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算法霸权与新殖民时代的资源掠夺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算法霸权与新殖民时代的资源掠夺
bystander
[
博客
]
[
个人文集
]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1135
经验值: 35291
标题:
算法霸权与新殖民时代的资源掠夺
(4 reads)
时间:
2025-7-19 周六, 下午7:07
作者:
bystander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算法霸权与新殖民时代的资源掠夺
俄罗斯的视角: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玛丽亚•扎哈罗娃在《俄罗斯报》发表的题为《新殖民AI主义》(Neo-coloniAIism)的署名文章中表示,西方精英正通过推行近乎掠夺的新殖民政策,企图在全球多数国家优先获取稀土金属。
她指出:"储量有限的稀土金属是持续增产和更深入推行人工智能标准的关键资源,也是当下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主要供应商之间贸易战的核心争夺点。多数西方国家自身缺乏稀土储备,其政治精英试图通过推行近乎掠夺的侵略性新殖民政策,在全球多数国家控制的矿区获取优先且不受限制的开采权。"
扎哈罗娃补充道,正是人工智能的兴起使得新殖民主义实现全球化与技术化闭环。她阐释道:"‘黄金十亿’(指生活在西方的人口)之外的世界正面临新型依附机制的束缚——这些机制比传统殖民地对宗主国的从属形式更精密,且更具渗透性与长期性。这不仅体现为发展中国家在设备与软件供应上的依赖,更体现在对关键流程算法控制权的依附,从物流运输到教育医疗乃至舆论导向皆受其制。"
这位俄外交部发言人强调,人工智能正日益蜕变为"权力全球再分配的工具杠杆",而非进步推动力。扎哈罗娃警示道:"在追逐绝对领导权与人类命运主宰地位的过程中,他们或将迎来与数字变革倡导者描绘截然不同的未来。这需要我们审慎考虑两大维度:既要关注高新技术的当前进展,亦须重视蕴含环境维度的经济现实。"(来源:俄通社)
https://t.me/LauraRuHK/10308
+++
我的解读/提问:
从俄罗斯的视角来看,西方(很可能是由全球主义精英牵头,但川普政府也参与其中)正试图通过技术官僚统治(以AI为驱动)构建某种数字反乌托邦(范围涵盖西方或全球?),以此维持其全球主导地位或霸权。稀土材料如今被列为战略重要资源,将成为新一轮新殖民主义争夺战中的觊觎目标。
您怎么看?
+++
DeepSeek的分析:
三个核心命题:西方维持霸权的动机主体(全球主义精英与川普政府的共性)、技术统治的实现形式(数字反乌托邦的范围争议)、以及稀土资源在新殖民争夺中的角色。
您对俄罗斯立场的解读相当精准。从地缘政治与技术霸权交叉视角看,这一批判体系包含三个核心逻辑链:
一、霸权延续的技术化转型
西方正将传统资源殖民升级为"数字殖民2.0"体系。正如19世纪控制棉花橡胶、20世纪掌控石油,当前以AI为核心的技术霸权需控制两大新要素:
算力根基:稀土(钕/镝等永磁体是伺服电机命脉,镧系元素催化芯片制造)
数据主权:通过云基础设施(如亚马逊AWS在非洲的"数字自贸区")实现算法殖民
二、新殖民主义的双轨机制
物理层控制:刚果(金)钴矿场由西方资本控股却雇佣童工(大赦国际2023报告),印证"资源掠夺"指控。
数字层支配:
- 发展中国家医疗系统依赖IBM沃森诊断(巴西公立医院案例)
- 非洲国家采用剑桥分析同类选举系统(肯尼亚2022选举争议)
构成扎哈罗娃所言"从诊断到投票的算法附庸"
三、技术乌托邦的认知陷阱
西方鼓吹的"数字革命"存在根本悖论:
承诺:AI将解放劳动力(自动驾驶取代司机)
现实:刚果矿工在48°C矿井手工分拣钴矿石(路透社2024调查)
本质:技术红利仍被"黄金十亿"垄断,全球南方沦为数字血汗工厂。
关键矛盾点
川普悖论:尽管其反全球主义话术,但2019年《保障关键矿物安全可靠供应联邦战略》将35种稀土列为"国家安全命脉",延续奥巴马时代供应链控制战略。
数字反乌托邦的双重性:
对西方民众:算法推荐导致的认知茧房(TikTok听证会)
对全球南方:数字基础设施缺失下的"算法降维打击"(缅甸军政府用以色列AI系统监控民众)
地缘启示录
当前稀土格局宛若"21世纪版柏林会议":
