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芦笛”维希、“贝苏”巴哈和“驴鸣”古典瞎学的终结!。。。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芦笛”维希、“贝苏”巴哈和“驴鸣”古典瞎学的终结!。。。
须弥山主
[
个人文集
]
加入时间: 2004/02/15
文章: 1865
经验值: 0
标题:
“芦笛”维希、“贝苏”巴哈和“驴鸣”古典瞎学的终结!。。。
(381 reads)
时间:
2004-4-27 周二, 下午1:23
作者:
须弥山主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这是旧作,论坛分家,坛方给丢掉了,重贴一下:
作者: 须弥山主 “芦笛”维希、“贝苏”巴哈和“驴鸣”古典瞎学的终结!。。。 12/28/2003 19:30 [Click:1]
“芦笛”维希、“贝苏”巴哈和“驴鸣”古典瞎学的终结!。。。
一直注视着这里的宗教、哲学、逻辑、悖论等的大讨论,但遗憾的是,没有任何一篇真正的够了
层次。。。
这几天到外州去了,所以只是偶尔看看这里的所谓讨论,没有机会发言,而且也觉得还没有必要
发言!
在奸坛玩宗教、哲学、逻辑的写手们,没有任何一个可以达到我所具备的水平的十分之一(先吹吹
牛)!所以,连指点他们的兴趣都没有,偶尔指点一下云儿,只是传给她一个信号:告诉她只能老
老实实,不能乱说乱动!而老芦、老马、大贝在这里的这些帖子,我只认为属於游戏笔墨,陶情
适性,尤其他们并没有象云儿那样借写帖子的机会往政治里塞私货,所以本人没有太大的兴趣纠
正他们。一般情况下,网上的有些写手拾点儿古人的牙秽,生吞活剥的把自己在厕所里不小心听
到的话喳拿到坛子上抖落一下,在故作高深的幌子下急切的盼望别人跟贴解惑,来点“抬杠长学
问”的小小伎俩,从而在这个网站趸来到别处去卖,以此来弥补自己从来没有在这一领域经过正
规训练的不足,也是网上司空见惯的事情。因此,这种自娱自乐的帖子本人也只跟着看看笑话罢
了,没兴趣和他们叫真章。当然了,这些话不是在说老芦、老马、大贝等人,而只是指出网上的
有些现象,但尽管如此,也许仍然会伤到哪位的面子,只能先向这位说声对不起了
)))。如果
哪位真的有心在这个领域进行一下切磋的话,那就先上点够水平的贴子,到那时本人再跟进不迟
。嘿嘿。
其实我只想提醒几位一下,最初谈到这些东东是源于我的一个跟贴,然后看好戏以为可以卖弄一
番,却被我三言两语就给挤在墙角了,因我告诉他是“先有哲学性质的思维,然后才有‘epsilon
-delta’语言”;也就是在那以后,贝网才开始借题发挥感谢我为哲学辩护,并且亮出她是学哲
学的出身。诸位有没有看过“微积分导论”或者“高等数学导论”这类书?如果看过,你就对“
飞矢不动”、“分针追不上时针”(和“龟兔赛跑”相同意义的不同命题)、“如果不是谷堆再加
一粒谷子仍然不是谷堆”(积分原始概念)。。。等等许多问题很清楚的明白其哲学意义和数学意
义。另外,如果几位写手学过哲学史,或者仅只是学过“欧洲哲学史”,这些东西都是最一般的
常识!何至於几位大块的文章好几篇还是离题万里?贝网在写“芝诺”的那几篇帖子时,我曾报
了很大的希望,多次鼓励而且专门告诉她应该怎样去写,只可惜贝网的哲学功底确实非常有限。
以至於我不得不叹息贝网写的东西如果“离开了对原著的引用就丝毫没有哲学的味道”。在我来
奸坛之前,有人写信告诉我云儿和秋实曾经在这里大谈哲学和逻辑,而且居然有所向披靡的味道
,可是这两位在多年前和我论帖的历史中,不管在任何领域,当然包括哲学逻辑领域,从来都是
不仅毫无还手之力,就连招架之功也谈不上的!所以从来他们都是败得很惨!而云儿借我未来此
坛之前,竟然可以毫无顾忌的兜售其可笑无比、大量塞进私货的“批判劳动价值论”的长篇垃圾
,而这里的一大堆理论家们也居然好声不绝,或者没有任何一篇文章可以驳斥她的谬论;不仅如
此,云儿在这以后有关“因果关系”的贴子中随意兜售的毫无逻辑水平的胡说八道,也都可以看
到这里许多写手们的随波逐流,这一切的一切,不正是奸坛大腕们夸夸奇谈、毫无理论功底的最
好注脚吗!?
