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王铭铭在英国伦敦城市大学的同事提出的十个问题(增补贴)* |
 |
老百姓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
|
|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王铭铭在英国伦敦城市大学的同事提出的十个问题(增补贴)*
常向群
[*修改贴上网后又收到一些朋友的email, 并推荐北大的两个网址,特就第(5)个问题作了增补,谢谢!]
一月十日以来当国内外的朋友们陆续发来带附件的电邮告知有关王铭铭剽窃一事(《北大博导剽窃,叫人如何不失望——王铭铭<想象的异邦>抄袭哈维兰<当代人类学>》晓声 《社会科学报》2002.1.10)本人并不想表态恐有落井下石和同行妒忌之嫌。我是在看到学界有些同仁为王铭铭辩护的议论和王铭铭的博士生给校领导联名写的信后(http://www.xys.org,http://cul.sina.com.cn 等)决定提笔参与有关讨论的。因为前述同行和后生们简单的将王的问题和现象或归咎于为不良的学术制度和社会环境,单位领导偏听偏信,王的学术贡献多大多大,同行妒忌商业炒作,甚至认为有更复杂的背景等,这些看法都不失为各家所言。他如过去他存在的质量问题是为了评职称,挣稿费改善生活,评审出版制度不严,编辑水平不高,等等。但是无论人们找出多少外在的理由都无法回避问题的另一方面即王应该如何反省自身存在问题。
本人承认王铭铭是有一定的才能的,他在推动中国人类学在中国学术界和社会上的影响方面是起了显著的作用的,为此他获得了的国内社科界可能给与的最高荣誉和地位如“著名的北大教授”“中国当代人类学的‘教父’”和“学术界的泰斗”等。但他对国内学术环境的污染也起了很大的作用,为此,他付出过并正在付出名誉上和失去行政职位的代价。我在99年曾撰文“学术规范,学术对话与平等宽容”(《本土化:人类学的大趋势》,广西民族出版社,2001,后附)不提名的指出过他的一些问题,并将此文送他作为朋友的忠告,事后也收到他的回信表示今后一定要诚实严谨。岂料在社会各界都在防腐打假之时王的抄袭案被披露出来并在学界及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反响,这对学术质量的提高净化国内的学术环境和督促学者的自律都是极为有益的。我虽然非常同情铭铭现在的处境,但更不愿意违背学术良心,并相信他有能力坚定地站出来澄清事实并继续从事人类学的教学和研究。由于本人自1991年以来在英国伦敦城市大学工作期间曾与王共过事,故提出一些问题供人们反省和思考。
(1)王从来没在英国伦敦城市大学做过博士后为什么他在《三村五论》中写道 “答辩通过后,我被英国伦敦城市大学相继聘为博士后研究人员(1992-94)和研究员
(1994-95),...”?王第一次参与英国伦敦城市大学的项目是1991-93年,这种参与是作为学生身份的半工半读性的因为当时他还没有得到博士学位。王第二次参与英国伦敦城市大学的项目是1994年10月-96年10月。他在爱丁堡大学做为期一年的博士后研究期间与城大合作向蒋经国基金会(CCK Foundation)申请项目同时也在联系到北大做博士后。项目下来后他算是伦敦城市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但他当时已经到了北大。他的伦敦城市大学的这个博士后可以说是挂城大的名用台湾的钱在北大做的。
(2)为什么王铭铭早在1991年回福建调研时就自称是做博士后研究 (虽然他以调研需要为由拿到了一纸有这样名份的证明,但那不是一份博士后的工作),难道只有博士后的名份和身份回到自己的家乡做田野才更能出成果吗?此后他为什么还要将自己获得学位的时间提前一年,不断强化这个说法并将他所有的简介都改为1992获得博士学位?而事实上王是93年3月17日通过博士学位的答辩的。
(3)作为参与伦敦城市大学项目(1991-93)的十余名研究人员之一,王在《
社区的历程》的"致谢"和《三村五论》的“自序”中为什么只说自己“接受了(ESRC的资助)的项目的任务”?以至于曹树基在《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1期)发表的评论中表示不明白王在《社区的历程》第十章得出的有一定价值的结论是何从而来?此外,为什么王在该书中将ESRC(Economic and Social Research Council )译成“英国经济社会科学院”,以至于许多同行误认为此项目是出自于英国的一个类似中国社科院的机构?
(4)做为参与伦敦城市大学项目(1994-96)的两名研究人员之一,为什么王铭铭自称是该项目的"项目主任"(《中国书评》,1995年7月,页19)和“课题主任(《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5年11月,页81)”? 是否成为课题或项目主任更有利于他回福建家乡搞田野作业?还是更有利于发表研究成果?
