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需要怎样的政党政治模式——大选举团的存废问题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需要怎样的政党政治模式——大选举团的存废问题   
丁林旧作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需要怎样的政党政治模式——大选举团的存废问题 (363 reads)      时间: 2002-2-01 周五, 下午8:52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需要怎样的政党政治模式——大选举团的存废问题



丁林



这次美国大选出现百年不遇的艰难,把总统选举制度中,大选举团的合理性问题提到了桌面上。刚刚一举当选纽约州联邦参议员的克林顿夫人喜莱莉表示,她走马上任以后就要提出废除大选举团制度的提案。就象当年刚当上第一夫人就担纲改革医疗制度一样,这次当上参议员就雄心勃勃地要趁风修宪。



美国人民在这次大选以后,会不会修宪废除大选举团制度,他们和他们在参众两院的代表们自然会有一番思考,几多辩论。咱们尽可以等着看戏,不必多加猜测。对咱们来说,有点意思的,倒是看看当年立国者为什么要采用大选举团的做法,这一做法两百多年来起了什么作用。



两百多年前建国的时候,大选举团制度其实就是一种间接民主的选举制度,就是让民众选代表,由代表来选总统。尽管有源远流长的西方民主传统,在美国立国的时候,在这样幅员辽阔的大国家里实行这种做法,还是开天辟地的创举。如今,代议制的共和国里,实行这种方法的比比皆是,民众直接选举行政首长也已经是司空见惯。那么,美国的大选举团有些什么特点呢?



第一,美国人特别重视分权和制衡的原则。所以,大选举团虽然在人数上和参众两院人数之和一样,在组成上却要求和参众议员们截然分开。在选举的过程中,选举总统的这一路事务,只要最终不形成僵局,原则上就和立法的参众议员没有关系。他们只能在旁边看,却不能插手管。今年的选举中出现争端,联邦议会和白宫都一声不吭,就是这个原因。



第二,大选举团的方案,和当年制宪会议上大多数方案一样,是考虑各州主权为原则的。当年参议院和众议院的设立方案,就是为了兼顾大州和小州的利益平衡,在美国史上被称之为“伟大的妥协”。这个“伟大的妥协”就是大州和小州之间的妥协。大选举团的人数等于各州参众议员人数之和(华盛顿特区另外视作一个小州),可以说是“伟大的妥协”的副产品。而美国大小州之间人口、经济、文化甚至价值观之间的差距,至今没有完全弥平。



第三,在当年制宪会议设计大选举团方案的时候,美国还没有政党政治的经验,那个时候还没有参与政治博弈的政党。三权分立与制衡,联邦和州之间的关系,总统的产生,司法独立和法官的产生,诸如此类的宪政民主规则,都是在对现代政党政治几乎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作出的规定。这些如今为人们所熟悉,为全世界所称颂的民主游戏规则,几乎成了现代民主运动场的标准规范。而这个运动场上的运动队,政党,那个时候还没有诞生呢。



制宪会议以后仅仅十几年,政党就产生了。各队运动员顺利上场,因为制宪会议已经准备好了宪政民主的运动场。我们在两百多年后来看,不是这个运动场不合现代政党政治博弈所需的细枝末节而让我们失望,而是美国立国者的远见卓识、政治智慧和高尚人格让我们彻底佩服。美国人非常小心翼翼地护着这份祖先留下的政治遗产,宁可留着缺陷小修小改,也不乌托邦地大拆大卸。这种政治保守主义是美国的传统,是美国之所以稳定,之所以如今这样富裕强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美国总统选举的大选举团制度,经过两百多年的演变,有一个非常不同于别的选举制度的地方。一般的间接选举制度,民众选出代表,就把选举总统的权力全部转移给了这些代表,任凭这些代表根据自己的观点来投票选总统。也就是说,一般的间接选举,民众是真正的只选代表,让这些代表作为精英作出进一步的思考,来代替民众决策。而如今美国总统大选的时候,民众实际上是在对总统投票,实质上已经是一种直接选举了。但是在制度和程序上,它是不完全的直接选举制度,它还保留了大选举团这样的间接选举的精英机制。大选举团在程序上还有按照个人意愿投票的权利,即有所谓“背信的选举人”。当大选举团投票结果出现僵局的时候,选举过程不再回到民众手里,而是由立法的联邦议院接手挑选正副总统。所以说,美国的总统选举,对民众来说,本质上已经是一种“直接”选举。而对于美国政治制度和精英集团来说,它还是一种“间接”选举制度。这是美国总统大选制度的内在矛盾。毛病就出在这个地方。



