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十九,南宁屠城之《广西文革大事年表》及吕梁遭整肃事件(多图)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十九,南宁屠城之《广西文革大事年表》及吕梁遭整肃事件(多图)   
平头




性别: 性别:男

加入时间: 2007/03/04
文章: 477
来自: 丹麦
经验值: 30559


文章标题: 十九,南宁屠城之《广西文革大事年表》及吕梁遭整肃事件(多图) (1353 reads)      时间: 2015-9-23 周三, 下午8:41

作者:平头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十九,南宁屠城之《广西文革大事年表》及吕梁遭整肃事件——广西文革机密大起底系列(19)



(一)曝光文革机密 还人民知情权

中共掩盖一切对其掌权不利的历史,从清末变革到六四镇压。
而不能正視历史的民族,必然是精神断裂的民族。在很大程度上,這是今天中国大陆道德沉沦、人心混乱的根由。也是广西的文革余孽借韦国清僵尸还魂的闹剧迭出的原因。

文革和大跃进是中国当代史最不堪回首的记忆,也是中国最敏感的历史事件。三年(1958-1961)大跃进和十年(1966-1976)文革,不仅致使民不聊生、生灵涂炭,学生批斗老师、“大义灭亲”的告发、举报,广西发生“联指”及中共党员大规模吃人的惨绝人寰的兽行更是造成道德的触底和人性的扭曲。

更有甚者,广西的文革余孽出版发行了《韦国清上将主政广西二十年》一书,筹划拍为韦国清脸上贴金的电视连续剧,还要搞什么“韦国清诞辰100周年纪念”,借韦国清僵尸还文革之魂的闹剧,不断撩拨广西文革苦主敏感脆弱的神经。这就埋下了对广西文革密档封杀与公开邪正两股势力较量的伏笔——文革余孽不断寻机闹事,韦国清在广西的代理人全力封杀广西文革罪恶,“白区党”(即国统区地下党、游击队)背景良知尚存的老干部不断公开这些所谓的见不得光的“机密”。

《广西文革大事年表》及吕梁被整肃事件

广西文革机密首次大面积披露,始于1990年7月公开出版发行的《广西文革大事年表》。



图1:《广西文革大事年表》广西文革大事年表编写小组,1989年5月成书。 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7月出版。开本:32开 ;页数:288 页 ;装订:平装 ;广西新华书店发行,广西民族印刷厂印刷(该书刚发行不久,就被韦国清的势力以因存在“重大政治问题”即被下令收回销毁故存世很少)封面题图就是南宁屠城的著名地标——新华路水塔。

正如莎士比亚提醒我们的那样:“凡是过去,皆为序曲”。这对中国这样一个有着三千年连续不断地有文字记载历史的国家而言尤为如此。特别指出的是,《广西文革大事年表》这样一部公开发行的广西文革编年史,是从文革密档《广西文革大事记》删减编辑而成,尤其让后人惊叹主编者的智慧和勇气。

其拓宽历史的视界,不把眼光拘泥于一时,而放眼一世。不计较个人宠辱之得失,而纵观一天一地之胸襟,明乎此再来论史,便不至失之狭隘、偏额,便可知百年兴亡,大浪淘沙,哪些人,眼下权势熏天,不过沐猴而冠。哪些人,一时惨遭埋没,终将为历史所铭记。

——吕梁正是这样一个大写的人!

出版《广西文革大事年表》一书的“责任编辑”吕梁,当时是广西人民出版社的社长,于1983年主持编篡《广西文革大事年表》,他是老资格地下党员,就是因为出版该书,吕梁被韦国清的亲信、当时的区党委书记乔晓光免去了社长职务。

吕梁其人其事

吕梁,字冬冰,1934年中秋出生于南宁,祖籍陆川官田村。童年正值抗日,无法入学校,其父弃家远出,失去父爱,他到私塾坐了六年冷凳板,倒熟读唐诗和古文数十篇,为一生从事文史打下基础。上高小三个学期,便考上陆川中学,就读三年,1948年加入革命群众组织,受地下党教导,15岁,先入团,到武工队入党。曾智取族头两支枪,白崇禧主力溃散时,他带两名队员,抓了十三个敌官兵,缴获轻机两挺,冲锋枪六支,快放驳壳一支。

