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原创]我的中学的'伙食'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原创]我的中学的'伙食'
老礁
性别:
加入时间: 2014/05/06
文章: 332
经验值: 14521
标题:
[原创]我的中学的'伙食'
(627 reads)
时间:
2015-3-20 周五, 下午10:08
作者:
老礁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我的中学的'伙食'
和家人一起看正在热播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当年曾读过该电视剧基于改编的同名小说,作者路遥靠《平凡的世界》暴得大名,至今我还记得当年为书中主人公孙少平跌宕的命运流下的泪。
电视剧一开始就是在高中读书的孙少平连学校食堂最便宜的菜也买不起,等别人都打过饭了,才悄悄拿走自己的黑面窝头的情节。这让我想起了我上中学时同学们的'伙食'。
我考上出生生活的县城的'一中'是1963年。'一中'每年招四个班,约160个学生,学生来自县城和各乡(那时还叫公社),是有三十万人的全县小学应届毕业生中的佼佼者。学生中四分之三是男生,两个男生班,另两个班男女生各半。学校在县城东南角的文庙里,去年(2014)我在离开半个多世纪后旧地重游,见学校又改回了文庙,还是国家文物保护单位,重塑了'大成至圣先师'孔老夫子的像,粗俗不堪。我们家一个长辈解放前就在这里念过中学,可见至少民国时期孔老夫子就让位给新式学堂了。
我们班只有约20%的同学家在城里,想其它三个班也都差不多。开学后我每天三顿饭都回家吃,从来也没问过乡下同学在学校的伙食如何,直到有一天,我因事中午没能回家,班里一个要好的同学让我分享了他的午餐我才看到他们的生存状态。虽然我经历过60年的'生活困难',知道有人饿死,但看到时我还是十分惊异他们的饭食。他们各自就坐在教室里自己的座位上,从书桌里各色各样的包里拿出一块块干干的'杂面'(玉米面、豆面、红薯干面的混合)饼子,放在自己的饭碗里,到学校锅炉里接点开水,有些人从课桌里拿出瓶子,从瓶子里往碗里倒一些混在一起的辣椒和盐,等饼泡软了吃下,就是午饭了。之后我就开始关注同学们的饭食了。我们学校每星期上五天半课,星期六下午就开始周末,目的是为了让远途的同学赶回家去。我们班家最远的同学离学校有四十华里,且一半都是山路。回到家家里给做好一个星期的饼子,星期天下午背着回学校。来回八十华里路,尽管是能吃苦的乡下孩子,可当时毕竟才十三四岁呀。冬天还好,天热时烙饼要发霉,他们就要在星期三晚上再跑回家背一次干粮,老师批准回家背干粮的同学不上星期三晚自习和星期四的早自习。秋冬收了新鲜红薯后,学校会免费为同学们将红薯蒸熟。 同学们将自己从家里背来的红薯放在写有自己名字或做上记号的布袋里交到伙上,吃饭时自己去取。
其实学校是有学生食堂的。同学们可从家里背来粮食,加一点钱换成饭票,在食堂买饭吃,但我们班的农村同学没一个人拿饭票吃饭,我当时就能想明白,那些农村同学们拿不出买饭票的钱。收这些钱只是补偿将粮食加工成熟食的成本,一市斤(约一天的食量)只要五分钱,但我的同学们都拿不出。我知道当时每个人家里的经济的匮乏。初一下半年,学校为了预防沙眼传染,要求每个住校的同学都有有自己的洗脸盆。我们离中国四大瓷器名窑--钧瓷很近,但市集上买的最多的还是'瓦盆'--不上釉直接用泥巴烧成,一个要卖五分钱,可我们班还是有约三分之一的人买不起,最后是班主任老师拿自己的钱给买不起的同学一人买了一个瓦盆才算完事。开学不久,我们班还出过一件事。一个同学有尿床的毛病,每天都要晒被子,一天学校的老母猪要生猪崽,把他的被子拖到窝里,咬碎成一团。他家里根本不可能再给他整出一床被子来。校高层开了几次会,向县商业局打了特殊报告,最后商业局只批准给解决买一个被面的钱和布票,这个同学只好将被母猪咬碎撕烂的被子当成棉絮包在被面里了。
所以,“平凡的世界”电视剧里75年县城高中食堂的菜分甲乙丙'三毛'、'一毛五'和'五分'三种,价格是远高于当时的生活水平了。从63年到75年全国的物价水平基本没变,我76、77年在省城工作时,单位食堂还卖三分、五分一份的菜呢。
75年我家搬到地委和行署所在地的一个城市,我也转学到了市一中。和过去的同学的沉闷刻苦相比,新同学不论男女都开朗简单,顿觉耳目一新。由于住家离学校较远,我也就住校搭学校的伙了。我记得很清楚,伙食费是每月八块七,每天合两毛九,将每月27斤的定量交学校,周末不吃饭退钱退粮票。每星期能吃一次肉,吃一次炸油饼。与旧同学的伙食相比,不蒂是天堂了。
我们班十一个男生有一个'伙委',开饭时拿一个小筐,将大家的主食拿来,一般都是一个约三两的馒头,自己排队去打菜。第一天我就发现,十一个人的馍筐里八个是白馒头,三个是杂面窝头。我们班的同学大部分是城市户口,吃'商品粮',百分之八十是白面,有三个男同学是郊区农村的,他们从家里背到学校的只有粗粮,那三个窝头就是他们每个人的。65年下半年四清后,学雷锋做好事的风大盛,我们也发起替农村同学吃黑窝头,我'抢'到过一次,咬第一口就觉又酸又苦,勉强咽下去胃中的酸水就往上翻,再也吃不下第二口。当时我就想,我要是眼睁睁看着别人吃白馒头,而我只能吃又酸又苦的黑窝头,无论如何也要想方设法改变自己的命运,哪怕再苦再累,甚至丢尽做人的自尊和道德底线。果不其然,我们班当时吃黑窝头的一个同学,文革中我们下乡插队,他回乡后从民办小学教师干起,一步步往上爬,先是到地区公安处以工代干,后和处长女儿结婚仕途大展,九十年代就做到了厅级干部,不但吃香喝辣的,还光宗耀祖了。每看到如刘志军等由底层上来的贪官的贪婪和倒台,我就想到我这个同学,想到吃黑窝头带给他的动力。
到了68年,我们给当成'知青'赶到乡下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第一年还有商品粮,以后就变成真的农民,分到的粮食大部分是粗粮,一年的工分分的钱刚够买双袜子,才切身体会到了我的出身农村的同学的处境。回头看,农民从58年大跃进失败后的这种食不果腹,腰无分文的状况到'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政策推开后才彻底成了过去。当时有谚:要吃粮,找紫阳,要吃米,找万里。
作者:
老礁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礁兄, 可问所说是那个省份?
--
NABC60
- (0 Byte) 2015-3-22 周日, 上午5:58
(139 reads)
我说的是河南
--
老礁
- (34 Byte) 2015-3-23 周一, 下午3:08
(178 reads)
不知道大跃进之前你那里的农村啥样?应当至少能吃饱是吧?
--
河边
- (0 Byte) 2015-3-21 周六, 上午1:40
(132 reads)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可以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141041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