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中国南海政策的演变与调整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中国南海政策的演变与调整   
不锈钉子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中国南海政策的演变与调整 (743 reads)      时间: 2001-11-06 周二, 下午4:08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中国南海政策的演变与调整









全球进入海洋型经济的时代已是迫在眉睫的趋势,这将促使南海成为列强较劲的疆场。 本文作者从中国南海政策演变与调整的内在与外在因素来审视四个不同时期政策的变化。

究竟那一些内在或外在的因素比较重要,促使中国南海政策的演变与调整?中国南海政策的演变与调整,对东南亚的区域安全和平与稳定又起了什么影响呢?



中国南中国海(简称南海)政策的演变与调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是50和60年代的低调姿态政策。第二和第三个是70和80年代的逐渐关注与积极介入的政策。第四个是90年代苏联瓦解以后的加强巩固的政策。



本文是从中国南海政策演变与调整的内在与外在因素来分析促成以上四个不同时期政策的变化。内在因素主要是中国领导层的转变以及推行不同的政经政策对于南海政策的影响。外在因素则指区域发展与变迁以及国际战略与安全环境的变化而言。究竟那一些内在或外在的因素比较重要,促使中国南海政策的演变与调整?中国南海政策的演变与调整,对东南亚区域安全和平与稳定有何重要的影响?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就可以了解中国为什么要采取某些南海政策的调整。



毛泽东军事重点不在海军



从内部来说,中国是个人治的国家。因此,中国对南海的政策,实际上等于毛泽东个人对南海的观点与看法。50年代,毛主要政策是放在内部,他在1949年上台后,主要任务是要巩固中共政权,铲除由蒋介石政权所遗留下来的封建制度。毛要建立新的社会主义经济与一党独大的中共领导政府。1966年,毛鼓吹文化大革命,阶级斗争,因此,南海对毛来说不是很重要。毛忽视南海的其中一个因素是毛是农民出身,毛的政权是靠农民起家的。由于毛的出身与起家的背景跟海洋没有什么关系,因此,毛对海军的发展并不重视。毛所谓的“枪杆出政权”是以陆军为主的人民解放军。在60年代,由于毛支持越南反美帝国主义的越南战争,中国与越南在南海主权的纠纷,便被毛搁置在一边,直到70年代才开始出现中越领土与领海主权纠纷与军事冲突的问题。



毛对于鼓吹共产革命比较有兴趣,因此,他的重点是武装陆军而不是海军。



从外在因素来看,毛的重点是放在东北亚的安全与战略利益。例如1950年毛决定介入韩战,用解放军支持北朝鲜解放南韩。在60年代,毛积极支持胡志明的共产政权对抗美国。因此,毛的外交重点是放在东北亚与印支半岛上而忽略了南海的重要性。南海主权纠纷与国家利益问题在毛的眼光中是次要的。在五六十年代,毛的最重要外交政策是反美。一直到毛在1976年去世为止,毛的重点是反苏联为主。在反美与反苏的前提下,毛忽视了南海的利益,因此,采取了低调姿态的南海政策。



1976年,毛去世后,邓小平成为中国最高领导人。邓的上台标志着内部政策的大转变,在外交上也起了重大的变化。作为一位务实的政治家,两人的最大不同点是邓主张经济挂帅,实行四个现代化,包括军队现代化(海军在内)的政策。在外交方面,邓放弃以革命、阶级斗争的思想意识,着重于发展与和平为主的外交政策,不支持东南亚共产叛乱的活动,积极地推动睦邻和平,与周边邻国三好(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的外交政策。



在邓的领导下,中国主要的重点在于推动四个现代化计划。因此,中国要促进南海和平,以利其国内进行计划,尤其是在经济方面的发展。



中国改变低调姿态



然而,由于以下几个新因素的发生,使中国的南海政策从毛50年代及60年代的低调姿态改变为70年代逐渐关注。



第一、1971年,菲律宾总统马可斯宣布南沙群岛的一部分岛礁成为巴拉望岛(Palawan)的主权范围内。在巴拉望岛以外的200海里之内,属于菲国的专属经济区(Exclusive Economic Zone)。第二、1973年9月,南越宣布把西沙并入成为越南的版图,震惊了中国领导人。



