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杜聿明:中国远征军入缅对日作战述略(三)在缅作战概要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杜聿明:中国远征军入缅对日作战述略(三)在缅作战概要   
抗战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杜聿明:中国远征军入缅对日作战述略(三)在缅作战概要 (492 reads)      时间: 2002-1-23 周三, 下午9:45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中国远征军入缅对日作战述略



杜聿明





三、在缅作战概要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由于中、英、美三方矛盾重重,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自一九四一

年十二月八日珍珠港事变后,同月十一日第一次下动员令起;至一九四二年二月十六日远征

军正式动员,这两个多月期间,时而动员入缅,时而停止待命,时而准备东调,反反复复,

捉摸不定,坐使仰光沦陷,已经失去保全仰光国际交通线的根本目的。加以入缅后,指挥多

次变动,系统紊乱,权限不明,各有所私,以及指挥无能,部队战力悬殊等等,既未能适时

适地集中主力与敌决战,以期收复仰光,又未能退而凭据险要与敌作持久战,保全我腊戍的

物资。东拉西扯,一无所成,徒使将士浴血,丧师辱国,回想起来,实深愧痛!



但我远征军激于民族义战,同仇敌忾,士气旺盛,转战东西南北,与敌搏斗,也有不少可歌

可泣的事迹。本文只将在缅作战比较有计划的、激烈的、时间较长的以及有意义的有关键性

的战斗,如同古战斗、斯瓦逐次抵抗战、仁安羌解英军之围、乔克巴当大上英军之当等等,

加以概略的叙述。



反复的动员,凌乱的指挥



(一)动员方面



第一次动员: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十一日,蒋介石令第六军九十三师开车里,第六军第四十九

师以一个加强团开畹町归英缅军总司令胡敦指挥,准备开景东。十六日令第五军、第六军动

员入缅,协同英军作战。当第五军先头部队到达保山附近时,于十二月二十六日又以奉令“

英方表示第五军及第六军主力(欠九十三师及四十九师之一团)暂时毋庸入缅”而中止。十

二月二十九日又令第五军勿庸入缅,必要时须向东转运。



第二次动员:一九四二年二月一日令第六军集中芒市、遮放、龙陵,候英方派车接运入缅。



第三次动员:一九四二年二月十六日又奉令:“据英代表请求,仰光情况紧急,请速派第五

军入缅”;“所有野炮、战防炮均应随同出发,装甲兵团先作出发准备。”



(二)指挥方面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二十二日蒋介石令第五、六两军入缅,归杜军长指挥。



一九四二年二月一日令第六军入缅部队归甘军长指挥,至该军受何人指挥,另有命令。二日

令第六军入缅后归英方指挥。二十五日令五、六两军入缅作战,着由杜军长聿明统一指挥,

杜军长仍归胡敦指挥。



二月二十五日,蒋介石亲到昆明下达命令指挥部署。三月一日蒋介石亲赴腊戍指挥,二日蒋

在腊戍面谕参谋团指导入缅军之作战行动,并与英方会商。四日蒋面对我说:“你归史迪威

将军指挥”,并说对史迪威将军要绝对服从。我反问:“如果史迪威的命令不符合你的决策

时应如何办?”蒋说:“你打电报向我请示再说。”蒋回到重庆后有些不放心,又给我一封

亲笔信,指明必须绝对服从史迪威的重要性。



同年三月八日腊戍会报英方通知,英政府已任命亚历山大接替胡敦的英缅总司令,胡敦任参

谋长。十一日令着第五军、第六军统归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指挥,但未规定史迪威与亚历

山大相互间的地位。十二日腊戍会报,英方提出史迪威指挥五、六两军,与亚历山大之间的

指挥系统不明。同日特派卫立煌为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杜聿明为副司令长官,在卫未到

任以前准由杜副司令长官代理;也未规定司令长官与史迪威参谋长相互间地位。十七日亚历

山大由渝飞回腊戍转回梅苗,二十八日林蔚到梅苗,据亚历山大面告:“在渝已决定以本人

(亚自称)为在缅作战的中英联合军最高指挥官,史迪威将军受本人之指挥”,但参谋团及

各部队始终未奉到此项命令。四月二日改派罗卓英为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仍未规定罗长

官与史迪威参谋长相互间的地位。



同年四月五日蒋介石带罗卓英到腊戍,六日到梅苗亲自指挥部署,决定平满纳会战,增调第

六十六军入缅,并召见同古突围的二百师师长戴安澜,与他同住一晚,予以慰勉。八日蒋约

我和戴同他巡视曼德勒。蒋介石看到从梅苗到曼德勒间汤彭山脉一带山峦重叠,十分险要,

对我说:“平满纳会战十分重要,必须鼓励将士一举击破日寇,进而收复仰光。万一日寇后

续部队增加,我军也不要勉强决战,退一步准备曼德勒会战,或把住这个山口(指梅苗、曼

德勒间)与敌作持久战。”我当时很同意蒋介石的这个指示。回梅苗后他又叮嘱我要服从史

迪威和罗卓英的命令,我因同古战斗曾和史迪威争吵,满肚怨气,对蒋说:“如照史迪威的

命令,二百师早已断送了,他既不了解中国军队的情况,也可以说不懂战术。



蒋拦住我的话说:“我知道的,以后有罗长官在,他会了解的。”九日蒋介石回国,以后关

于中国远征军的指挥,即由史迪威、罗卓英完全负责。



缅人的态度,缅甸的形势



缅甸各族人民六十多年在英帝国主义统治下,深受殖民主义者奴役的痛苦,要求民族独立自

由的思想日益增涨,当时缅文报主笔宇克孟先生,谈到对中国远征军的感想时说:“缅甸人

不愿做亡国奴,无论日本用什么方式都打动不了缅甸人,缅甸人真诚欢迎中国军队。……”