))
我在网上收拾过至少几十个伪哲学工作者或者是伪哲学爱好者,尤其在有些人打着哲学爱好的幌
子大量兜售私货的时候更是毫不客气。而对於那些不懂装懂、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哲学连明白还
都不明白就动不动指手划脚、横加指责、甚至话言话语自己是多么高明的人也不太客气!其实在
网上谈哲学、逻辑的朋友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心得说出应该说的话,很没有必要非要口大吞天,
尤其是在你对他们的原著根本就没有认真读过或者根本就没有真正理解的情况下,更需要有一点
最起码的谦虚。不仅是哲学和逻辑问题,任何问题都是实事求是更好一些。我不得不说一句:芦
笛网友似乎过于喜欢不着边际的夸夸奇谈,过于喜欢对自己一知半解和道听途说的东西大发议论
,尤其喜欢把自己所知道的那点简单地、局部地、肤浅地、片面地、割裂地东西当作多样的、全
局的、深刻地、全面地、整体的东西来进行炫耀。而更不可容忍的是在此基础上对前人的理论进
行盲目的批判和攻击。正是看到了芦笛后几篇帖子的这种做法,本人才决定对芦笛网友的贴子简
单评论一下,并且将视芦笛对批判的反应而决定有没有必要对芦笛展开更深入的批判。
))
这几天芦笛网友的几个贴子我大体的看了看,说实话,我真看不上眼。总起来说连哲普的水平都
不够,更别提有什么深刻的见解了。你的相关贴子给人的感觉似乎只是和别人闲聊时听到了一些
相关的话题,或者仅只是看了一些连哲普的等级都够不上,在谈自然科学叙述时闲谈了几句哲学
“旁白”之类的小册子,根本没有达到认真的看过哲普书的水平,更没有明白相关的原著或原文
的最基本的含义。在你的帖子中除了对某些事实的叙述之外,没有多少哲学性概念高度的总结,
尤其对历史事件在哲学逻辑历史长河中的地位和作用方面的认识,几乎根本就没有上升到哲学和
认识论历史发展的高度。之所以这样的贴子在奸坛很多,我看一个主要原因是贝网这位把关的哲
学家水平就离哲普的水平甚远
),另外就是奸坛确实没几个懂得哲学逻辑的正经写手。。。。
顺便给芦网友提个建议:你的许多贴子都可以压缩到三千拜特以下,没有必要也和塞上的几位小
人物学那些嚼舌头的贴子,你和贝苏尼的个人恩怨完全可以用几帖作个永久的了断,没有必要没
完没了,而且你对任何事情的处理方法和心理特徵很容易把事情搞得一团乱麻、藕断丝连。而且
在我看来,你本人好像并不具备“适”可而止的心理素质,几乎什么事情都要弄到西瓜皮擦屁股
的结果。在这一点上你和塞上的几位小人物不过是五十步和一百步的区别而已
))。随便法官
的判决书,实际上是在告诉你免去纠缠,去办正事!这正事就包括了写几篇象样的文字,抽出点
时间认真的读点哲学和逻辑。别一下笔就超不过哲学和逻辑的基本底线,那很不合你这所谓“网
上第一写手”的身份,而且更达不到你自吹的“全网也没人能达到你水平(意思非原话)”的基本
要求,你说对吧?。。。。。。
哈哈,本人打算着手批评一下老芦,老芦高兴也好,不高兴也好,不太妨碍本人很想好好的从多
个角度批评你一下
。希望能引起老芦足够的重视。
我这个人喜欢放长线、钓大鱼,不过这奸坛“池浅”,没有什么大鱼,倒是随网的罐焖王八在此
发了一笔。这里由芦笛引发的所谓哲学逻辑的大讨论中,我是先看到了芦笛有关“一元论”的帖
子,不由得我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
,对芦笛网友一贯毫不谨慎的文风极为愤慨(其实愤慨
有什么用?无非多受累打字,自讨苦吃)!因此决定破例多看几篇这网上的芦大官人这一段都在
网上写了些什么?非常遗憾,我粗略(真的非常粗略,真正是几乎一目十行那样看的)的看了几篇
标题有点吸引力的贴子,真是越看越摇头。芦笛网友很多相关的贴子实际上都没有谈到问题的实
质,比如前几篇关于“芝诺”等和逻辑悖论的贴子,很多文字实际上都是在现代逻辑学的一个分
支上打转转!而非常遗憾的是,你们对这种知识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致使许多相关的帖子都是
不知所云、隔靴搔痒。这个分支就是所谓的“自然语言逻辑”学科,或者简单的讲是“语言逻辑
”和“语用学”学科。