大选举团制度保留到了今天,包括政党组织竞选以后,伴随着大选举团制度的所谓“嬴者通吃”的“弊端”。



今天遭人诟病的“嬴者通吃”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弊端?那就是,它有可能造成民众选票和选举人选票的倒置。民众选票的多数,在选举团里的代表可能不是多数,从而选举团选出来的总统可能不是民众多数要选的总统。这种情况最后一次发生在1888年,如今眼看着要发生在2000年。



一百多年来,美国人和这个“嬴者通吃”和平共处,因为嬴者通吃造成倒置的机会是很小的。现在民众投票的时候,在选票上就是直接选择总统,所以民众选票和选举人的比例之间有很强的相关关系,但又不是完全相等的比例关系。倒置现象只有在选票十分接近,接近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才会发生。理论上说,任何间接选举方案,当民众票数转换成代表票数的时候,都有一个四舍五入、去小存大的数学转换在内。有限的代表人数不可能有小数点后面的分割,所以代表票数比例不可能完全等同于民众票数比例。那么,当民众选票接近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比如今年这样在有些地方两党得票差额小于正常操作误差的时候,理论上都有可能发生民众选票和代表选票比例不一致甚而倒置的事情。只不过在一般的间接选举制度下,民众投票以后就放弃了选择总统的权力,也不去追究代表是否肯定选了自己拥护的总统。选举总统的权利彻底转移给了代表,所以即使民众意愿和代表表决结果不符合甚至倒置,也表现不出危机。而美国大选的“直接”选举实质和“间接”选举形式之间的内在矛盾,就会在发生倒置的时候,给人以“民主被背叛”的感觉。



所以,如果说,由于以政党为角色组织竞选而形成的“嬴者通吃”规则有扭曲民意的深刻缺陷,那么也可以说,如今人们对大选举团制度的指责,认为大选举团制度得出了反民主的结果,实际上是指错了对象。其实这不是大选举团方案特有的问题,而是任何间接选举都具有的问题。而我们应该理解,间接选举制度是有其重要的存在理由的。



作为一种制度遗产,大选举团整合了民众的政治分野,是一百多年来美国两党政治模式的基础条件。根据宪法和宪政民主的精神,美国有组织政党的充分自由。这种组织政党和允许小党成长的空间,太小了会窒息政治竞争,沦为强党政治,太大了则耗费社会资源,造成政治动荡。大选举团制度事实上促进和维护了美国的两党政治模式,阻遏了小党的轻易出现,防止了政党内部的裂变,从而维护了政治运动场上的平稳。两百年来美国行政权力的稳定交接,大选举团制度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如果取消大选举团制度,使得民众对总统的选择不再经过选举人的转换作用,这样就免除了倒置的危险。但是这样的结果,对美国政治产生的有利影响并不会很大。要知道,从1888年到现在,一百多年没有出现倒置事件。影响可能会很大的是,一旦取消大选举团,采用直接普选总统,或者用比例代表制间接选举总统,那么,一个可能出现的现象就是,两党政治模式被打破,小党会雨后春笋般地出现。现在,美国人民和朝野各界为多党政治模式作好准备了吗?现在是从两党政治模式转变为多党政治模式的时候吗?美国人民是不是已经不能容忍两党政治模式而愿意转换到多党模式了?这是真正要问的问题。



本文不拟深入讨论两党制或多党制孰优孰劣的问题。



两党制实际上是一种精英制定方案,民众有限选择的民主运作过程。这种过程中,底层民众的参与程度是比较低的,民众手里的选票只有有限的选择权,就象你进了麦当劳,只有两种套餐可供享用,非此即彼,要么就得饿肚子。对于底层民众来说,不少人有这样的体会:两党各自提供的从税收改革、福利改革、医疗制度、教育改革、外交政策、堕胎问题、枪枝管理、到大政府小政府、宗教自由甚至烧国旗等理念和价值观问题的一套政策,这样的套餐,其实都不正好完全符合自己的要求。可是为了不饿肚子,只好根据相对偏好,选其中还看得上的一套,私下悄悄地丢掉一点自己不吃的东西。比如我们的朋友,天主教修士弗兰西斯,他投民主党的票,但是反对堕胎合法化的民主党政策。民众对这样的套餐的制定过程,很难有参与的机会,因为它是将大量人的大量不同口味经过整合而成的,虽然照顾多数但却众口难调。



美国维持了两百年的两党政治模式,使得民众参与政治决策的水平始终不很高,特别是和近百年西欧民主国家相比,美国民众的民主参与程度显然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这种长久的两党政治,有将底层民众驱离政治舞台的趋势,在底层民众中弥漫政治厌倦症。这种厌倦症和美国文化中对政府的根深蒂固的怀疑相结合,使得民众和精英之间隔阂日深,缺乏持久的互动张力。特别是在年轻人中间,政治过程的形象苍白化,肮脏化。年轻选民的投票率低且继续下降,这种趋势会对美国政治的长远前途产生怎样的影响?这是很多人忧虑的,却由于两党模式的存在而对此无可奈何。



