发生的事,决定了往后数十年中国的局势。中国人一代比一代更
爱走极端,究其根底,其实是拜日本人之赐。八年抗战中国损失巨大,然而,与甲
午之战相比,这损失可是小多了。”


我看最根本的转折点,还是庚子拳祸。关于这一点,林思云在《策马入林》中的分析很老到,远远超出他的应有水平,以致我怀疑他是因袭他人的主张(开玩笑阿,思云,请毋见怪),我完全同意,先生可以参考之。

至于晚清改革最辉煌的一笔,我看还是拳祸之后袁大头主持的新政。对此,我记得“坐看云起”先生的有关转贴说得很清楚:洋务运动只是“官督商办”,民间仍无走资自由,而后来的新政则赋予民间广泛的经济自由,顿时就跟老邓的改革一样立竿见影了。

最主要的灾难,我看是巨额赔款造成民穷财尽,倒不是民心丧失。其实我觉得所谓“民意”在决定历史发展时毫无实际意义,只有马克思主义者以及民主教徒们相信这把戏。要说民心丧尽,谁能比得上我党?可你看我党会不会垮?我看起码撑个七八十年没问题。所以我上次答“阶级弟兄”老郑时曾劝他早早死心,趁早立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遗嘱:))

满清的垮台,说一千、道一万,还是中枢瘫痪所至。西太后或光绪两人之间只要有一人不死,则辛亥必然成不了事。就算是两宫同时驾崩,只要良弼活着,大局也不至于糜烂如斯。据说良弼死前大赞刺客彭家珍:好汉子!有眼力!杀对了人!我这一死,大清的江山也就完了。果然如此。

历史其实是诸多偶然事件堆集起来的。国人的一个普遍误区,便是受马教影响,总想去找那“必然性”、“发展规律”,害得全国受过教育的同志多数成了白痴。此外的另一大误区是以为民众有改天换地的大神通。其实,统治者被推翻,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懦弱无能,而不是人民的强大。证之以古今中外的历史,可以说这是个普遍规律。因此,我党将来如果真的倒了,那也绝对只会如过去的统治者一样,不是人民推翻而是自己垮了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清的垮台确实是中华民族最大的悲剧,因为统治者直到最后一刻还不乏清醒者和力图改革救亡者,只是中枢不幸瘫痪,授老袁以欺负孤儿寡妇之良机,惜哉!

总之,对我大清,我始终充满敬意,特别是它倒下前的那一瞬间闪耀出来的灿烂光辉,令后来的国党和共党黯然失色。同光中兴的名臣不必说,肃亲王、良弼之类的杰出政治家,后世又有谁可以企及万一?

关于北方军阀与南方军阀的比较,我同意先生的指正,我辈确实难以贸然下结论,还是留待专家去干吧。谢谢!


作者:芦笛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芦笛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671675 seconds ] :: [ 29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