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纵有医国手,难回欲堕天──门外汉胡说中国经济症结何在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纵有医国手,难回欲堕天──门外汉胡说中国经济症结何在   
芦笛
[博客]
[个人文集]

论坛管理员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31803

经验值: 519161


文章标题: 纵有医国手,难回欲堕天──门外汉胡说中国经济症结何在 (1174 reads)      时间: 2004-5-07 周五, 上午7:04

作者:芦笛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纵有医国手,难回欲堕天

──门外汉胡说中国经济症结何在


芦笛


这标题平仄显然不对了,请内行幸勿讥笑,反正不是写诗。

众所周知,无庸置疑,老芦对经济学一窍不通,只有点贫下中农的朴素感性认识,还全是看电视道听途说来的。不过最近草庵居士和人之初等网友为此事发生辩论,我觉得涉及的是大家都关心的重大问题,所以不揣冒昧前来胡乱插嘴。请鲁肃兄弟高抬贵手,我这可真是胡说,须知我谈这个话题和谈别的问题不一样,心里可真是一点数都没有,完全是为了求教高明而献丑。


一、“经济过热”、“通货膨胀”和“凯恩斯主义”


草网的文章里都提到过这些概念,我觉得与我的朴素理解完全不一样,十分困惑,所以特地提出来就教于方家。

看草网的意思,似乎“经济过热”是中国人发明出来的外行用语,没有英文来源。后来他又说,“经济过热”只是一种症状,并非病因,用它来描述经济形势,如同用“发热”来描述“肺炎”似的,非常不科学。

对此说法我无法理解。我已经在英文跟帖中指出,“经济过热”这词本是鬼子发明的,长期生活在西方的人都应该时时从电视里听到这类话,中文的相应词汇不过是直译而已,并不是我党生造出来的。它或许不是经济学的专门术语,但现在连专门的经济学家都使用这个词。我转贴了几个帖子,其一是某经济学杂志编辑使用该词的例子,另一个则是诺奖获得者使用该词汇,因此,似乎不能说这词只是外行用的。

当然,“经济过热”或许只是一种症状,但“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又何尝不是?那难道不是表象而是原因?就连“经济危机”、“金融危机”这些词,其实说的也只是现像本身,并非什么“病因学”。

那么,到底什么是“经济过热”呢?据我的粗浅理解,似乎那是指投资活跃,规模太大,经济成长过快,超出了社会的承受能力,随之而来的就是通货膨胀,如果通胀不受抑制,接着就是“泡沫爆破”。这正如一个人超常发挥猛跑一气一样,如果超负荷太大,难免虚脱甚至倒地而死,实行所谓“硬着陆”(这也是外行俗话渗入经济学的又一例,如今这词连专业经济学家都在用)

反过来,所谓“经济过冷”,似乎是指投资稀少,生产停滞不前,经济萧条,常常伴随所谓“通货紧缩”,也就是物价下跌,东西卖不出去。

至于什么是“通货膨胀”,似乎大家不学也都知道,那就是物价普遍上涨。这原因已经在我转贴来的那个英文帖子里说明白了:当社会处于零失业(即全员雇佣)时,如果社会成员包括集团、政府和外商的需求量超出了社会生产的供应能力,换言之也就是支出大于收入,则物价必然上涨。

由此可见,通胀的出现,其实是因为求大于供,支出大过了收入,这在任何一个自由经济国家都会发生,并不是如草庵居士所说那样,只会发生在封闭经济里。实际上,从我到西方后这近20年的时间里,已经经历过起码3次明显的通胀,还不算不明显的缓慢通胀在内。反过来,毛时代的中国经济绝对封闭,但从来没有显性通胀,因为政府人为冻结物价,使需求和生产彻底脱节,因此只会有所谓“供应紧张”,但物价却是30年一贯制,

那么,为什么在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经济过热”会导致“通胀”?这道理其实不难明白:如果投资非常活跃,生产规模急剧扩展,对原材料、能源等的需求必然剧增,如果市场供应不上,根据价值规律,这些东西的价格必然上涨,引起继发性的生产成本上升,一连串链式反应的结果,便导致物价普遍上涨。如果这势头不抑制下来,则物价暴涨必然导致消费者购买力下降,使市场需要下跌,投资者因为生产成本增加和市场锐减的双重打击,就会陷入破产,接之而来的便是萧条,这就是所谓“泡沫爆破”,也就是“硬着陆”,于是过热的经济便骤然冷却到奄奄一息的地步。

由此可见,所谓市场经济的最关键问题就完全是维持供求关系平衡的问题。理想状态是供求达到平衡,则此时经济既不热也不冷,堪称健康成长。如果求大于供,则经济呈发热状态,可能引起通胀;如果供大于求,则经济成了性冷淡之冷美人,呈萧条状态,出现零增长甚至负增长,一般伴有通货紧缩。

