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台湾社区大学全国促进会)许逢麟:薰瑙专题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台湾社区大学全国促进会)许逢麟:薰瑙专题   
洪哲胜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台湾社区大学全国促进会)许逢麟:薰瑙专题 (595 reads)      时间: 2004-6-27 周日, 上午10:17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绿色能源电子报(2004.6.25)
──────────────────────────────

薰瑙专题

许逢麟(社区大学全国促进会/专案企划)


一、从车诺比到再生能源城镇
二、争议开始
三、我们自己的电厂
四、社区生态意识与社区营造
五、台湾反核运动何去何从

------------------------------------------------------------

从车诺比到再生能源城镇


〔图一:背景为德国再生能源城镇─薰瑙──图片从略〕

┌────────────────────────────┐
│前言│
││
│非核台湾联盟为了推广“绿色能源”,特别于6月18日邀请 │
│留德许逢麟先生来跟我们志工分享德国知名再生能源城镇│
│──薰瑙(Schoenau)推动非核与再生能源经验,内容非常│
│精彩。而逢麟还将演讲内容整理成文章,让无法到场志工可│
│以了解。我们特别征求他同意,全文登在电子报,以响读│
│者。│
└────────────────────────────┘

薰瑙是一个位于南德黑森林区的山城小镇,1986年4月26日的车诺比
(Tschernobyl)核事故事件不但造成该地区人们的不幸,同时也改
变这个宁静小镇原来传统的面貌。

Michael,一位微胖,脸上总是挂着笑容的医生,在车诺比核灾变之
后开始有计划邀请车诺比居民和儿童到薰瑙来接受医疗照顾。问他为
什么,他说,希望这些受核辐射伤害的小孩不要只经历苦难,而是还
能有个快乐的童年。他和一些关心车诺比事件的朋友们在薰瑙成立一
个公民创制的团体(Buergerinitiativen),因为随着与这些受难居
民、儿童的相处,他们渐渐意识到核灾害的可怕与不可弥补性,但是
如何反核或如何解决能源不足的问题,他们则莫衷一是。一开始他们
除了向镇民阐述核灾变的可怕之外,他们也邀请镇民,以游戏竞赛的
方式来节约能源。经过长期具体实践,他们逐渐发展出有效率的节约
能源方法,并将各种撇步编列成册供人索取。

由于实施节约能源的成效,薰瑙居民有意与电能供应商“莱茵电厂”
(Stromversorger Kraftwerk Rheinfelden)谈判商议新的能源价
格,但是遭到莱茵电厂的拒绝。这次谈判破裂让反核的居民开始思
考,难道他们必须要忍受电能供应商的予取予求吗?他们不能发展自
给自足的电源系统吗?薰瑙不能以再生能源来取代核能发电吗?灵光
一闪的点子却促成一个再生能源城镇的诞生。

------------------------------------------------------------

争议开始


〔图二:本文作者许逢麟对非核台湾联盟志工精彩演讲,获得热烈回
响──图片从略〕

根据德国宪法第28条第2项规定,供给电力来满足居民的需求,在德
国是属于地方自治范畴,因此乡镇市必须自己或以托付第三人的方式
履行此等义务,而在以托付第三人的方式履行此等义务需注意的是,
乡镇市政府与第三人(电能供应商)之间所签订的营业许可契约最高
年限系以20年为上限。薰瑙镇与上述莱茵电厂之间所签订的营业许可
契约将于1994年期满。鉴于薰瑙镇居民有意愿发展自给自足的电源,
因此莱茵地电厂提前于1990年8月通知薰瑙镇,愿意以6万马克(以前
是8万5千)价格签定新的营业许可契约(1990~2010)。

当时镇长表示愿意接受这个条件,并将此案移交镇议会表决,然而在
镇议会中却引起激烈的争辩。反核者主张,莱茵电厂所提供的电力包
括核能发电,签定契约代表在这未来的20年中,薰瑙镇必须继续使用
核能电力,因而拒绝以25,000马克的代价出卖薰瑙的未来。然而
25,000马克对人口只有5千人左右的小镇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同
时反核也未成为全体镇民的共识,因此为了阻止契约的签定,薰瑙反
核团体在3至4个月之间募集了25,000马克提交薰瑙镇做为补偿之用,
希望能够暂缓与莱茵电厂签订契约,然而镇长拒绝接受反核团体的提
议。

