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唉,正在读我下面转贴的胡平文章,真的很多真知灼见,怪不得人家能排No.1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唉,正在读我下面转贴的胡平文章,真的很多真知灼见,怪不得人家能排No.1   
安魂曲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12787

经验值: 0


文章标题: 唉,正在读我下面转贴的胡平文章,真的很多真知灼见,怪不得人家能排No.1 (294 reads)      时间: 2004-6-07 周一, 下午11:53

作者:安魂曲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看看下面这段,是不是比老芦所有“反革命”文章见识更深刻?更有说服力呢?


我们看到,在同一篇讲话中,柴玲抱怨起了中国人。她说:
五月二十八日后我越来越悲哀。……我想说,但一直不愿
说,但有时不得不说,那就是中国人,我不值得为你奋斗,
为你献身。
在这种恨铁不成钢的抱怨背后,无疑蕴藏着深厚的爱。可是,
柴玲爱的是那些勇敢的中国人,而现实的中国人之中,那种人
并不是大多数。柴玲为甚么要抱怨中国人民呢?因为她发现,
当政府在无赖之极而举起屠刃时,大多数的中国人并没有如她
预期的那样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进行拚死的反抗(真正做到这
一点的人并不如她想象的那么多),而是变得惊惶、退缩、逃
避。这当然是令人伤心的。柴玲的心理正是一个典型的激进革
命家的心理。在每一个激进的革命家的内心深处,都暗含着巨
大的对芸芸众生的恨铁不成钢的责怨。从道德理想的角度,这
种责怨是正确的--因为你可以激励一般芸芸众生超越自
己:但是从现实政治的角度, 这种责怨则是不正确的
--因为你不能要求一个人不再是他自己。事实上,在八九
民运中,中国的普通老百姓已经表现得很优秀、太优秀了。通
过电视的传播,全世界无不对中国人刮目相看。在那些日子
裹,许多人都想起了列宁说过的一句话:革命是人民群众的盛
大节日。所谓节日。不仅是指欢欣、兴奋,而且还指的是神
圣、崇高(西方许多节日都与宗教有关)。两辆自行车撞上
了,人们不是像过去那样彼此争吵,而是互相道歉:连小偷都
宣布『罢偷』:整个北京城的社会治安和道德风貌空前良好。
不少人说,中国人的丑陋都是由于专制压迫造成的。这话很深
刻,但并不全面。我相信在自由民主的社会条件下,中国人会
变得更好一些,但我不相信个个都会成为圣贤。毕竟,人不能
天天都过节。现实生活的平凡琐碎不会让人们老是飘飘然地超
凡脱俗。一批勇敢的大学生,用榜样的伟大力量,拨燃了广大
民众心中的圣火,但是这种动人的情景是不可能长期持续的。
谁不善于拨燃这种圣火,谁就不可能发动伟大的群众运动:然
而,谁要是对这种圣火的持续燃烧力抱过高的期望,谁就可能
使运动以失败告终。其实,连大学生自己,也不可能使他们的
大多数人长期保持这种英雄主义的浪漫情怀。运动后期学生队
伍自身的混乱乃是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具有激进革命家气质的
人本以为把事情引向极致便会出现奇迹。可是,人间没有奇
迹。相反,肉体凡胎的人类会因为忍受不了长期地高悬云端而
不得不摔下来。于是,在一段时期的热情进发之后,人们重新
回到了缺少诗意的现实:血腥的屠杀并没有导致更大的反抗。
而只是再度造成了普遍的消沉。
我们谈到了激进革命家。在历史上,激进革命家当然也取
得过胜利。但是他们的胜利几乎都不是仅仅建立在广大民众的
浪漫的热情进发之上的。历史上成功的激进革命并不像后人描
述的那般充满诗意。革命很少是统治者单方面的高压的产物,
它往往同时也是一批革命家刻意追求的产物。因为任何统治者
在坚持残酷的高压之余,总是要注意给人们以顺从偷生的机会
