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中国高等教育是否过热?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中国高等教育是否过热?   
启明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中国高等教育是否过热? (432 reads)      时间: 2004-5-09 周日, 下午11:19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据说2004年中国将有280万高等学校毕业生面临就业,高等教育是否过热,"人才"是否过剩,已经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 毕竟,在高等教育改革和教育产业化后,一个家庭支持一个大学生的费用直线上升,每年一两万的费用对一般家庭来说也不是个小数,这和以前免费的高等教育时期已经不可同日而语.高等教育对一个人或家庭来说是否是一项划算的投资已经不再是一个不合时宜的话题,而是一个十分现实的考量.

把教育作为一项产业,世界各国都是如此,这并没有什么新奇,中国并非独一份.比如,美国的教育是仅排在医疗卫生行业之后的第二大产业(从规模上看),适龄青年中的60%以上获得了不同水平的高等教育,几乎所有高中毕业生,只要你愿意,都可以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当然费用差别也非常大,从象哈佛,斯坦福那样的私校年四五万美元的费用,到社区大学的3-400美元一门课的费用差距,人们可以很多选择.然而,我要说中国的高等教育这几年确实出现了过热的发展趋势.

据统计,现在中国大陆适龄青年中有近15%的人口可以有进入高等学校接受高等的机会,这在表面上看并不高,我们不用和美国的60%比,就是和菲律滨的30%和泰国的31%比,也相差很远,所以有人说中国的高等教育不是过热而是远远不够.这又是一个只从纯数字分析角度来进行统计数据分析的例子,人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基本数据和有效数据之间的差别.用中国适龄人口总数得出的入学率的统计结果,和毕业生毕业后几乎100%留在城市的实际情况有太大的出入.中国的农村人口占全部人口的近70%,城镇人口只占30%,而高等教育毕业生绝大多数只会选择城市就业,而不会去农村(当然有各别的,比如有个北大中文系毕业的高材生毕业后去养猪).如果据此统计,中国城市高等教育的比例就可以高达适龄青年的50%左右,这就远远超出了一个发展中国家可以消化的了,难怪会出现高校毕业生一出门就失业的情况.大学生掉价掉得厉害,1000元/月的工资还要抢甚至有人愿意白干,这和每年近两万元的投入,太不相符了,整个一个入不敷出.

而伴随高等教育过热现象的是教育质量下降,高校管理不善,学校风气堕落,学术腐败,....别的不说,就看那些围绕在高等学校附近修建的学生村里那些出双入对的小两口,以及灯红酒绿的店家,中国的高等学校附近几乎无例外的都是红灯区.谁都明白,没钱是办不了教育的,但是,只为钱也同样办不好教育.除此之外,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和对义务教育的投入比重不同,如此和国家实际需求不符严重过热的高等教育的另一项副产品就是广大农村普及教育的荒摸化.

在经济学中并不把化钱(或叫投入)看做是社会的成本,真正的社会成本是没有获得社会资源的领域.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必然是一种均衡的发展.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中国人治管理模式,是中国大炼钢铁,大除四害,大干农业,大上基本建设,和现在大学过热的主要原因,它造成了巨大的社会浪费.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494046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