这在嘴上说来简单,但要在实际中控制它简直是不可能的。西方资本主义搞了几百年,至今摸索出来的一点办法也就是靠国家银行来实行所谓宏观调控:经济出现过热征兆时,银行便提高利率,打击贷款投资热情,吸引游资化为储蓄,投资规模也就限制下来了。相反,若经济呈现过冷趋势,则银行便减低利率,鼓励大家投资。这套办法非常有限。所以经济学家才慨叹说,经济如同天气,根本就无法准确预报,也无法人为控制之。

如果明白这粗浅道理,则不难看出Doooku(请问这名字是什么意思阿?)“宁热勿冷”的主张根本不成立。缺乏依托的高增长根本就是无法持续的,泡沫迟早要爆破,到时便一定会跌进经济危机,如90年代中国经历的那样。

慢说中国,西方也是这样,前两年IT行业红极一时,什么“dot com”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而今安在哉?全TMD爆破得一塌糊涂。 那还只是一个行业,如果是全国规模就更可怕了,日本爆破快20年了吧?到现在也没完全爬出来。

所以,国家银行要干的事,就是密切监测经济增长趋势,如果有过热迹象,就赶快刹车,减小投资规模,使经济恢复到供求平衡态,则这就称为“成功实行了软着陆”。难处是在于判别经济究竟是热还是不热,如果刹车太早,则不必要地打击经济成长;如果刹车太晚,则难免气泡爆破引出全面灾难,而这比天气变化还难测。据说人家作过实验:让风水先生和国际金融专家同测股市走向,专家们预测的还没风水先生准!

从上面的外行论述也可以看出,草庵居士先生开的方似乎也不成立。他似乎以为通货膨胀可以由政府行为主导产生,其实我觉得不是那么回事。当然,如果政府过份超支,也能加重甚至引发通胀,但一般来说,我觉得通胀是经济自然失衡的结果,并不是政府的有意行为。他的主张其实不是什么“通货膨胀政策”,而是“货币贬值”。这两者不见得是一回事。国家银行有时主动将本国货币贬值,那目的是刺激出口,间接抵制进口,并不一定在本国引起通货膨胀,更不能解决他指出的那些中国经济的顽症。

草先生关于“凯恩斯主义”的说法似乎就更不能成立了。据我所知,所谓“凯恩斯主义”由英国剑桥学者凯恩斯提出,是与所谓“自由资本主义”相对而言的,在30年代大萧条中由美国总统罗斯福当成国策大规模实验而取得成功。

凯氏的主张其实并不难懂:和主张自由资本主义、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的传统经济学家相反,他认为自由经济靠本身努力根本就无法脱出经济危机,必须由政府动用国家权力主动干预,也就是进行赤字预算,由国家拿出钱来兴办大规模工程,“拉动内需”,人为造成市场需求,提高人民购买力,促使百业复兴,以此来脱离萧条状态。

由此可见,凯恩斯主义的针对性很明确,其实是针对经济萧条而不是针对经济过热开的“国家干预”的处方。这一套朱熔基在90年代使用过,想以此结束当时的经济萧条。现在的问题不是萧条而是担忧是否过热,老凯这套根本就用不上。

另一问题是,如果中国经济现在真处于过热状态,本身就有通货膨胀的潜在危险,再由政府去人为制造通胀,岂不是雪上加霜,促使泡沫爆破?在这种情形下需要的是“软着陆”而不是使用通胀的手段去加速“硬着陆”。

所以,愚以为草先生的主张似乎都不能成立,类似中医所说的“治热症用热药”。


二、中国经济的不治之症


对这点草先生已经说了很多,当然都是事实,不过愚以为,他重点抨击的“跑马圈地”现像在上世纪80年代很严重,但现在似乎已成历史,最要命的问题不再是国家圈了地后,用低廉价格和优惠贷款卖给太子党们,再由那些人转手高价卖出牟取合法暴利,而是两个问题,一曰潜在的金融危机,二曰恶性私有化。合起来说便是“烂污国家资本主义”。

所谓金融危机,是指国库早就是空的了。据秦晖先生发表在《世纪中国》2002年9月号上的文章披露:

“民间学界比较乐观的说法是:财政赤字只是政府负债冰山上的山尖。如果考虑到政府需承担的银行不良资产、社保资金等等隐性负债,则「中国国家综合负债率」至少在70%以上,这一比例已经超过了亚洲许多国家以及欧盟(60%)和美国(60%)。而比较悲观的说法,如北师大锺伟计算说:国家财富总体上是资不抵债,负债总计约为12.8万亿元,相当于GDP的140%,而「国富」的资产方总计约九万亿元。换言之国有资产净值已经是负数──净负债3.8万亿元或曰负债率36.2%。最近「国有股减持」风传一出股市就暴跌至几乎崩盘,就是国有资产在国民心理上的「负数效应」的体现。 ”

换句外行人都能懂的大白话来说,便是整个国家实际上已经财政破产,国家的全部资产变卖了也还不出政府欠下来的巨额债务!

