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鄭超麟: 從第一國際到第四國際 ZT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鄭超麟: 從第一國際到第四國際 ZT
志志雄
[
博客
]
[
个人文集
]
游客
标题:
鄭超麟: 從第一國際到第四國際 ZT
(816 reads)
时间:
2004-6-11 周五, 上午12:51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從第一國際到第四國際(1948年)
蘭因(鄭超麟)
現在新的一輩青年人,初有政治自覺的,很少能明白「國際」是什麼東西,他們讀書看報,固然常見「國」「際」兩字連合起來用,但他們只曉得「國際」是個形容詞,是諸國相互間關係之意,「國際的」,充其量也不過是「世界的」之意。究竟有多少青年人曾見過「國際」兩字當作名詞,當作一種團體或機關,來用呢?
不錯,「國際」本是形容詞,本只有「諸國間的」或「世界的」之意。「國際」由形容詞變為名詞,變為一種團體或一種機關,是與工人運動,與社會主義,與世界革命,有密切關係的。
社會主義先覺者很早就主張各國工人運動有國際的聯絡和國際的組織之必要了。把這個必要說得最明白,最不含糊的,是馬克思和恩格斯。遠在1847年,即距今99年前,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們起草的「共產黨宣言」中就斷言「無產階級無祖國」,就喊出「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口號。自此以後,他們的思想和鬥爭就浸透這種國際主義精神。
到了1864年,這種國際主義精神第一次表現為組織形式。這年,英法德意四國工人代表在倫敦開會,決議創立一個「Intelnational WorkingMen's Association」,為諸國工人團體聯絡機關。這個新團體底名稱直譯應為「工人底國際的聯合會」,這裡「國際」二字是作形容詞用的。即「英法德意諸國工人聯合會」之意。馬克思當時代表德國工人參加這個新團體工作,漸漸以科學的社會主義思想指導整個組織了。不久,會務大大開展,小國工人也來參加這個組織,遂成為世界上一種勢力,為諸國政府所畏懼。會名太長,有時人們取它的第一個字,簡稱為「International」(「國際的」)以後成了習慣,整個團體就叫做「國際」了。這是第一次,這個形容詞變成了名詞。
1871年,巴黎工人暴動,「國際」底法國支部不僅參加,而且佔據領導地位。可是這次有名的「巴黎公盟」失敗了,「國際」受了極大打擊,外面資產階級政府底取締,裡面小資產階級思想底進攻,遂使組織力量一天比一天衰弱,終於在1876年正式宣佈解散。馬克思領導的這個「工人國際會」在工人運動歷史上被稱為「第一國際」,以別於後來的幾個工人國際組織。
1889年,馬克思死後六年,第一國際解散十三年,法蘭西大革命一百週年,——那時,歐洲各國工人運動,在巴黎公盟失敗後的反動潮流底下又開始覺醒了,仍舊要求一種「國際的」組織。德國社會民主黨,法國社會黨、英國工黨及其他各國工人政黨,遂於這年派代表在巴黎開會,復活「工人國際會」。恩格斯當時還沒死,他親自參加這個會議,充當主席。在工人運動歷史上,這個復活的「工人國際會」被稱為「第二國際」。與第一國際不同的,是第二國際並非各國工會底國際組織,而是各國工人政黨底國際組織,因為在第一國際時,群眾性的工人政黨尚未存在哩。恩格斯死後,第二國際沒有公認的領袖。其中最大的黨是德國社會黨,它的領袖,恩格斯死後是倍倍爾。倍倍爾死後,理論的領袖是伯恩斯坦和考茨基。第二國際成立恰遇世界進入帝國主義時代,一方面帝國主義資產階級能夠拿出一部分從殖民地得來的超額利潤賄買勞工貴族去鼓吹改良主義,他方面無產階級革命臨近又使得代表下層工人群眾意識的革命者舉起革命旗幟。所以第二國際內部發生激烈的鬥爭,結果到了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改良派就背叛工人階級國際主義而擁護各自政府作戰了。革命派則單堅持國際主義旗幟,在戰爭當中召開兩次國際大會。第二國際並未正式宣佈解散,簡單停止存在罷了,但列寧於聽到1914年8月4日德國社會民主黨議員在德國國會投票通過軍事預算案消息時候,便宣佈:「第二國際死了,第三國際萬歲!」
