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双重国籍人财两得 , 新加坡要学英美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双重国籍人财两得 , 新加坡要学英美
ginza
[
博客
]
[
个人文集
]
游客
标题:
双重国籍人财两得 , 新加坡要学英美
(563 reads)
时间:
2003-12-15 周一, 下午10:44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http://www.zaobao.com/special/china/general/letter011203b.html
(2003-12-01)
联合早报网论坛
为什么要重造新加坡?
新加坡已经是一个世界闻名的花园城市,为什么还需要重造呢?!吴总理在一次对外访谈中就对这个问题,做了如下的解释:
“新加坡旧制度,已经发挥了它的作用,只是政府领导人经常在往前看。未来的新加坡该怎么样发展,应该由青年一代来决定。因为他们对自己及新加坡未来抱者跟上一代不同的期望。”
所以政府便公开要人民参与讨论重造新加坡的意见,以便“集思广益”,使未来的新加坡能够发展得更好,更能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近年来,在政府领导下,专家们已经提出了很多重造新加坡的好点子。可惜,到目前为止,新加坡的发展情况,似乎仍然是事与愿违。工商业成本太高,失业率有增无减!中小企业,借贷无门!普通百姓,入不敷出!政府与民间的财富,越来越悬殊!形成“国富民穷”的局面,以致贫苦人家怨声载道!
主要原因,可能如吴总理所说:“在建造的过程中,有一些石头在翻动之后,又被放回原处”,以致经济迟迟未能复苏!
因此,如果我国政府仍有意寻求重造新加坡的良方,使重造新加坡的目的,能够获得开花结果。下列一些经常见报的建议,也许值得有关当局加以关注:
(一) 国家和人民都富有
钱虽然不是万能,但没有钱就万万不能!国家和人民都一样。因此,要塑造一个更富强的新加坡,要让新加坡人可以过着更美好的生活,首先就必须让人民和政府都同样富有。因此,改善“国富民穷”的遍差,应该是重造新加坡主要目标之一。
建国30多年以来,贤明的政府,已经累积了几千亿元的资产。各强大的政联公司,都拥有非常雄厚的资本。而民间企业家的资金,则仍然非常薄弱。有生意可做时,却往往因为钱不够用而坐失良机!三分之二的国人,年收入不足一万元(据报载),难以应付昂贵的生活费!银行大合并后,资本雄厚了,竞争力也加强了。但由於减少竞争的压力,对客户的放款,不松反紧!尤其对小企业者,更难得其门而入。小市民小量存款,也不再为大银行所欢迎!存款利息也非常低微!贫穷人家,急需钱用时,只好光顾当铺或向大耳窿求借高利贷!民间资金如此短缺,借贷又困难。如何能够使人民和国家同样富有呢?!要达到这个目的,政府应该为人民提供一个比较容易融资的商业环境。办法是:
效仿美国的银行政策:让大小银行并存,为人民提供更多元化的银行服务,有竞争才有进步。政府既然无权指示各大银行,应该如何经营业务,那么就利用小资本银行的存在,为低收入阶层,提供更方便的财务支援,间接也可迫使大银行能为本地中小企业提供更宽松的融资条件。
新加坡是一个好政府,因为能够取于民用于民。但如果能够将部分在国内外赚得的盈利转用於民,那将是一个更好的政府。总理,部长工资再高,人民亦绝对不会有怨言。因此,新的新加坡财政政策,应该酌量逐步减少人民的负担。由目前的90%减为60%或更少,差额由政府投资公司和政联公司用部分所得的盈利分担之。能够让人民每年少纳100亿的税务和费用,民间将有比较充裕的资金,可以发展大小事业。对降低营业成本和提供人民就业机会,都有正面的帮助。
美国西部政府,为了协助向银行借不到资金发展事业的小商家,设有“小额生意部门 (Small Business Department) ”为他们提供需要的资本。我国政府投资公司,拥有大量的资本,在外国到处投资。“肥水不要全部流向外人田”,也许可以拨出二三百亿元,设立“中小企业投资基金”。在有安全保障和有固定利润回收的原则之下,化整为零,以借贷或参股方式,协助我国中小企业改善资金短缺及筹借困难的问题。让民间为政府分担赚钱的责任,何乐而不为呢?!