这话我早就在小说《虎子的天空》里说过了:

“比起正宗的资本主义国家来,发生在咱们那集羊头和狗肉于一身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要难复苏得多,因为咱们有大批的国有企业。它们成了无数的医不好的慢性失血溃疡,谁也不知道该拿它们怎么办。如果国家痛下决心壮士断腕割了这些溃疡,社会马上就要大乱。如果看着不管,则国库里的血迟早要流干。其实国库早就是空的了。银行之所以还在装模作样地运转,完全是靠那巨大的私人储蓄量。大概只要有十分之一的存户同时去提取所有的存款,全国金融立刻就要破产。”

这话其实没有说出真正的症结何在:那溃疡堵不住,还不光是考虑工人失业会造成巨大的社会问题,而是因为咱们的体制决定了无数寄生虫一定要把国民财富吸干为止。哪怕是上帝派夸娥氏的两个儿子下来,也没本事把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无数大山搬走。

因为中国一直在打着“社会主义”招牌,所以全世界都以为中国还是个国有制为主体的国家,其实根本就不再是那么回事了。过去几年中,中国悄悄地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变,实质就是“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化成了“烂污寡头私有制”,

马克思有句名言是:“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都流着血和肮脏。”用这话来形容中国新生官僚资产阶级正是恰如其分,一点都不夸张。

从90年代末期起,中国以所谓“界定产权”的名义进行了大规模的恶性私有化,基本方式无比下流:企业将创立之初的原始资本当成国家的股份,把历年滚动积累增长的次生资本算成“企业集体资产”,被企业的几个寡头私分,这些人再以“优惠价”把大部份国股买下来,于是国有企业便如此被堂而皇之“合法”地变成了私有财产!

如此一来,自然国库里的钱便滚滚流入私囊,这种烂污国家“资不抵债”还有什么奇怪的?

更令人痛恨的是,这些私有化了的企业因为有所谓“国股”,照样被当成国家企业由国家供养,继续吊在国家脖子上吸血,成了银行贷款当仁不让的对象。贷款前既不像西方国家那样需要担保,又不必为坏帐承担刑事责任,于是,国家的资产便进一步变成坏帐落进了私人手中。

国库的钱吸干了,寄生虫们的主意又打到百姓头上去,这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股票市场。它和西方股票市场有两个根本区别:第一,上市的企业主要是国有企业,真正的民营企业没份,根本无费厄泼赖可言;第二,股票从来不兴分红。买进股票来如果不抛出,便一万年也不会生出一分钱来,因此,股民们唯一的牟利希望就是毫无把握的“低进高出”的投机活动。这种下流玩法,其实是企业空手套白狼,不用花一分钱便圈了草民的血汗钱。如果股民投机失败,那就完全成了义务捐献。

上面所说的中国经济的弊病只不过是九牛一毛。如果让国内的经济学者来数落,恐怕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最令人绝望的是,这些毛病根本就无药可医,因为整个制度都烂透了,请问你不改变整个制度,如何来治标?姑不论草先生开的方子不对症,光是在“过热过冷”上作文章就绝对不是办法。须知中国经济和西方根本就不一样,前者是烂污型官僚资本主义,后者是受政府间接调控的自由资本主义(此处针对官僚资本主义而言,说的不是古典自由资本主义)。例如上述通货膨胀的前提在西方是“零失业”,但谁都知道中国一直存在着严重失业问题,但照样可以有严重的通货膨胀。

治本的唯一办法,我过去早说过多次了:请党和国家全面从经济生活中退出来,放开舆论对贪污腐败的揭露监督,厉行法治,成立绝对不受党和政府控制的反贪委员会,实现司法独立和金融独立。但在我党领导下,有可能做到这点么?恐怕最乐观的同志也不会做这个梦吧?

所以,中国过去20年的“经济奇迹”,其实是所谓“日落前的辉煌”。一切迹象都显示出王朝末年的情景:经济畸形繁荣,全民醉生梦死,当朝者倚冰山如倚泰山,贫富两极分化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地步,社会危机民族危机空前深重,盘根错节,社会革命风雷隐隐,纵是玉皇大帝下凡也要摇头。

如今唯一的指望,便是出个朴正熙那样的军界强人,靠政变夺取权力,然后以铁腕痛整朝纲,厉行廉洁法治,将烂污痞子统统处决或监禁,实行精英治国。Otherwise, 中国迟早要走上两千年的轻车熟路,再一次堕入造反斫杀的阿鼻地狱。


作者:芦笛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芦笛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51494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