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诗盲谈枭诗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寒山小径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诗盲谈枭诗   
芦笛
[博客]
[个人文集]

论坛管理员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31803

经验值: 519161


文章标题: 诗盲谈枭诗 (964 reads)      时间: 2004-5-01 周六, 下午9:36

作者:芦笛寒山小径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诗盲谈枭诗


芦笛


众所周知,无庸置疑,最近本坛两位诗人大打出手,横尸遍地,有道是作不出诗来改作尸,没劲透了。

其实两位要见个高低,莫如比赛作诗,请网人公评,岂不胜过自吹自擂,把胸膛都拍紫了,徒增网上笑话?退而求其次也可作讽刺诗互相讥讽,庶几不失儒巾本色。而今却效市曹愚氓揎拳掳袖,满口西瓜撩子,当真是斯文扫地,还配自称什么诗人?难道作诗不是和高雅清纯联系在一起,反倒是粗口大赛?怪不得毫无起码才思、更无丝毫文化、专工批量生产粪帖的刀客也可厚颜自称诗翁,这到底是什么世道?要比这套,诸位似乎不如我在接收再教育期间见识过的工农大众阿?林奸思云说工农兵是文学创作的主力军,果然不错,毛诗谓“六亿神州尽舜尧”大概得改作“六亿神州尽李杜”了。

老芦不想介入这种鸡争鹅斗,还是来以诗盲之身,胡乱谈点我读枭诗的感受(请鲁肃君不要强烈抗议才好,这是自谦之词阿。天下再没有比诗人们虚荣心更强的人了,所谓“文无第一”其实应该是“文无第二”。我再不自谦,只怕要把战火引到自己头上来)。

那天我真心实意地赞枭诗,引了他的《错过》:

“错失青春悔已迟,
落花岂有再登枝?
当年多少寻常事,
抱恨重寻尽是诗。”

谓之极佳。不料他却毒眼看人,说我故意夸奖他的庸作,“气死人不偿命”(当然不偿命,哪国法律有这条?),当下就猴儿献宝似的,贴了篇得意之作出来:

“老枭何为者

-----作于"内斗"(夫妻斗嘴也)之后

老枭何为者,栖栖一代中。
求索何汲汲,忧思每忡忡。
夕忧天欲坠,朝忧岁将凶。
上求真理明,下求曲径通。
独身行古道,孤剑入狼丛。
冷芒向厚黑,野火烛天红。
尊民先自尊,崇道先自崇。
正世先自正,通人先自通。
立新先自立,攻弊先自攻。
强族先自强,雄国先自雄。
谋道不谋身,逐日不逐风。
避世更入世,图成岂图功。
心痴理想国,身困荆棘中。
德孤道无邻,世人多盲聋。
内心休炫富,内子惯哭穷。
独醉归来夜,隔门斗鸡虫。
呜呼人非人兮国非国,黑非黑兮红非红。
鸡成凤兮虫成龙,雷鸣瓦釜弃黄钟。
枭婆枭婆尔莫凶,我欲与尔醉千盅。
放声一嚎惊天一恸不为家穷为途穷!”

可惜在我这诗盲看来,比起前面那首七绝来,这首古风一钱不值。何也?理由早在三年多前就告诉他了:


“昨天的帖子对先生的诗友廖翁的诗作胡乱月旦,失礼之至。但我仍然认为,
那种主题,早已被古人说完说滥。传统文学的路子很窄,无非就是出世入世
两大类,出世者以两谢、陶潜、李白、苏轼为代表,无非是籍山水陶情养性,
故作飘逸旷达状;入世者又可分为怀才不遇类、伤时忧国类、愤世嫉俗类、
体恤民艰类等等。先生和那位廖翁的大作,说的无非也就是那些事,我看不
出什么新鲜玩意来。无非也就是“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说一番自己如何有
经天纬地之才,定国安邦之志,却又如何不受世人赏识,郁郁而终云云。这
种主题确实是从屈原原老爷子就开始写起,其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已经把
那条小路踏烂踏平了。后来人要效颦,只能在细处下手,立意早就限死了,
顶多只能玩玩炼字的功夫,还有什么余地可以腾那?因此,这种玩意弄得再
精巧也只能算一种文字体操。决不可能成为第一流的东西。有如看它们,还
不如去细细吟咏老杜的《秋兴八首》,胸中便有天大的块垒也让人家的千年
佳酿浇没了。”


