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台独的症结及和平统一的两个条件 |
 |
润涛阎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21 文章: 578
经验值: 400
|
|
|
作者:润涛阎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台独的症结及和平统一的两个条件
台湾公投风波是自李登辉上台后一波又一波的台独风浪中最大最猛 的一次。但绝不
是最后一次。找出台独的症结才能对症下药。
大陆以及海外反台独的华人都恨李登辉和陈水扁。而事实上,真正决定台湾走哪步
棋的幕后操纵者是美国。李、陈只不过是木偶而已。美国在台湾的利益主要表现在
对中国的战略遏制以及整个太平洋的势力平衡。台湾是否独立,不是由台湾决定的。
如果没有美国的支持,台湾宣布独立美欧不承认那空喊的独立又有何用?美国发现
每次鼓动台湾闹独立,中共就买美国的帐。这样,美国就可牢牢的把中共握在手心。
同时大量赚取台湾买美国武器的钱。美国一箭双雕吃两头的中国人。中共的底线是
不失去自己的政权。陈水扁借此达到他连任的目的。
如果大陆台湾万一不慎擦枪走火,就目前的大陆海军空军力量登陆成功决非易事。
很可能的结局是台湾被打烂,大陆沿海被摧毁,两败俱伤。这并不伤害美国的利益。
对於这一点,大陆是清楚的。现在经济建设是中心。台湾目前也不会冒然走向极端。
因为台湾走到哪一步必须得到美国的同意。所以战争爆发的可能性极小。
陈水扁为何要公投?因为中共有一个自欺欺人的盲区:“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台独
是一小撮”。假如果真如此,那大陆就不应该怕台湾公投了。事实上台湾大多数是
盼望台湾独立的。这是陈水扁敢玩公投的原因。那么,陈水扁怕不怕大陆10亿人也
对台湾独、统公投?此问题是值得探讨的。因为大陆很多人都以此恫吓台湾。大陆
全民投票,这对中共来说是不可思议的下策。因为49年以来,对国家大事投过票的
只有国家领导人再加上人大代表。总共几千人。几千人与台湾的2千万票相比并无意
义。如果让10亿人民投票,这就开了全民投票的先例。中共宁可失去台湾也不会开
这个口子。
孙子兵法:上军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是解决台湾问题的上策。那么,什么条
件才能使台湾乖乖的与大陆和平统一呢?达到以下两个条件之一便可完成统一大业:
(1)大陆的空海军实力接近或超过美日联手。
(2)大陆加入北约。
因为大陆与台湾隔着海峡,路军的实力优势无太大作用。大陆的空海军实力急待加
强。这实际上是由经济决定的。一旦大陆的全民总产值超过美国,军事开支也就大
幅度加强了。但是实现这第一条仍需几十年的和平建设。对於第二条:加入北约,
那要看中共在这方面的努力程度。大陆用13年的奋斗加入世贸,如果下定决心,也
许13年也能完成这一目标。当然,北约需要实现民主作为条件。在毛泽东时代,人
们都想不到今天的变化。谁敢说20年后大陆政治制度发展到何种程度?
说到此,您会问:为何两岸的中国人民偏偏要听从美国的摆布?事实上,这是中国
人特有的民族劣根性---汉奸心理造成的。所谓汉奸心理,就是为了个人的利益不惜
牺牲民族利益。西方人也是自私的,但常常显露出来的是个人英雄主义。而在中国个人英雄主义是从
来被压制的。中共不会为了全民族的利益而失去党的利益。台湾宁肯在美日的羽
翼下残喘,也不会跟同胞统一。只有当台湾看到大陆比美国强大时,才会巴结大陆。
抗日战争时期,给日本卖命杀中国同胞的汉奸伪军总数是日军的10倍左右。他们都
是端着日本的三八大盖,而且知道日军的军情。如果这些汉奸统一杀鬼子,一天就
把几十万日军报销了。然而,中国人几千甚至几万年被统治者的奴化,几乎人人都
学会了趋利弊害争着当汉奸奴才的看家本领。当大陆强大到超过美国的时候,台湾
人个个都会到大陆寻祖。
尽管西方也经历了奴隶制和封建社会,但统治者奴化人民的方式是不同的。本人对
此将有专门探讨。因为它涉及到中国的民主化进程。
就目前而言,中共的牌局是被动。关键是中共主动的把台湾问题的绳子交给了美国。
想靠跟美国搞好关系来压制台湾。这恰恰是永远被动的根本战略错误。这本身也是
不同文化的反映。中国人用玩猴子的方法玩老虎。只有中共认识到这一点,然后采
取相应策略,周期性的台独恶潮才能逐步减少。中共认识不到这一点,台湾问题将
使中共的经济、外交、政治脱轨,中共领导人也为此而疲於奔命。中共认识不到这
一点是由於文化背景的束缚而非智力的贫乏。
本人将在下一篇中专门谈及此文化差异。(待续)
作者:润涛阎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