第三國際成立於1919年,在莫斯科成立的,那時俄國無產階級已經革命成功,建立蘇維埃政府。第三國際本名「共產國際」,以別於第二國際底本名「工人國際」。第三國際初成立時各國支部差不多都是從第二國際原有的支部分裂出來的,即是說第二國際中的革命派發展為第三國際,正式拋棄改良主義,而號召世界革命。
各國社會民主黨或社會黨,其中革命的左派分裂出去之後,改良的右派並未消滅。他們看見戰爭停止了,又看見第三國際成立而且活動,也感覺有國際聯繫的必要,於是恢復了已死的第二國際,但戰後的第二國際不過是戰前的第二國際底遊魂罷了。組織雖然恢復,改良主義路線並未改變,最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發生時,第二國際又死亡了一次。
第三國際初成立後,正當第二國際圖謀復活之時,改良主義者中間起分化了,一部份人不滿意於那些醜名揚溢的領袖,便組織了獨立的黨,如德國「獨立社會民主黨」,英國「獨立工黨」,法國馬克思外甥郎傑領導的一部份社會黨,這些黨派一方面反對復活的第二國際一方面又反對新生的第三國際,只好自己成立國際的組織,人們稱之為「第二半國際」。這個國際組織不久之後便趨於解體,而合併在第二國際裡面了。
第三國際全部歷史可以分為兩個時期:列寧時期和斯大林時期。在前一時期,第三國際是以世界革命為旗幟的,「國際」自視為世界革命總司令部,高出於任何一國支部之上,配合各國支部為這共同目的而工作。在後一時期,則採取「一國社會主義論」為國際綱領底中心,因此放棄了世界革命旗幟。漸漸地,「國際」成為蘇聯無產階級國家一個附屬品,甚至成為這個國家底外交部底一個附屬機關。第三國際幾次大會開會年份表現這種變化。從1919年至1921年,每年開一次大會,第五次大會開於1924年,即距第四次大會二年。第六次大會開於1928年,即距第五次大會四年,第七次大會開於1935年即距第六次大會七年,如此以幾何級數推算下,於1950年才能開第八次大會了,可是在此次世界大戰中,即1943年5月,第三國際正式宣佈解散了。
列寧死後的第三國際中發生托洛茨基主義和斯大林主義之間激烈的鬥爭。前者主張世界革命,後者主張一國社會主義。鬥爭結果,前者失敗,於是第三國際各國支部紛紛開除其中主張世界革命的托洛茨基派。被開除的人成立了各國的和國際的組織,但並不自視為新的黨和新的國際,而自視為共產黨和共產國際之中一個派別,為改造黨和國際而奮鬥。到了1933年,希特勒反動統治德國,德國共產黨不戰而敗,各國托洛茨基派才宣佈第三國際已經死亡,再不能加以改造,必須建立新的國際了。此時之後經過五年準備,到了1938年各國托洛茨基派在瑞士召集大會,才正式成立第四國際。
與以前三個國際都有本名一般,第四國際底本名是「社會主義革命世界黨」。托洛茨基死後第四國際仍向前發展,在此次世界大戰中並未曾像其他兩國際一般正式或非正式解散,反而於戰火正烈之中召集過兩次大會。現在世界只有這個國際是正式存在的了。
當第四國際成立前後,若干個從第三國際脫離出來的黨派不滿意於第四國際,以西班牙「馬克思主義聯合工黨」為首,便單獨成立一個國際組織,總部設在倫敦,名為「倫敦局」。人們仿「第二半國際」先例,稱此組織為「第三又四分之三國際」。這個「國際」沒有在工人中起過什麼作用,現在早已給人忘記了。
(原載《新旗》雜誌)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641206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