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请为历史打结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请为历史打结
丁林文章
[
博客
]
[
个人文集
]
游客
标题:
请为历史打结
(436 reads)
时间:
2002-1-19 周六, 下午7:16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请为历史打结
丁林
人“走”的时候,会带走一段历史;如果历史不被记录,如果历史的记忆不被传递,这对未
来意味着什么?
世纪之交,各大媒体纷纷开始回顾、评出重大事件。这有些让人感到荒唐:为什么一个人为
的时刻划分,同样的清晨日出,却被赋予如此不同凡响的意义?我常常想,人类切割时间的
能力,堪称是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因为只有这样,大家才不会浑浑噩噩一顺水地过下去。人
,有了停顿的概念,才会有反省的机会。
在众多媒体对20世纪重大事件的排行榜中,第二次世界大战总是名列前茅。最近,美国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国家纪念碑”即将破土兴建。这个时候,人们才猛然发现,纪念碑的英雄主
角,美国的二战老兵们,已经在迅速凋零。
80岁的厄尔·福克斯,在去年退休之前,是美国参加过二战的最后一名现役老兵。高龄服役
的厄尔·福克斯,并不是一名高级将领。在二战中,他在海军鱼雷艇和潜艇服役,战后两年
,他和大多数二战士兵一样退役,之后进入医学院学习,成了一名医生。1974年,他55岁的
时候,又从医生的岗位上退休。他喜欢驾驶游艇,退休后不仅担任帆船俱乐部会长,也帮助
当地海岸防卫队工作。有一次,游轮上一名旅客急病发作,却跟海岸防卫队的军医联系不上
,军方要求厄尔·福克斯协助。于是,他干脆再度入伍,不仅担任军医,还学会了驾驶飞机
和直升机。
直到去年美国老兵节,厄尔·福克斯开始考虑再一次退役。这时,大家和他自己才第一次知
道,他已经是全美国参加过二战的最后一名现役军人了。这时,他被巨大的回忆浪潮淹没,
他发现自己成为所有的“大兵瑞恩”们——那些战斗在诺曼底、中途岛、硫磺岛的英雄们,
与今日美国士兵之间的“最后的直接联系”。
厄尔·福克斯退役之前,受到白宫的邀请,还在阿灵顿国家公墓接受总统的表彰。可是,他
面对记者一度哽咽得说不出话。最后他说:“我的一些同学战死沙场,还有同舰的战友尸沉
海底。……今天我能够站在这里,是因为他们的勇气和毅力支撑着我,所以,我胸中充满了
羞愧以及对上帝的信仰。”
当年参战的1600万美国士兵,已经有近1000万不在人世。而且循着自然规律,他们的消失,
正在不断加速。现在,每天都有超过1000名美国二战老兵离世。
老兵只是一个时代的象征。老兵的逝去,提示着人们这个时代临近终结,因为士兵往往是同
时代人里最年轻最强壮的一批人。活的历史正在迅速消亡。当历史以书本的形式再现,许多
细节可能遗失,许多历史事件可能被扭曲。为此,近些年来,大量抢救二战历史的工作在默
默进行。包括像斯皮尔伯格这样的著名导演,都在倾注财力物力,协助那个时代的幸存者录
音录象,使得历史能够尽可能真实地留存。
这些报道使我不免联想到一些往事。我们小时候,在感觉中,二战是一个极其遥远的,与我
们风马牛不相及的事件。记得小时候,曾经稀里糊涂地跟着父母一辈人,去看过一个叫做《
条顿剑在行动》的电影。之所以念念不忘,是因为在我的记忆中,那是儿时一件上了大当的
事情。
电影一开场,看电影的兴奋劲儿就被一扫而光。残存的印象中,只记得电影是黑白的,是没
有故事情节的,甚至是模模糊糊的。电影里,人们在“嗨嗨”地吼叫,在“夸夸”地齐步走
……我好不容易才熬到电影结束,失望之极。那是一个记录片,记录的正是二次世界大战的
一段历史。只记得大人们激动得根本忽略了我的失望,而他们激动些什么我全然莫名其妙。
很多年以后,我们接近了父母当时的年龄,也有了自己对重大历史事件的亲身经历。当看到
自己在某些时刻,居然也在重复着上一代人同样的激动(尽管激动的对象并不是同一段历史
),我才开始理解当年的父辈,也才意识到,两代人和代沟是什么意思。与此同时,我也不
无惊讶地看到,我们的下一代,正在百分之一百地重复我们过去的冷漠,并且对我们的激动
也全然莫名其妙,一如我们当年。
我于是做了一道简单算术。发现经历文革的这一代年轻人,他们的出生,距离二次大战的结
束,并不如想象的那么遥远。文革开始时的初一学生,他们出生时,距离二战结束的194
5年,只有短短7年。而文革开始时的大学高年级学生,根本就是二战中诞生的“战地婴孩
”。他们甚至听到过日机轰炸重庆的巨响,在父母的怀抱里颠簸着钻过防空洞。可是,在他
们的感觉中,二战却是如此遥远,远得和自己毫不相干。
我们没有历史记忆,虽然从技术上来说,当时的世界已经完全具备传递记忆的手段。
冷漠是有后果的。当文革发生的时候,我们毫不迟疑地重演了一遍二战期间德国刚刚上演过
不久的戏剧。一样的同胞分等分级;一样的血统划分贵贱;一样地视生命如草芥;一样地视
法律为粪土。我们兴高采烈,也“嗨嗨”地吼叫,也“夸夸”地齐步走。没有历史镜子在照
着自己,我们和电影《条顿剑在行动》里面的人一样,感觉良好。
我们的那个时代居然也三十多年过去了。回顾童年体验,我一点也不奇怪我们的下一代为何
对历史如此没有记忆。婴孩本来就是带着记忆的一片空白出生的。是我们,我们这些历经浩
劫者,自己没有记录下历史。我们有无数人在呼吁忏悔,却几乎没有人去辛勤打结,结绳记
事。当我们手中只有一根光溜溜的绳索时,再强烈的呼吁也显得苍白无力。
所幸的是,二战发生的主体部分,德国,其他欧洲国家,甚至美洲,都已经基本完成了他们
对于历史的记载,完成了他们对后代的记忆传递。所以,他们有忏悔,有反省。所以,在罪
恶的废墟上,他们才可能重新有自尊地崛起。
我并不知道,我们所经历的文革一段,是否被中国哪家媒体评为20世纪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
。然而,我确实知道,组成文革时代的老中青三代中,当年的老一代已经消失;当年的中间
一代正在逐渐离去;尚存的年轻一代已经开始步入老年。人们常说,赤条条来去,人走的时
候,什么也不能带走。这种说法并不完全正确。人走的时候,会带走一段历史。而文革一代
逝去者带走的这一段历史,本来应该是我们这个民族凤凰涅的圣火。
一段不被记录的历史,对未来,对将要发生将要展开的将来,又会意味着什么呢?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下 一 轮 的 革 命 在 何 时? 丁 林 " 请为历史打结" 一 文 的 回 想
--
NOEQ
- (12710 Byte) 2002-1-22 周二, 下午1:46
(127 reads)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1.913421 seconds ] :: [ 29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