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芦笛也来评二战?可惜其对基本史实不是一般的无知^-^ |
 |
安魂曲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12787
经验值: 0
|
|
|
作者:安魂曲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芦笛第一错:
“即使如此,大事仍有可为。现在的人不懂历史,动不动就谴责张伯伦、达拉第的绥靖政策。他们不知道,英法对德国采取姑息态度,那原因非常复杂,首先是一战的惨痛牺牲引起全民空前厌战反战,其次是对战后惩罚德国太过份引起的内疚,第三则是经济萧条,国力不足,特别是法国内乱不断,根本没有能力再匆忙投入战争。所以,在英法,这完全是不得已之举。如果英法的决策者们真的如斯大林的阴暗心理猜测那样,靠牺牲捷克斯洛伐克,蓄意“将祸水引入东方”,则全世界人民就有福了。”
----老芦这段话根本是瞎掰,说明他一点不了解二战前的欧洲历史:英法对德国采取姑息态度,最早从德国废除凡尔赛和约,开始全面扩军就开始了。。。后来1936年德军进入莱茵河不设防区,当时法国只要象征性派点兵,希特勒就只能屁滚尿流---那个时候德军还若不经风,英法哪里有“根本没有能力再匆忙投入战争”的顾虑?!
----直到38年的慕尼黑会议期间,英法的实力仍然强过德国不少(直到1年后德国进攻波兰,德军在西线仍然兵力不足),而当时捷克也属于中等强国,拥有欧洲最好的兵工厂,苏台德区又有完善的防备工事。。。如果不是英法害怕打仗又信了希特勒的话,抛弃出卖捷克的话,德军当时进攻捷克,风险比1年后进攻波兰要大得多。
芦笛第二错:
“可惜英法却在此时吃错了药,大发脐带风,竟然悍然向纳粹宣战,去保卫一个和两国不接壤,根本无法保卫的国家,酿成了无可挽回的大错。”
---这句话就更是无知了:当时英法都已经公开承诺会保卫波兰(在希特勒撕毁慕尼黑协议,于39年3月占领捷克全境之后,感觉受骗上当的张伯伦政府觉得不能再牺牲波兰,这才承诺保卫波兰),在这种情况下,波兰遭到德国的突然进攻,从来重视自己国际声誉的英法又岂能不“悍然向纳粹宣战”?!
---至于这个时候,英法是否还可以和德国一战,只要看看德国进攻波兰时,在西线留有多少兵力就一清二楚了----如果英法当时坚决进攻德国西线的话,德国在西线的兵力根本不足以防守。。。虽然德国打败了波兰,回过头来再和英法决战未必处于下风,但至少英法的结局会强过在西线坐等观望10个多月,等德国收拾了波兰,再把主力集结到西线布置完成开始主动进攻要好得多----所以英法在德国入侵波兰后立即参战,虽然对英法来说未必是一件好事,但却并非没有和德国较量的实力,绝非芦笛所理解的那样,根本是“吃错了药,大发脐带风”。
芦笛第三错:
“尽管如此,法国战败后,事情还来得及挽回。希特勒一心想和英国媾和,派赫斯飞到英国去,却被倔骡子丘吉尔关了起来,声言:“我们将在海滩作战,我们将在街道作战……我们决不投降!”甚至到了苏德翻脸,德军大举入侵俄国时,他还是不改初衷,反倒说服国人“和一个较弱的魔鬼结盟打败一个较强的魔鬼”的必要性!”
---老芦真是信口开河啊!鲁道夫.赫斯是1941年5月10日独自驾机飞往英国的----那个时候已经距法国战败后丘吉尔说“我们将在海滩作战,我们将在街道作战……我们决不投降!”差不多整整一年了!!
---这个时候英国已经获得不列颠空战的完全胜利,在空军尤其是战略轰炸实力上都超过了德国,而德国入侵英国本土的海狮计划也已经彻底宣布破产。。。请问已经度过最危难时刻,做好了长期作战准备的英国,又有什么必要再在此时和德国讲和呢?
---不仅如此,在德国转头进攻苏联后,作为一直和德国处在战争状态的英国,这个时候难道有道理不支持至少和她并未开战的苏联么?在当时情况下德国明显气势逼人,难道丘吉尔选择帮助相对弱小的苏联抵抗德国,这样的明智选择老芦也好意思去批评么?
芦笛第四错:
“斯大林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一片痴心,竟然换来对方暗算。在德军全面入侵后,竟然迟迟不下令反击。在开战一个月内,他意志彻底崩溃,躲进别墅不理政务,多次对部下说:列宁为我们缔造的一切,就让我们这样全毁掉了,连对全民广播都是莫洛托夫去作的。只是政治局委员们苦苦哀求他出来领导,他才勉强振作起来。即使如此,在很长时间内,他都不敢在战争命令上签名。当几百万红军被围歼和俘虏后,他的失败主义到达了最高潮。近年发现,他曾授意贝利亚,通过保加利亚作中介,和德国秘密谈判,准备割让整个乌克兰,换取停战。战后他自然是把密使灭了口,隐瞒了这桩丑事。”
---德军入侵苏联是1941年6月22日,而斯大林对全国发表广播讲话(是他本人读的稿)则是在7月8日----虽然这之前斯大林也曾因震惊而失措,不能公开露面半个月。。。但却绝非芦笛所言“在开战一个月内,他意志彻底崩溃。。。”那么严重啊。
----何况,所谓“在德军全面入侵后,竟然迟迟不下令反击”这句话也不对,因为除了在战争爆发最初几个小时,斯大林因不能判断德军是挑衅还是全面进攻而禁止苏联飞机轰炸德国境内目标之外,很快他就下令苏军全面反击,并要求苏军向德国领土发动进攻!----正是由于斯大林战争初期这类明显超出苏军能力的进攻(而不是实事求是地搞好防守)命令,才使得大批苏军在战争早期被迅速击溃、包围、歼灭。
----“当几百万红军被围歼和俘虏后,他的失败主义到达了最高潮。”----这句话也不符合历史事实:因为“当几百万红军被围歼和俘虏后”,已经差不多到了41年9月德军结束基辅保卫战的时候----这时的斯大林已经完全振作起来,不仅没有什么“失败主义最高潮”,反而在接下来的莫斯科保卫战中意志相当坚定,甚至亲自上演了在围城中红场阅兵的鼓舞士气壮举。
古人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芦笛此文的最后结论虽然不无启发人们思考之处,但其对二战基本历史进程的了解,却实在令人不敢恭维----基于这样对历史的无知去评价历史的重大抉择问题,就好比用明显错误的“论据”去“证明”任何大道理一样,不仅没有任何说服力,而且也基本没有任何价值可言。
如果大家真的有兴趣讨论二战问题,不妨和我安魂曲来交流----二战史尤其是二战军事史是我二十年来的业余爱好,不用象老芦那样临时抱佛脚。
作者:安魂曲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