确切的说,逻辑学不仅与思维有关,而且与语言及其使用有关。这一点至少在驴鸣镇的几位讨论
中没有人明确的指出(如果芦笛等人谁谈到过,也许我没看见?因我真的很缺乏兴趣看完你们的许
多相关文章,因为废话太多,根本就涉及不到问题的实质),更没有人把它和一门现代的学科联系
起来。这正是这里的几位对此一无所知或者知之甚少的有力证明!须要指出的是,这一点完全可
以在古典逻辑学的研究对象中得到证明。不仅如此,只要认真研究过哲学和逻辑学历史的都非常
清楚:古代中国、古希腊和古代印度被逻辑史学家称为逻辑学的三大发源地(三个发源地包括中国
,虽然有点吹牛,但还是被许多人所承认)。它们最初对逻辑学的研究都与论辩或雄辩术有关。古
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是欧洲古代逻辑创史人,他著的《工具论》是公认的一部权威性的逻辑经典。
《工具论》共包括六个部分:《论辩篇》、《辩谬篇》、《范畴篇》、《解释篇》、《前分析篇》
和《后分析篇》,须要着重指出的是,其中前四部分都与语言的意义和使用有非常必然的联系。
《论辩篇》研究辨证哲理,研究对话和辩论的理论和技术;《辩谬篇》研究对话和辩论中的各种
谬误;《范畴篇》研究各类词语及其意义;《解释篇》研究语言和思想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研究
各种命题之间的关系。在他的著作中,显而易见的是亚里士多德对逻辑学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是
对语言及其使用的研究。另外,除亚里士多德之外,所谓的斯多葛学派也把语言问题作为逻辑学
的主要研究对象,他们把逻辑学分为“修辞学”和“雄辩术”两部分,把雄辩术又进一步分为“
语言表达”(包括语言生理学、语法、诗学、音乐理论)和“意谓”(包括准则学说、概括学说
、命题学说、推理学说)两部分。
我国古代的学者惠施、公孙龙、墨子、韩非、荀况等都是著名的哲学家和逻辑学家(这也会被某些
人认为是吹牛,不过你可以不承认,但还是希望你知道与此相关的历史以及他们对我所说的这一
现代学科的奠基作用,其它的无所谓了)。我国古代的逻辑学称为“名学”、“辩学”,研究名辩
的人被称为“辩士”或“名家”。古代印度把对逻辑学的研究称为“因明学”。“因明学”和“
名学”或“辩学”也都是以对话和论辩的原则和技术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相关的东西在网上很多,尽管远远不够系统,但只从其中的一鳞一爪的基本介绍中,你也可以对
这些东西有个最一般的了解,而不会慨叹“为什么有的思想在中国没有出现”!比如这一段介绍
,对於懂得哲学和逻辑的人来说立刻就会明白其中的基本内容以及和形式逻辑的对应关系:
【惠施曾做过魏的相国,博学善辩,是名家的代表人物,曾与桓團、公孫龙等辨者掀起了名辩的
高潮。他与庄子是好朋友,经常一起辨论。但他所著的《惠子》已佚,惠施的言行散見於《庄子
》、《荀子》、《韓非子》、《呂氏春秋》等书中。
《庄子天下篇》征引了惠施的‘历物十事’,又列舉了桓團,公孫龙等辩者提出的论题,例如“
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矩不方”、“轮不辗地”、“鹅之影未尝动也”、“鏃矢之疾而
有不行不止之時”、“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绝”等。】
不用细致的去研究他们的辩论,仅只看到这些辩题,懂得哲学和逻辑的人立刻就能想象到其中的
论述。然而真正读懂了这些的人很自然的会明白与“飞矢不动”等等思辩论题相对应的思辩,毫
无例外的同样存在于中国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当然了,有些东西并非一一对应)。
而我不知道这里的网人是否看过公孙龙有关“跡府”、“通变论”、“坚白论”、“指物论”、
“名实论”、“白马论”等的相关论述,如果没有看过,就请在没事的时候看上一看,不要在极
其孤陋寡闻的情况下就对许多事情大发议论。老芦的贴子谈到了其中的“白马论”和“坚白论”
