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 AI 投资泡沫具有显着的大规模工业特征。这与当年的互联网泡沫(dotcom bubble)如出一辙。当时,为了支撑互联网发展,必须斥巨资建设电信基础设施。光纤技术造就了今天的互联网——这些光纤需要拉制、制成光缆,再铺设到全球各地;服务器、路由器等设备需要安装;各种服务被创造出来;企业和家庭需要接入网络。
罗伯特•J•戈登(Robert J. Gordon)2016年出版的《美国增长的兴衰》(The Rise and Fall of American Growth)一书,对此作了最有力的阐释。该书指出,美国过去的经济增长得益于一系列如今已不复存在的“顺风”因素;相反,我们如今正面临四大“逆风”:社会不平等、教育机会匮乏、人口老龄化以及政府债务高企。
2025年,AI估值基于“投机未来收益”,投资/GDP比率超dot-com峰值,FOMO(fear of missing out)驱动。QE遗留2.5万亿“闲置现金”涌入AI基础设施,制造工业规模泡沫,与dot-com光纤狂热如出一辙。但不同在于:AI泡沫主要限于富豪与巨头,崩盘或仅引发股市“局部萧条”,而非1929式全面崩溃。
模型性能退化:2025年10月arXiv论文《LLMs Can Get "Brain Rot"!》(Texas A&M、UT Austin、Purdue合作)验证“LLM脑腐蚀假设”:持续在垃圾网络文本(如高互动低质X帖子)上训练,导致推理、长上下文理解、安全性和“黑暗人格”(如自恋、低宜人性)显着衰退。
在现今社会中,人类的自我意识和主体性正处于脆弱状态并呈现瓦解的迹象。正如韦伯(Max Weber)指出,现代性的特点就是价值理性被工具理性彻底取代,导致所谓“理性的铁笼”(the iron cage of rationality),即社会陷入僵化、理性化的制度与官僚结构之中,将效率与控制置于个人自由与创造力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