在美国的公司,如果能够将其应该缴纳的税款,用於再投资,则皆可获得延迟缴纳。因此,政府也可以准许所有公司和个人申请延迟应该缴纳的所得税和产业税一至二年,但必须缴纳不超过7%的年利息给政府。借网给人民捕鱼,比送新加坡股票更能衍生经济效益。上述几点建议,如果能够获得实行,政府不但不必动用分毫储备金,便可以达到协助本地中小企业解决资本短缺的问题。人民如果有足够的钱可以生钱,渐渐地,就可以和政府同样富有了。 (二) 居者拥有永久地契国人的另一个期望,相信是:能够将新加坡所有99年租约的组屋和私人住宅,一律划一为永久地契。这不但可以满足广大国人的意愿,政府还可以省下组屋翻新補贴费,而且可以获得一笔非常巨大的地契变换费。每年的产业税也将可以由於该产业的增值,而可以增收产业税。因为所有99年租约的产业变为永久地契之后,将会升值10%至20%以上。
组屋变永久契约后,业主将可以传及子孙,自然会出钱去将屋子翻新及美化。何况法律已有明文规定,任何种类的房地产,当政府需要将其改为公共用途时,政府有绝对的权力可以向业主征购应用,不管是永久地契或有期限租约,都不能拒绝政府的征购。因此,让人民在名义上拥有永久居住权的房屋,是没有什么可以担心的。人民一定永远不会忘记,他们所居住的永久地契房屋,是政府的良好住屋政策所赐予的。另一方面,人民也将可以利用其产业的增值,作为谋生额外资本或补助解决负资产问题。
(三) 双重国籍人财两得
要增强新新加坡的经济竞争优势,要为新的新加坡带来额外的活力,要减轻我国人民的税务负担和减低生活费用,新加坡应该拥有600至800万以上的人口,才能达到一定程度的治国经济效益。例如,每年300多亿元的国家预算,如果能够由多一倍的人口分担,人民的税捐便可以减轻很多。公共交通设施,如地铁等能充分利用,收费便能相应减低。
因此,大量快速增加我国人口是当务之急。要达到这个目的,我国应该提供比欧美等西方国家更具吸引力的移民政策。除了向他们看齐,准许双重国籍之外,可以实行下列人财两得的良策:有相当资产或受过高等教育水准的人,不必在新加坡投资也不必在新加坡居留,只要一次过捐10万美元,给新加坡政府作为发展“海外新加坡城”的基金,并同意10年内每年缴纳1,000美元人头税,给新加坡政府作为管理费用,便可以马上获得一本“新加坡海外荣誉公民”的国际护照,但没有选举权和被选权。
如果10年内有50-100万人申请加入为“新加坡海外荣誉公民”,政府不但可以获得 500至1000亿美元的额外收入,也可轻而易举地拥有很多富有的海外新加坡人。真是人财两得的良策。
(四) 新新加坡“亚洲瑞士”
我国领导人曾经强调新加坡应该向瑞士学习,这是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治国理念。
瑞士最成功最难能可贵的政策,是能够在国际纷争中,永远保持着中立的立场。中立国给人的直觉是一个“和平与安全”的地方,因此,使瑞士每年能吸引许多游客和赢得国际会议,从而获无穷尽的经济利益。
新新加坡应该想方设法仿效瑞士,争取国际的支持和承认,把新加坡标立为亚洲的“中立国”。承诺不介入任何国际纠纷,以免顺得哥情失嫂意!
能够把新加坡实行为名符其实的中立国,肯定会增加人们对我国的安全感,更多的游客和外国投资商自然会接踵而来。新加坡人和国际游客,也不必再为进出樟宜国际机场而每人多纳18元的所谓“战争保险税”(War Risk Tax)真令人啼笑皆非!
瑞士偏重发展服务业和生产高增值产品的政策,也值得我们加以借镜。他们卖出产品的价格,往往比所买的原料成本高近10倍,所以才有能力支付比我们高近三倍的工资。
新加坡和瑞士同样是世界大都市,同样有舒适的生活环境,但新加坡人尤其是工人的平均收入只有瑞士人的三分之一。有关当局,如果要广大的新加坡人能够过着更好的生活,应该设法使我国工人的收入有所增加才对。目前所采取的裁员减薪政策,是背道而驰。新新加坡政策,应该对此加以检讨。
(五) 精通母语兼通英语
在汽车里无意听到958电台公众留言,一段谈话,大意如下:“我是受华文教育的人,但家里的孩子都讲英语。问他们为什么不讲华语?他们说‘学校里的印度英文老师说华语不重要,英语才重要’”。
不知道有关当局听了这段谈话有何感想?多年来,我国政府不断提醒华族国人应该学好母语,但如果新新加坡的教育工作,是由和这位印度老师有同样思维的人来领导,那华族学生要学好母语难也!未来新加坡华族学生的品牌可能是“不东不西”?!
新新加坡的教育制度,应该坚持“精通母语兼通英语”。包括华,马,印三个族群,才能符合未来国际形势的需求。
日本人有几个能够讲标准的英语?但他们仍是世界经济强国。不能良好运用我族语文的人才会被人耻笑呢!
(六) 香港能新加坡也能
根据报导,我国目前两家电视台都有亏本的问题,有关当局认为是由於我国人口不多,市场不大所致。
其实,自从卫星普遍发展后,电视台市场几乎是没有国界之分了。英语CNN电视台独霸世界新闻市场,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香港凤凰电视台,以华语为主,能够在粤语城市脱颍而出,跨越“无线”及“亚洲”先入为主的优势,占有了世界大部分华人的市场,这与管理层的强弱绝对有关系。
新加坡已是一个非常发达的国家,人民生活水准也已经大大提高了,电视业务照理也应该能够和其他先进国家一样高的水平才对。
可惜,这两家电视台的华语节目,似乎只偏重在制作连续剧及胡闹剧的发展,在综合节目方面,仍比香港,台湾及中国一些大城市的节目水准大为逊色。很多到香港台湾和中国旅游回来的观众,都有这样的感觉,大家都希望新加坡的电视业能够发展得更好。
在新加坡这行业有经验的人不少,有关当局也许应该拆除保护主义的障碍,鼓励国内外业者,加紧投资发展这方面的事业。给他们以免税的新兴工业地位,让私人企业加入竞争,便可以证明:香港能新加坡也能。
刘松涛
《联合早报》论坛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1.719886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