他又说:“我们一家三口都在抗日,我用笔,儿子用枪,我的太太每天为国运而祈祷。”他

并且写过不少赞扬中国远征军的社论,这是缅甸人民的主导思想。可是蒋介石为了讨好英帝

国主义,对于缅甸人民的民族独立运动毫未表明态度,更谈不到支援缅甸人民。于是缅甸除

先进分子积极支援中国远征军抗日外,一般都抱着观望的态度,反动党派且为日本利用,甘

作缅奸,到处进行破坏的活动。同时缅甸人民普遍仇视英军,遇机即杀,造成当时缅战中极

其错综复杂的情况。如不是广大爱国华侨积极援助,我军就不免要全军覆没了。



缅甸按山川河流及政治经济情况分为二部分:曼德勒以北为上缅甸,重镇为曼德勒(即瓦城

);以南为下缅甸,重镇为仰光。上缅甸西有那加山脉,中为明克山脉,东南为汤彭山脉;

下缅甸西有阿拉干山脉,中为勃固山脉,东有蓬隆山,与泰国毗连者为登劳山脉。全境三条

主要河流,即伊洛瓦底江、色当河(亦称西当河、锡当河)、萨尔温江,南北贯通全境;铁

路公路南北贯通,并与我滇缅路相衔接。瓦城为上缅甸政治中心,握交通之枢纽,扼水陆之

总汇,为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其东汤彭山脉与登劳山脉间密林丛生,为现代反侵略战争进

行游击战的最好根据地。



下缅甸以仰光为咽喉,为新兴的商港,有现代化的港口设备,为我抗战物资供应的最后一个

国际海港,也是我远征军必争的目的地。



胡康地区包括那加山以东大洛盆地及新平阳盆地,都是原始森林,古木参天,不见天日,中

国历来叫作野人山。其中河流交错,雨季泛滥,水势汹涌,舟船难通,因之有“绝地”之称

。每逢雨季,不仅用兵困难,即民间交通亦多断绝;可是到了旱季,河川变为通道,除亲敦

河外,一般都可徒步通行。



中印缅交界的气候,可分为雨旱两季,自五月下旬起,至十月间为雨季,阴雨连绵,天气较

凉,潮湿极重,蚊虫、蚂蝗很多,瘴气特甚。十一月以后至次年五月中旬前为旱季,天气多

风,极少下雨,十二月间风势较大,一月以后逐渐转热,经常在华氏一百二十度左右。



总起来说,缅甸形势是口孝肚大、尾巴尖。仰光为全缅门户,同古、普罗美都是要隘,瓦城

为四战之地,八莫、密支那为最后屏障,而棠吉、梅苗又为腊戍的屏障;屏障一倒,不仅缅

甸自身无以立足,中缅边境物资汇集的腊戍、畹町也就危险了。



敌友我的军事布置



一九四二年三月十八日,在同古以南约五十公里的皮尤及其南十二公里的大桥附近序战开始

前,敌友我三方的军事布置如下:



1、敌情:日本十五军饭田样二郎所部等三十三师团在普罗美以南地区;第五十五师团在同

古以南地区;第十八师团在泰国景迈附近,一部主力于四月初增援斯瓦战斗;第五十六师团

判断由仰光登陆,当时行动未明,以后集结于同古。至于空军和炮兵、战车的情况,当时均

不明。



2、友军:英缅军总司令亚历山大所部英缅军第一师(欠十三旅),英印军第十七师,英澳

军第六十三旅,英装甲车第七旅均在普罗美方面。英缅军第一师十三旅在景东、毛奇方面。

英空军飞机共四十五架,在马格威尔。



3、中国远征军: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部所属部队第五军骑兵团附属工兵一部在皮尤

