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债务的黄昏:僵尸化陷阱与不可避免的重置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债务的黄昏:僵尸化陷阱与不可避免的重置   
bystander
[博客]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1190

经验值: 39416


文章标题: 债务的黄昏:僵尸化陷阱与不可避免的重置 (0 reads)      时间: 2025-10-31 周五, 下午6:42

作者:bystander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债务的黄昏:僵尸化陷阱与不可避免的重置

笔者最近发表了两篇长文评论,分别题为《让宏观经济认知回到切实而又稳固的基础上》和《晚期资本主义逻辑:全球失衡与西方的没落》,对近代主流宏观经济学的盲点和偏误作出了深度批判,并指出西方决策者如何将全球经济推向万劫不复的债务深渊。以下是重点梳理:

一、核心诊断:债务边际生产率递减与“零点时刻”

早在21世纪初,逆向投资大师马克•法伯(Marc Faber)就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为何全球经济体系需要不断增加天量债务,却只能换来越来越少的真实增长?他将其定义为“债务边际生产率递减”——即每新增一美元债务所能带来的额外GDP增长不断下降,最终走向“零点时刻”,届时新增债务将不再产生任何经济效益,甚至拖累增长。

数据印证:

历史对比:1960年代,美国每新增1美元债务能带来约1美元的GDP增长;到了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债务与GDP增长之比恶化至5:1;2009年,每新增1美元债务甚至导致GDP净减少。

当前状况:如今,全球许多经济体的总体债务边际生产率已接近为零或负值。债务/GDP比率超过300%已成常态,但实际产出增长却陷入停滞。

二、病态机制:金融化如何催生“僵尸经济”

债务效率崩溃的背后,是一台由宽松货币、放松监管和救助文化共同驱动的“流动性机器”,它导致了经济的深度“僵尸化”。

从生产性投资转向非生产性投机:过去的债务多用于基础设施、工业等能提升长期产出的领域。如今,债务大量流向消费(如学生贷款)、金融投机(股票回购)和资产炒卖,制造“虚幻财富”而非真实生产能力。

掩盖资不抵债,阻碍创造性破坏:当高杠杆投机导致资产泡沫破裂时,问题常被误诊为“流动性短缺”而非“结构性资不抵债”。央行的救助措施(如量化宽松)向系统注入更多流动性,使本应被市场淘汰的“僵尸企业”(无法用盈利覆盖利息支出)得以存活。这些僵尸实体占用大量信贷资源,拖累整体生产率和创新。

回购市场的脆弱心脏:全球美元流动性的核心——回购市场,已成为影子银行体系的命脉。这个依赖短期抵押拆借的体系一旦失灵,将导致整个金融体系“缺氧”,暴露其建立在流沙之上的本质。

三、深层代价:奥地利学派视角下的代际掠夺

从奥地利学派的观点看,上述机制不仅是经济低效,更是一种道德溃败和代际掠夺。

掠夺未来购买力:通过货币通胀和廉价信贷,将未来的财富转移至当下消费和投机,实质是对未来储蓄和收入的隐性征税。

错配投资的遗产:人为压低利率扭曲了价格信号,诱导资本投向大量不可持续的项目(错配投资),导致后代将继承一个资本被掏空、产业结构僵化的经济体。

债务奴役:年轻一代尚未步入社会,就已人均背负巨额债务,未来还将面临更高的税率和为偿还债务利息而被迫削减的公共服务。

四、全球症候:“日本病”的蔓延与修昔底德陷阱

这一系列问题并非美国独有,而是全球性的“日本化”诅咒——即低增长(年均<1%)、高债务(GDP占比260%+)、僵尸企业泛滥和生产率陷阱的组合。主流叙事曾将日本的困境归咎于其特殊国情,但事实证明,这是信用资本主义晚期的普遍终局。

冷战后“历史终结”的幻觉,掩盖了全球失衡的加剧。美国走向产业空心化与过度金融化,形成了依赖债务和美元霸权的“K型经济”。而中国则抓住了全球化的另一面,通过发展制造业完成了资本积累、产能提升与技术升级。

如今,局势已演变为一场 “垄断金融资本与实体经济发展”的高风险博弈。对决的战场集中在物流(供应链重塑、一带一路 vs. 航道控制)与资金流(美元体系 vs. 本币结算、数字货币)的控制权上,堕入了自我实现的修昔底德陷阱。

五、终局展望:不可避免的“重置”与其路径

正如对冲基金管理人瑞•达利欧(Ray Dalio)所警告,美国正步入“百年一遇的金融重置”门槛。债务螺旋导致的利息支出即将吞噬联邦预算,使得某种形式的系统性“重置”不可避免。它不会是一次“干净的手术”,而更可能放大现有失衡。可能的路径包括:

- 恶性通胀式货币贬值:通过失控的通胀侵蚀债务实际价值,代价是储蓄者被洗劫和社会动荡。

- 主权违约连锁反应:市场拒绝承接新债,导致政府偿付能力崩溃,引发深度衰退和强制去杠杆。

- 全球货币体系重构:通过多边协议,建立新的锚定货币或货币篮子(如黄金支持的数字货币),削弱美元霸权。

- 渐进式科技封建主义:在没有爆炸性危机的情况下,大型科技与金融寡头逐步掌控经济,社会陷入低增长、高不平等的僵化状态。

结语:教科书已死,现实正在重写规则

主流经济学教科书基于“总需求管理”的框架已然过时。真正的宏观认知必须建立在“真实资源”、“时间偏好”和“资本结构”之上。当量化宽松从危机应对工具沦为常规政策,当资产价格与基本面完全脱钩,系统就已走上不归路。

我们不是在为自己的挥霍买单,而是在抵押子孙的希望。 历史并未终结,它正以债务的黄昏和秩序重构的方式,展开新的、充满不确定性的篇章。

原文链接:

让宏观经济认知回到切实而又稳固的基础上
https://hjclub.org/bbs/viewtopic.php?p=2896109

晚期资本主义逻辑:全球失衡与西方的没落
https://hjclub.org/bbs/viewtopic.php?p=2896110

浏览或加入电报频道
https://t.me/unbrainwashyourself

作者:bystander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bystander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5.784223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