请读者仔细去看看上面那首古风,难道不是我说的这么回事?“怀才不遇”、“伤时忧国”、“愤世嫉俗”、“体恤民艰”全TND在里面。这种东西,随便打开古人的哪本诗集,漫山遍野都是,再次的那首也比这首仿作强。看这种东西,和看仿制古董的感觉也没什么两样。

何况那仿制技术还拙劣不堪,开头两句就是抄袭古人“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这倒是典型抄袭,那“呼唤英雄”的指控则只能令人哑然失笑,理由早说过了:第一,这种词汇搭配极易雷同;第二,此话凡庸之至,任何人都能想出来,并非什么匠心独运),人家那是称赞孔圣人的,老枭却恬不知耻,老大不客气地窃据过来,真TMD无聊。

统而观之,全诗立意平平陈腐,完全是儒家那一套德治和“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传统老调子,了无时代气息可言。如果不间以“理想国”之类点缀,根本就无法看出它是时人之作来。

再看全诗结构也毫无章法可言,说明老枭不懂起承转合那套传统路数,因此虽然偶有佳句,但诗句排列散乱重复,连起码的流畅感都没有,自然也就无气势可言(请参考拙作《笔力与气势》)。

这诗最大的缺点,还是毫无韵味可言,什么都说完说尽,完全成了感情发泄,让人一览无余,毫无余音袅袅,让人含英咀华的余地,而这原应是诗歌的最大优点。哪怕是散文也罢,如果你想写出隽永的诗意来,就一定要注意含蓄蕴籍,这才能让读者反复读之不厌,每看一遍都能咂出新味来,何况是篇幅极短的诗作?

通观全诗,我看唯一的佳句是:“独醉归来夜,隔门斗鸡虫”。这联的妙处是,第一,作者利用对比的跌宕手法,烘托出了自己“遗世而独立”的强烈的内心寂寞感:同是一醉,众人是醉生梦死,我则忧国伤时,境界有天壤之别;第二,极简炼地而又具体生动地描出了当时的场景,使读者想像出那气氛来,也就是有所谓“意境”;第三,作者巧妙地应用了“鸡虫”的旧典,使得该词语带双关,既具有典故原有的“宵小”的意思,又暗指时下流行的“棒棒拳”(“棒棒打鸡,鸡吃虫子,虫子吃棒棒”乃是市井愚民酒酣耳热时大呼小叫划的一种拳)。活用典故如此巧妙者委实不多见。可惜立意章法既落了下乘,个别佳句也就回天无力了。

相比之下,为老枭自己看不起的那首七绝貌似平平无奇,却是他难得的佳作。此诗好在毫无大话,既无忧国忧民的难酬壮志,又无遗世独立的矫揉造作,也无愤世嫉俗的廉价狗血,却委婉地诉说了一个俗人平庸的烦恼。但惟其感情平庸,它才诉说了许多人共同或类似的经历,代他们说出了郁积在心头的感受,能引起大多数读者的强烈共鸣,而且还很含蓄,可以屡读不厌。下面逐句剖析之:

“错失青春悔已迟,”

起句平平,但深得章法,开头就点明了“悔”字。那“青春”在古诗中指“春天”,并不是现代意义的“青春”,由此引出了第二句。

“落花岂有再登枝?”

此句承接上面的起句极巧,用语平平,却非常艺术地道出了很多人的类似的悔恨之情,能引起读者强烈共鸣。

“当年多少寻常事,”

此句转的非常巧妙,用“寻常事”来铺垫出下句急剧的跌落。“多少”用的也极佳,不但写出了无穷追忆,而且与下句的“尽是”遥相呼应。

“抱恨重寻尽是诗。”

结句精巧之至,本来不过是“寻常事”,在错失之后抱恨重寻,却一桩桩一件件成了无数萦绕心头、挥之不去的哀伤诗句。我敢断言,凡失恋者都有过这种体会。咱们的差别,只是没有老枭那本事诉说得如此准确、如此婉约、如此简练而又如此韵味无穷而已。

可惜如此佳作却被老枭自己视为庸作,而他自认为了不起的佳作,在我眼中不过伪劣假冒的假古董而已。由此可见文学艺术鉴赏确实是人言言殊,强要对方承认自己高明的烂事,只有无聊之辈才会干。例如老枭如果想说服我,拼命吹嘘那首古风如何如何了不D,我也只会认定他是当年我厂那些老木匠,干了一辈子也不知道木活该怎么干。他若还要强聒,我就请他去看我的文论《小人的悲哀》。不过那也没用,第一他没那个悟性领会,第二他连文章搜索都不会用,嘻嘻。


作者:芦笛寒山小径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芦笛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寒山小径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52012 seconds ] :: [ 24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