1953年1月至5月,到广西省委党校学习。回陆川历任清湖、乌石区委委员,黎湛线陆川筑路委员会宣传股长、县委宣传干事、农村部秘书、支部书记、县委办公室秘书、农办秘书。到玉林、桂平四清任工作队长、分团办公室主任。

文革九死一生

吕梁“文革”受冲击五年,九死一生。他文革时因持“4·22”观点,曾被“联指”绑出去枪毙,当凶手押解他经过县公安局大门附近时,他猛然挣脱飞跑进公安局要求保护,才幸免一死。文革期间他亲手掩埋难友4人(均为科局长)。1971年“9.13”林彪折戟温都尔汗后,吕梁获得“解放”,调贵县任文化馆长,管南山寺,挖汉墓。

1975年夏到广西军区编写民兵故事五本书。调广西博物馆、广西文物管理委员会为秘书。出了头一本小说《牛司令》,是广西作协家协会会员、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在区党委党史办工作三年,副处级干部。调广西新闻出版局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广西人民出版社社长,主持出版了《太平天国史丛书》十六种《新桂系史》、《广西党史》、《广西文革大事年表》等书籍。

主编出版《广西文革大事年表》

文革乱世没有喋血长街的人们,他们都是文革幸存者,他们这一生注定了是守护真相,寻找真相并让真相大白于天下的一生。索尔仁尼琴说,一句真话,比一个世界还重。

……没有真相就没有宽恕,没有真相就没有和解,没有真相就没有未来。

文革处遗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广西文革大事年表》印40万册,公开发行,大体上记述了广西文革的头头尾尾,虽说对韦国清当时还不能点其名,只能以“自治区区党委主要负责人”代之,但毕竟是第一次大面积披露了广西文革大屠杀的时所谓“机密”,可惜给新华书店发行出售不久,大部份被拥护韦国清的势力如任区党委书记的乔晓光派专人买去烧毁了,看到的人不多。

面对文革罪恶外泄,文革余孽彷徨无计,无数资源在手,却需要封杀无缝覆盖,可谓“按下葫芦浮上瓢”。广西当局封锁文革真相,八字可概括:封杀,恐吓,遏制,打击。

但真相是捂不住的!

《广西文革大事年表》一经面世,顿时洛阳纸贵,虽经乔晓光全力封杀,但少数漏网购得此书拒绝遗忘之人,辗转复印扩散,后来发展到将全书扫描上网,制成电子书供人们下载翻阅。

极其珍贵的 《广西“文革”图片档案资料》

与此同时,吕梁还拍板决定广西人民出版社同年出版另一本 《广西“文革”图片档案资料》,也是极珍贵的文革档案史料。

许多在中国出版的书刊(限制发行,常标有“只供内部教学和研究参考”)还没有引起国外的注意。一个很好的事例就是极为重要的《广西“文革”图片档案资料》。这部约有400页篇幅的大型图片集1990年首次在南宁出版15年后才传到国外(现今,这部图片集已由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复制)。在这部图片集序言中,编辑者们写道:“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大灾难,广西文革图片资料如实地反映了当时的历史面貌,也是广西文革档案资料(十八册)的物证,将这些仅能收集到的图片编辑成册,作为党和国家的档案,极其宝贵。它是广西文革的一个缩影,借以研究历史,教育这一代人和子孙后代,吸取血的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广西文革档案资料编写委员会《广西“文革”图片档案资料》,南宁,1990年)

而吕梁不遗余力地在广西公开出版发行文革密档,还人民大众知情权善莫大焉!利在当代,功在后世!

