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解放前国民党时期的飞机制造业,(照片)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解放前国民党时期的飞机制造业,(照片)   
老K






加入时间: 2004/11/28
文章: 68

经验值: 1615


文章标题: 解放前国民党时期的飞机制造业,(照片) (712 reads)      时间: 2013-3-31 周日, 上午11:32

作者:老K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军史揭秘: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第二飞机制造厂
2011-12-15 16:23
  谈到抗战时期中国的航空业,一定要谈到“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第二飞机制造厂”,这座飞机厂里诞生了中国历史上自行研制的第一架运输机——“中运一号”。通常,经过我们共和国义务教育的国民脑海中都会有一个印象:旧中国时期民不聊生,政治腐败科技工业落后……。然而,事实上在旧中国的军事、科技领域并不是我们一直以为的那般一无是处。这座第二飞机制造厂吸收当时国际先进技术以及优秀的留学人才,技术实力在远东地区也是一流,与上海虹桥航空工厂、杭州飞机制造公司并列中国三大飞机制造厂。甚至抗日战争中随国民政府被迫迁往重庆,在资源极度匮乏和艰难的时期,在陪都重庆也曾自行设计并生产出多款飞机。

  



  建在山洞中的第二飞机制造厂

  

建在重庆南川海孔洞中的第二飞机制造厂



  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第二飞机制造厂是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时期设于重庆南川的飞机制造厂,又名“南川飞机厂”。因飞机厂为了躲避日本飞机对重庆的轰炸而建在南川的一座叫“海孔”的山洞中,因此又叫做“海孔飞机厂”。飞机厂前身是1935年,中国和意大利签订合同,在中国南昌创建的飞机修配厂,全名为航空委员会下属的“中央南昌飞机厂”又称“中意飞机制造厂”。抗战爆发后,1938年初,国民政府决定将几个中外合办的飞机制造厂和其他军事航空工厂整顿重建。1939年上半年,人员设备才陆续撤到重庆,原“中意飞机制造厂”便迁到了便于隐蔽、防空的重庆南川丛林沟海孔洞。洞内两侧建厂房,洞口及附近山谷建办公厂、水电厂、木工厂、机身制造厂和宿舍等。除了南昌飞机厂外,为整合资源,国民政府还将另外几家小飞机厂也迁到海孔,并入第二飞机厂建制。最鼎盛时,工厂员工达到1200人,民工有200多人,在大后方的4家飞机厂中,规模不算小。

  1938年初夏,航空委员会第二飞机制造厂正式挂牌,又名“海孔飞机厂”。从1939年到1947年,这个厂研制了6种飞机。第二飞机厂的厂长,都是学航空出身的专家:

  第一任厂长朱霖,留学意大利都灵大学航空系(1937年-1939年任职);

  第二、三任厂长钱昌祚、黎国培,均留学苏联航空力学工程学院(1940年初-1942年任职);

  第四任厂长马德树(1942年秋-1949年任职),是我国早期航空界专家,留学英国学内燃机,1933年他研制成功中国第一架舰载侦察机宁海2号。抗战期间,在偏僻的海孔山沟里,这些厂长贡献了自己的才华。

  

  日本飞机对第二飞机厂的轰炸

  

  海孔飞机厂投产后,日本人零星获得了一些情报,多次派飞机来轰炸。

  1939年10月23日上午8点多,天气晴朗,18架日本飞机组成两个大队,从水江方向飞过来,先在海孔上方寻找飞机厂,没有找到,于是返回南川县城,先头的9架飞机变成一字形,在大约1000米的高度,投下炸弹若干。第一队飞机投弹后,第二队飞机又丢下炸弹若干,这些炸弹炸毁了县城的监狱,犯人一涌而出,街上行人也四处逃散。这时,刚丢下炸弹的飞机再次返回,每三架排成一队,低空俯冲,用机枪向人群扫射,遂使县城变成人间地狱!这次轰炸,日机共投弹142枚,炸死180人,毁屋850余间。此后,日机又来轰炸了4次,但都没有找到飞机厂最核心的厂区——海孔洞。但临近的南川县城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第二飞机厂所研制的飞机:

  忠28甲驱逐机:是该厂生产的第一种机型。忠28甲是仿苏E-16单座下单翼驱逐机。当时是民国28年(1939年),因此取名“忠28甲”。

  忠28甲教练机:将“忠28甲”改为双座战斗教练机。1940年试飞成功后交部队使用,1941年开始小批量生产。到1943年初,共造了20多架。之后,这种机型被淘汰而停止生产,共产30架。

  中级滑翔机:仿德H17型中级滑翔机,造30架。

  初级滑翔机:仿“狄克生”初级滑翔机,造6架。

  中运一号运输机:是我国历史上自行研制的第一架运输机。1944年8月研制成功。10月,在重庆白市驿机场由飞行员李兴唐试飞。




  

在第二飞机制造厂厂房中的中国第一架运输机——中运一号



  中运二号运输机:是在中运一号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的性能更好机型。1947年,试制成功,并于1948年2月19日在重庆白市驿机场试飞成功。

  中运三号运输机:中运一号和中运二号因为战时材料匮乏,因此部分机身部件为木质。中运三号为全金属的中运系列运输机。

  



  中运系列运输机



  此外,第二飞机制造厂还曾在缅甸装配过美制P-40“战鹰”式99架。

  

  第二飞机制造厂的后续发展沿革

  

  抗战胜利后,1946年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决定,第二飞机制造厂迁回江西南昌。改称“中央南昌飞机制造厂”。有指挥塔楼1座、飞机库1座、飞机维修车间1个、大棚车间1个、飞机跑道1条,涵盖了近代航空工业的生产与维修,空中交通指挥与管理,是当时中国三大飞机制造厂之一。

  1947年底,人员、设备、器材开始分批从重庆迁走。工厂迁走后在重庆海棠溪民生码头71号设驻川留守处,后改为驻渝办公室。

  1948年12月1日,当时的厂长马德树召集全厂员工宣布:第二飞机制造厂奉周至柔总司令令撤消迁台。之后,除“中运三”的设计人员暂时并入航空研究院以外,其余人员绝大部分跟随厂子迁到台湾。

  到1949年,国民党把主要设备和大部分人员运往台湾。人民解放军接管了尚未带走的30多台旧设备、4万多平方米的厂房和办公楼及一条1500米长的碎石跑道与指挥塔台,成立了“南昌航空站”,并与南京航空配件厂(即22厂)合并。 制造的“中运二”运输机,试飞成功后由于没有军队接收,被拆卸运往南昌青云谱机场,南昌解放后交给了人民解放军。1951年初,中共中央作出建设我国航空工业的决策,4月23日,政务院和中央军委作出《关于航空工业建设的决定》,成立航空工业管理局,并在南昌飞机厂遗址上建立新的飞机制造厂。1954年7月3日下午5时15分,新中国自己研制的第一架飞机也在此起飞。

  1965年,国家三线建设期间,重庆南川海孔洞再受青睐,国营晋林机械厂从山西迁来这里落户,主要生产大炮。2003年,晋林厂整体迁四川彭州,留下大量建筑。

  

  

  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第二飞机制造厂

  http://baike.zhige.net/doc-view-1538

  中运一号运输机

  http://baike.zhige.net/doc-view-260

  重庆五大抗战机场

  http://baike.zhige.net/doc-view-235

  重庆梁山机场

  http://baike.zhige.net/doc-view-284

  驼峰航线中转站泸州蓝田机场

  http://baike.zhige.net/doc-view-11495

  抗战时期亚洲最大军用机场:云南陆良机场

  http://baike.zhige.net/doc-view-4110

  抗战时期盟军第二大军用机场:芷江机场

  http://baike.zhige.net/doc-view-10204

  中国航空兵诞生地:呈贡机场

  http://baike.zhige.net/doc-view-6914

  中央航空学校

  http://baike.zhige.net/doc-view-4096

作者:老K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老K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402489 seconds ] :: [ 26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