河附近;第二百师在同古(配属炮兵部队未到);第新二十二师、第九十六师由芒市于六日

开始以汽车运输;第六军所属第四十九师、暂五十五师、第九十三师在景东、毛奇一带;第

六十六军所属新三十八师、新二十九师、新二十八师,此时尚未动员;炮兵为第五军炮兵团

及炮十三团第一营;空军为美空军志愿队。



同古战斗



(一)皮尤河前哨战



我远征军先遣第二百师附骑兵团及工兵团的一部,先头部队于一九四二年三月八日到达同古

,九日接收英军防务完毕,十一日骑兵团附工兵一部、步兵一连,推进至皮尤河及其南十二

公里处担任警戒,由骑兵团副团长黄行宪指挥。骑兵团团长林承熙鉴于英军与敌作战月余尚

不明了当面的敌情,想到前哨部队的最主要任务就是搜索敌情,应该设法获得敌人的有关文

件。他根据连日侦悉日寇大胆追击英军的战术,在皮尤河南十二公里处先构筑假阵地,又在

皮尤河南岸构筑埋伏狙击阵地,皮尤河北岸构筑主警戒阵地,并准备好皮尤河大桥下的爆破

工作,等待敌人行至北端,即用电气导火爆炸。所有阵地都伪装得十分巧妙,不易被敌人发

现。



三月十八日英缅军全部撤退,日寇跟踪追击,到达皮尤河南十二公里处,与我发生了激烈的

前哨战,这样就掩护了英军脱离敌人,安全撤退。当时从敌人死体身上的符号,发现当面之

敌为五十五师团。我前哨连当日达成任务后,即在黑夜撤退,埋伏于皮尤河南岸南侧,准备

狙击冒进之敌。



十九日晨,敌果然采取追击英军的姿态,以一大队轻快部队冒进,不知在皮尤河岸已踏入我

远征军前进部队预设的埋伏阵地。当敌军用汽车数辆行至桥北端时(桥长约二百余公尺),

全桥轰然陷落(英军在皮尤河以南桥梁皆未破坏,故敌人有此冒进),敌车尽复。但敌兵仍

下车企图顽强挣扎,后续车辆霎时拥塞于南岸公路上。这时我军枪声四起,埋伏的机枪从尾

到头,反复射击,打得敌人落花流水,向公路两侧逃窜。企图顽抗的敌人多被智勇双全的我

军王若坤排长予以消灭。敌后援不济,大部被歼,仅有少数向森林内逃窜。我军搜索敌人死

体,发现击毙敌人中有联络军官一员名机部一经。卤获地图、日记、望远镜、文件、武器、

车辆甚多。证明从泰马入缅之敌为十五军之两个师团,是从泰国经毛淡棉进犯缅甸;中路仰

曼公路为敌五十五师团;其进入仰光向西路普罗美英军进攻之敌为三十三师团;东路敌为十

八师团,尚在泰国景迈及毛淡棉间;敌原企图分三路向曼德勒进攻。又知这天被我消灭之敌

为——二联队的一小队。午后敌人增加兵力并以步炮联合向我皮尤警戒阵地进攻,这时我骑

兵团以已达成任务转移至后方既设阵地,皮尤河岸仅留少数狙击兵迟滞敌人前进,战争至深

夜,撤回既设阵地。



(二)同古激战十二天



我当时明了当面敌情及敌人整个战斗计划后,判断当面之敌最大不会超过两个师团(虽认为

敌第十八师团主力有增加中路的可能,但尚未料到敌在仰光登陆之五十六师团),就下决心

照蒋介石指示,集中我军主力,击破当面敌人,进而协同英军收复仰光,我并亲赴同古,指

导二百师固守同古,掩护我军主力的集中,史迪威也同意我的意见。于是我在前方积极准备

同古会战,史迪威任后方与英方交涉调度部队集中,预定五日至七日开始向敌攻击。



三月二十日起,同古序战开始。敌自前日受我伏击后,行动极为慎重,先头以步骑联合约五

六百人,用广正面向我军搜索前进;发现我军在鄂克春有既设前进阵地,随就展开一联队附

山炮四门向我攻击。