(二)南宁屠城的著名地标——新华路水塔

《广西文革大事年表》提纲挚领地记录了广西文革的头头尾尾,但因受当时韦国清势力把持广西政局所局限,并不能给读者完整地呈现广西大屠杀的全貌,尤其是韦国清调动部队以贯彻“七.三布告”之名,军事围剿广西“4.22”南宁屠城的过程,记录得不够详细全面。

拒绝遗忘的民间记忆弥补了官方密档的缺陷。

部队炮轰广西“4.22”过程中,有一细节故事值得一说。

人民军队炮击人民

从1968年7月15日起,广西军区调动部队在邕江北岸南岸构筑炮兵阵地,21日上午9至12点,军队和“联指”又从南宁桂剧院据点对准南宁百货大楼开炮,大楼二、三楼起火燃烧。27日,再次攻打百货大楼,使用了高射机枪、四零火箭炮、七五无后座力炮以及土坦克发射上去的炸药包,大楼东北面墙彻底崩塌,二、三楼再次被大火燃烧,大楼附近的民房、机关宿舍全部中弹起火燃烧。经过半个月炮火的狂轰滥炸,广西“4.22”盘踞的解放路、南伦街、华强路、自强路、上国街、新华街、永宁街、和乐街等区域陷入一片火海,只剩下了断垣残壁。



图2:部队炮击后的南宁百货大楼

文革1968年夏,是韦国清调动部队南宁屠城最血腥的一段时间。在8月3日的武装进攻中,部队设在新华路水塔脚等处的多门迫击炮向着解放路等目标猛烈轰击,炮弹甚至落到解放路以外的地方,一些民房因而起火。

程郁眼中的部队屠城

程郁当年是十一岁的小学生,随母亲在1968年武斗时逃离“联指”一方控制的单位大院中的家,躲入“422”派占据的南宁旧城区部份街区——解放路一带。在“422”的“解放区”被“联指”和解放军武装包围和攻占的过程中,小小年纪的程郁经历了一场真正的战争,在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然后是举起双手当了“战俘”,与妈妈一起被关进所谓“收容所”的集中营长达数月。她的记录真实地还原了解放军炮击屠城的场面:

在解放路住了一个多星期.某个晚上大炮响起了,楼上的学生连滚带爬地躲到我们房间,女生说,“吓死了!吓死了!”枪声也越来越激烈,越来越近。后来才知道.那就是总攻,攻击者不仅有“联指”的民兵,还有众多广西军区的正规军,炮弹都是真正的炮兵打出的(《广西文革大事年表》106页)。我在战争小说中读到的炮声,这回亲耳听到了,果然先听到“呼呼“的呼啸声.接着传来“嘭嘭”的巨大爆炸声,一些炮弹并不只打据点,常常会落到居民区来.炸到之处很快腾起一片火光。那时南宁老城区多是解放前留下的老房子.大部为木结构.两到三层,所带骑楼使街道更为狭窄,炮火下极易着火,夜空中这里那里腾起大火我吓得发抖,钻到母亲怀里,她能做的也只是拍拍我的背。

战后,南宁的中心区即解放路一带变为一片焦土,百货大楼也大半坍塌。小学奉命组织学生去参观,老师指着炸毁烧焦的废墟说:“看!那都是‘四二二'烧毁的!”讲解员甚至对小学生说“四二二”的人如何淫乱之类。我在心里说大楼是被“联指”与解放军的大炮炸毁的,民房就是那些炮火点燃的;我也见过那些男生与女生,他们和你们一样,也曾是那么阳光与天真。当然,当时我绝不敢吭一声,更不敢说我曾从那儿走过。龙应台说.她23岁时读近代史原始资料,才知道“原来历史的一半是编造的”(龙应台:《不相信》,《南方周末》,2007年12月I 2日。)。然而,l968年我就知道了,那年,我11岁。(1)

赵营长停止炮击制止“联指”滥杀俘虏

在部队炮击强大火力攻击下,“4.22”“工总”的头头熊一军等一大批人只得从据点废墟出来举手投降。



图3:在部队的军事围剿下广西“联指”大获全胜。图为南宁屠城后“联指”押解广西“4.22”俘虏。背景就是南宁屠城著名的地标:新华路水塔。

6972部队的赵营长,率战士驱赶“联指”杀俘虏的众徒,将头部受伤的熊一军护送到新华路水塔脚下的中医院三楼救治,熊一军扑嗵一声跪在赵营长面前,说炮击已造成“4.22”人员死伤无数,里面已完全失去了抵抗力,苦求他停止炮击,此时炮声仍在隆隆响,轰击还在进行。