(5)伦敦城市大学中国研究所在1998年10月随着王斯福教授(Stephan Feuchtwang)退休并转到伦敦经济院人类学系做半职的高级研究员就解散了,为什么2000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非我与我》还介绍他“现任...伦敦城市大学名誉研究员”?更有“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老师简介” (http://www.disa.pku.edu.cn)正式介绍为 “城市大学客座研究员”和“英国皇家人类学会会员”。不少人以王是英国皇家人类学会会员为由来证明王在国际人类学界的影响,其实在英国读人类学本科以上专业的学生或从事有关研究并对此学科感兴趣的人每年缴纳会费(每年18英镑)均可申请成为会员(member)或68英镑(英国)或59英镑(海外)成为fellow,收到的免费期刊的种类不同而已。此外,北大在线(http://xueshu.newyouth.beida-online.co)的学人社区介绍王为“1997年来兼任伦敦经济学院中国人类学项目成员”,为什么王又将合作的时间提前一年并将他的私人合作当作“兼任…成员”?王斯福教授从教学岗位上退下来到伦敦经济院后便全力投入著书立说,第一件工作是把自己的博士论文出的书(1992首版)修订再版(2001),同时把与王铭铭合作的项目(1994-96)成果整理成书(2001),目前正在投入一个关于历史和社会记忆的课题(与留美人类学博士清华大学的景军教授合作2002-04)。
(6)我是在王成为教授后看到的《想象的异邦》,如果此书是为了评教授凑的数尚好理解,如果是在评上教授后送交出版社的话问题则更为严重。不知此书是何时送交出版社的?为什么在英国留学7年并成为或即将成为北大教授的王要从的他10来年前在国内读硕士时参与翻译的书(W. A. Haviland 的《当代人类学》)中抄袭数达10万字?
(7)为什么王在所有的著述中从来不提他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的博士指导教师是Stuart Thompson,这种对待恩师的态度是否有悖于传统的尊师价值观?莫非是因为该先生既非教授又非博士?在英国有一份大学教职的人都有资格成为博导不管他本人是否博士,这有什么难言的呢?近年来常看到关于王是留学于马林诺夫斯基、费孝通的母校伦敦经济与政治学院的说法(如《 事实不应被无端消解——也评“王铭铭事件”》唐朝桢 2002年1月17日 www.acriticism.com ),不知是否与他在《社会人类学与中国研究》(商务出版社,1997)的作者简介“ 伦敦大学社会人类学博士”的误导有关?伦敦经济与政治学院(Th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 and Political Sciences)和亚非学院(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 Studies)是伦敦大学的两个完全不同的学院,其缩写分别为(LSE)和(SOAS),王毕业于后者。
(8)作为费孝通身边的人类学家王在他所有出版的著述中讨论“人情”,“关系” 等最可能成为汉学人类学对人类学基本理论产生贡献的核心概念时为什么连费早在上个世纪40年代提出的80时年代以来北港台和海外人类学和社会学界广泛讨论过的“差序格局”“私人关系”都忽视掉了?还有杨美惠,阎云翔,边燕杰等同辈海外知名华人学者80,90年代的的相关著述全都从他的视野中消失了。更不用说引用晚他一年到英国留学(1988)早他一年(1992)拿到人类学博士的来自厦门大学的校友何瑞福的博士论文(Family networks and life in Southern China, City University, London, 1992)的原创性的和有学术价值的相关论点。
(9)作为受到Marshall Sahlins 邀请的芝加哥大学的访问教授的王铭铭在向中国引进Sahlins理论和思想甚至在讨论reciprocity问题时为什么会漏掉Sahlins在人类学基本理论中的最大贡献即把reciprocity 分为三种形式:一般的(Generalized ),平衡的(Balanced),和负面的(Negative)?并且至今还把reciprocity翻译成互惠。虽然这个词难翻,难道王看不出这个问题对中国人类学界提出来很可能引发出源于中国文化的对人类学理论的迄今为止还未出现过的某种贡献?
(10)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博士生在给校领导的信中说王“在海外权威杂志和国际会议上的学术论文,多达几十篇”,有依据吗?能否帮助王老师把它们全都翻译出来?既然未满40周岁的王铭铭教授(请原谅我第一次这样称呼他,因为按英国的规矩--入乡随俗--我从来都是对自己的博导直呼其名的)有本事在几年内出版近十本著作和译著,他有否勇气再用几年时间将他用英文发表的文字都翻译成中文,并将他发表的中文著述全都翻译成英文以对国内外同行和他本人做个圆满的交待?此外,否则如果哪天他的哪位高足或同行在引用“他”的观点时惹出点国际官司来王本人和某些同仁及其学生将如何面对向国际学术界?
希望铭铭不要辜负海内外同行的期待。
作者:英国伦敦城市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候选人 (二○○二年一月二十日)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