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深入谈谈“领导人”和教条主义的内在联系——就《也谈“猫论”》一文与胡先生商榷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深入谈谈“领导人”和教条主义的内在联系——就《也谈“猫论”》一文与胡先生商榷
根源
[
个人文集
]
加入时间: 2004/03/17
文章: 522
经验值: 52
标题:
深入谈谈“领导人”和教条主义的内在联系——就《也谈“猫论”》一文与胡先生商榷
(457 reads)
时间:
2003-11-20 周四, 上午12:00
作者:
根源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深入谈谈“领导人”和教条主义的内在联系——就《也谈“猫论”》一文与胡先生商榷
拜读楼下胡先生的《也谈“猫论”》一文后,我觉得胡先生的论点似有些可商榷之处,特提出来请胡先生斧正。
当邓提出所谓的“猫论”之后,有部分人欢欣鼓舞,胡先生认为这是某些人太天真、想当然的表现。胡先生在大作的结尾处,得出了一个结论:“(某组织的)领导人的厉害不在于他们是教条主义者,而在于他们从来不是教条主义者。”我觉得这个结论显然是有些过于偏颇的。
举个很简单的反例,比如早在国共内战的早期,该组织的“领导人”不少就确实是不折不扣的教条主义者,他们照搬苏联的“城市包围农村”的武装夺权模式,搞得几乎全军尽墨。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其“领导层”才不得不接纳了相对而言没那么教条而地位却并非处于主流的毛某,之后才得以艰难地扭转败局。毛某的相对不教条,主要就在于其突破了苏联那种“城市包围农村”的教条,“结合本国国情”,“大胆地”采用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战术,并在日后取得了内战的“辉煌胜利”。
显然的是,如果不是因为照抄苏联的“城市包围农村”夺权模式而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再不改换一下僵化的思维就等着玩完之命运的话,恐怕主张“农村包围城市”的“非教条”的毛某,要在权争中赢得支持,从而将他头上那些僵化的教条主义“领导”取而代之,成功成为该组织的“领袖”,困难必定会大得多的。
从这个例子就可以看出,该组织的“领导人”并非象胡先生所言的“他们从来不是教条主义者”。
某组织的“领导人”们与教条主义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首先,我认为“不是教条主义者”并非该组织“领导人”的固有特点,我更倾向于认为,教条还是非教条,对哪部分要教条对哪部分不教条,什么时候教条什么时候不教条,什么人可以不教条什么人不可以不教条,等等等等,都只是一种权力斗争和巩固的手段的一种体现而已。
即使是胡先生所举的对马主义理解和取舍那个例子,我想更能说明的恐怕是,他们在决定着对马主义的哪部分要教条对哪部分不教条。只要翻看那个年代对马主义有所取的那部分的宣讲内容,虽然也夹杂了不少私货,但其实很大部分仍然是教条得不得了的理解。而对这些今天看起来无比荒唐的教条式的理解,“领袖”显然是喜闻乐见的,因为他可以从民众对这些机械教条的理解和消化中得到许多好处,如可愚民令民智渐失,如可扯起虎皮充大旗,等等。
其次,在极权的状态下,“不必拘泥于教条”,也会形成一种独特的权力的。而且这种独特的权力,也只限于极其有限的几个“领导人”来行使。同样对僵化、教条的某理论、思维、观点的异议,由“领导人”来提出,那肯定是英明伟大的表现,大家就要一齐来歌功颂德,将思想统一到新的高度去;但同样的质疑若由普通老百姓来提,那就要冒相当大的政治风险,极可能一个不小心就成了大逆不道的罪证,要受到批判、斗争,甚至精神和肉体上的消灭。
当这种“不教条”作为一项高度垄断的权力,成了那些已经获得权力高度垄断地位的“领导人”的手中玩物之后,那他们在有需要时把玩一下这种权力,往自己脸上贴金,人为地创造出一些让民众山呼万岁的理由,而自己则在如潮的歌颂声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自我陶醉。
这种“不教条”的表现,究其动机和性质,显然也不是胡先生所认定的那类。
在此我也顺便指出,胡先生在文中认为“其实,要是哪一位(某组织的)领导人是教条主义者,那倒好了。因为遇到这号教条主义者,你可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你可以设法让他‘作法自毙’。”这个结论显然忽略了上述的特点,把专制状态下才会出现的情形,不自觉地套到了民主社会下的状态来了。须知,在极权社会之下,普通老百姓乃至一般级别的官员,想要对“领导人”的教条主义“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那才是“作法自毙”呢;而身在极权社会之外部的人,从极权社会外部向极权社会内部的“领导人”的教条主义“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由于那一层层厚重的铁幕的阻隔,恐怕又实在起不了什么太大作用的。
再次,回头刚才上面举过的那个国共内战的例子,再结合文革后到改革开放前的那段时期,将两者放到一起来考察,我们就会发现,两者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两者都处在某组织“生死存亡”的关头;两者都有着相对弱势的“不教条”力量与相对强势的“教条”势力的对垒(前者是不教条的“农村包围城市”挑战教条的“城市包围农村”,后者是不教条的“真理标准”挑战教条的“两个凡是”);两者的最终结果,都是“不教条”的力量战胜了“教条”的势力,夺取了对治理组织一言九鼎的话语权,从而扭转了局面,令该组织获得了“新生”。
所以,胡先生大作中的这个结论——“(某组织的)领导人的厉害不在于他们是教条主义者,而在于他们从来不是教条主义者。”我认为应该加以修正才是。修正成什么呢?我看,是不是修正成这样才更符合事实:
“中国的某组织总是能够绝处逢生,其最关键之处,并不在于他们的领导人是或者不是教条主义者,而在于每当其组织因为教条主义等所累,而处于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时,他们总是能够明智地在其内部中选择并拥护一股相对而言不算教条的势力,来带领他们对抗和战胜教条主义,最终成功地逃出生天。”
作者:
根源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我觉得你理解错了
--
吃人血馒头
- (324 Byte) 2003-11-20 周四, 上午12:13
(217 reads)
我觉得您可能并没有阅读胡先生的原文。
--
根源
- (214 Byte) 2003-11-20 周四, 上午12:20
(167 reads)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431876 seconds ] :: [ 29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