当赵营长从熊一军口中得知解放路里面的惨况后,立即叫通讯兵传令停止炮击,于时炮击突然停止了。赵营长在其管辖地有效地制止了“联指”滥杀俘虏,他对士兵下令:“对不听劝阻越过警戒线去打杀俘虏的人,可开枪制止!”

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赵营长只是奉广西军区第一政委韦国清、司令欧致富之命执行者,但他果断停止炮击和制止“联指”滥杀俘虏的决定,在那疯狂的年代虽说是良知尚存的举措(据说在1983年文革“处遗”时,他为此还得到中央工作组的表扬)但是部队炮轰的结果却是造成众多广西“4.22”和无辜的南宁市民死于非命。

七尸八命狗沉冤

现摘录当年炮击幸存者黄吉凤的回忆作为真实的历史佐证:

1968年6月的南宁,全城被一种莫名的战争恐怖笼罩着。按当时的说法是,支持韦国清的自诩为无产阶级革命派的“联指”,对支持伍晋南的自诩为无产阶级革命造反派的“422”进行武力围剿。而当时两派分歧的焦点,表面上是集中在支持掌有广西党、政、军实权的韦国清或支持无什么实权的伍晋南的问题上。就是这些问题的分歧,导致了一场血腥的战争。

战争之前,“422”占据了南宁市的老城区及老城区内的商业街区,主要为解放路,民生路,兴宁路,当阳街,新华街,高峰路,西关路,布新街,水街,南宁百货大楼,及当阳街至水接的邕江河北岸一带的街区。老城区的主要居民多为平民百姓。我家就在邕江河北岸的石巷口。

战争一开始,联指就对422占据区实行了全面严密的封锁,进出422占据区的道路出入口,均设检查岗哨,严查出入人员。后来,就开始响起了零零星星的枪声。住在422占据区的居民们,根本就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照样过着他们的生活,包括我的一家人。不过,就算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又能躲到那里?我们家的一大家子人,就那么一间,一个人走动,全屋都咿呀作响的木屋。

一天早上,从梦中醒来,就听到四面八方都响起了密集的枪声,大家都知道是422占据区的边缘,又发生战争了,而且不时还听到轰轰的爆炸声,听街坊邻里说是联指开始攻打422占区了,攻打422占区的武装人员不是南宁市的联指人员,而是市郊及邻近几个县的农民民兵和解放军。这些民兵和解放军,不但有枪,还有炮,有土坦克,还会用小炸药包把大炸药包准确的送到对方阵地去炸对方。但枪声及爆炸声听起来还是离石巷口蛮远,大家除了惶惶恐恐地谈论外,根本不去想这场战争会对街坊邻里的老弱病残及孕妇带来什么危险,只认为是给日常生活上带来许多不便而已,谈论后,还是该干嘛的干嘛去,该煮饭的煮饭去。

中午时分到了,我们一家子九人,围在与街巷只有一木板墙之隔的家里吃饭,此时,外面的枪声炮声时而密集时而稀稀落落,且又时远时近。对这一切,大家似呼是惯了还是麻木了,谁也没有一点表情表露,只是夹菜、吃饭。吃完饭的大哥正和家住对门的一位绰号叫“瘦姨”的阿姨聊家常;一个只有7岁大的外甥就跑到门口去和我家养的一只小狗戏耍。

突然一声巨响,只觉一阵气浪猛的推了我一下,我眼前一黑,瞬间昏蒙过去。当我稍有意识时,我的第一本能反应是爬起来向爆炸声源的反方向跑,当我冲出的硝烟,跑进后屋的厨房,再回头看时,硝烟还未散尽。但却可透过朦胧的硝烟,看见人们躺满一地,随着硝烟慢慢散去,有些人也慢慢的爬了起来,而我已有四个月身孕的大嫂,我外甥的爸爸,还有“瘦姨”是再也起不来了,我大嫂的头被炸破了,任凭我大哥怎样呼唤,她都没有一点儿反应。死去的已经死去了,但活着的人里却没发现我那7岁大的小外甥,大家一面呼唤一面找,才发现小外甥和那小狗已被炸到身首四肢分离,连尸都找不全了。

