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地球方圆论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地球方圆论   
芦笛旧作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地球方圆论 (953 reads)      时间: 2002-1-28 周一, 下午9:13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地球方圆论



芦笛





当年在乡下,曾竭力想让老乡明白:咱们脚下这平平的大地,其实乃是一个圆球。可无

论我怎样舌灿金莲也没能说服对方。不管我打什么比方,对方总是要轻蔑地摇头,问道

:“球那边的人怎么不会掉下去?”



  如今在网上跟格格争论,不能不让我想起这段往事。在西方,我从来不必说服谁谁

这地球乃是圆的,正如从来也没谁认为某个学科是“万王之王”一样。在这儿的学校

里,如果你某科成绩不好,老师和同学只会说:“他的天赋不在这方面。”绝对不会有

谁就此认为你是白痴。这儿没有什么“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一说。哪怕是小

学教师也不会幼稚到相信“理优文劣”的昏话,更不用说是拿了博士学位的所谓“高

知”了。



  我真不明白格格如此认真地坚持“理优文劣”论,是要证明什么:是要证明你本人

智力非凡,起码超过了全世界学文的人,还是要证明“大学还是要办的,我这里主要指

的是理工科大学”(毛泽东语),至于文科则可以统统取消?或许,你是怨恨自己选了

一个吃力不讨好的行当,向读者精确详细地介绍自己吃过的一切苦头,让他们也分享分

享你的酸味儿?



  我相信格格不会那么低下无聊,还是只能假设她确实缺乏类似“地球方圆”一类的

常识,所以这里再来冒充一回幼稚园的阿姨。



  依我的理解,人类的智力大概可分三个范畴: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在我看

来,这三种能力似乎是由低到高排列的。在人工智能的研究中,要让机器有记忆力毫不

为难,然而要让它有点原始的理解力就要用去很大的内存,要让它有想象力就根本不可

能了(至少在目前阶段是如此)。而人类的思维可粗分为抽象与形象两类,要进行无论

哪一种思维活动都需要这三种能力。这两类思维根本就无从比较,说不上谁优谁劣。爱

因斯坦能想象出“时间是相对的”“在高速运动系统中发生‘钟慢’‘尺缩’现象”这

些名堂来,其抽象思维的想象力固然空前,然而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再现俄法战

争的浩大场面,其形象思维的想象力又岂同凡响?格格天份非凡,不知是否也能想象出

巴尔扎克的《贝姨》、《高老头》、《搅水女人》、《邦斯舅舅》中那些使人如痴如醉

的人物和情节来?



  前段时间看了部电视科普片,说的是人的大脑的奥秘。据说,一个人是擅长抽象思

维还是形象思维,取决于他(她)在子宫中时母体血中的雌雄激素比例。如果母血中雌

激素水平高,则孩子有关的大脑部份(忘了哪一部份,好像是右半球)得到充分发育,

出生后便擅长形象思维,反过来就擅长于抽象思维。由於一般怀女孩时母血中雌激素

多,男孩雄激素多,所以女人一般擅长于形象思维,男人擅长于抽象思维,云云。



  当时看了那部片子,觉得颇有些牵强。我们家无论男女,都是“内外双修”,理和

文都还过得去。每个孩子出生前的母血雌雄激素比例停匀的概率较小,所以看来还是由

遗传因素决定的可能性大些。不过许多人的智力取向倒确实是存在的。托尔斯泰那样的

文科天才,学起数学来却非常吃力。当年上高中学立体几何(现在这玩意儿似乎已取消

了,至少没有我们那时讲得详细),所谓“空间想象力”在我看来完全是不言而喻的东

西,那些女生却怎么也没办法建立。我在国外教人开车,有的女士显示出来的那种缺乏

方位感,简直要让你骂洋四字经。



  然而这又怎样?难道这些人都是废物?这只说明人家的天赋不在这方面。当年班上

没有“空间想象力”的人中也有一位男士,可人家的小说写得第一流,要编什么人物、

什么故事手到擒来,不费吹灰之力。那种想象力,别说当年的小芦,老芦至今也是没有

的。



  反过来,我们班上还有一位理科才子,数理功力无人能敌,多次在数学竞赛中夺

魁。可这位仁兄的中文和外语就是马尾拴豆腐--提不起。当年他写作文,手拈枯管,

目瞪口呆,半小时写不出一个偏旁来。他的作文从来不超过两百字,而且错别字百出,

其中有一篇我到现在都还记得:“下课了,大家都很高兴,有的玩两杠(按:“双杠”

之误),有的挑绳(“跳绳”)……”至于外语就更别提了,如今我一闭眼就能想起他

手持俄文教科书在操场上走过来走过去,口中念念有词:“时果拉,学校,时果拉,学

校,时果拉,学校,时果拉,学校……”简直比念佛的老太太还虔诚。就这样发愤,他

的外语考试成绩还是从来没有到过两位数。



  韩愈老夫子早就说过:“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理科难,文科又何尝容易?