这时候,如果转换到多党政治模式,如果小党能够顺利出现,如果小党出现的门槛比较低,容易成长,那么民众个人的参与程度会有所提高。口味比较一致的人就凑在一起制定自己的套餐,成立一个小党。年轻人将有更浓的兴趣,更大的可能,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来参与政治舞台上的博弈。民主化程度无疑将提高。以底层民众中一员的眼光来看,两党制的强党模式离我远,而多党制的小党模式离我近。两党制我几乎没什么事可做,多党制我或许还有戏可唱。



所以说,多党政治显然比两党政治更“民主”,民众和精英之间的关系更平等,因为多党更个性化,民众参与的可能性更大。小党使得底层民众有机会向精英渗透,防止了政党政治的无节制的精英化趋势。



可是,如果要选举总统,多党制的一个不可避免的现象是选票的分散。套餐的数量倒是多了,民众的选择也分散了。民众中原有的差别和分歧将明朗化,制度化。国家将变得更分散。这对于一个本来就多元分散的联邦制国家,不能不说是一种风险。具体表现之一就是,众望所归的总统在哪儿?当年制宪会议关起门来几十天,有一多半的精力就是争论怎样产生这个为众人拥护的总统。



议会制的国家采用比例代表的办法先选出议会,然后在议会里展开政党活动,让多数党或达到多数的政党联盟推出行政长官。这是一个好办法,但是它远离美国人的分权传统,不可能为美国人所喜欢。



那么,只好采用两次选举这种复式选举办法。几乎可以预料,在美国这样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发展不均,文化多元,而且特别活跃的国家,一旦降低了小党成长的门槛,小党将纷纷出现,选票会十分分散。二次选举就难以避免。在第一次选举后,再搞一次选举,在第一次得票最多的两人之间作出再一次选择,迫使民众在这两人之间作出非此即彼的选择,迫使选票集中。



先不说二次选举的人力物力代价。我们会发现,这一次,出现在我们面前的,依然是两个套餐。民众依然必须在两个套餐之间作出非此即彼的选择,大部分民众依然没有参与这两个套餐的制定过程!



这时候,你就能理解,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参与制定自己的方案,每一个人都投自己的票就一定是更理想的“民主”形态。多党制或许更民主,更合民心理想,但并不一定如此。民主决策过程是一种竞争。竞争就讲利益比较,讲趋优避劣,讲博弈决策,讲理念的整合。不论是多党多套方案,还是两党两套方案,如果你预测最后结果是在两者之间非此即彼,那么你就存在一个是坚持只投自己小党的票,还是帮助两大党中对自己较有利的某党上台的问题,也就是饿肚子还是接受一个相对较好的套餐的问题。



对于众多小党来说,不仅有一个目标问题,还有策略问题。在92年和96年选举中,美国共产党主席号召共产党员们投民主党克林顿的票,因为民主、共和两党相比,民主党更可接受一点。这次绿党的奈德在弗罗里达得到百分之二的选票,自然不足以在大选举团里出现。但是他拉走的这百分之二的选民,原来是高尔的左翼选民。如果他因此而帮助小布什上了台,小布什的政见和他的政见差距更远,对绿党更不利。可是,在这样的博弈中,绿党党员是应该坚持投本党的票,争取得到5%选票从而获得联邦资助的资格,来年再接再厉发展壮大;还是两害相较取其轻,投民主党的票,让民主党上台,结果民主党的诉求覆盖了本党的民众,本党在民主党强大势力下渐渐窒息;或者反其道而行之,投共和党的票,从而让共和党政策的弊病暴露,从而凸现本党的优点,以有利于提高本党的声音,为本党争取民心?



在多党政治模式复杂的策略考量之下,人们该怎样投票,怎样投票是准确地表达了自己的政治诉求,多元的诉求该怎样整合?作为投票的个人,怎样来“阅读”其他人投票的表达,怎样辨别他人投票的依据是本人的理念,还是本党的策略,还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计谋?这些问题都会出现。显然,多党政治模式下,政治参与的复杂性也会极大地提高,而美国的民众和精英开天辟地还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呢,他们在政治素质和文化习惯上有所准备了吗?



大选举团制度是美国人从前辈那儿继承来的制度遗产,它实际上避开了现代多党政治的多少弯路!现在,回头去看大选举团制度,谁都不会忽略其中十分聪明十分智慧的部分,你会愈加佩服美国立国者们的智慧和卓识。今天,面对两党政治模式的疲乏,多党模式呼声的出现,美国人民怎样运用和发挥他们前辈的智慧卓识,将怎样改革,将何去何从,我们就拭目以待吧。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592084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