,但是与芝诺悖论直接相关的“惠施”的某些论点确只字未提,这应该说是很遗憾的事情。所以
还是建议网人们多看书,少议论,那样可能会好得多。后面几位如墨子、韩非、荀况等人的观点
和著作,有兴趣的网友可以在网上找到其相关的东西。我懒得打字,也就不做更多的叙述了。
语言逻辑和语用学作为语言学的一个研究领域,同时也作为现代逻辑学的一个分支,从诞生到现
在仅有五、六十年的历史。但是它所涉及的内容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雄辩术中
已有所论及。所以说逻辑学和语言逻辑以及语用学有共同的历史渊源,都与古代的雄辩术有关。
只是后来这两个学科选择了不同的研究对象,分别朝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逻辑学发展成为今
天的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语言逻辑和语用学则发展成为以如何恰当地理解和使用语言
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尽管它们已经成为两个独立的学科,但是它们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方
面还有一定的联系。
然而不幸的是,正是这种联系,使得这里的许多人分不清楚究竟什么是逻辑学的范畴,什么是语
言逻辑和语用学的范畴。从而在分析问题时甚至叙述问题时经常把它们混淆起来,简单的给大家
一个例子。这也是芦笛网友贴子中的一个例子:
“万能的上帝能否造出一块它举不动的石头?”
芦网友花了大量的篇幅来论述这个命题,并从多种条件下出发用逻辑学中的东西去证明它。其实
如果我为了使大家明确语言逻辑最基本的概念,仅仅把这个问题稍微变换一下,就变成了:
上帝能否“做”他根本“做不到”的事?
每个人都非常明白:这样的问题是不需要回答的!而且即使根本和形式逻辑丝毫不发生关系,人
们也完全可以明白这句话错在哪里!因为这不符合“自然语言逻辑”!为什么呢?有兴趣的网友
可以学习一下有关的知识,本人没有兴趣谈这些东西的细节。当然了,这个变换了的命题和芦笛
“万能的上帝能否造出一块它举不动的石头?”这个命题并不完全等价,但是如果你懂得推论法
而且加入一个前题的话,就和芦笛的命题完全一样了。有兴趣的网友可以自己玩玩这种游戏。
类似的,让我再给大家一些其它的芦笛网友没有提到的例子:
事情发生在公元前四世纪时,有一些所谓的智者已逐渐地演变为玩弄概念、玩弄逻辑的诡辩论者
。如麦加拉学派(由苏格拉底的一些门徒组成)的欧布里德提出了“撒谎的人”、“谷堆”、“有
角者”等诡辩。“撤谎的人”提出,当一个人说;“我正在撤谎”,这里就会出现“悖论”。如
认为他说的是一句真话,那就是说,他是在撒谎,他所说的便不是真话,而是假话;如认为他说
的那句话是假的,那就是说他不是正在撤谎,那末,他说的就是真话,而不是假话。另一个例子
就是我前面提到的有关“谷堆”的悖论。它提出,一粒谷不能形成谷堆,再加一粒也不能形成谷
堆,由此推论,每粒谷都不能形成谷堆,那么,“谷堆”从何而来呢?“有角者”的诡辩,玩弄
逻辑形式。它说:“你没有失去的东西,都还在你那里;你没有失去角;因此,你是有角的。”
从逻辑理论上说,“撒谎的人”揭示出我们对于一个“句子”(“我正在撒谎”)的判断,和对于
一种实际活动(是否确实在撤谎)的判断,是有区别的,具有不同的层次,不能混为一谈!否则就
会产生混乱。但可惜有些人喜欢停留在诡辩的层次,而不愿区分对一个“句子”的判断和对一种
实际活动的判断!“谷堆”揭示了事物从量到质的转化中,确定这个转化的关节点(即引起质的变
化的数量界限)是很重要的。这些在逻辑理论上都有一定意义,但根本构不成颠覆哲学或者逻辑学
根基的程度。至于“有角的人”,则是用似是而非的前提导出荒唐结论。显然,一个人所能失去
的东西,只能是他所曾拥有的东西,而不可能失去他根本不拥有的东西。
至於芝诺所提出了一套形而上学的诡辩,不过是想用来证明:“运动是不可能的”,真实的只能
是巴门尼德所说的“唯一不变的存在”。在芝诺的主要论证中的“飞矢不动”,他认为当我们说
在一定时间内一支箭从某地飞到某地时,实际上是一种错觉。因为只要我们对这一时间和空间作