而在镇议会中,13位议员中亦有7位主张签订新的营业许可契约,就
在双方僵持不下之际,议会决议提交公民投票。此次公民复决双方动
员地非常激烈,投票率更是创下新高,结果有将近54%的薰瑙镇居民
反对提前签订新的契约,契约争议暂时告一段落。而后新当选的镇长
对于能源问题采取较为中立的态度,社会氛围渐渐有利于反核团体。

------------------------------------------------------------

我们自己的电厂


〔图三:台湾相关法令不周,社区根本不可能有自己电厂。核电厂附
近居民在平常工作之余,还要忙于抗争。图为金山核能监督
委员会理事长许富雄,日前以身体挡住,不准核一厂核废料
运往核二厂减溶中心。──图片从略〕

薰瑙的反核团体为解决能源问题,遂提议成立新的生态电厂“薰瑙电
厂”(Elektrizitaetswerk Schoenau)。1994年薰瑙与莱茵电厂之
间的营业许可契约期满后,“薰瑙电厂”取得与镇议会签订营业许可
契约的承诺。然而此承诺却引发另一居民团体反对薰瑙电厂和镇议会
之间所要签订的营业许可契约。他们主张薰瑙电厂并无足够的财力来
经营此一电厂,并履行能源供给的任务。其次他们也指出根据专家的
鉴定报告书,未来生态电厂的营运成本太高,没有获利的空间,若要
维持契约的履行,调涨电费价格将是必然的结果。

双方激烈的争辩使得薰瑙电厂和镇议会之间所要签订的营业许可契约
唯有依靠公民投票来决定。双方再度激烈的动员,造成1996年3月10
日公民投票的高投票率(87%),其中赞成与薰瑙电厂签约52.4%,反
对者为47.6%。投票结果虽然差距很少,但是显示了薰瑙居民愿意给
薰瑙电厂一个机会,证明生态电厂有能力在未来取代核能发电。事实
上也证明了薰瑙镇反核团体的想法,亦即生态能源是可行的。

然而公投的胜利对于反核团体和薰瑙电厂而言只是第一步。根据营业
许可契约,薰瑙电厂必需取得原有电力线路的所有权,而莱茵电厂亦
负有义务将电力线路的所有权转让予薰瑙电厂,然而对薰瑙电厂不利
的是,电力线路所有权让予的价格则可由莱茵电厂单方决定。薰瑙电
厂首先委托阿亨市(Aachen)的鉴定委员会评估,根据该委员会鉴定
结果,薰瑙电厂所需要支付的电力线路所有权金约为390万马克。但
是莱茵电厂则依照自己的鉴定委员会报告书,估算该电力线路的所有
权金为870万马克(事后证明莱茵地电厂的鉴定委员会报告书资料引
用有误,故其价差有两倍之谱)。

390万马克对薰瑙电厂来说并不算是很大的困难,包括薰瑙居民以及
全德地区约有700人愿意筹资购买该电力线路网路,同时薰瑙电厂也
取得波弘市(Bochum)再生能源发展基金银行的支持,可以负担390
万马克的电力线路所有权金。但是高达870万马克的权利金则对薰瑙
电厂来说无疑是沉重的负担,因为四百万马克的价差正表明未来再生
能源的成本过高,正好掉入到莱茵电厂的陷阱之中,让社会大众觉得
再生能源是不可行的。为了回应莱茵电厂无理的要求,薰瑙电厂首先
提出告诉,希望透过司法途径来解决,然而不久之后薰瑙电厂便改变
行动策略,撤回对于莱茵电厂的告诉。之所以如此,最主要的原因在
于诉讼旷日废时,而在诉讼期间薰瑙电厂并没有法定地位可以提供薰
瑙镇的电力,因此也将完全丧失行动能力。再者诉讼亦所费不赀,基
于成本考量,他们宁愿省下诉讼所需的人力和金钱,而将所有精力放
在规划电厂上。

因此反核团体和薰瑙电厂很快地以寻求外界的支持为目标。首先他们
与广告商(50家)洽商,请他们为薰瑙电厂免费提供广告策略,其中
有39家同意协助。其次他们成立“车诺比十年基金会”,做为对外募
款来购买电力线路所有权和发展新的生态能源计划的窗口。在“我是
一个阻挠者”(Ich bin ein Stoerfall)【注一】的口号之下,薰
瑙电厂逐渐打开知名度,不但获得媒体的青睐,同时也获得社会大众
的支持,对于基金会的捐款亦与日俱增。而莱茵电厂则在社会压力之
下,将所有权金由870万马克降低到580万马克。1997年底薰瑙电厂在
生态银行和社会捐款的支持下,成功的募集到足够的款项并且开始生
产生态能源,成为第一个电力供给自给自足的城镇。

