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下里巴人经济学(8):资本家、企业家、货币的功用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下里巴人经济学(8):资本家、企业家、货币的功用
河边
[
个人文集
]
警告次数: 1
加入时间: 2005/12/05
文章: 2251
经验值: 71628
标题:
下里巴人经济学(8):资本家、企业家、货币的功用
(466 reads)
时间:
2015-3-19 周四, 上午3:14
作者:
河边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下里巴人经济学(8):资本家、企业家、货币的功用
资本家和企业家这两个词在今天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词,可是在我却是直到中国大陆开始开放以后才知道有企业家这么个词,并且是和资本家一词涵义不同。而这个“涵义不同”也是逐渐理解的,开始的理解是企业家不过是资本家的委婉词,不那么强调“剥削”,因为“剥削”在中国是需要的,并且是太少了,因此要把资本家说成企业家,以强调他们对于兴办企业,强国富民的贡献。记得当时还重新刊出过刘少奇在1950年代初和“民族资本家”的谈话,赞扬他们“剥削有功”。国人自是重新理解“剩余价值”问题,理解到原来资本家办企业也不容易,剩余价值的分配里没有人家的份完全不公平。社会主义消灭了私有制看似解决了剩余价值问题,其实是断绝了剩余价值的产生,所以也就只有穷人,再无富人,大家都穷,穷得叮当响。
古典经济学里没有“资本家”一说,那时货币的功能分化还不那样发达,《资本论》产生后,办实业的人就是有资本的人,所以工厂主都是资本家,中国大陆1949年以后就是这样界定资本家的。不过,那时候“企业家”已经是在经济学里得到了深入研究的对象,但共产党内懂得经济学的人恐怕根本没有,即使有恐怕也不敢说出来。所以大众也就不知道有资本家和企业家的分别了。
最早系统研究了企业家现象的人恐怕要算熊彼德(Joseph Schumpeter)。熊氏的出生年和马克思的去世年是同一年,相差月余,算是前后脚入世和辞世的两大政治经济学家,并且都是说德语的犹太人。纳粹在德国兴起后,熊彼德便于1932移居美国,学术生涯也就此从波恩大学移到哈佛大学,一直到1950年去世。
熊彼德提出的企业家理论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他在移居美国前就已提出,核心内容是强调一个国家的发明和技术进步来之于企业家的努力,这种努力可以用“企业家精神”来概括,就是不满足于现状,始终面向未来,愿意冒风险,不怕失败,不断尝试新的方法。新的商品的产生就是来自于这些企业家的贡献。
熊氏到美国后,恰逢美国开始出现反对大型企业进行市场垄断的思潮,很多人认为大型企业垄断市场损害普通民众的利益。熊彼德针对反对大型企业的思潮提出了他的企业家理论的第二部分,核心内容是强调对于创新和经济的驱动,大企业贡献居伟,因为它们有充裕的资金投入研究来发展新产品和提供新的服务,最终使消费者得到更便宜的产品和服务,得以提高生活水平。
熊彼德的上述两部分理论合在一起就是现在公认的企业家理论的框架,企业家精神既表现在个人身上,又表现在企业身上。马克思眼里作为万恶之源的资本在这里是企业家精神得以实现的不可或缺的助推器。例如美国有很多风险投资公司,它们和很多开发新技术的缺资本的小公司合作,解决了风险分担问题,也就是老希下面提出的那些问题;而大公司则在留出利润后再将大量资金投入开发新产品。于是,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就这样不断发展起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熊彼德在他的镇山之作《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民主》里仔细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里如何通过民主制度下的法制来保障公平的市场竞争来实现这种发展。我没读过熊彼德的这本书,评论引之Wheen的介绍。
Wheen介绍说,熊彼德作为对于《资本论》批判最为有力、同时对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提出了更为深刻见解的经济学家,在上述著作的开头竟然花了54页来评估马克思理论。他认为马克思的错误在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对,对劳工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的发展前景作了错误分析,结果得出了只会不断恶化的错误结论。但是,熊彼德又认为马克思对于工业化的发展前景的分析确是同时代的经济学家的最高水平,系统地将经济理论和社会历史发展结合在一起,同时又通过对历史的解读指出了历史在未来的再现。熊彼德完全不同意马克思的历史阶段论,但也认为资本主义不会长久持续下去,不是因为要被社会主义替代,而是因为资本主义的内在自我更新破坏的结果。
熊彼德认为,民主法治条件下的资本主义一定会造成快速且大量技术更新,每一次更新都是对于旧有的破坏,最终导致整个制度无法稳定而垮台。他称这种破坏力量为“创造性破坏”,最终会冲破资本主义制度的控制而冲垮资本主义制度。那么,取代资本主义制度的会是什么?熊彼德没有给出肯定的答案。
熊彼德去世40年后,世界社会主义阵营全面崩溃,资本主义全面胜利。福山(Fukuyama)提出了“历史的终结”,认为除了民主法治下的资本主义制度,再没有提出新制度的可能。这以后世界出现了两次大规模的金融危机,第一次在1998年,十年后出现更大范围的世界金融危机。资本到底有多大破坏力量的问题重新被提了出来。如果从1990年算起,世界范围的社会主义解体到现在不过四分之一世纪。这期间的世界经济发展之快,看看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表现就可知一斑;而再看看欧美富裕国家,2007年以来的金融危机竟然差一点把诸如西班牙和意大利这样的国家托下水。这一次不是因为生产过剩,也不是因为贸易不自由,而是起源于货币的流通问题。在M-X-M’的关系中,中间的X是个什么东西有时根本没人知道,结果是有人参与交易的结果得到M>M’,有人得到的却是M<M’。
现有的关于资本的理论难道真的把资本都说清楚了吗?难道真的是技术决定一切吗?这个世界恐怕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社会主义制度全面倒台以后,世界范围内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正在成型,照理说日子会好过得多,但并非处处如此,至少在老牌的资本资本主义国家很多人都感觉不妙。操作货币不仅是很多人赢利的手段,更是很多政府为维持经济运转的手段。不过货币在有的地方叫做资本,有的地方叫做债务,有的地方叫做流通货币,有的地方叫做投资,有的地方叫做宽量投放,当然还有的地方叫做赃款,等等,每一个词代表的是货币的一种特定功能。有一个常用来形容货币的词是“天量”,它和货币的不同名词用在一起时,意思就是说:货币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便宜,功能如此丰富。
(待续)
作者:
河边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可以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709867 seconds ] :: [ 27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