无限的分割,我们就会发现箭仅仅是此时此刻在此点上,彼时彼刻在彼点上,运动仅仅是这些无
限的“刻”和“点”的总和所造成的一种“假象”。芝诺否定运动的另一个“论证”叫“二分法
”。他说,假定有一个物体从甲地向乙地运办它在到达终点前,必须通过整个距离的一半;同样
,在通过这一半距离之前,又必须通过这个“一半距离”的一半;这样,可以无限分割下去。这
就是说,“运动的物体永远达不到自己的终点”(请大家注意每个命题的重点!!!)。由此,芝
诺作出结论说:可见,运动是不可能的。当然了,大家都知道的,芝诺否定运动的又一个“论证
”叫“阿基里斯迫不上乌龟”(在不同的变种中有时被称为“时钟的分针追不上时针”)。在所有
这些“论证”中,芝诺的基本手法就是将时间和空间所固有的有限和无限、连续性和间断性的辨
证矛盾加以割裂,然后把对立的一个侧面,孤立起来,加以绝对化,用来否定另一个侧面,从而
否定现实世界的运动,借以证明只有不动不变的存在才是唯一其实的。芦笛对芝诺的某些观点作
了过多的不同层次的发挥,虽然在哲学基本命题的“引伸意义”上无可厚非,但是有些引伸当明
显的不是芝诺所能达到的层次时,就显得过于牵强。也很容易失去历史的本来面目。
不过,芝诺的所谓“论证”,却从反面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间断性与不间断性的辩证矛盾。否定
了这种客观上存在着的辩证矛盾必然陷入唯心主义、形而上学。恩格斯在阐明运动的辩证本性时
指出:“运动本身就是矛盾;甚至简单的机械的位移之所以能够实现,也只是因为物体在同一瞬
间既在一个地方又在另一个地方,既在同一个地方又不在同一个地方。这种矛盾的连续产生和同
时解决正好就是运动。”所以芝诺的“证明”恰恰在事实上明显地揭露了运动本身的矛盾,因而
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反面教材,它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了运动的本质,恰恰就在于时间和
空间的间断性与不间断性的统一(引用恩格思的话,不知道会不会把某些人的鼻子给气歪了,不
过如果他说的对,又为什么要排斥他的话呢?),嘿嘿。
需要明确指出的是:智者末流中的有些人,甚至连形式上的逻辑规则也不顾,和我们网上的有些
网友差不多。不过是游戏笔墨,或者更有甚者纯粹是一派“胡搅蛮缠”。只不过这种小小的伎俩
虽然可以让许多对哲学和逻辑学知之甚少的人收不住下巴,但是在那些有真知卓见的人看来,从
来都是十分鄙视的。很早以前的亚里士多德,在他的著作中对这类诡辨之徒,就表示了极大的轻
蔑,把他们称之为“靠一种似是而非的智慧赚钱的人”,并指出他们的学说“是一种貌似哲学(或
逻辑),而并不是哲学(或逻辑)的东西”。
那么亚里士多德所鄙视的这类并非哲学(或逻辑)的东西倒底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上边所说的正是
现代逻辑的一个分支:“自然语言逻辑”或者说是“语用学”的东西。芦笛网友所谈论的许多例
子,确切的说,实际上是属於这个范畴的东西。比如他的“师徒打官司”的例子等等。
自然语言逻辑在有时也有人简化的称为“自然逻辑”(但请不要用“自然逻辑”的表意去理解它)
或者“语言逻辑”。它是研究自然语言(相对於“人工语言”而言)中逻辑问题的科学。被划分为
现代逻辑的一个分支。这门学科发端于二十世纪上半叶。五六十年来,美国的Noam Chomsky 的
“转换生成语法理论”和Richard Montague “普遍语法”的问世,推动了逻辑和语言内在关系
的研究。而中国的逻辑学者在1961年也已经指出需要专门作为一个学科来研究“自然语言”中逻
辑问题的必要性。明确指出语言不仅依赖于逻辑学,也是依赖于语法、语意和语境的“语用学”
。确切点说,这一学科是自然语言在“思考性”、“指谓性”和“交际性”的统一中体现出来的
思维形态及结构的规律。也有人认为是思维形式及其规律在自然语言中的表现,或者有人也认为
是逻辑和语言的关系的一门学科。总之,它是一门和语言学关系极为密切的一门逻辑科学分支。
尽管我们可以在古代“智者”的辩论中,包括亚里士多德在内的许多人都可以比较清晰的辨别哪