自1999年起,薰瑙电厂不仅供应薰瑙镇电力,同时也会全德地区服
务。此外透过“叛逆者发电厂”(Rebellenkraftwerken)【注二】
支持计划的推广,目前已经成立612个再生能源发电厂,所有电力可
以供给4,500家户单位使用。居住在全德任一角落的民众,如果支持
反核运动,都有机会以具体行动表示他们的主张。扶持生态电厂的发
展,接纳生态电厂的供电,无疑就是为核能低成本发电的神话写下终
结。

【注一】这个口号的意思是指阻挠核能发电。
【注二】这个口号的意思是指不同于传统的火力或核能发电方式。

◆薰瑙电厂大事志一览表

◇1986:车诺比核灾变后成立“父母支持非核家园”公民创制团体
◇1987:薰瑙第一次能源节约竞赛
◇1991:第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与莱茵电厂续约(投票率74.3%,
赞成续约44.3%,反对续约55.7%)
◇1996:第二次公民投票决定薰瑙镇的供电厂商(投票率87%,赞成
薰瑙电厂52.4%,反对续约47.6%)
◇1996:发起全德国的“我是一个阻挠者”反核运动,并为电路所有
权金募集到约两百万马克的经费
◇1997:薰瑙电厂成为第一个可以供应电力的反核团体
◇1998:开始在全德各地支持生态能源电厂的运作计画
◇1999:薰瑙电厂开始供应全德地区电力
◇1999:开始“叛逆者发电厂”推广运动
◇2002:受邀请前往日本进行三周的反核运动演说
◇2003:获颁“欧洲太阳能源奖”

------------------------------------------------------------

社区生态意识与社区营造


〔图四:台湾非核运动还有一条漫长到路要走。图为非核台湾联盟召
集人郑先佑选前向阿扁递交承诺书,虽然获正面回应,大多
数支持。但选后,政府并不积极,兑现支票可能遥遥无期。
──图片从略〕

薰瑙镇的经验不但成为反核运动的具体成就,同时也显示了由下而
上,民众参与的真正民主模型。薰瑙镇的反核团体一开始只有少数
人,运动之初所遇到的困难更是无比的艰辛。从反核团体在两次公投
仅以稍微领先的得票差距来看,可以知道当初镇民对于生态电厂能否
持续仍抱持很大的疑虑。但是透过城镇社区内的不断沟通,以及善用
民主机制,使得全民生态运动得以在这宁静的小镇展开。现在几乎所
有薰瑙镇的镇民都以拥有生态能源自豪,而投入电厂的镇民志工更是
不在少数,这不但标示反核运动的成就,也是直接民主制度的胜利。

薰瑙镇的居民经由生态行动逐渐发展出集体意识,他们不但积极参与
他们自己绿色社区的建构,同时也将他们的经验与外界分享。在社区
生态意识与社区营造方面的成就包括:第一,除了成立生态电厂之
外,他们也积极进行家户省电措施,包括使用省电灯泡,省电的家电
等等,让如何节能而有利于环境的生态意识深植在人们心中。第二,
规划社区发电系统,在个人家庭方面推动家户式的热电共生系统,亦
即在个人家中装设小型的生物能燃料式发电机,发电同时也将产生的
热气提供家中保暖所需。在公共领域方面则是推动太阳能设施安装计
画,现在不只许多家户的屋顶装设太阳能光电版,连教堂的屋顶上也
装设大面积的太阳能光电版,作为一种指标意义的行动。第三,生态
志工团队的形成【注三】。许多居民在薰瑙电厂中从事不支薪的志工
工作(他们上班时间和一般人一样,不过大部分为退休者),其比例
约占工作人数的50%,而这也进一步强化社区的生态意识。第四,规
划镇内各式再生能源发电系统,包括设备、土地以及自然资源的运用
等等。

