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设阱与排阱(一):编造粮食数据、只提收购不提返销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设阱与排阱(一):编造粮食数据、只提收购不提返销
六哥
[
博客
]
[
个人文集
]
游客
标题:
设阱与排阱(一):编造粮食数据、只提收购不提返销
(594 reads)
时间:
2002-1-23 周三, 上午8:27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设阱与排阱(一)(修正版)
-- 简评龚启圣《近年来之1958-61年中国大饥荒起因研究的综述》
六哥
陷阱者,使人不知不觉失足其中之机关也。
今天看到有人在强国论坛上贴出署名龚启圣的文章:《近年来之1958-61年中国大饥荒起因研究的综述》(以下简称《综述》,载《二十一世纪》一九九八年八月号第四十八期),一时间某些人似乎得了宝贝,欢腾狂叫不已。
这篇文章以综述近年来西方有关我国“三年经济困难”成因的研究成果为名,处处辅以“简短的评述”,布下一个个谎言的陷阱。这里没有必要对一篇综述性文章作全面的批驳,而清除掉作者有意无意布下的某些陷阱,笔者认为是有必要的。又,本文匆匆写成,误陋在所不免。我在强国论坛没有注册,是以借贵地贴出为感。
一. 陷阱之一:编造粮食数据、只提收购不提返销
《综述》在第一部分“饥荒的主因--过量的粮食统购”中通过评述美国学者伯恩斯坦的所谓研究成果,向读者展示出如下一幅“大跃进”时期的统计数字图景:
“直至人民公社成立以前,国家对农村的粮食统购只占总产量的25%左右,不算过重。
而……1959年和1960年粮食统购率猛增至总产量的39.7%和35.6%,然而粮食的总
产量实际上却在急剧下降。1959年的粮食产量实际上比1958年下降了30%之多。”
在提示完这些来路不尽分明的数字之后,作者“理所当然”外加想当然地评述道:“简而言之,大跃进期间造成的三年严重饥荒主要是由于政府在统购粮食方面‘过了头’而导致的。”作者企图通过他所提供的充满了陷阱的数字为读者留下这样一个印象:一方面粮食产量在急剧地下降,而另一方面则是政府不顾农民的死活,不停地猛征狂征农民手头那点可怜的粮食。
这表明了某些人在评价过去事件时经常使用的手法:他们利用一般读者对于数字不加深究的特点,对统计数据或随意高估高拔、或抽去中间拿出两头,或言己所有利者而讳言己所不利者,甚到不惜编造数据,凡此种种癖好,不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其用心都是险恶的。
下面这张表反映了我国在1953年至1961年期间,粮食生产和购销情况的概貌。
表1:1953年~196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购销量与进出口量情况表 (单位:万吨)
―――――――――――――――――――――――――――――――――――――――――
年份 总产量 收购量 返销量 净收购 收购率 返销率 净收购率 出口 进口
(%) (%) (%)
―――――――――――――――――――――――――――――――――――――――――
1953 16683 4746.0 1157.5 3588.5 28.4 6.9 21.5 182.6 1.5
1954 16952 5181.0 2022.5 3158.5 30.6 11.9 18.6 171.1 3.0
1955 18394 5074.5 1457.0 3617.5 27.6 7.9 19.7 223.3 18.2
1956 19275 4544.0 1674.0 2870.0 23.6 8.7 14.9 265.1 14.9
1957 19505 4804.0 1417.0 3387.0 24.6 7.3 17.4 209.3 16.7
1958 20000 5876.0 1703.5 4172.5 29.4 8.5 20.9 288.3 22.4
―――――――――――――――――――――――――――――――――――――――――
平均 18468 5037.6 1571.9 3465.7 27.4 8.5 18.8 223.3 12.8
―――――――――――――――――――――――――――――――――――――――――
1959 17000 6740.5 1983.9 4756.6 39.7 11.7 28.0 415.8 0.2
1960 14350 5106.0 2016.5 3089.5 35.6 14.1 21.5 272.0 6.6
―――――――――――――――――――――――――――――――――――――――――
平均 15675 5923.3 2000.2 3923.1 37.6 12.9 24.8 343.9 3.4
―――――――――――――――――――――――――――――――――――――――――
1961 14750 4047.0 1466.5 2580.5 27.4 9.9 17.5 135.5 581.0
―――――――――――――――――――――――――――――――――――――――――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83》。
1.龚文的数据错误
根据该表,首先指出《综述》中的数字错误。第一是在粮食产量方面,1959年的比1958年下降了不是30%,而是15%,作者如此偏颇的倾向性尚属少见,其“粗心”的程度十分令人吃惊。第二有关粮食购销状况,自1953年实行统购统销始、到1958年(下半年成立人民公社)这6年当中,国家对于农村收购粮食占总产量的比例(收购率)是27.4%(1953年~1957年是27%),并非在《综述》中被压低了的25%之数。
2.收购到底高了多少?