的:而革命者为了把一般民众卷入誓不两立的斗争漩涡,他们
就不能仅仅借助于激发人们的正义感和反抗意识,他们还必须
尽力阻挠和切断使一般人得以苟且以及对那种奴隶式的生存还
会略有改善的任何可能性(想一想《水浒传》中相当一部分人被
逼上梁山的故事)。没有这后一种工作,革命便很难发生,很
难发展,很难成功。所谓『置诸死地而后生』的逻辑就是激进
革命家的逻辑。因此,激进革命家的心肠通常都是很硬的,而
革命持续的时间越长,他们的心肠就变得越硬。
没有人愿意为敌人献身。一个认为不值得为民众献身的人
恐怕也不太愿意为民众献身。假如这样的人投入到一场具有巨
大危险的斗争,那么他们的献身精神就常常是出于自我实现的
冲动或对一小批优秀人物的同志之感。这种精神是伟大的,只
是由于在其中包含了相当程度的愤世嫉俗心理,因而也不是毫
无瑕疵的.常常有这种情况,有的人痛感专制对人民的压迫而
投入反专制的斗争,他们的感情最初含有不少悲天悯人的成
分:然而,伴随着斗争的激烈化、残酷化,他们发现有那么多
的民众动摇退缩,转而生出一种抱怨众人的愤世嫉俗心理。悲
天悯人和愤世嫉俗是两种极易混淆但很不相同的东西。两者共
同之处在于对自身优越的自觉体认,不同之处在于对他人的态
度。确切地说,是对他人、对一般芸芸众生的弱点的不同态
度。悲天悯人者和愤世嫉俗者对普通民众的弱点,他们的怯
儒、庸俗、自私,都有深刻的了解,但前者对这些弱点是抱一
种同情与谅解的态度,希望他们变得更好。但并不强求他们
变,同时也容忍他们的不够好:后者对这些弱点则更多地持一
种否定乃至鄙视的态度,很难容忍他们停留在原有的状态,恨
不得强迫他们变得更好。激进革命家常常是愤世嫉俗多于悲天
悯人,这也是为甚么革命会导致专制的原因之一,尽管一个真
诚的激进革命家所建立起来的专制往往带有父道主义的色彩而
并不相同于普通的暴君专制或养尊处优的专制。但那毕竟不同
于民主。民主制度,只是防止民众中暴虐的一面,面对人们的
一般性弱点是予以容忍的。一个好的民主改革政治家固然不必
像基督,但在他那裹。悲天悯人的成分到底是更大一些。他不
大情愿刻意追求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效果。他当然知道
『不冒险,无所得』,但是他力图把风险控制在一般人能够承
受、愿意承受的限度之内。即使这样做的结果可能使得其成就
不那么快捷和辉煌。
激进革命与民主改革是两种很不相同的运动。两者都需要
凸现矛盾。革命者要竭力使矛盾激化,使敌我双方壁垒分明,
使所有的政治力量向简单的两极化发展:改革者则需要努力使
矛盾分离和多样化。革命者要使政治强硬严厉,改革者则需要
使政治始终保持弹性和适应性。革命者要造成双方都没有退
路。改革者则必须使彼此的冲突总是有缓解的可能。一般来
说,改革比革命需要更多的政治智慧,而革命比改革需要更多
的政治条件。改革需要的智慧简单说来是一种把握分寸的艺
术,革命需要的条件简单说来是进行以暴制暴的心理准备和物
质准备。假如一场运动未能妥当地把握分寸而偏向于过激,与

此同时人们又并没有作好以暴制暴的心理准备和物质准备。那
么这种运动就很难逃避失败的命运。
我决不是笼统地、一概而论地不赞同激进革命家的做法,
因为在某些情况下,激进革命家的做法也许是最好的做法。但
八九民运肯定不属此例。八九民运本身是一场民主改革运动。
它之所以在后期变得具有几分激进革命的架式,只是由于人们
缺乏足够的政治智慧而脱腔走板的结果。因为不具备必要的政
治条件,八九民运终究也没有变成一场真正的激进革命。因
此,无论是从民主改革的角度出发,还是从激进革命的角度出
发,这场运动都没有获得成功。


作者:安魂曲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安魂曲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41749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