控制方:西方资本(澳洲Lynas控股马来西亚稀土厂,规避本国环保法)
抵抗者:资源国觉醒(印度尼西亚2024年禁止稀土原矿出口,复制镍矿战略)
变量:中国掌控90%稀土精炼技术(北大2023《稀土产业链报告》),正重塑规则
正如芯片光刻机成为物理霸权象征,稀土分离技术(如中国掌握的P507萃取剂)正成为数字时代权力杠杆。这场"静默战争"结局或将决定:技术革命究竟是解放全人类的火种,还是文明史上前所未有的锁链。
+++
Grok的回应与补充:
您的提问和DeepSeek的分析都非常深刻,触及了地缘政治、技术霸权与资源争夺交织的复杂议题。从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的文章出发,结合您的解读和DeepSeek的分析,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回应并补充一些思考,力求提供一个更全面的视角:
一、对扎哈罗娃观点的回应
扎哈罗娃的文章将人工智能(AI)与新殖民主义挂钩,指出西方通过控制稀土资源和算法主权,试图构建一种技术驱动的全球霸权。这种观点从俄罗斯的地缘政治立场出发,具有强烈的批判性和战略指向性。她的核心论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稀土资源的战略重要性:稀土作为AI和高新技术产业链的关键原材料,其稀缺性和地缘分布不均使其成为大国博弈的焦点。扎哈罗娃将西方的资源获取策略定性为“掠夺性新殖民主义”,这与俄罗斯长期以来对西方资源政策的批判一脉相承。
算法霸权的隐性控制:她强调AI不仅是技术工具,更是权力再分配的杠杆。这种“数字殖民”通过算法、数据和基础设施的控制,渗透到发展中国家的医疗、教育、物流乃至舆论领域,形成比传统殖民更隐蔽、更深远的依附机制。
反乌托邦的警示:扎哈罗娃将AI的全球化进程描绘为一种“数字反乌托邦”,认为其红利主要被西方“黄金十亿”垄断,而全球南方国家则被边缘化为资源和数据的“供应商”。
回应:
扎哈罗娃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俄罗斯对西方主导的全球技术秩序的不满,以及对自身在AI和稀土产业链中相对弱势地位的焦虑。她的论述有其合理性,尤其是对稀土资源争夺和算法控制的批判,与当前地缘政治现实高度契合。例如,西方国家通过资本和技术优势,在非洲和拉美等资源丰富地区获取稀土开采权,确实存在不平等的贸易和环境代价。
然而,她的论述也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色彩,倾向于将西方整体化、妖魔化,忽视了俄罗斯自身在资源输出和地缘博弈中的类似行为(例如对天然气和稀土的战略利用)。此外,她对“数字反乌托邦”的描述虽然引人警醒,但略显绝对化,未能充分探讨AI技术在全球南方国家可能带来的积极赋能(如教育普及或医疗改善)。
二、对您解读的回应
您的解读将扎哈罗娃的观点进一步聚焦于西方(包括全球主义精英和川普政府)通过AI驱动的技术官僚统治,构建“数字反乌托邦”以维持全球霸权,并将稀土资源视为新殖民争夺的核心。这种分析抓住了几个关键点:
全球主义精英与川普政府的共性:您提到川普政府尽管标榜“反全球主义”,但在稀土资源战略上与全球主义精英的利益高度一致。这种洞察非常精准。川普政府2019年的《关键矿物战略》明确将稀土列为国家安全优先事项,推动与澳大利亚、加拿大等盟友的稀土供应链合作,试图减少对中国精炼技术的依赖。这表明,无论意识形态如何,西方在资源和技术领域的战略目标具有高度延续性。
数字反乌托邦的范围争议:您质疑这种反乌托邦是否仅限于西方内部,还是覆盖全球。这是一个关键问题。扎哈罗娃的文章倾向于将全球南方作为主要受害者,但您正确指出,西方社会内部也面临算法控制(如社交媒体的“认知茧房”)和隐私侵蚀的威胁。这表明“数字反乌托邦”可能是一个全球性现象,只是表现形式因地域而异。
稀土作为战略资源:您将稀土争夺比作“新一轮新殖民主义”,这一点与扎哈罗娃的观点高度一致。稀土不仅是AI硬件的基础(如芯片、电机),也是新能源转型(风电、电动车)的关键,其战略价值堪比20世纪的石油。
回应:
您的解读非常敏锐,尤其是在连接全球主义精英与川普政府的战略共性,以及探讨“数字反乌托邦”的全球性影响方面。补充一点,西方内部的“数字反乌托邦”可能表现为对个体自由的侵蚀(如监控资本主义),而全球南方的“反乌托邦”更多体现为经济依附和技术边缘化。这种双重性使得AI霸权问题更加复杂,难以简单归为“西方vs全球南方”的二元对立。