就在我家惊魂未散时对门的两家也分别传来了噩耗,同一颗炮弹(或炸药包)的轰击下,对门的一家死了两姐妹,另一家死了一男主人。到这时,石巷口的居民们才意识到,死亡一直在威胁着他们,此时,他们才相信,联指一方是会将他们作为反对韦国清的人而对他们进行屠杀的。他们觉得好冤。就这事后,他们就这件死了七个人,去了八条命(一个有四个月的腹中生命),还死了一只小狗的事,作了个小结,叫作“七尸八命狗沉冤。”算是对死者的悼念,亦或也算是为石巷口留下一点真实的历史。”(2)

综上所述,赵营长停止炮击所为绝不等同于“枪口抬高一厘米主权”故事的中国版(尽管中共“处遗”表彰赵想往这方面拔高)。

枪口抬高一厘米的主权

这个故事发生在柏林墙倒塌之后的德国。1991年9月,统一后的柏林法庭上,举世瞩目的柏林围墙守卫案将要开庭宣判。这次接受审判的是4个年轻人,30岁都不到,他们曾经是柏林墙的东德守卫。

两年前一个冬夜里,刚满20岁的克利斯和一个好朋友,名叫高定,一起偷偷攀爬柏林墙企图逃向自由。几声枪声响,一颗子弹由克利斯前胸穿入,高定的脚踝被另 一颗子弹击中。克利斯很快就断了气。他不知道,他是这堵墙下最后一个遇难者。那个射杀他的东德卫兵,叫英格·亨里奇。当然他也绝没想到,短短九个月之后, 围墙被柏林人推倒,而自己最终会站在法庭上因为杀人罪而接受审判。

柏林法庭最终的判决是:判处开枪射杀克利斯的卫兵英格·亨里奇三年半徒刑,不予假释。他的律师辩称,他们仅仅是执行命令的人,根本没有选择的权利,罪不在己。法官当庭指出:“东德的法律要你杀人,可是你明明知道这些唾弃暴政而逃亡的人是无辜的,明知他无辜而杀他,就是有罪。作为警察,不执行上级命令是有罪 的,但是打不准是无罪的。作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此时此刻,你有把枪口抬高一厘米的主权,这是你应主动承担的良心义务。这个世界,在法律之外还有‘良知’。当法律和良知冲突之时,良知是最高的行为准则。尊重生命,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原则。”

赵营长良知尚存但罪不可赦

同理,赵营长停止炮击,制止“联指”滥杀俘虏,属于良知尚存,可局部将功抵过,但绝不能因此掩盖人民军队向人民开炮并造成死伤无数这样一个血淋淋的事实。东德卫兵仅仅因为没“枪口抬高一厘米”而获罪,何况解放军对平民使用重武器炮击乎!“尊重生命,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原则”。因此所有参与炮击平民的部队官兵罪不可赦!

在这场炮击中南宁发生了针对整条街整个整个单位的围剿屠城,妇孺老弱,概不能免。十余天后,一批被组织去参观的人,还可以在解放路满地瓦砾和焦木的路旁,看到被烧焦的约四五岁儿童的小小的遗体,仍靠墙根坐着死去的的猝不及防的居民……此前此后,在“向阶级敌人刮起十二级台风”的口号下,在全省的各地县,围剿,屠杀,一直在此起彼伏的发生,甚至有数百人被极端残忍的割肉剖心吃掉……