第三、造成中国逐渐关切的原因是保护南海丰富的资源。据说海洋每年可为人类提供海盐5000多万吨,海产品7000多万吨,石油30亿吨,天然气3000亿方,海洋可养活300亿人(金鑫著,《中国问题报告》,第173页)。据说在南沙群岛南端靠近马来西亚的海域附近,盛产金枪鱼(tuna),每年可捕获价值5000万美元的渔产。



第四、1973年石油价格猛涨,尤其是南海周边的国家,如越南、文莱、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在南海海域中发现石油与天然气。显然的,夺取南海资源与国家经济发展,国家实力以及声望息息相关。从中国观点而言,为了保护南海的资源,减少周边邻国加紧掠夺南海的资源,北京必需放弃采取过去低调姿态的南海政策。



第五、中国要保护其漫长1万8000公里的海岸线。中国的国际贸易大部分像日本一样,需要通过南海航道来维持其经济发展。



最后,东南亚区域战略与安全环境的改变使中国不得不关心南海的新格局。1975年越共、寮共、柬共在印支三邦战胜后,美国退出了印支半岛,接下来是苏联势力介入越南(如利用美国遗留下来的金兰湾基地),以及1978年苏越成立了军事联盟,促使中国更关注南海的地缘战略价值。中国把“美虎”赶走后,却被越南引入“苏狼”,对中国南部的安全构成一个重大威胁。因此,北京需要调整其南海的战略思想与政策,转变为逐渐关注的政策。



到了80年代,中国南海政策进入一个积极介入的战略调整。这个战略的调整是可以从以下几个发展看出来:



第一、1985年,邓小平提出对国际战略环境的理论。邓认为中国无须面对与超强美国或苏俄爆发战争的危险。中国希望积极地介入南海,通过双边外交策略与有关主权纠纷的当事国和平解决争端。1986年3月,中国在联合国委托下,在南沙建立了两个气候观察站,使北京一个合法的机会在南沙寻找一个立足点。1987年,北京宣布把南沙列为海南岛直接管辖内,南沙就成为海南岛的海军基地的一部分。中国决定在西沙建立一个2万6000尺的小型机场以及派解放军驻该岛,以作为辅助南沙的战略用途。中国积极介入南中国海的政策,也可以从中共总书记胡耀帮在1985年第一次以中国最高领导人身分访问西沙群岛看出。1988年3月,中越海军在赤爪礁附近发生一场短暂的冲突,后来中国海军把越南海军赶出赤爪礁。中国决定占领7个岛礁。但是,越南却在南沙占领了27个岛礁,菲律宾9个,马来西亚3个,台湾一个(太平岛)。中国积极地介入南沙是要传达一个讯息,即中国的容忍程度已达到极限。因此,对于任何国家“侵犯”中国南海的领土,北京绝不能坐视不管。中国已经清楚表明南沙群岛是中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在南沙主权纠纷的铆劲,争夺战是在1988年开始。



第四、90年代后冷战时期的加强巩固政策



苏联大帝国在1991年瓦解后,俄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逐渐往下滑。此外,美国决定在1992年关闭菲律宾军事基地,造成南海安全一时真空。在这有利的战略与安全的条件下,中国决定加强巩固在南海的安全与战略利益。



为了应付邻国瓜分南沙的资源与敌对国主权的挑战,北京决定捍卫广大的领海疆域与丰富的资源,于是在1992年2月宣布领海及毗邻区法,第二条文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主权及于中国大陆及沿海岛屿,包括台湾,以及涵盖钓鱼台群岛、澎湖群岛、东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在内的岛屿以及其他属于中国的岛屿”



这条文是很重要的,因为它使中国对南沙主权的争取合法化。除了用法律强化中国对南沙主权的角逐,1995年2月,菲律宾当局发现中国已经在离开巴拉望岛西部135海里的美济礁建立了四座建筑物。据北京官方解释,该建筑物是为了中国渔民在南海捕鱼避风所设的。然而,当时的菲律宾总统拉莫斯则认为美济礁的建筑物是有军事用意与价值。1998年10月,中国决定扩大美济礁的建筑物,把它建成一座三层楼由混凝土建成的像军事保垒。