除了创作需要特殊才能外,文科的研究又岂是容易的?王国维从甲骨文中考证出商朝的

历代君主世系,首次证明了这个王朝的存在不是後人的虚构。敢问格格,中国科学界

里,到底又有谁的发现或发明可以和他这一伟大发现比肩?嘲笑自己不懂的东西,只能

暴露自己的无知和轻薄。



  其实,只要走到图书馆中去,随便拿起一本老外写的文史书籍,你就立即会被人家

那严谨的逻辑思维和深邃的见解征服。看看书后的参考书目,你就知道人家花过多少心

血去梳理无数的原始资料。格格只看得见实验室里的艰辛,不知道文科研究的苦楚,似

乎只能说明她眼界的狭窄。



  老芦搞科研二十年,其中的酸甜苦辣早体会够了。最难的是在未知的旷野里深一脚

浅一脚地趟,从来不会遇到非白即黑的简单图景,从来是似白似黑、非白非黑的混沌。

要确定一种现象真的存在,你得反复重复实验直到毫无疑义。有时直觉早就告诉你是怎

么回事儿了,然而为了拿到可以发表的结果,你就得一次又一次地重复下去,而这正是

科研最无聊的地方,它决定了这行当其实是一种体力上的苦役,没有多少智力发挥的余

裕。爱迪生说:“天才是一分灵感加九十九分汗水。”实验科学整个就是这么回事儿,

我说挂个香蕉猴子都会干就是这个意思,所谓“scientists”(科学家)中,99%的

人只需要汗腺即可。老芦能干这行,无非是靠了“再教育”给我的发达汗腺而已。



  这世界当然不是公平的,报酬和汗水就是不成比例。最简单的例子,就是那个使巴

林银行破产的、只上过中学的年轻人。那些歌星如所谓“辣妹”们就更不用提了。当年

在国内看到电影明星张瑜还要去“双补”,只觉得啼笑皆非。但那又怎么样?你只能怪

自己没有人家的容貌和表演才能。既然自己选定了流汗不讨好的行当,就该“求仁得仁

又何怨”。实在羡慕得紧,现在改行也还来得及。以学理科的超人才智,想来去混文科

是恢恢乎游刃有余。



  至于狭义的“文人无行”就更是可笑。将人品与学科联系起来,认为学文的人就是

品行不端,这判断的“充足理由”不知在何方?敢问格格做出这伟大发现的数理统计的

基础是什么?用的是哪一种检验?“人品”和“学科”之间的相关系数是多少?而且,

为了端人心、正风俗,我们是否该根据您的伟大发现,上书国务院,郑重申请政府明令

取消文科,象“扫黄”一样去“扫文”,使天下的文化流氓就此绝种断根?



  毋庸讳言,解放后文科确实出了大批的败类,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张春桥与姚文

元。然而那完全是社会环境造成的。因为文科从来是历次运动打击的重点,高压之下,

什么败类都造出来了。相对来说,理科承受的打击力小多了(我当初选理科的一个原因

就是它比较安全),自然败类也要少一些。但这是社会造成的,并不是学文的人天生下

贱。刚“解放”不久的思想运动中,无论文理科的人都承受了同样打击,那些科学家们

又有哪一个不往自己的脸上涂屎的?而且,正因为理科比较安全,出了败类就更不能容

忍,我早就在《“文人无行”论》中说过,一个物理学家,没人用枪逼他就农业问题表

态,却主动去证明“亩产万斤粮是可能的”,这种伟大的科学家又到底算是什么好货?



  要中国的文人(广义的)有行,不是关了所有的文科就能解决的。我们需要的是一

种正常的人文生态环境,大量引入国外的常识。什么时候格格这种幼稚园的议论在众人

眼中变成了不可口但可乐的笑话,什么时候咱们也就进化到了中国文人有行且有成的那

一天。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174202 seconds ] :: [ 21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