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下里巴人经济学(7):“剩余价值”真的早就被批倒了吗?(下)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下里巴人经济学(7):“剩余价值”真的早就被批倒了吗?(下)
河边
[
个人文集
]
警告次数: 1
加入时间: 2005/12/05
文章: 2251
经验值: 71628
标题:
下里巴人经济学(7):“剩余价值”真的早就被批倒了吗?(下)
(506 reads)
时间:
2015-3-17 周二, 下午11:52
作者:
河边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下里巴人经济学(7):“剩余价值”真的早就被批倒了吗?(下)
某年六月某地报纸纷纷报道《过劳死》,说某家知名的广受赞誉的服装厂发生了一名20岁的女工因为劳动时间过长粹死。这位女工日均工作时间是16个半小时,工厂生意繁忙时会连续工作达30小时!这中间工厂有时会提供食品和饮料来维持工人的体力。这位女工正是死于工厂的生意旺季,死前连续工作了26个半小时。有60名女工受雇于这家工厂像这位姑娘一样工作,30人挤在一个工作间,缝纫机连着缝纫机。到了晚上,工人睡在工厂提供的宿舍里。宿舍间用木板分隔成仄逼的“睡洞”,两个人分享一个睡洞。根据调查,这样的工作条件在当地还算是好的。这位女工死前,厂方紧急叫来了医生,可是已经来不及了。医生对姑娘死因的结论是“在过于拥挤空气不畅的工作间内长时间工作所致”。
如果我请读者猜一猜这事是发生在哪里,恐怕你不会去猜想这事发生在伦敦。这事的确发生在伦敦,不过是150年前的1863年的伦敦,死者名叫玛丽-瓦克雷(Marry Anne Walkley)。上面这个故事马克思用在他的《资本论》的第一卷的第三部分,是该卷的第十章的第三节中的故事之一。这第三部分的标题是“绝对剩余价值的产生”。
一个半世纪前的伦敦和现如今的伦敦当然不同,除了面貌的变化,更多的是人的认识的变化。老马上面引用的工厂老板是爱丽丝女士(Madame Elise),你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现今的伦敦淑女会如此对待同胞。而爱丽丝这样的老板在当时是“理所当然”的老板,不仅因为给别人创造了工作机会,还为自己创造了理应所得的财富。这就是当时古典经济理论下一般人的共识,没有什么不公,更谈不上“剥削”。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的贡献是第一次把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建立的人们对于财富的分配的看法颠覆了。
上面说的《资本论》的第一卷的“绝对剩余价值的产生”部分约150页,马克思在这部分里引用的资料均是官方纪录,或是信誉卓著的媒体的报道。读者如有兴趣不妨自己找来读读,再作判断。总而言之,马克思对于大量的如上面死去的玛丽一案的分析是:玛丽们所以需要如此辛劳,原因是她们的劳动报酬太低,经管是“自愿”的劳动,但不能掩盖着后面的不公平,也就是劳资双方存在着被剥削-剥削的关系。而这种关系是资本增值的秘密所在。剩余价值理论用白话说就是这么点东西。
不过,这个看是简单的道理却一直没有人道出它,而马克思其实是早在《资本论》出版的1867年的20多年前就开始通过论文的形式表达了他的观点,到第一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的1848年时,共产主义运动已经开始。对于在《资本论》里系统论证了的剩余价值理论而言,我以为这一理论的发表立刻面对着不可避免的两个基本问题:
1、剥削是不是一个普遍的问题?
2、剩余价值的分配问题有没有合理的解决办法?
马克思对于这两个问题的探索和解答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历史。
对于上述第一个问题的回答就历史的资料来看,至少在马克思的时代应当是肯定的。愚以为这是马克思主义对于人类文明的真正贡献,因为它使得工业化国家都不得不面对这个问题,推动了后来的各种社会制度的设计的改进,甚至影响到今天的普世价值观的确立。马克思在《资本论》里提供的那些实例告诉我们,并不存在什么生来就高贵的民族,欧美的先进文明同样有过血腥的历史。后进的工业化国家解决社会不公正问题必须要吸取先进工业化国家的经验教训。
对于上面第二个问题的解答则是一件极为复杂和困难的事,愚以为马克思在这个问题上完全走错了路。马克思的分析是建立在“唯物科学历史观”上,根据他对于欧洲历史的演变的观察结论说人类历史存在着不同阶段,下一个阶段就是要通过暴力革命建立起社会主义公有制,也只有如此才能解决剩余价值的分配问题,即“消灭剥削”,实际上就是消灭产生剩余价值的经济结构。
上面的观点不是表现在《资本论》里-----毕竟它是“政治经济学”,而是通过《共产党宣言》淋漓尽致地向世界宣布的。共产主义运动在全世界的推行所造成的后果无需我赘述,本坛就有很多身历其境的网友,但这中间的教训至少在国人中还远没有总结清楚。这种不清楚的表现之一在我看来就是,一方面对于社会主义取消市场经济产生的贫穷有共识(消灭剥削的结果是消灭了剩余价值),但却同时有很多人继承马克思的暴力革命思想来反对马克思主义(打倒专制)。
事实上,马克思的贡献是指出实行市场经济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剥削(或者是不公平交易),而马克思的错误是把暴力革命和消灭私有制作为解决问题的手段。现在很多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人却一面说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是一派胡言,市场经济里没有剥削可谈;一面又鼓吹在中国这样的国家实行暴力革命来推翻独裁专制。这样的想法岂不完全是逻辑颠倒?如此实行起来,除了重复已经发生过的惨剧外,还会有什么更好的结果?
《资本论》问世已经差不多一个半世纪了,这一个半世纪中世界的变化实在太大,太深刻。以现在世界的市场经济面目来评判“剩余价值”,很多当年马克思据以导出结论的社会现实已经不复存在,尤其在欧美国家;而造成这些变化的动因之一则恰恰是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同时,共产主义暴力革命给世界带来的破坏也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其惨烈恐怕数得上是人类历史之最。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在欧美发达国家比较清楚,暴力革命难有人响应。不过问题并不到此为止,问题在于关于财富的分配问题是不是已经解决了。皮科提(Thomas Piketty)所写的《21世纪资本论》又把问题提了出来,他说过去几十年的经济数据说明依靠资本致富的速度远远高于经济的发展速度,所以欧美的贫富差别会不可避免地扩大。撇开他的观点所引发的争论不谈,贫富差别是人类关心的问题并且可能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则的确是不可忽视的问题。这是本贴以外的话题。
分析的到此,或许我们可以认识到,剩余价值问题并不是马克思主义为害的要害,它的要害是共产主义暴力革命。不论理想有多么高尚,通过暴力来建立人间乐园的努力都不会成功。剩余价值理论对于社会公平公正的推进起到过积极的作用,社会主义暴力革命则是人类文明的反动。通过鼓催暴力革命和对于剩余价值理论的无根据的全盘否定来反对共产主义,其根据是缺乏对于共产主义的了解,背后的思想方法仍然是价值领先的思维逻辑在作怪。
(待续)
作者:
河边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刚刚进去做了一点文字的纠正。
--
河边
- (0 Byte) 2015-3-18 周三, 上午4:41
(127 reads)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可以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1.012653 seconds ] :: [ 30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