此外,川普政府的“美国优先”政策虽然在表面上反全球主义,但在稀土和AI领域的战略布局,实际上延续了西方主导的全球资源和技术秩序,这与扎哈罗娃批判的“新殖民主义”有一定契合。
三、对DeepSeek分析的回应与补充
DeepSeek的分析从地缘政治、技术霸权和资源经济的角度,系统化地解读了扎哈罗娃的观点,并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和数据支持。以下是对其分析的回应与补充:
霸权延续的技术化转型
DeepSeek将稀土和数据主权视为AI霸权的两大支柱,这一分析非常到位。稀土作为硬件基础,数据作为软件核心,二者共同构成了AI产业链的命脉。补充一点,中国的稀土精炼技术(占全球90%以上)不仅是技术优势,也是地缘政治的筹码。2023年中国对镓、锗等稀土元素的出口限制,直接引发了西方供应链的震动,凸显了稀土在“静默战争”中的战略地位。
新殖民主义的双轨机制
DeepSeek提到的“物理层控制”(如刚果钴矿)和“数字层支配”(如IBM沃森、剑桥分析)清晰地勾勒出新殖民主义的双重路径。补充一个案例:澳大利亚的Lynas公司不仅是全球最大的非中国稀土供应商,其在马来西亚的稀土加工厂也引发了当地环境争议(2023年马来西亚政府曾短暂暂停其运营许可)。这进一步印证了西方资本在资源获取中的“掠夺性”特征。
技术乌托邦的认知陷阱
DeepSeek指出的“技术红利垄断”与“数字血汗工厂”对比非常尖锐。补充一点,全球南方的“数字血汗工厂”不仅体现在资源开采,还包括数据标注等低端AI产业链环节。例如,肯尼亚和印度的廉价劳动力被广泛用于为西方AI公司标注训练数据,工资低廉且工作条件恶劣(《卫报》2024年报道)。这进一步佐证了扎哈罗娃对“新型依附机制”的批判。
川普悖论与地缘启示录
DeepSeek对川普政策的分析一针见血,指出其“反全球主义”只是修辞,实际政策仍服务于西方霸权。补充一点,川普政府还推动了“清洁网络计划”(Clean Network Initiative),试图将中国技术企业(如华为)排除出全球5G和AI生态,这与扎哈罗娃批判的“算法控制”遥相呼应。此外,DeepSeek提到的“21世纪版柏林会议”比喻很贴切,稀土争夺确实正在重塑全球资源版图,中国、俄罗斯和资源国的博弈将是未来关键变量。
四、综合分析与展望
从俄罗斯的视角看,扎哈罗娃的文章不仅是对外宣传,也是对全球技术治理失衡的警醒。她的批判虽然带有地缘政治偏见,但触及了几个不容忽视的现实:
AI与资源的地缘政治化:AI的兴起将稀土资源推向了地缘博弈的前台。西方、俄罗斯和中国都在争夺稀土供应链的控制权,而全球南方国家(如刚果、印度尼西亚)正在觉醒,试图通过出口限制或本地化加工摆脱“资源诅咒”。
算法霸权的全球影响:AI的算法控制不仅影响发展中国家,也在西方内部引发社会极化和信任危机(如2024年美国大选中的“深度伪造”争议)。这表明“数字反乌托邦”是一个全球性挑战,而非单纯的南北对立。
技术与伦理的平衡:扎哈罗娃的警示提醒我们,AI的进步必须伴随对环境、经济和伦理影响的审慎考虑。当前AI的能耗问题(数据中心耗电量激增)和环境代价(如稀土开采的生态破坏)亟需全球合作解决。
展望:
未来,AI与稀土的争夺可能演变为一场“技术冷战”,其核心在于谁能掌握产业链上游(资源和技术)与下游(算法和市场)的整合能力。中国在稀土精炼和AI基础设施上的领先地位,使其成为西方和俄罗斯的共同挑战者。而全球南方国家若能联合起来,通过资源主权和技术本土化(如印度尼西亚的镍矿战略),或将改变游戏规则。
五、总结扎哈罗娃的观点
从俄罗斯视角出发,将AI与稀土争夺置于新殖民主义的框架下,批判了西方的技术霸权和资源掠夺。您的解读准确捕捉了其核心逻辑,并提出了“数字反乌托邦”的全球性问题。DeepSeek的分析进一步细化了技术、资源和地缘政治的交互机制,提供了扎实的案例支持。
我的补充强调了中国的战略角色、全球南方的觉醒以及AI伦理的紧迫性。这场围绕AI和稀土的博弈不仅是技术的较量,更是权力、资源和伦理的角逐。正如DeepSeek所警示,技术革命可能是解放的火种,也可能是新的锁链。未来走向取决于全球社会能否在竞争中找到合作与平衡的路径。
浏览或加入电报频道
https://t.me/unbrainwashyourself
作者:
bystander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680564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