国家在统购到粮食之后,随即(区内平衡)或间隔3至6个月(区外调拨)即将其中的一部分返销回农村。1953~1958期间,返销粮食占总产量的比例(返销率)是8.5%,收购率减去返销率后是实际的收购率即净收购率,为18.8%。从农民的角度来看,净收购率是比收购率更为重要的指标,因为通过它才能如实了解到农民实际占有粮食的状况。
《综述》中给出的收购率是对的,但是作者讳言返销方面的数据。根据表2我们来看,1959年和1960年与1953年~1958年期间相比,
收购率: 平均37.6%,增加了约10个百分点;
返销率: 平均12.9%,增加了4.4个百分点(此为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向农村返销粮食的最高水平);
净收购率:返销抵消收购的部分,得出平均净收购率为24.8%,比1953年~1958期间增加了6个百分点。
如果把1961年包括进来,则整个“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与1953年~1958相比,
收购率: 平均34.2%,增加了6.8个百分点;
返销率: 平均11.9%,增加了3.4个百分点;
净收购率:平均22.3%,增加了3.4个百分点。
因此后“三年”与1953年~1958期间比较,净收购率是偏高了一些,范围在3.4~6个百分点左右。
然而,《综述》提示给读者的是,粮食减产了30%,而收购率反而“猛增”了12.7个百分点。抛开《综述》在数字上做下的手脚不谈,作者避而不提返销绝不是出于无知,而是出于一定的用心。众所周知,征购和返销是粮食统购统购中两个相互依存的基本操作,对于同一根(农民的)粮食链条来说,它们是两个在其上循环相继、不断反复的基本环节;通过征购,返销,再征购,再返销的过程,农民获得大致能够满足其基本生活所需的口粮数目。基于此,在谈及中国农村的粮食统购状况时只提征购部分而不提返销部分,是十分片面的。诚然伯氏的文章中也提到了返销,但是经龚启圣转述之后,返销就连一点的影子都没有了。部分西方学者坚持说,征购与返销之间存在一个时间差,一旦新粮接济不上时就会饿死人。西方学者似乎并不知道在中国,统购与统销常常差不多同时进行;即使滞后,农民也已经习惯,因为统购统销并非自1959年始、而是自1953年就开始了的。农民们总是这样,陈粮吃了吃新粮,新粮吃了吃陈粮,年复一年地下去,这样的粮食情势是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农村的特殊风景之一。
3.增加一点收购的原因
已如前述,无须讳言“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的征购偏高了些,有约3.4~6个净收购百分点。我在下一节里分析这个偏高部分对于人民生活的实际影响程度。造成净收购偏高的因素,一方面是当时的社会心理和氛围,另一方面则是工业需要。根据国家计委所做的粮食需求分析(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21世纪的中国粮食问题》),人均GNP每增加10个百分点将增加粮食间接消费430万吨;1959年GNP比上年增长8.8%,而工业总产值则在58年比57年增长54.8%的基础上持续跃进,又增长了36.1%。考虑到政府服从于国家工业化和整个国民经济的整体战略目标,在无法即时把握到全国因灾粮食减产的实况的制约条件之下将净收购率提高了3到6个百分点,这不仅合情而且也是合理的。倘若情况果真到了如《综述》所浮夸的12.7个百分点那样,则另当别论。遗憾的是,《综述》的数据是浮夸,不是事实。
4.收购增加部分对于用粮水平的影响
现在分析净收购率的提高对于人民用粮水平的实际影响。从全国范围来看,“三年”期间比1953~1958期间多收购了3.4~6个百分点,计及此因素,根据表1我做成下面这张表格。
表2:1953年~1961年粮食按全国人口平均情况表(单位:公斤)
――――――――――――――――――――――――――――――――――――――――――
年份 总人口 总产量 占有 净收购 净占有 月口粮 净收购A 净占有A 月口粮A
――――――――――――――――――――――――――――――――――――――――――
1953 58796 16683 283.7 61.0 222.7 18.6
1954 60266 16952 281.3 52.4 228.9 19.1
1955 61465 18394 299.3 58.9 240.4 20.0
1956 62828 19275 306.8 45.7 261.1 21.8
1957 64653 19505 301.7 52.4 249.3 20.8
1958 65994 20000 303.1 63.2 239.8 20.0
――――――――――――――――――――――――――――――――――――――――――
平均 62334 18468 296.0 55.6 240.4 20.0
――――――――――――――――――――――――――――――――――――――――――
1959 67207 17000 252.9 70.8 182.2 15.2 66.5 186.4 15.5
1960 66207 14350 216.7 46.7 170.1 14.2 43.9 172.9 14.4
1961 65859 14750 224.0 39.2 84.8 15.4 36.8 187.1 15.6
――――――――――――――――――――――――――――――――――――――――――
平均 66424 15367 231.2 52.2 179.0 14.9 49.1 182.1 15.2
―――――――――――――――――――――――――――――――――――――――――
注:
* 除总人口和总产量(单位:万吨)外,其余各项均表示人均计算量,单位是公斤。
* 带“A”的各项表示如果维持在1953~1958期间平均18.8%净收购水平,人均粮食将有怎样的情形。
* 总人口是年末数,资料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1999》,统计出版社,北京,1999。
假如净收购水平不增加3.4~6个百分点,结果会怎样呢?
