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也和老加探讨宗教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也和老加探讨宗教   
若迷
[博客]
[个人文集]
警告次数: 1




性别: 性别:男

加入时间: 2008/05/16
文章: 3610

经验值: 164705


文章标题: 也和老加探讨宗教 (343 reads)      时间: 2015-7-20 周一, 下午9:40

作者:若迷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加人:
1) 你分析的有道理。 但宗教有实用价值。宗教是船。
鱼夫用它打鱼, 商人用它经商,海盗用它抢劫。
——————

若迷:
你漏掉了很重要的一项,人类用它打仗。人类好多战争都是在不同的宗教信仰之间发生的。直到今天它仍然的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以色列摆在那儿就是一个最显眼的例子。布什曾经说伊拉克战争是十字军东侵crusade就是另外一个明显的例子。

美国右派就是最信仰基督教的,正是右派中的死硬帮,以布什为代表之一,发动了打中东另一帮死硬伊斯兰教徒的战争,打到最后全世界包括美国人自己都厌恶透顶。

So,这么说吧,好人用它的名义做好事;坏人用它的名义做坏事;而好人要做坏事就用它的名义。

————
加人:
2)我弟弟有朋友,被人把钱骗光了。房子也没有了。精神即将崩溃。
这时有人向他传教。他就进了教堂。慢慢恢复过来。
————

若迷:
问题是反例太多。以美国为例,基督教天主教摩门教够多了吧。可是美国平均每天却有22名复原军人死于自杀。他们为什么精神崩溃?还不是因为战争。世界上谁杀死了最多的美国人?是美国人自己!用宗教发起战争去杀他国的人,而自己的人却无法用自己的宗教挽回他们的生命。

So, 去教堂不一定就能救命。

————
加人:
3) 医院经常用麻醉药。否则不能开刀。 麻醉,有时侯有正面的意义。
————

若迷:

开刀前用麻醉剂,这是明明白白地知道并且告诉病人那是麻醉剂。而宗教并不承认它是麻醉剂,而是声称那是真理,这才是最关键的一点。也就是说,关键在于宗教是不是基于事实。Is it true or not?

So,你同意宗教是麻醉剂?那正是我的观点嘛。


————
加人:
4) 宗教未必和 愚蠢有必然的关系。 以色列 人大都信犹太教。他们相信旧约
圣经。而犹太人是最聪明的种族。
————

若迷:
有反例哦,可以说这两位是犹太人中的精华吧:爱因斯坦,弗洛伊德。

爱因斯坦说过:“你所读到的关于我信教的说法当然是一个谎言,一个被系统地重复着的谎言。我不相信人格化的上帝,我也从来不否认而是清楚地表达了这一点。如果在我的内心有什么能被称之为宗教的话,那就是对我们的科学所能够揭示的这个世界的结构的无限的敬仰。”;“我相信斯宾诺莎的神,一个通过存在事物的和谐有序体现自己的神,而不是一个关心人类命运和行为的神。”

他认为犹太教,跟所有其他宗教一样,"是幼稚迷信的化身……于我而言,上帝,就是一种表述,是因人类的弱小而生的。圣经,是有着许多恐怖但仍具原质色彩传说的集合本,但是这些传说看上去相当的幼稚。"

弗洛伊德也是犹太人。我摘录了几句他有关宗教的话,并做了简单翻译如下:

弗洛伊德认为一神教的上帝是一种建立在婴幼儿般的需要一个强大的家长这一基础上的幻觉。 他认为,宗教曾经在文明的早期阶段起到了抑制人类天性中暴力倾向的作用, 而在当今,宗教则舍弃或否定对理性和科学的向往。

“强迫动作和宗教习俗”(1907年)指出宗教信仰和神经质迷恋之间的相似性。

这些观点在《一个幻觉的未来》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的,其中弗洛伊德认为,宗教信仰起到了心理安慰的作用。

弗洛伊德认为,有一个超自然的保护者这一信仰起到了人们“畏惧大自然”的缓冲区的作用,就像相信死后还有来世一样作为人们对死亡的恐惧死的缓冲区。


wiki——
Freud regarded the monotheistic God as an illusion based upon the infantile emotional need for a powerful, supernatural pater familias. He maintained that religion – once necessary to restrain man's violent nature in the early stages of civilization – in modern times, can be set aside in favor of reason and science.

"Obsessive Actions and Religious Practices" (1907) notes the likeness between faith (religious belief) and neurotic obsession.
Totem and Taboo (1913) proposes that society and religion begin with the patricide and eating of the powerful paternal figure, who then becomes a revered collective memory.[146]

These arguments were further developed in The Future of an Illusion (1927) in which Freud argued that religious belief serves the function of psychological consolation. Freud argues the belief of a supernatural protector serves as a buffer from man's "fear of nature" just as the belief in an afterlife serves as a buffer from man's fear of death.

作者:若迷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若迷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41942 seconds ] :: [ 26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