中国扩建美济礁后,标志了中国对南海政治、经济、安全与战略利益观念的重大转变。中国是否意图以蚕食的策略逐步向南海推进,最后使南海成为中国的内海?西方反华以及亚细安一些反华学者有这样的看法,认为中国南海的策略是在切意大利馅饼,一块一块的慢慢吃下去。这些学者的看法是否真确,就有商榷的必要。事实说明,中国到目前为止,在南沙整个海域200多个岛礁只占领了8个岛礁,以加强巩固南沙群岛的控制权。对中国而言,由于过去的积弱,内部动乱,以及列强与周边国家环伺,逐步蚕食中国的领土,掠夺南海的资源。例如1975年,越南在印支半岛战胜后,开始占领南沙群岛,中国对越南这种“忘恩负义”的行为十分憎恨。此外,中国认为印尼与马来西亚在1969年所签定划分两国大陆礁层的协定,印尼并吞了南沙群岛的领土达5万平方公里。此外,中国估计附近临海的周边国家如越南、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文莱非法开采中国南海的石油与天然气,损失达千万亿美元。



结论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对南海政策的演变与调整,自1949年以来至今,经过四个不同的时期。第一是在毛泽东领导下的50年代以及60年代的低调姿态政策。70年代,毛去世后,中国的南海策略转变为逐渐关注的政策。80年代,中国的南海政策又开始调整进入积极介入的时期。最后到了江泽民90年代,中国占领的8个岛礁排在越南(27个)菲律宾(9个)之后。



中国控制美济礁的因素



在美济礁与巴拉望岛之间的海道有135海里是南北向重要航道之一。每天有不少的大油船要经过这个海道,例如日本的70%的原油进口运输要经过南海水域,对台湾而言,这条水道颇为重要。因此,对中国而言,控制南海的水道具有重大的战略价值。



此外,人口居世界首位的中国,在2040年后,总人口将增加到16亿。为满足民生的需求,战略物质,海洋矿藏与渔业资源对中国十分重要。中国现代化需要这些宝贵的南海资广,除了克服增长的人口压力之外,并强化军事与经济力量,因此,中国有必要控制南海的航道,以免运输被敌国中断。21世纪初,海洋型经济的时代已是迫在眉睫的趋势,这将促使南海成为列强(尤其是美国、日本、未来的印度)角逐的利益场所。由于以上的因素,南海逐渐对中国未来发展有显著的重要性。因此,中国对南海又得重新调整其政策,从积极介入的政策转变为加强巩固,控制,逐步扩大其所占领的岛礁,以迎接未来海洋经济体的新挑战。



由于中国未来10年内每年平均7%的成长率,不断地购买新型武器,因此,在未来10年到20年内,中国对南海和平与战争的政策将扮演主要的角色。在很大的程度上,南海的战略、安全、和平与稳定将要看中国的意图与策略而定。看来,中国对东亚安全考虑,主要还是以台湾、朝鲜半岛,以及如何维持稳定的中美外交关系为主。中国对南海政策的考虑还是次要的。只要周边的邻国不与中国对抗,诚如李鹏在新加坡1990年官方访问时所提出的“搁置主权,共同开发”的主张,北京愿意以和平共存的原则与南沙主权纠纷的国家保持良好的外交关系。



我们从以上四个不同时期的中国南海政策的演变与调整来看,内在与外在的因素都影响这四个时期政策的转变与调整。从内部来说,中国最高领导人的换班从毛泽东的第一代的领导(1949-1976),邓小平第二代的领导(1977-1989)到江泽民第三代的领导,在某种程度上都影响中国对南海政策的选择与决定。我认为最重要的因素促成中国对南海政策的调整是外在的因素。中国南海政策的发展过程与调整,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邻国的政策、区域与国际环境的变化所致。因此,我们可以说,中国南海政策的调整是被动的,是受到外来的刺激、挑战以采取一些政策的调整以保护中国在南海的基本利益。因此,从这种角度上来看,很难使人相信中国在21世纪将会演变成为海上霸主。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727457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