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满洲”正不压邪 ——纪念清军入关360周年,沈阳文化乌烟瘴气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满洲”正不压邪 ——纪念清军入关360周年,沈阳文化乌烟瘴气   
飞云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4072

经验值: 434


文章标题: “满洲”正不压邪 ——纪念清军入关360周年,沈阳文化乌烟瘴气 (484 reads)      时间: 2004-7-08 周四, 下午9:53

作者:飞云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九)“满洲”正不压邪 ——纪念清军入关360周年,沈阳文化乌烟瘴气。

1625年北中国早晨的太阳

映照着刚刚面世的盛京

有三分土腥

三分苦涩

当然少不了一股股满族传统的激情

当然,也少不了几许历史的忧愤

从马背上卸下帐篷

筑起十王亭

战刀闪闪掷地有声

站成雕龙柱

在努尔哈赤炽热的目光中

你骄傲地挺直了身躯

那时,连年鏖战的努尔哈赤很瘦很瘦

他的目光很瘦很瘦

你的身躯也很瘦很瘦

很瘦很瘦的你

却伸出剽悍的手臂

将一面黄艳艳的大旗

举过头顶

举过盛京

指向北中国之天

那大旗上有一行满文

呼啸的朔风边译边读

文天祥是英雄

岳飞是英雄

努尔哈赤也是英雄

皇太极也是英雄

——摘自沈阳日报2004年7月2日特刊·齐世明

“天下终将归于一统,”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手捋须髯,脸上闪过一丝不易被觉察的笑意,在他身后,似血的残阳映照着盛京皇宫正殿。“几经离乱,东北诸民终于得以安定……”

——摘自沈阳日报2004年7月2日特刊·记者常玲

●北方热线网——沈阳晚报讯(记者 李明欣)1月15日,沈阳市委书记张行湘在沈阳市思想宣传工作会议上说,今年是清入关360周年,沈阳“一宫两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也将在今年揭晓。沈阳将利用这一契机,做大做强“清文化” 品牌,举办十大主体活动,加快建设全国一流文化名城步伐。清文化节十大主体活动包括:清文化节开幕式、“一宫两陵”申办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后的纪念会、国际清史讨论会、满族同胞寻根游、筹拍电视连续剧《紫气东来》、拍摄清文化专题片、筹建清文化专题博物馆、进一步改造清代一条街、兴建清文化典型题材的城市雕塑、成立清文化研究中心等。通过一系列活动,真正把沈阳文化内涵挖掘出来,提高整个城市的文明程度。——靠数典忘祖、侮辱自己提高整个城市的文明程度,真正把自己的那一点点人性挖掘的一干二净!沈阳的历史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燕国,甚至更早的7200年前的母系氏族部落社会(新乐文化),而后金定都沈阳不过379年的历史。

●纪念清军入关360周年,举办清文化节及清史国际研讨会——几千万被屠戮同胞的亡灵要抗议:我的同胞几百年也不为我举办个悼念会,却为杀戮我的异族刽子手和汉奸败类举办文化节、表彰会,还组织凶手后代回满洲故里旅游并提醒他们别忘记老家,看来还是当汉奸好啊!另外,小心日本人也要抗议了:我比满洲人杀的少的多,而且使用的是火器,杀人方式相对文明,也没有强迫你穿和服,你却年年抗议,人世间公道何在?

●“紫气东来”清文化邮品六月十日起开始预订;《紫气东来》电视片五月开拍(中央电视台和沈阳电视台共同拍摄的,拟八月初在两台播放)——“紫气东来”还是“祸水东来”?贱货!人渣!不以为耻,反以为荣。难怪中国出汉奸呢,难怪满遗们现在还说他们是被汉人请进关的呢。

●计划在沈阳市政府广场建努儿哈赤大型雕塑群(2003年10月中旬沈阳日报载);沈阳故宫东侧将建“皇太极广场”——怎么不为薛礼征东、袁崇焕戍东北、东北义勇军、抗联血洒黑土地这些为中国卫国戍边、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们建雕塑?怎么不建个“袁崇焕广场”?这里是东北的沈阳还是满洲的沈阳?

●今年3月,沈阳市决定筹办“沈阳清文化节”。3月底,组委会面向沈阳市民公开征集“清文化节”标识、“金点子”、“银点子”、城市雕塑设计。其中“金点子”、“银点子”是针对拟安排的10项主体活动内容、方式提出意见和建议。从文化节活动方案征求意见稿中可以看到,“组织满族同胞寻根游活动”被列为组委会的10项配套活动之一。4月9日,组委会组织专场拍卖会,“满族同胞寻根游”作为沈阳市委副书记刘迎初的点子,以100万元的价格拍出后,刘迎初在现场将100万元转赠给组委会。(2004年04月26日《北京青年报》) ——“九一八”和东北光复纪念有这么热闹吗?甲申国难年成了沈阳的文化年了!难怪满遗们把沈阳当作他们的耶路撒冷。

下面是征集到的部分“金点子”“银点子”(沈阳日报2004年6月11日载):

设“清文化形象大使”(阳日报6月25日讯:首届“清文化满族形象代言人”今日起在在新闻媒体和互联网上公开进行);发行一组清代开国功勋人物邮票,包括努尔哈赤、皇太极、福临(顺治)、布木布泰(庄妃)、范文程(一伙双手沾满中国人鲜血的刽子手和无耻汉奸);建清代人物雕塑广场或公园:包括努尔哈赤、皇太极、福临(顺治)、布木布泰(庄妃)、范文程等;设置清文化吉祥物;发行清文化纪念徽章;发行清文化纪念币;发行清文化纪念邮票;成立中国清文化基金会;征集清文化节节歌(词、曲)节徽吉祥物;举办“紫气东来”散文、诗歌大赛;开展清文化知识竞赛;举办清文化报告会或专题讲座;开展皇家礼仪出游;为列车乘客免费发放带有满族武士图画的手绢;编辫子比赛;皇帝装穿脱赛、娘娘装穿脱赛;满族民歌舞蹈比赛;组织满族中学、回民中学、朝鲜族中学学生举办清文化知识电视抢答大赛;评选沈阳清代历史文化名人;满语、汉语互译赛;满文、汉文对译赛;清民间传说讲演;举办清文化书画展并印制成精美画册;电视台、电台举办以清史为题材的清文化节影视剧周;制作以沈阳清文化为背景的大型网络游戏和各种游戏软件……

——按这些“金点子”、“银点子”操办起来,比举办国庆大典还热闹,就差树一面国旗了!