“处遗”依据的不是法制,而是中共内部的“家法”。文革最后的胜利者还是官僚集团。官僚集团掌握着文革责任的追究权。但官僚们只热衷为老干部、高级知识分子平反,而对底层人民的苦难冷漠以待——典型的例子是获平反的知识分子,对触及灵魂和肉体的文革,众口一词称其为“十年浩劫”,而对农村饿殍四千万的大饥荒,衣食无忧的知识分子“有选择地失明”,大饥荒不是“浩劫”而是人云亦云地帮闲称之为“三年自然灾害”……

文革,后来被称为“十年浩劫”。很多文革的受害者,官复原职、官升几级之后,却坚定地支持邓小平不准全面清理、检讨、反省这场浩劫,其原因,不仅是要掩盖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人的历史责任,而且是避免泄露文革许多“受害者”原本也是“害人者”的真相。

在官修文革史对干部受迫害的情况写得很多。实际上,在文革中受迫害的普通百姓比受迫害的干部要多千倍,恐怖的“红八月”、工作组反右、1967年的“二月镇反”、“一打三反”、清查“五一六”、“清理阶级队伍”和某些地区的集体屠杀等一系列的血腥镇压,官修文革史不是轻描淡写就是极力歪曲。历史是胜利者写的。文革最后的胜利者是官僚集团,漠视百姓的苦难是很自然的。

罪魁者的邪恶最大

当然,南宁屠城的罪魁祸首韦国清尚且得以逍遥法外,冠以“全国政协副主席”之名寿终正寝。

罪魁者的邪恶,比各级执行者(包括侩子手)的罪恶要大得多!
正如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纳粹屠夫们”,必须受到刑法的追究;而那些高高在上的元凶们,也必须受到严刑峻法的极刑判决。

这便是“纽伦堡审判”给人类的启示。

同样,平头相信有一天,在由理性主导的“历史的大法庭”上(既非“官方意识形态主导的政治性法庭”,亦非“‘人缘政治’主导的情感性法庭”),对韦国清(当然不只是他一个人)的宣判,也必将是公正的、无情的。

当文革屠夫韦国清还被官方当局作为主旋律大拍电视剧为其脸上贴金之时,那么我们的职责就是将一笔笔对人民犯下的血债一一记录在册,并诉诸文字,公诸于世,将屠夫们永久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赵营长以及所有参与炮击平民的部队官兵的文革罪责之追讨,只有端赖未来中国民主化了。

(三)南宁照相馆集体枪杀俘虏事件

《广西文革大事记——1968年》如是言简意赅地记载:

(1968年)8月5日上午九点左右,解放军和和"联指"、"工纠"从解放路押送一批"俘虏"出来,走到广州照相馆门前,(离南宁市革委会门口不到一百米处)被怒从胆边生的"联指"成员用冲锋枪扫射枪杀了26人,死者中有南宁市公安局干警黄祖霖、钟敬仁、胡跃明、李国和、谢赤德、黄初庚;南宁市废旧公司唐光琮(女)、廖洪基;南宁市粮食局韦质彬;南宁市树木园五人。(3)



图4:南宁”广州照相馆”门前广西“联指”集体枪杀广西“4.22”俘虏

民间记忆则详细鲜活

在那场杀俘事件中侥幸捡了条性命的原南宁四中老师,在新浪署名“广西文革研究专题”的博客——

我本人就亲历了那场大屠杀的,并在“解放区”出来“投降”的路上,我和同校(南宁四中)的老教师吴肯,差点被同校的政治教师、联指武斗一个片的“指挥官”,一个叫海滨的人的拉出枪杀。是年我刚30出头,现已过古稀,作为一个大屠杀的幸存者,对于40多年前那场派性斗争“获胜”一方大开杀戒,滥杀对立派群众和所谓“地富反坏右”的无辜者的风腥血雨的日子,横尸遍地和血流成河的惨景,不但终未遗忘,而且有着一种愈来愈强烈的愿望,要把这段经历诉诸于文,公诸于世。



图5:韦国清调动部队南宁屠城

南宁四中是全市在大屠杀中死人最多的学校之一。

其中二位青年教师被枪杀,他两人与我们一样在解放路躲避武斗,1968年8月5日早上从解放路出来“投降”。俄语老师覃连光,他比我们先走一步,以后就再没有见过他。后来听说,当时他被人抓到邕江边枪杀后,尸体推落了江中,另一位死难者是语文老师霍普罗。当时,我们是一起出来“投降”的,当我们从解放路一步入新华街,在水塔脚下,就被我校“三七”的学生抓住。

