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分享]联邦总统弗兰克-瓦尔特·施泰因迈尔2018年12月7日在四川大学的讲话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分享]联邦总统弗兰克-瓦尔特·施泰因迈尔2018年12月7日在四川大学的讲话   
欧客






加入时间: 2008/01/18
文章: 2132

经验值: 60344


文章标题: [分享]联邦总统弗兰克-瓦尔特·施泰因迈尔2018年12月7日在四川大学的讲话 (258 reads)      时间: 2018-12-13 周四, 下午11:06

作者:欧客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https://www.bundespraesident.de/SharedDocs/Downloads/DE/Reden/2018/12/181207-China-Staatsbesuch-Uni-Chinesisch.pdf;jsessionid=5E16B7D9B291D81373FBB6DF0305EF4F.2_cid371?__blob=publicationFile

节选:

尽管我曾多次来到中国,但每次重新到访,我的感觉与我的许多同胞仍别无二致。德国人来到中国如果向窗外看去,起初一定是惊叹不已。我们看到,一座座城市如何崛地而起,铁路线如何飞速铺展绵延万里,高速公路和机场如何建到了偏远地区,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如何配备上了最先进的基础设施。我向各位保证:我们德国人怀着深深的敬佩关注着这一切!
有时,事实也确实是,德国人会感到有些不安。中国所发生的一切不仅改变着中国,也改变着整个世界。中国改变着我们一直以来所熟知的这个世界——并且速度惊人!因此,也许可以理解,在这种赞叹中也掺入了些许担忧。这种担忧体现为一个我在德国经常听到的问题:“这一切会引向何方?”
这一切会引向何方?没有人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也不知道。而且我猜:即便在中国,也没有人知道这股势头将引向何方。它过去更多的是由欧洲和西方、如今则越来越多地由中国在推动和促进。
....
就我自己的体会而言:每一次的会谈、阅读、访问都在不断改变和丰富我对中国的看法。我了解到,我们对对方的预期会不断得到修正或改变。因此我认为相互理解对方的意愿就愈发重要。这也包括愿意去理解,为什么对方的做法也许不符合自己的预期,为什么中德两国虽然已如此紧密交织,在一些方面却仍然疏远和陌生。
德国人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期望着中国在朝着繁荣富裕、市场经济和社会及国际开放的发展过程中会变得与西方国家越来越相像,期望中国的道路有朝一日汇入我们的道路,我们曾以为历史早已清晰地指定了我们的这一条必经之路,即:自由民主之路。但期望落空了。
因为尽管相互紧密交织、尽管相互合作、尽管遵守着相同的国际秩序,我们的历史背景是不同的,对作为社会群体如何生活的设想仍然相去甚远。德国在上世纪给邻国并最终给自己国家带来了深重苦难,鉴于这一历史背景,人的尊严被写在我们宪法的开端、写入宪法第一条。看到中国的经济崛起,我们充满敬佩和赞叹。恰恰是在1945年后不得不在废墟之上重建自己国家的德国人,可以体会,中国得作出多大的努力,才使无数深陷贫困的人们有了前景和希望。没有人有权轻视这一成就。能使上亿人口脱贫,这是了不起的、非常了不起的。但问题是:这就足够了吗?或者更好地说:由此就满足了民众托付给我们的期望了吗?
我们自己的历史告诉我们,人的需求——从长远看——并非只关乎物质。我们德国历史中曾有很多年都笼罩在不自由和压迫的阴影之下。因此,事关那些与主流思想持不同意见的人、那些少数民族群体或想要从事自己信仰的宗教活动的人、那些非暴力地和平地宣传自己想法和主张的人,我们德国人或许就会特别敏感和关注。所以,无论何地当个人自由受到限制时,我们都会感到担忧和不安。
在中国人们有时可能会觉得我们指手画脚、多管闲事。但我想向大家传递的信息是,我们的态度背后是我们的经历,而这种经历不仅只给德国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因为从两次世界战争、从以德国之名犯下的史无前例的罪行中,我们大家最终共同得出了以下教训:要放弃武力、不要强权,要规章制度、不要肆意妄为,要合作、不要对抗,个人的尊严和平等是不可侵犯的权利——这是我们在这世上共处的基本原则。而维护我们共同生活的这个世界的和平与宜居,无论我们之间存在多大的差异,永远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为此我们愿与你们一道努力!
...
存在于世有何意义?各国都会首先根据自己的历史来思考这个问题:根据它的成功,但也根据它所走过的歧途。从“五四运动”、从百年的大变革中得出的一条核心教训可能是:我们国家的周边环境、邻国、也应得到考虑——不止是从竞争和大小强弱层面,更是从塑造共同未来的层面。我们德国人在20世纪学到,要将邻国的利益和感受纳入我们对自己国家利益的定义。两者相辅相成。正是这才使得欧洲一体化成为可能、并使之迄今对我们如此宝贵。
德国人或中国人如果去认真研究对方国家的历史,会很快发现,对于我们两国而言,通往未来的道路很少仅由自己决定——并且从来不是预先指定好的!
..

作者:欧客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欧客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328469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