● 在辽宁省及海城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抢救、保护下,清代平南王尚可喜陵园的修复工作被正式提上日程(辽沈晚报),尚可喜纪念馆、展厅已正式落成并对外试开放——怎么没人建“满清大屠杀纪念馆”?这是鼓励国人去当汉奸走狗,应该改为“大汉奸尚可喜展览馆”。数典忘祖、丧尽天良、为虎作伥、残杀手足同胞的走狗汉奸头目,找一万个理由也洗刷不了他们的罪孽。如果说汉奸走狗是为统一中国做出了贡献,那么汪精卫之流标榜的“曲线救国”“和平建国”不更高尚吗?

沈阳市有关主管部门对清文化节和拍摄“紫气东来”电视片的理由是:清军的大屠杀属于朝代正常更迭的现象;举办清文化节是为了发展经济,让更多的人能够就业;日本杀了我们那么多人,现在也友好了,周总理还免去了巨额战争赔款;秦始皇修长城死了那么人,也没有受到谴责,留下了宏伟的长城。

“京师”也不甘寂寞!

●在甲申国耻年里,大辫子戏依旧充斥央视和各地方电视台:大辫子电视剧、大辫子小品、大辫子广告,央视今年甚至隆重推出了大辫子戏曲、大辫子舞蹈和大辫子动画片——必欲达到妇孺老幼皆知之效果(在海外,华人只拍反清的大辫子戏)。

●今年五月以来,北京市社科院研究员、北京满学会会长阎崇年频频亮相央视十台《百家讲坛》栏目,极力以迷信、神话为满清入侵涂脂抹粉。当讲到后金二次伐朝鲜,变兄弟之盟为君臣之盟时,台下的年轻听众具露得意之色——还以为自己是主人呢。他们哪里知道,满清入关后朝鲜人念大明朝皇帝的大恩大德,一直酝酿着反清复明,崇祯年号在朝鲜用了一百多年。朝鲜人是做臣子,中国人却是做奴隶。

●2003年底,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播放北京天坛着大辫子装的大型祭天活动(本人致电北京市委宣传部获悉是西城区园林局举办)——光荣的大辫子!天坛祭天活动始于明朝,为什么不可以穿明朝的汉服?

●今年5月央视有一档节目是满遗侯耀华与女主持人泛舟扬州,体验乾隆下江南的滋味。侯某胡衣锅盖帽,一口一个“乾隆爷”,一副卑俗龌龊的奴才相。——可惜不是为祭奠扬州屠城而来。

●《世界军事》2004年第4期“御前虎贲”(作者:爱新觉罗.昊)一文中称嘉庆年间爆发的林清天理教农民起义为“邪教”“叛逆”“蓄意推翻清国统治”的“旷世变乱”“动乱”。 ——那太平天国、辛亥革命是否也是“叛逆”们“蓄意推翻清国统治”的“旷世变乱”“动乱”?本人查阅了《辞海》、《中国通史》,并到网上搜索“天理教”,均无以上表述。此刊物象是满清政府所办。

● 6月9日晚第十届上海电视节颁奖晚会上(东方卫视转播),屠洪刚演唱《孝庄秘史》主题歌,加上身背弓箭的清妖兵伴舞,好不威风!——犹如“七七”事变360周年由英武的皇军伴舞歌颂英明的天皇陛下;舞艺精湛的大辫子舞蹈家们必来自京师;就是这个庄妃,在电视剧《少年天子》里怒吼:宁可我们满人浑身沾满汉人的鲜血,也不放过记述嘉定三屠的文人。

清军入关360周年,京沈两地纪念活动不约而同!

甲申国难年成了沈阳市的世纪文化年!

如果说在此之前,只是一些文人墨客为满清殖民者涂脂抹粉,扬幡招魂。那么,甲申360周年里却是一些地方政府(在满遗们的鼓噪下)正式走到台前为侵略者及汉奸败类歌功颂德,树碑立传,完成满遗和奴才文人们无法完成的事业——立雕塑、建广场、专题博物馆、汉奸纪念馆与陵墓整修、发邮品、拍电视、国难年办文化节、寻根游……嘿嘿!清十二帝的铜像已经于上月树立在沈阳,大汉奸尚可喜纪念馆已经在辽宁海城落成,欲与毛泽东、孙中山等民族英雄争光夺辉。“京师”的纪念活动在不引人注目的情况下悄然展开,虽无“盛京”的盛况,但与往年比较也明显“升级”。只恐怕下一步要有人把满洲人“金戈铁马入中原,一统汉家二百年。关山百战血犹热,铁骑千旅锋刀寒。大漠孤烟落日尽,江南沐雨霜风残。安得提兵渡河洛,不斩楼兰誓不还。”的征战历程和尚可喜、范文程、洪承畴、曾国藩之流的“光辉形象”搬上银幕荧屏了!

从今天来看,应该说满洲殖民者阴毒、恶辣的文化屠杀是相当成功的!!!

作者:飞云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飞云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562033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