我们几人走至民生路广州照相馆前,遇到了海滨。他手中有五四式手枪,胸前还挂着冲锋枪,他先用手枪重重地敲击我的头部,我头上立即血流如注,随后他走开了,当我们行到市政府门口的马路时,有一个武装人员过来剪开串缚我们的绳子,带走了吴肯夫人彭国英(她是广西中医专科学校的老师),我们三人重回被俘人员的队伍,与大家一样跪地等候上“囚车”。这时突然枪声大作,后来听说是联指在广州照相馆对面的废墟上枪杀了20多个被俘的“四二二”人员,枪声过后不久,海滨又出现,他站在被俘人员队伍旁边,高声喊叫我和吴肯、霍普罗三人的名字,要我们出来。同时,队伍中的人群开始骚动,大家都往队伍中间挤迫,以逃避联指人员拉出枪杀,霍普罗因而与我和吴肯老师冲散了,就是这样与我们永别了。

后来听说当时海滨点名时他站起来出列了,就在路边被人枪杀,冲锋枪朝他背部打了四发子弹,胸部的鲜血象涌泉般喷出,洒满一地,倒地后又被手枪补了三枪。当时,我与吴老师虽不知霍老师死得那样惨,但被海滨点了名,也觉得在劫难逃了,便开始吩咐“后事”,我们对挤迫在人群前面的“南宁教工井冈山”成员、秀田小学老师梁绍建说了各人的家庭地址,请她以后设法把我们的消息告诉家人,梁老师顿时泪流满面地边听边点头答应。

海滨也终于发现了我们两人,喝令我们站起来,正要拉我们出队伍之时,在这生死一刻,市政府里冲出五个解放军,把海滨赶走了,我们总算是死里逃生了。

今年初,原来南宁市“教工井岗山”的难友数人聚会,梁绍建老师也在其中。他们打电话给我,互相问好,我与梁老师自1968年几乎是生死之别后,四十多年没谋面了,我在电话中问她还记得那时的事吗,她说,那里会忘记呀。

前几年,我们四中当年的同事蔡爱梅老师与先生从温州来广州,我们几个调回广州的四中老师与蔡老师夫妇在海珠区滨江路的中海名都茶楼聚会,我与她也是四十年未见面了,我谈到当时险死于海滨枪口之下一事时,她先生说,他正是五个解放军中的一人。他说,那时他在广西军区政治部,攻打解放路时,他被派驻市政府中,广州照相馆前的集体杀俘事发生后,他马上电话向军区司令韩世福报告,韩世福命令他们立即制止杀俘,当他与几个解放军匆匆走出市政府大门时,刚好看见海滨正要强拉我们的一幕,是他们赶走了海滨。

天下之事无巧不成书,当日不相识的救命恩人竟是同事的先生,而四十多年后又偶然相会。我当即向蔡老师的先生救命之恩深表谢意,谈到当年大屠杀和死难的覃连光、霍普罗两老师,大家都唏嘘不已。蔡爱梅老师,当年是部队家属,当然是“联指”的成员,但她是一位秉性善良的好人,极赋同情心,她为人呀,是有口皆碑的。

海滨在“处遗”中在广西农学院受了处分。后来,这两个四中“文革恶人”鬼使神差的,又住同一间中学的宿舍,两人也先后中风,先是海滨瘫痪在床,接着是黄干事跟上,也瘫痪了,真是一双难兄难弟也。四中的旧同事一说起海黄两人生不如死的惨状,却是无人报以同情而是说“活该”。(4)

不舍昼夜当街焚烧屠城死难者尸体

以下摘录文革秘档《南宁市“文革”大事件》的相关文字:

南宁市展览馆解决後,广西军区副司令员焦玉山於8月2日指挥6912、6966、6936等部队和从各地调集的民兵攻打“四·二二”派仅剩的地盘解放路。战斗结束後,南宁火葬场21个工人收屍。临江的屍体推下河里。街头的屍体分别拉到布新街口、解放电影院等八处,当街焚烧。工人分成八个小组,每组每天烧1至2堆,每堆屍体10具,烧了24个昼夜。“据不完全统计,用翻斗车运去二塘煤坑掩埋约680具;在解放路及附近街道将屍体淋上汽油後就地火化的694具;在朝阳沟边掩埋的75具。各地民兵在进攻中被打死60人;参战的解放军被打死的26人;以上死亡人数共l,620人。”(5)

参与中央工作组赴桂“处遗”的公安部干部晏乐斌有如下记载:

7月31日猛攻开始,当天攻下展览馆,8月8日全部攻下,围剿、屠杀群众造成万余人死亡的严重事件。仅事后南宁火葬场负责火化的尸体就有5000多具,有人看见,解放路打下后,有20多辆翻斗卡车拉了三天的尸体,有的拉到市郊煤矿的坑道里,有的抛到邕江。为掩人耳目,抬尸体的‘4·22’成员也被‘联指’打死,当时邕江下游的西津水电站闸门被漂去的尸体堵住了。”“8月8日,部队和‘联指’攻打解放路全部结束。解放路及其附近33条街巷被炮击中焚烧成了一片废墟。据1983年处理‘文革’遗留问题时调查,解放军和广西‘联指’攻打解放路这一带,共烧毁33条街巷,其中烧毁机关、学校、工厂、商店和民房共2880多座(间),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使街道的5个公社、一万多户、五万多居民无家可归,仅国家财产损失价值6千万元以上”。(广西文革大事年表编写小组:《广西文革大事年表》第116页,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广西“4·22”全部覆灭。三个据点攻下后,有的投降,都被“联指”成员杀害,有很多人钻了防空洞,钻防空洞的人,绝大部分被一场无名的大水夺去了生命(系“联指”造反派往防空洞里灌水所致),有的被各县民兵押回在途中杀死。“据不完全统计,仅围攻解放路和展览馆打死1470人,抓获俘虏9845人……分别关押在区文化大院、区电业局、南宁二中、九中、天桃小学、区、市看守所等10多个单位。关押在区看守所的265人,区交通学校711人,南宁幼师441人;有的被当作‘杀人放火’、‘四类分子’、‘坏头头’、‘国民党残渣余孽’、‘反共救国团’等罪名的‘要犯’、‘首犯’处理。被‘俘虏’人员交各县民兵拉回去处理共7012人,其中在拉回途中打死和拉回后打死的有2324人,当作‘要犯’长期关押的46人。”(广西文革大事年表编写小组:《广西文革大事年表》第115页,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6)

各县解决後,广西军区便对南宁、柳州、桂林等市的“四·二二”的据点实行总攻。枪炮、坦克、水火一齐上。据守南宁展览馆的“四·二二”躲进地道,当局采用水攻,下游水库关闸,上游水库放水,一直淹到该城最高点火车站。地道里的“四·二二”死了多少已无人知晓。

(未完待续)

《观察》首发

本文节选于小平头长篇文革密档揭秘《破解文革柳州惊天大案谜局――“七.三”布告出笼的台前幕后》

(联络本文作者请发邮件到:[email protected]

注释

(1)(作者为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程郁《我眼中的的广西文革》(《炎黄春秋》2011年第7期)

(2)新浪广西文革研究专题微博:广西文革大屠杀幸存者的回应

(3)中共广西整党办公室内部机密文件《广西文革大事记——1968年》。1987年编印。“机密”印戳,内部印发,编号登记。第128页

(4)新浪广西文革研究专题微博:广西文革大屠杀幸存者的回应

(5)1987年8月中共南宁市委整党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南宁市“文革”大事件》,原载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整党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广西“文革”档案资料》(第6册),1987年12月。

(6)晏乐斌:《我参与处理广西文革遗留问题》,《炎黄春秋》2012年第11期

作者:平头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平头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1.68662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