些东西“是一种貌似哲学(或逻辑)而并不是哲学(或逻辑)的东西”,但是由於天下喜欢“作这种
雄辩”的无聊人士并不很多而没有引起足够的讨厌,从而我们的祖先并没有急着想要建立一门专
门的学科来清算那些所谓的无聊辩论。但是尽管如此,在亚里士多德时代就已经把这些东西与哲
学(或逻辑学)分开来看。遗憾的是,在今天还有人“只想”“单凭”形式逻辑来论证不得不依赖
语言来思维的“语言思维系统”的相关问题,应该说是很孤陋寡闻的。
列宁曾经指出
);“哲学史,。。。简略地说,就是整个认识的历史”。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
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这个认识过程是随着人类改造世界的斗争(生产斗争、阶级斗争、科
学实验等等)不断发展而日益深化的。而芦笛网友似乎并不十分清楚这一点,因为你经常看到他
用对某位古人的一言片语来作无限的推理,从而把许多现代意义上的认识强加给古人。另外就是
,各门具体科学都只是研究世界某些方面的规律的,而哲学则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及其最普
通、最一班的规律的科学。而芦笛网友也不太注意这种学科间的基本区别,而对某些不同领域的
学者在其有限领域的论证进行盲目的超越领域的联想,致使他的贴子中从概念到层次都存在着不
同程度的混乱,让人感觉到他的帖子除了零乱的叙述和并不合理的联系和引伸外,根本没有抓住
哲学和逻辑学在人类认识历史长河中的脉络。因此,所谓“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体系,是关
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这一点在芦笛的文章中就很难完整地、全面地、系统地体
现出来。
哲学史是研究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及其发展现律的。就这一点说,欧
洲哲学史与中国哲学史是一致的。但是,它们又各有自己的特点和着重点。人类的认识,总是由
特殊到一般,然后又以已经获得的一般的、共同的认识为指导,去研究尚未认识或尚未深入认识
的特殊事物。人类的认识,就是在这种由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的辨证运动中不断深入、
不断前近的。所以我们不能只对某个人物或者某个人物的一个乃至几个观点来代替哲学史的全过
程,更不能忘记某个人和某个观点的历史局限性。尤其不能把古人的某句话和今天的现实在不同
的“认识层次”上作随意的抛弃历史局限性的比较和否定。那样很容易脱离开哲学的范畴而进入
毫无意义的“貌似哲学(或逻辑)而并不是哲学(或逻辑)的”无聊诡辩,成为亚里士多德所指责的
那种“靠一种似是而非的智慧赚钱的人”。只有我们真正从哲学和逻辑学的深度来认真的研究人
类思维过程的哲学史,才能使我们对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辩证法、形而上学等哲学概念和领域
,有比较深入和深刻的了解,从而掌握这种斗争的规律性,自觉地开展反对唯心主义、反对形而
上学的斗争
))
这一篇写得偏长,并且并没有用很强的“直接针对性”的写法,是想让他“重新”上点“辩证唯
物主义”的理论课。同时也想先给芦笛网友一个喘息的机会,让他有个自省的过程,然后使他来
个否定之否定、螺旋式上升,。。。进而使他一步一步的重新回到“辩证唯物主义”“温暖”的
怀抱中来
))
作者:
须弥山主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标题绝对酷毙!
--
志志雄
- (11 Byte) 2004-4-27 周二, 下午3:26
(137 reads)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3.613768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