二十一日,敌增炮二门,共为六门,向我攻击整日,敌机并更番轰炸同古,我军猛勇还击。

敌伤亡三百余人,攻击顿挫。我亦伤亡一百四十余人,阵地屹然未动。



二十二日,敌再向我鄂克春阵地进攻未逞,一部企图迂回,亦被击退。全日炮战激烈,入夜

沈静。



二十三日,敌增至两联队(一一二及一四三联队),炮十二门,以战车、装甲车掩护向我鄂

克春阵地攻击,炮火猛烈;敌机二十余架这天投弹六次。我以步骑配合向敌侧反击,结果毁

敌战车、装甲车各二辆、汽车七辆,敌向南窜逃。下午八、九时敌再向我攻击,阵地被突破

一部,彻夜对战。



二十四日,敌炮空联合向我阵地猛攻,另一部敌五、六百人附小炮数门由同古以西向同古以

北飞机场迂回。同古机场北部由我工兵团警戒,正在破坏铁路,团长李树正仓皇失措,向后

撤退;仅二百师五九八团的一营与敌激战,午后五时放弃机场退守同古。是晚戴师长调整部

署,将鄂克春、坦塔宾前进阵地放弃,集结该师主力保卫同古。



二十五日拂晓,敌步炮空联合三面围攻同古,我军沉着坚守,并以火烧森林阻敌前进。敌机

三十余架更番轰炸同古,一般建筑多被炸毁。但我军利用阵地,伤亡甚微。入晚我各部队不

断以小部队袭敌,有断续小战斗。



二十六日,发现敌占同古机场后,敌五十五师团以工兵及骑兵守备,另以一部挺进至南阳车

站占领阵地。



这一天敌以三个联队(一一二、一四三、一四四)围攻同古,主力指向同古西北角攻击。该

方我二百师六百团阵地被突破,我军遂退守同古铁路以东继续抵抗。是日敌我争夺战甚烈,

双方伤亡较大。



二十七日,敌主力继续进攻同古,因敌我短兵相接,敌人炮火失效,我官兵沉着固守,敌伤

亡较重。我二百师五九九团伤亡亦大。午后敌一部向北推进,与我新二十二师在克永冈附近

发生遭遇战,双方彻夜对峙。



二十八日,敌人在同古北方要点构筑阵地,企图以一部对叶带西方面取守势,阻我新二十二

师攻击;集中主力先消灭我第二百师,并放射糜烂性毒气。敌我反复冲杀,我伤亡虽重,但

士气旺盛迄晚城内阵地仍未动遥敌并化装英缅军及缅甸土人驱牛车暗带械弹,企图混入同古

城内里应外合,均经我二百师查出消灭。至晚清理战场,计卤获迫击炮七门、步枪百余枝、

机枪六挺及防毒面具等甚多。



是夜十一时,我戴师长在桥东司令部被由同古东南迂回的敌军越过色当河东岸来袭,与五九

九团第三营特务连发生混战,激战至二十九日拂晓后即与城内部队通讯中断;同古城内我守

军二百师步兵指挥官郑庭笈听到桥东战斗激烈,立即派五九八团的一部对敌东西夹攻,午后

已将敌压迫于大桥东南对峙,并与五九九团第三营取得联系,逐渐恢复掌握。



同日(二十八日),我叶带西集中的新二十二师主力及炮兵战车各一部(只有轻战车,炮战

车尚在腊戍待运),为了解救二百师的被围,向南猛攻,至午后攻占南阳车站四周及部分建

筑物;战车并将敌炮兵阵地摧毁,获山炮一门及弹药文件甚多。但南阳车站坚固建筑物中的

敌人顽强抵抗,迄未肃清。



二十九日,我新二十二师向南阳车站继续攻击,敌军增援,以步炮联合反攻,敌我相战竟日

,均无进展。同日,我游击司令黄翔令补二团的一部由南阳车站以西勃因山脉森林内迂回至

同古附近,有一连曾一度进入永克冈机常这一天,同古西南北敌部被我军攻击牵制,对同古

攻击减轻,仅有炮战。大桥以东之敌仍对戴师攻击甚烈,似有断我同古后路、包围歼灭我二

百师的企图。



(三)放弃同古



在这期间(三月十八日至三十日)全般情况是这样的:



1、三月十四日由仰光登陆的敌军后续部队约一师团(以后证明为五十六师团),行动尚未

判明。在泰国境内的十八师团既未向景东方面进攻,即有经毛淡棉入缅的可能(以后证明其

主力加入中路战斗)。



2、东路景东毛奇方面:我第六军在景东、毛奇方面无大小战斗;景迈方面之敌正向景东抢

修公路。



3、西路普罗美方面:英军正面仅有小接触。三月二十九日英军应史迪威的要求(这是合理

的),在普罗美南向少数日寇攻击,英装甲部队进入庞得后,即被敌军在斯维当截断后路,

英军仓皇撤回普罗美。



4、英空军于二十一日被敌机完全毁灭。我美空军志愿队虽经协定自二十七日起协同我二十

二师攻敌,但直至三十日从未出现。



除以上情况外,我第五军九十六师、战车炮兵等部队尚需一周以后始能集中(以后实际到四

月十五日才集中完毕),而六十六军何时集中尚难预料。二百师已在同古连续战斗十二日,

补给中断,加以日寇顽强坚守既得据点,我军攻击亦非一举可以夺取(根据昆仑关作战经验

)。在此形势下,我军既不能迅速集中主力与敌决战,以解同古之围,而旷日持久,仰光登

陆之敌势必参加同古战斗,坐使二百师被敌歼灭。如此,则我远征军将被敌人各个击破,有

全军覆没之虞。因此,我决心令二百师于二十九日晚突围,以保全我军战力,准备在另一时

间、另一地点与敌决战。



当时史迪威坚决反对,仍坚持以不足的兵力向敌攻击,双方争执甚烈,竟至闹翻。史迪威坚

不放弃他的错误主张(其实是想个人出风头),竟以服从命令来威胁我,并派他的参谋窦尔

登监督我实施他的攻击命令。我以这个问题关系远征军存亡,并未受他的威胁,另令新二十

二师于三十日向南阳车站之敌佯攻牵制敌人,令二百师于二十九日夜经同古以东突围,沿色

当河东岸到叶带西归还建制,车辆经毛奇公路归还,主力撤出同古后即将大桥破坏。



二百师在同古撤退,可以说是有计划的主动的撤退。撤退时同古城内部队接到戴师长命令,

由步兵指挥官郑庭笈指挥,撤退前对敌实施佯攻,撤退后仍留少数部队牵制敌人。到三十日

拂晓,我大队已经安全渡过色当河,而敌人仍围住这个空城,步炮空联合向城内大举进攻,

弹如雨下。我最后牵制敌人的小部队也就在这个时候安全渡河。敌部前进,才发现同古乃是

一个空城。我二百师却连伤兵都未丢失,全师而归(当时火食担一度走错路失去联络,以后

全部归队)。



同古战斗,二百师是完成了任务的,战术战斗都有一定的成功。我远征军既不能适时适地集

中主力与敌决战,那末予敌以一定打击之后放弃同古,保持战力,选择另一有利的时间地点

集中主力与敌决战,这是合乎战略、战术原则的。



所遗憾的是,同古会战未成,放弃控制毛奇公路的重镇,既不能积极达到收复仰光的目的,

反使以后敌人从毛奇公路向我军大后方腊戍长驱直入,这是错误的。但这种错误是英方另有

阴谋,故意耽误运输,我统帅部一切依赖英方,咎由自取,而不该把一切责任委之于前方部

队长的。



斯瓦逐次抵抗战斗



三月三十日晨二百师突围后,当晚令新二十二师以一营在叶带西占领前进阵地,掩护主力在

斯瓦河南北岸构筑逐次抵抗阵地,三十一日下达正式命令。这一战斗的目的是掩护主力集中

,准备平满纳会战(以后平满纳既会而不战,是因东西两路告急,棠吉、瓦城动摇,因而放

弃会战)。其所以称为逐次抵抗战斗(或称狙击战斗),是根据当前地形(斯瓦至平满纳为

隘路)、敌我战术特点、缅甸交通运输腐化、主力集中无法预计以及同古被围的教训等等,

确定我军掩护部队不固守一阵地,利用隘路预设纵深阵地逐次抵抗优势敌人的攻击;在诱敌

深入我阵地内尚未立足时,埋藏的地雷炸弹一起爆发,两侧埋伏狙击兵配合我正面部队一举

反击消灭敌人。我军这种阵地又要虚虚实实,使敌人捉摸不清;尤其经过一两次打击后敌军

就裹足不敢急进。因之新二十二师牵制敌人半月之久(连南阳车站攻击约二十一日之久),

其间激烈战斗亦达十二日之多,使敌人伤亡惨重,寸步难行。我军已达到以少胜众、以劣制

优的目的。



当时敌我使用兵力如次:



敌方:第五师团三个联队,第十八师两个联队,山野炮二营,重炮一营,空军飞机数十架,

战车若干。



我方:第五军新二十二师三个团,战车一部,山炮一营,游击支队新兵训练处二个团。



从四月一日至四日,新二十二师一部与敌五十五师团一部对峙于叶带西以南南阳车站间,仅

有小部队搜索战斗及断续炮战。



四月五日至十日,敌五十五师团以步炮战车联合,全力向我新二十二师猛攻,我军按照预定

计划在斯瓦阵地以南完成任务并予敌以严重打击。敌伤亡甚众,并摸不清我军虚实战法。



这期间我第五军部便衣侦探马玉山伪装缅甸人,为敌五十五师团司令部挑水打杂。有一天他

发现敌人办公桌上有地图一幅,绘有部队番号位置,他立刻烧好一壶水,乘敌人吃饭时送进

办公室,将地图偷出,星夜跑回平满纳。我亲眼看到是日军地图,并注明新增十八师团五十

六及一二四两联队,山炮、重炮各一营,当即转知前方注意。



四月十一至十六日,敌增援部队更番攻击,炮空轰炸更为猛烈,并不断轰炸平满纳,新二十

二师应用虚虚实实的狙击埋伏并进行游击战,给敌人以极大打击。至十六日晚,我军安全进

入平满纳既设阵地。



在这期间,我游击司令黄翔派队在勃固山脉内,神出鬼没地往来穿梭打击敌人后方交通运输

,并袭击同古机场;于四月七日前侦知敌人从仰光向同古方面增加三千余人。可惜团长王肇

中经验不够,所部官兵又多属新兵,扰乱敌人的次数不多,严重的打击更谈不到。但以后从

各方对照,他们所得情报和第一线部队发现敌人的文件基本上是符合的。



是役我军战术运用灵活,使敌人捉摸不定,伤亡较大。敌五十五师团已十分残破,不得不增

加十八师团作为主力,我新二十二师也伤亡一千五百余人。



东西两路相继败退



东路毛奇方面十八日以前仅有敌人一个联队,十八日敌侦知我放弃平满纳会战计划后,始将

集中同古之第五十六师团主力转用于毛奇方面,十九日保拉发现敌战车运输车四日辆。当日

我暂五十五师即失去联络,罗衣考失守。二十三日敌进入棠吉,同时东犯,罗列姆当日失陷

。我第六军兵力分割使用,一营一团被敌各个击破。而最恶劣的是一经与敌接触即离开公路

,各级指挥官失掉掌握,以致腊戍门户大开,敌人得以长驱直入。景东方面则始终未与敌人

接触。



英军在这期间已全部集结于西路。英军士无斗志,一经与敌接触即行溃退,四月一日放弃普

罗美,五日放弃阿兰庙,以后逐日撤退不停。四月十三日,英军提出要求中国军队在英军方

面沙斯瓦、唐德文伊、马格威接防,掩护英军撤退。这等于全部向我交防,而毫未提及英军

以后的任务。到十七日英军在仁安羌的一师及装甲旅约七千余人就被敌人一个大队包围,实

为战史中的最大笑话。



我新十二师一师的兵力自三月二十六日与敌接触以来,至四月十六日共与敌战斗二十一日之

久。我军先攻继守,用逐次抵抗战术与优势之敌(先后五个联队)连续激战达十二日,不但

达成掩护主力的任务,而且消耗打击敌人并引敌人深入于与我有利的决战地区。可以说,在

我抗日远征史上这是罕见的战例。



仁安羌解英军之围



当四月十八日晨我远征中路放弃平满纳会战时,正是西路英军第一师及装甲第七旅在仁安羌

被围的第二日。这时我第六十六军新三十八师主力已到达乔克巴当,第一一三团孙继光部星

夜用汽车输送到英军被围前线。到后发现敌人仅有一大队,迂迥至仁安羌以北大桥附近,戴

断英军后路。而英缅军第一师及装甲七旅共七千多人辎重车百余辆,竟至束手无策。经我军

猛烈攻击,至午即将敌击退,英军全部解围。



我远征军的这一英勇行动,轰动英伦三岛,以后英方曾发给新三十八师师长孙立人、团长孙

继光及营长多人勋章。



放弃平满纳会战



四月十八日放弃平满纳会战,是因西路英军退于仁安羌以北(在平满纳右后方约二百公里)

,而东路罗衣考方面的暂五十五师已失联络,棠吉告急,我中路军有被东西两路敌人截断后

包围歼灭的危险。当时参谋团团长林蔚提出两种意见:“(1)贯彻平满纳会战,努力击破

敌之一路,以解除我之危局;(2)彻底脱出敌之包围圈,一举退守曼德勒之东北,再增调

兵力,从新部署作战。”他并星夜派侯代表到瓢背通知罗卓英(因当时电话不通)。史迪威

与罗卓英虽接受了第二种意见,可是他们的决心处置并不彻底,史、罗命令要旨如下:(1

)放弃平满纳会战,改守梅克提拉、敏扬之线,准备曼德勒会战;(2)令六十六军刘师固

守瓦城,先一步占领敏扬、棠沙,对西南警戒;(3)令六十六军孙师前方两团逐次阻敌,

会合于乔克巴当,以棠沙为后路,节节阻敌前进;(4)令第五军先抽二百师回占梅克提拉

、瓢背之线,掩护主力转进;(5)以九十六师在平满纳坚强抵抗当面之敌;(6)该军以

棠吉为后方,准备在梅克提拉、他希、带侧打击北犯之敌(按此令漏掉对二十二师行动之规

定)。



史、罗这个计划将五军、六十六军(欠一师)分布于长达三百余公里之平(平满纳)曼(曼

德勒)公路上,既不能攻,亦不能守,我极端反对。当时命令要旨是由电话中传达,我说要

么在平满纳打下去,要么退守棠吉、梅苗,我不同意这样分散兵力,被敌人各个击破。在电

话中相持不下,最后罗拿出他的威风说:“不接受命令决不许可。”我一看表快四点钟了,

再拖下去,各部队攻击开始,与敌胶着更不好办。于是接受了罗的命令,下令放弃平满纳会

战。



放弃平满纳会战曾是中国远征军失败后争论的一个中心问题。但我始终认为应否会战须根据

具体的时间、地点、条件,放弃这一会战,虽然有些可惜,但尚不是中国远征军惨败的关键





我下令后即赶赴瓢背,向罗卓英陈述以后作战的意见,大意说:既因东西两路吃紧,放弃已

有准备的平满纳会战,那就必须集中兵力保全腊戍的两大门户——棠吉和梅苗,不应再作无

准备的曼德勒会战。当时罗曾同意考虑我的意见。



乔克巴当上大当



到四月十九日午后,史迪威、罗卓英忽然变更计划,既未进一步作合理的部署,反而将我远

征军进一步分割使厂。他们说,乔克巴当西南发现敌人三千余人,令二百师开乔克巴当向敌

攻击。当时我根据摩托化骑兵搜索的报告说,我新三十八师尚在仁安羌,乔克巴当并无敌情

。史、罗坚持认为英方情报确实,非去不可,我坚决反对,并力陈利害,说明即有敌人也不

应置棠吉之危急而不顾。这时罗已唯美国主子史迪威之命是听,完全拒绝我的意见。我警告

罗:“如果出此决策(其实是下策)的话,我不能负责。”罗现出窘态,他的参谋长杨业孔

和外事局的一个参事(记不清姓名)出来帮腔,力劝我遵照“命令”。史见我仍坚持保卫棠

吉、梅苗的意见,他便反唇相讥说:“中国军队吃饭不打仗吗?”我也回敬说:“我吃的是

中国饭,而不是吃英国饭。”如此大闹一阵,我仍抑制着自己的愤怒,再向史、罗申述说:

即使乔克巴当发现敌人,以新三十八师掩护英军撤退已可安全无虞,我军应顾全大局,不要

前门拒狼,后门入虎,使我远征军一败涂地。史、罗仍无动于衷。我无可奈何,只得忍辱负

痛,一面接受了史、罗的命令,但声明如再侦察无敌情的话,仍不能去;一面找戴师长吩咐

:“除先开一团外,其余等我从梅苗回来再决定行动。”