在表2中,我们用净收购A、净占有A、月口粮A各栏显示如果按1953~1958期间平均18.8%的净收购率来设定“三年”期间的粮食收购率,在此条件下人均每年的净收购和实际占有的粮食数量以及每月的人均口粮数量将如何变化。将这些项与其左边(即实际发生了的净收购,净占有,月口粮各栏)做一下对比,不难发现如果净收购还是1953~1958的水平,那么
年份 每人每年少征 每人每年净占有量增加 每月口粮增加
1959年 4.2公斤 4.2公斤 0.4公斤(每天增加0.24两)
1960年 2.8公斤 2.8公斤 0.2公斤(每天增加0.16两)
1961年 2.4公斤 2.4公斤 0.2公斤(每天增加0.13两)
平均 3.1公斤 3.1公斤 0.3公斤(每天增加0.18两)
三年平均下来,仅是少征了每人每年3.1公斤粮食,反映到月平均口粮上,不过是使得每人每月多出0.3公斤粮食(摊至每天0.18两);对于人均每月实际拥有15公斤来说,这个0.3公斤只相当于100颗米粒中少吃了2粒,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非正常死亡人口的增加是一个事实,其原因不言自明是由于缺粮所引起。从上面的表2中我们还发现,在没有发生连续三年严重自然灾害的1953~1958期间,全国人均的月口粮基数是20公斤左右,而到了“三年”期间则降底到15公斤左右,降幅达5公斤之多。分析这5公斤口粮降幅的成因构成,不是本文的内容;但就全国范围来讲,所谓的“高征购”对于这5公斤降幅的贡献才0.3公斤,即6%,显然它不是构成非正常死亡人口的主要原因,甚至连次要原因也算不上。出口则更不是一个原因,因为它已经被包括到收购之中去了。此外,缺粮的原因也并非如《综述》所说,是由于农村大办了公共食堂,或是由于“地方干部根本很难就粮食问题和中央讨价还价”并且“政府没有针对当时的严峻形势对重灾区作出及时的粮食调拨措施”,正如1959年5月23日李先念在全国粮食会议上所指出的,现在“粮食供应很紧张”,然而“有些省、区粮食一紧张,自顾不暇,结果中央差额调拨就不能保证”。关于“大跃进”时期农村大办公共食堂以及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问题,我将作为《综述》另设的陷阱,在其余部分加以排除。
5.结语
缺少粮食的主要原因,正如1995年国家统计局和民政部编《1949—1995中国灾情报告》和国史兼经济史专家陈东林先生撰文所揭示的那样,是由于连续三年的严重自然灾害。《综述》通篇仅在一处提到了自然灾害,还给自然二字打上了引号,表明作者否定连续三年的严重自然灾害这个客观存在的立场。《综述》中频繁出现的“灾情”和“灾害”等字眼,都仅仅是作者用来表达包括“高征购”在内的“人祸”含意。但是,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认为国家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对于农村的粮食收购既谈不上什么“过量”,也谈不上什么调运不及时,更谈不上影响了全国人民的生活。根据这些,我们排除掉了《综述》所设下的第一个陷阱。
(待续)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857066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