就对外经验分享方面包括:第一,将如何节约能源小妙方编辑成册,
供外界索取。第二,成立“车诺比十年基金会”,运用基金会制订各
项支持计画,协助全德地区再生能源的推广。第三,在薰瑙镇举办各
式各样再生能源发展课程,作为教育工作,并供全德地区有意愿的民
众参与,建立资讯交换的平台。第四,推广再生能源电力行销。目前
薰瑙电厂所生产的电力不仅供应薰瑙镇的居民使用,更成功地将他们
所生产的电力行销到市场上。在德国境内,他们拥有的客户约为
10,000户。在访谈中他们希望在近年内拓展客户到20,000户,以证明
生态能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亦有生存空间,打破核能为低价能源的
迷思。

薰瑙镇的经验使得反核运动有了进一步的延伸。过去反核运动所面临
最大的敌人就是“经济发展至上主义”。虽然许多政府矢言认知生态
的重要性和倡议维护生态的必要性,但是在实际施政上却处处以经济
发展为优先考量。而民众也常在危及经济发展导致生活福祉降低的说
辞下,虽然了解生态的重要性,但是很容易退而成为保守的非反核
者。薰瑙镇民的生态行动证实了再生能源仍有市场空间,在维护生态
的同时又不损及经济发展。

【注三】在教堂屋顶装设太阳能光电版,违反了古迹维护法,对此,
薰瑙镇的居民再度成功地发起全镇性的公民创议活动,要求
联邦政府同意他们的前瞻性活动。

------------------------------------------------------------

台湾反核运动何去何从


〔图五:绿色能源观念要普及,教育是根本。图为非核台湾联盟今年
3月至5月在全国300所学校举办‘绿色能源’校园宣导,学
生反应热烈情形。──图片从略〕

行政院在“挑战2008国家发展计画”中的子项计画“水与绿”清楚标
示未来台湾将择适合发展风能源、太阳能以及地热之处发展再生能源
系统,同时也对绿建筑与绿城市的规划提出愿景。既然“挑战2008国
家发展计画”是台湾未来重要的施政方向,台湾反核运动应利用此一
机会,结合施政愿景,配合当代再生能源技术发展,形塑社会氛围,
让政府施政不得不往此方向走。从薰瑙镇的经验来看,绿城市计画成
功的可能性是非常高的,毕竟台湾不论在太阳能或风力发电方面的条
件都比薰瑙镇好太多,同时台湾的生态意识在近年来亦有长足的进
步,社会条件可说已经形成。因此,如何形成一个政府与民间的对话
平台,和产官学的合作机制将是未来成就反核运动,建立非核家园梦
想的重点。

然而台湾的社会再造运动通常方式有一重要特征,就是民间对于议题
的发动往往先行于政府,但是民间在欠缺相对应资源的条件下,在规
划上难免疏漏,导致立意虽然完善,但是后来的修补却必须付出极大
的代价。从好的一方来想是民间带动政府成长,从做中学。但是从另
一方面来看却也是不断浪费资源,导致资源分配不均。对于绿城市的
规划,除了法规命令以及技术方面的软体之外,另一重要的部分则是
硬体方面的建设,包括太阳能或风力发电等设备、发电所在地等等。
然而并不是所有再生能源就代表是进步或好的象征。

以风力发电为例,风力农场的地点选定就非常重要。风力发电亦涉及
许多问题包括风扇转动所制造的噪音问题、风力农场巨大建筑物对周
遭景观的影响,风扇是否会危害当地鸟类或其他物种的生存,风扇阴
影是否造成附近居民的不适,或影响农作物生长等等。从薰瑙镇的经
验来看,他们在规划之初几乎是全体镇民参与整个空间的规划讨论,
详细陈述各种方案的优劣得失之后才有执行。台湾官方是否能摆脱由
上而下的规划方式,清楚界定与该政策相关的利害关系人,邀请他们
以直接民主的方式参与规划;社会运动团体能否摆脱道德至上法则或
专业权威,与民众进行详细的民主讨论与规划后,再来执行整个方
案。这一切都将考验台湾社会运动者的智慧。

------------------------------------------------------------

【绿色能源】电子报(每周发行一次)

发行单位:非核台湾联盟、台湾环境保护联盟
编辑委员:郑先佑、黄美钗、陈椒华、王涂发、施信民、翁文宾、
许富雄、张子见、赖伟杰、吴文通
总编辑:何宗勋
执行编辑:周东汉、郑秀如、林炯(如木)

地址:100台北市汀州路三段107号2号
电话:02-23648587传真:02-23644293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网站:http://gptaiwan.org.tw/~ayo
讨论社群:http://groups.msn.com/anuke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1.5578 seconds ] :: [ 20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