二十日得我骑兵再度往乔克巴当搜索的情报,仍无任何敌情,只有大批英军零零散散在我新

三十八师掩护之下狼狈溃退。我得到这一证实情报后,为了远征军的最后命运,再亲赴长官

部向罗报告,不料罗已先到梅苗参谋团去了。罗去时交代他的参谋长杨业孔对我说:乔克巴

当之敌不堪一击,必须先击破乔克巴当之敌,再作第二步计划,他坚持将二百师向乔克巴当

输送,否则以抗命论。我觉得他们已不可理喻,急驰梅苗向林蔚陈述意见。约在午夜十二时

前后,途中遇见罗卓英(距梅苗约八英里处),罗说:“你不必去了,现在照你的意见,二

百师不去桥克巴当,改调棠吉。”他并不安地说:“我于本日午前已直接令二百师于黄昏前

集结乔克巴当以东向敌攻击,不知现在情况如何?”我说:“乔克巴当确无敌情,我只要二

百师去一团,如果你有直接命令的话,可能主力已到乔克巴当了。”罗这时有些张皇,拉着

我上车同他一路回去。



我觉得既然如此,争取时间第一,就再无见林蔚的必要了,于是同罗一路赶回。在车中罗对

我说:“东路罗衣考已失守,暂五十五师情况不明,敌人正向棠吉、罗列姆前进中。”我说

:“这是可以预料到的。乔克巴当我们上了英国人的当。我认为目前必集中第五军主力二百

师与新二十二师与敌人力争棠吉,否则棠吉不得,腊戍危急。”我并力述棠吉、梅苗是我腊

戍、畹町的门户,必须以最大之决心保全棠吉;如敌已占领,必须以全力攻克;如我先敌占

领,则必须顽强狙击北犯之敌,使我军主力集中梅苗、棠吉间,与敌作持久战;第九十六师

掩护主力集中后也要归还建制。罗这时并未否认我的意见,也未说明他以后的全盘计划,只

说:“只要你带二百师把棠吉控制,我就有办法准备曼德勒会战。”我觉得罗在现实情况面

前也许会改变他要在曼德勒会战的梦想,所以决心率二百师先将棠吉占领,再以事实转变罗

的错误见解。



二十一日十二时前后,我返回梅克提拉司令部,即作重新部署,将已运到乔克巴当的二百师

主力(两个团)及骑兵团改向棠吉运输,并先遣骑兵团向棠吉方面搜索敌情。同时我将必须

集中主力于梅苗、棠吉间与敌作持久战的意见电告蒋介石,但以后始终未得蒋的复电。



其实史、罗这时仍然决心将二百师、新二十二师、新三十八师皆使用于乔克巴当方面,第六

十六军及直属部队与新二十八师也向曼德勒方面运输。而这种毫无军事常识的改变处置,据

说是“自四月十八日变更决心后与史迪威参谋长同亚历山大总司令所商决者”,其理由为“

彼时我如不去则英军要走”。继知并无目标后,史、罗又改定措施如下:(1)新二十二师

在梅克提拉不开;(2)二百师仍开乔克巴当附近,以一部搜索敌情,以主力控制待机,并

支援新三十八师之行动。



二十日下午,得知罗衣考方面十分紧急,遂又决定:(1)新二十二师附战车及战防炮各一

部由廖师长率领增援第六军方面,但须待二百师运输完毕后乃有汽车,而火车又不可靠。(

2)二百师到达乔克巴当后,如敌情不急,则待三十八师集结或站稳后,即开回梅克提拉。

(3)预定二百师须于二十一日运完,以便迅速输送新二十二师(共汽车百余辆)。



参谋团看到史、罗以上的处置后极为不安,用电话通知侯代表立刻派员赶往皎克西征求罗卓

英的意见,即:(1)可否立即停止二百师之运输并改运棠吉。(2)可否令新二十八师只

留一团守曼德勒,而令刘伯龙率师主力或一团由火车运回细包,并连同第六十六军将到腊戍

之军直属部队(工兵营、战防炮营、特务营等)归一人指挥,再由汽车向罗列姆方向运送,

以期与新二十二师夹攻北进之敌,并自然掩护极空虚之腊戍根据地。



罗卓英的处置却是:(1)对参谋团第一项意见,立令杜副长官率二百师及特种兵半部由汽

车开回并指挥甘军准备迎击攘田、罗衣考北进之敌。(2)对于参谋团第二项意见,认为不

必如此处理。



以上事实可以看出史、罗是一直坚持错误,对于腊戍的门户棠吉的重要性始终未认识,也不

了解第六军的战力脆弱。



他们始而坚持将二百师运到乔克巴当后再运新二十二师到棠吉,继而同我在途中商决将二百

师改运棠吉,最后参谋团来人商讨时亦只承认我率二百师到棠吉,而把原与参谋团决定调新

二十二师到棠吉之事既不告诉我,亦不回答参谋团。因之参谋团认为第五军主力二百师及新

二十二师皆到棠吉,而实则只有二百师及特种部队之一部,谓为欺上瞒下,遗误戎机,亦不

为过。



棠吉攻克,又转皎克西



四月二十一日午后,第五军二百师及军直属部队一部奉命由西路乔克巴当调回梅克提拉转向

棠吉运输(约三百多公里,加上空车放乔克巴当百余公里,共计五百多公里行程),进击由

罗衣考北进之敌,往返之间延误三日,将士疲于奔命,而战局已陷于危殆。



二十三日午后,我先遣骑兵团及二百师一部到达距棠吉约十五公里的黑河即与敌人遭遇,我

骑兵团对敌猛烈袭击,将敌击退。进展至距棠吉约九公里附近,又发现敌前进阵地,至晚攻

占并接近棠吉敌人阵地,准备明日开始攻击。



二十四日拂晓,我二百师向棠吉攻击前进,进展迅速,至午我已攻占西南北三面高地,继续

突入市区与敌巷战,争夺至晚十一时克复棠吉。敌大部东窜,仅有一小部尚在棠吉东南隘路

附近坚固建筑物内顽抗。



二十五日,敌增援向我反攻,棠吉东方及西北高地得而复失,至晚始将敌人击退。棠吉东南

隘路凭险据守之敌亦将肃清。



这时我的决心是:继续肃清隘路之敌,向罗列姆攻击前进,以断向腊戍北犯敌人的后路。同

时林蔚也来电谓“腊戍之安危,系于吾兄一身,望不顾一切星夜向敌攻击”云云。



我正在部署间,罗卓英连来四道命令,着将已攻克之棠吉除留二百师向棠吉以东罗列姆攻击

外,其直属部队一部、新二十二师、九十六师均向曼德勒集结,准备“会战”。虽经我一再

去电申述棠吉的重要性,必须以第五军主力控制棠吉东西南北隘路以解腊戍之危,皆未蒙罗

采纳。他仍坚持其谬见,勒令我必须立刻返回曼德勒。我迫于命令,不得不从,于是星夜急

返皎克西,二十六日又将已攻克之棠吉放弃。



二十七日,我到皎克西后问罗为什么这样改变决心,罗拿出蒋介石四月二十四日“手启”电

给我看,其中要点是:“腊戍应有紧急处置,万一腊戍不守,则第五军、第六十六军应以密

支那为后方,第六军应以景东为后方。”



蒋介石这一指示虽然着重于保卫腊戍,但有“万一”云云,又给史、罗死钻这个空子,不考

虑全盘情况,不顾腊戍的安危,断章取义,选择了符合他们个人企图的部分——以八莫、密

支那为后方,所以才连电令我回曼德勒的。



这时我对蒋介石也十分不痛快:第一,自罗、史到后,有关作战方面,蒋对我无直接指示;

第二,我二十一日陈述集中主力于梅苗、棠吉间作持久战的意见,蒋始终未复,不知他的意

图;第三,我认为蒋二十四日“手启”电是未了解棠吉二百师的战绩,决心变得过早,给史

、罗钻了空子,转发命令来威胁我;第四,到这时已将远征军弄得一塌糊涂,很难挽回危局

。总之,我认为蒋介石太相信史、罗已将战局搞坏,再向他们说话也就无用。于是我抱定丢

车上山的决心,听他去吧。



当日,我看到罗卓英下达曼德勒会战命令中并未规定战车、骑兵、工兵、辎重、汽车等部队

的任务,认为曼德勒会战是史、罗的梦想,一旦吃紧又会逃走,于是即令胡团长献群指挥这

些部队即日经腊戍回国,于二十八日前均安全通过腊戍。



这时,我军各路情况如次:



西路英缅军第一师及装甲第七旅自仁安羌解围后,即在我新三十八师掩护下逐渐向曼德勒及

其以西地区撤退,二十一日退宾河北岸,二十三日退乔克巴当,二十六日基本上撤至曼德勒

以西。当面之敌自发现我新增部队以来,未敢冒进,甚至由五月二十日至五月三十日曼德勒

撤退期间,基本上与我军无重大战斗。



中路自十八日起,敌五十五师团和十八师团主力及重炮战车、空军向我第五军九十六师猛攻

。该师利用既设阵地逐次抵抗,与敌作战八日。平满纳以北至梅克提拉间地形多开阔平坦,

很少隘要可以利用,该师在第五军中又属战力较弱的部队,可是士气旺盛,仍能予敌以严重

的打击。该师伤亡甚重,凌则民团长阵亡。该师始终未被优势的敌人击破,诚如林蔚所说:

“该师战斗成绩及指挥技术则均属可观”,“惜苦战结果,所取得之宝贵时间(八天),我

军主力既未用于保护腊戍之门户,又未集中击破任何一方之敌。”



东路在十八日以前,仅有敌一联队与我第六军暂五十五师接触。十九日,发现保拉克附近有

敌运输车及战车四百辆,而二十日罗衣考即失陷,暂五十五师与军部失去联络,棠吉门户大

开。二十三日敌占棠吉,复犯罗列姆。及二十五日我二百师克复棠吉,二十六日又自动放弃

,敌看破我军弱点,以轻快部队用日行百公里的速度大胆向腊戍前进。至二十八日,腊戍即

陷敌手。



这里可以看出:由仰光登陆增援之敌五十六师团,早在同古集中;其所以在四月十八日以前

未敢以主力向毛奇方面前进者,一方面是侦察我军情况及准备工作,而主要的则是准备策应

我中路军的攻势。及四月十八日我军放弃平满纳会战后,敌人才大胆向棠吉、罗列姆、腊戍

包围前进。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632145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